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评价的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2-12-28张鹏
张 鹏
(上海车享家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 200050)
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供运营和周转,资金越充足,钱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因此,为确保资金安全,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资金供求的平衡,有必要对资金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但是,很大一部分企业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够,普遍缺少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所设评价指标不合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执行力较差,且绩效评价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使得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未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利用绩效评价揭示资金管理问题,促进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
企业不论是人员雇佣,还是产品生产,抑或是物资采购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某种意义上来讲,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资金管理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做好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资金进行有效管控。保证资金预算、计划、调度的合理性,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各项资金服务于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战略计划得以持续推进,便可提升企业总体价值,增强企业经营能力,使企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2.有利于提升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实际上,资金状态是企业作出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企业进行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时都需要对自身的资金状态有准确的判断。若不能准确把握自身资金状况,判断严重失误,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例如,企业盲目采购大量原材料,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资金链受到影响,没有充足资金应对突发事件,错失商业机会。另如,项目投资过程中,企业高估自身资金实力,盲目进行项目投资,却缺少持续推进项目的资金,最终导致项目投资失败,使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做好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状况,便可作出正确经营决策。
3.有利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
近些年,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结构发生变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除了要扩大市场规模、拓展营销渠道之外,还要合理配置企业资金,控制经营成本。只有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企业才能保持合理利润率,实现预期投资目标。采取绩效评价措施,确认资金支出的必要性、经济性、合理性,约束资金流转过程,减少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便可有效控制压缩经营成本。
4.有利于企业偿债能力的保持
国内企业大多资金基础薄弱,自有资金比例较低,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融资、筹资等手段解决资金问题,普遍有着大量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若企业资金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没有充足资金应对债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例如,房地产企业通常负债率高,需要按时偿还到期贷款,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将会导致贷款清偿不及时,同时由于不能获取新贷款,所投资的项目就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滞。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优化资金结构,科学调整流动负债比例,平衡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保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便可有效增强企业偿债能力。
二、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加强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有利于企业偿债能力的保持。但是,部分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绩效评价效果不理想。为对其现状的改善提出建议,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常见问题。
1.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意识淡薄
实际上,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重视的是营业绩效,对资金管理绩效普遍缺乏重视,资金管理绩效意识淡薄,没有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1]。例如,在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工作小组或岗位负责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相关工作基本由财务部门负责。然而,财务部门工作的重心不在于此,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敷衍应付,导致绩效评价不权威、不客观,基层人员并不认可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而且,在制度方面,制度不健全,经常无据可依,管理漏洞颇多。
2.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模糊
要想得出客观绩效评价结果,就要合理确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不同性质的资金,使用目的不同,自然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不同。例如:采购渠道运营资金主要包括材料存款、预付账目、应付账款等;生产渠道运营资金则主要包括应付职工薪资、产成品费用、半成品生产费用、周转材料费用;销售渠道运营资金包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2]。然而,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过于模糊[3]。若企业不能细化绩效目标,就会导致绩效评价混乱,考核流于形式。此外,很多企业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只重视合规性、合法性,忽视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效率性、经济性,评价要求过于狭窄、单一。
3.缺少配套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只有设置量化指标,才能使绩效评价结果直接体现出资金管理问题,揭示资金使用中的不足。然而,大多数企业未设置配套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很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只考虑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较少。这导致指标不全面,难以揭示资金管理机制缺陷。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完全借鉴其他企业的指标体系,直接生搬硬套,不修改就用在绩效评价中,导致相关评价指标偏离企业实际,不具有适用性,指标执行困难重重,无法提供评价导向。
4.相关经济业务基础资料收集不及时
绩效评价是否准确,关键在于取证。只有确保相关经济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基于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得出真实的绩效评价结果[4]。然而,很多企业基础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相关经济资料管理不严谨,无法为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有力信息支撑。例如,一些公用经费的支出,没有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没有完整的票据,原始凭证残缺仍对费用进行了报销。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给后续的绩效评价造成了诸多障碍,影响了考核评价准确性。而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信息化程度低,没有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相关经济业务数据不互通,信息收集、汇总、审核具有滞后性,造成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5.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模式落后
