APP下载

农户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鲁晓玲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借款借贷学者

鲁晓玲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一、引言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新征程中重要任务就是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社会发展。金融支持脱贫取得了较好成果,因此在进入后精准扶贫应继续加强金融支持作用。但回顾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仍存在完善空间。诸多文献表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及信贷配给现象(Stiglitz等1981;何志雄等,2015),同时各地不同经济现状及地域特点使农户借款行为存在差异。再者农户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其借贷行为与借贷决策。因此认为,农户借贷行为受不同因素影响(杜谊,2014;陈亮等2016;)。本文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来农户借贷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破解农村资金瓶颈问题、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和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参考。

二、农户借贷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盛行,学者从农户借贷需求、渠道及用途方面对农户借贷行为展开研究,认为农户借贷行为具有一定普遍性且融资需求呈多样化形式(吕菲,2012)。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及金融体制机制的健全增强了农户借贷意愿、提高了农户金融参与度,打开了农户增收与金融机构增益的双赢格局,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全面脱贫。

1.关于农户借贷需求变化的研究

精准扶贫成果显示,金融支持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资金不足问题,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在脱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陈莉,2021),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越来越显著,有效满足了农户资金需求,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题。关于农户借贷行为,国内学者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对农户借贷需求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地方借贷需求情况得出农户资金借贷需求、规模和借贷频率出现逐年上涨和加快态势(王丽萍等,2010),同时农户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借贷需求呈现不同情况(霍学喜等,2007;蒋海燕等,2014)。

2.关于农户借贷渠道的研究

关于农户借贷渠道,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村地区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需求是由农村内部之间解决,其余部分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满足。如霍学喜(2007)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民间借贷是西部地区民间借贷的主要来源。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张杰等,2005)的结论与霍学喜一致,认为民间借贷仍是农户主要借贷渠道。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变,部分学者(马晓青等,2010;杨汝岱等,2011;赵学军2013)研究认为随着民间信用体系建设与合作化发展,民间借贷规模及频次开始降低,正规金融借贷开始增加,形成了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借贷的补充出现在了农村地区。

3.关于农户借贷用途的研究

关于农户借贷用途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两种不同划分方法,一种是将借款用途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童馨乐等,2015),另一种划分方法则是将农户借款用途分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用(朱守银乖,2003)。首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从第一种划分方式展开,关于农业性与非农业性借贷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主要整理了关于农户生产性与生活性借贷用途的文献。但在生产性和生活性借贷中,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却有不同的结论,国外学者(Ravi,2003;Akram 2008)研究认为农户的借贷用途大多用于生产性借贷,即购买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只有较少的借贷资金用于生活消费类支出。而国内学者(史清华,2006;童馨乐,2013;李秀辉等,2019;)的研究则表明农户借贷用途主要集中于生活性支出。如张庆昉(2010)研究认为无论农户借款渠道是民间借贷还是金融机构借贷,其借款支出仍集中在生活消费性支出方面,同时童馨乐(2013)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农户资金用途都以消费性支出为主。就具体生活性支出而言,李延敏等(2006)分析得出农户借贷资金主要集中在盖房、婚丧嫁娶等方面,杨明婉等(2018)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进入了以相对贫困及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脱贫成果表明金融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资金不足问题,因此应继续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对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农户借贷行为进行研究,对影响农户借贷渠道及借贷需求展开了分析。其中国外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信贷配给农户特征分析上,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自身与家庭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上,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研究很少。本文将研究文献分为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简单整理总结,为深入研究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1.内部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内部影响因素中关于个人特征,学者从农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研究,认为不同特征农户其借贷行为不同。首先,性别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研究中,学者李锐等(2007)认为性别对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Li等(2011)研究认为女性农户与进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成反比,同时陈秋月等(2020)研究认为女性农户与家庭借款意愿也成反比关系,因为女性家庭决策赋权程度加深,家庭产生借贷需求的可能性越小(刘惟卓,2013)。其次,文化程度对农户借贷影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Gather,2012;李锐,2004)认为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增强农户借贷具有正向影响,农户较高的金融素养会增强农户正规金融参与度(张春海,2011;闫静等,2020)。最后学者研究认为农户年龄(牛荣等,2012)、社会地位、宗教信仰(Bhawani Mishra 等,2015)也会影响农户借贷行为。

关于农户家庭特征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及家庭拥有土地规模等都会影响农户借贷行为。陈鹏等(2011)基于我国10省数据,发现家庭收人增长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具有正向作用,其他学者(史清华,2006;李程,2020)通过研究得出相同结果。Moises(2012)研究认为农户拥有土地面积在农户金融借贷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土地规模对借贷发生率也有正向作用(杨巧娜,2012),而金烨等(2009)研究认为耕种土地规模对两种渠道影响没有明显不同之处。家庭人口数方面主要以家庭所有的劳动力人口数为标准进行分析,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劳动力人数越多意味着支出越多,因此越希望得到资金支持(杜谊,2014;秦建群等,2011)。

2.外部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

外部影响因素中主要从金融市场环境及社会资本角度出发。张晓琳等(2017)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户借贷需求变化成正向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农村金融改革与深化有效降低农户借款成本、解决农户融资难题、缓解了农村地区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外部因素也改变了农户借款渠道选择倾向,由以往民间借贷占据主导地位逐渐开始向正规金融借贷转变,形成了金融借贷为主民间借贷发挥补充作用的格局。在借款渠道选择上,学者从融资便利度与借款成本角度出发对农户借款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从金融便利度出发,研究发现通过增设金融网点以降低借款成本的方式对农户正规渠道借款产生了促进作用(李乔漳,2016;吴华增,2019)。其次,借款成本的分析文献较多以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出发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却一致表明利率水平和申请审批流程复杂度与农户借贷行为没有明显关系。其中,杜谊(2014)研究认为金融信贷利率变动和审批程序复杂与农户选择正规金融借贷倾向没有明显关系,同时韩俊等(2007)研究结果也表明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考虑的主要因素。

另一些学者从社会资本出发,认为社会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Alesina等,2013)、有效纠正市场失灵(Bowles等,2002)从而影响农户借款行为。林南(2002)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增加了农户民间借贷可获得性,因而对农户民间借贷产生了正向影响,朱建华(2011)认为农村社会资本为农户借贷起到了经济担保与抵押作用,增加了农户借款倾向。

四、对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借贷的研究较为丰富,为农户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虽然各个学者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性,但这只是因不同国情和不同区域特色而出现的结果(王磊玲,2012)。因此,面对不同环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区域特点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地区发展的方式,实现发展目标。

当前,随着全面脱贫的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资金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金融支持实现农户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2050年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地区仍存在返贫风险,这与其发展动力不足、农户信贷了解度低、风险厌恶度大等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新征程中应培养农户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增收致富实现稳固脱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综合来说,农村金融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问题,对农户借贷行为及发展意识产生了影响,在实现农户增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外部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后精准扶贫时代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共建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借款借贷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学者介绍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