目前来看,虽然一部分企业意识到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提倡采取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措施。但大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模式落后、单一,以事后评价为主,没有进行有效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具体来讲,事前没有计划,绩效评价执行过程过于随意,评价标准经常发生变动。而事中缺乏跟踪检查,绩效评价工作无序开展,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做不到过程留痕,易发生管理混乱的情况[5]。而事后缺少总结分析,缺少复审、复核、终审制度,评价结果多一锤定音,导致评价结果严谨性不足,无法为相关责任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6.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结果未得到利用
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结果,找出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科学优化资金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质量,使企业各项资金得到合理配置。然而,大部分企业并未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资金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只把绩效评价结果当作经营管理的辅助数据。这样的绩效评价违背了绩效管理初衷,不能对经营决策造成实质影响,反而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开展资金管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却没有得到利用,完全是本末倒置,浪费管理资源;而且评价结果不充分利用,会导致各部门对绩效评价不重视,认为绩效评价只是在走形式。
三、企业做好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具体措施
目前,部分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意识淡薄,绩效评价的目标、范围、指标模糊,绩效评价模式落后,评价结果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难以发挥出绩效管理的效能。为增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风险,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提出建议,望改善企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效果不理想状况。
1.树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意识
部分企业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隐患,非常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意识,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组织机构方面,企业要将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进行融合,基于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需要,成立绩效管理工作小组或设置专职工作岗位。为确保绩效评价的效果,若企业规模大、绩效评价工作量大,可成立独立的工作小组。若企业的规模小,绩效评价工作量小,可设置专职工作人员。通过独立部门进行客观绩效评价,便可有效提高绩效评价的权威性。但工作小组人员配备方面必须提高要求,要求相关人员符合岗位要求,懂经济、懂税务、懂法律、懂管理,能准确判断资金管理的关键点、绩效评价的敏感点,可准确识别评价的影响因素,具备绩效评价专业技能。而管理制度方面,企业要基于价值链,对绩效评价、资金管理流程、程序都作出严格规定,规范绩效评价行为,约束资金管理活动,为绩效评价提供制度依据。
2.合理确定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
企业要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要求。具体来讲,企业要提高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将采购渠道运营资金、生产渠道运营资金、销售渠道运营资金都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采购渠道运营资金绩效评价,要考核评价到应付账款周转率。生产渠道运营资金绩效评价,不仅要考察资金周转率,还要考核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的之的关系。销售渠道运营资金绩效评价,要考核评价应收账款、营业利润、销售资金回笼速度。绩效评价要求方面,要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检查。合法性方面,要确认资金使用、流转过程是否合法,是否贯彻“透明、公平、效率”的原则,防范公款私用、公款私存。经济性方面,要核实收支情况,计算合理的资金消耗量,确认成本节约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及各项成本经费支出是否必要。效益性方面,要评估资金投入是否最经济,产出结果是否最佳,检验是否同样的资金投入能否带来更好的效果。显然,这样多角度、多维度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才能客观反映出资金管理的效能,揭示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构建配套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要想使绩效评价具体化、明确化,就要根据资金性质,绩效评价需要,构建配套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为绩效评价提供指标导向。因此,企业要基于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要求,根据资金使用性质、类型、范围,制定针对性评价指标。
第一步,要分析评价因素,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都考虑在内,全面评估企业各项资金业务的主要环节。第二步,筛选指标,企业要基于价值链理论,严格筛选指标,对重要指标要赋予更高的权重,确保指标的合理性。第三步,评价每个指标,对绩效进行综合评分,设置总指标。可为每一项指标设置不同的分值,根据指标的完成度、达成率进行评分,最终将每一项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通过总分评估资金管理效益。第四步,指标调整。在指标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实际情况。
4.做好基础经济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若基础经济资料失真,就无法为绩效评价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企业要做好基础经济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基础经济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具体来讲,企业要对相关票据、原始凭证、账务记录的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对财务信息汇总周期做出规定。另外,为提供信息管理能力,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可基于资金管理、财务业务、绩效评价的需求,构建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集成到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简化中间程序,降低信息管理成本,降低绩效评价的难度。
5.优化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模式
传统事后管理模式无法挽回企业已发生的损失,无法起到预防作用,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企业要优化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将绩效评价贯穿到企业资金管理业务的全过程中。具体来讲,企业要以资金分配和使用作为绩效评价的起点,针对资金使用效益,基于评价指标,细化工作计划,指定明确的工作任务执行人,负责对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从而使绩效评价工作任务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在事前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资金管理短板,着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绩效评价。事中要进行跟踪检查,确认资金使用过程是否符合企业要求,是否符合战略需要,防范资金违规流转。在事后要实施初审、复审、复核、终审四级审查制度,从而防止和纠正绩效评价中的失当行为,确保评价结果有效性。
6.充分利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
要想使企业资金管理机制趋于合理,就要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的结果,将绩效评价和资金管理进行高度融合。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推动资金管理问题的整改。具体来讲,企业在得出绩效评价结果后,要组织专家小组,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总结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改建议,对后续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并实施奖惩措施。如,销售渠道运营资金管理不善,应收账款过多,资金回笼速度过慢,就要处罚销售、催款等业务人员,责令其限期整改。另如,采购渠道运营资金管理效率高,采购资金节约率高,就要给予相应物质奖励,从而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对后续工作作出合理调整,才能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管理问题。
四、结语
现代企业做好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优化资金结构有很大帮助。为真正发挥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效能,企业应树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意识,做好基础经济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构建配套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充分利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