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再创新高
——写在《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

2022-12-27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办刊刊物栏目

◎ 苏 忱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办刊至今已30年了。30年来,刊物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我本人则以三种身份见证了这份刊物经历“创刊的艰难—不懈地坚持—华丽的转身—以质量取胜”的不同成长阶段。

30年前,本刊初创时,我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作为一个研究者,需要经常从相关的教育刊物中获取信息,加强学养,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与理论。但当初可选的教育刊物种类并不多,而可以从本刊中汲取的内容更少,因为本刊大多呈现的是本市和各区(县)一些教研工作的会议报道信息和少量的经验,受关注的程度比较有限。199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成立,我被抽调到市教委科技处工作,分管人文社会科学,其中期刊、杂志和出版社的管理是我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期刊工作会议,交流刊物的办刊情况。作为管理者,我感受到这份刊物的逐步成长、编辑们的尽心尽力,但也感觉到本刊坚守的不易与无奈。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系统对学术期刊的相关管理规定,使本刊始终只能作为交流资料的内部刊物,不能成为一本公开出版的教育期刊,因此它的影响力着实受到限制。2015年,在各方的努力下,《上海课程教学研究》终于取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获准公开发行,成为一份有堂堂正正名分的教育期刊。近几年来,离开教育管理岗位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阅读者和写作者,也会时常信手翻阅一些刊物,能强烈地感受到本刊年年有发展,不断上台阶,从一份内刊,通过6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发展成为在本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期刊。2021年成绩很喜人,《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再次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文转载量及综合指数在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性期刊中排名第十,办刊质量稳步上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为它感到高兴!

编辑部的同志嘱我就本刊持续发展提一些想法和建议。我觉得要提高办刊质量,可围绕刊物准确定位,彰显刊物特色,注重管理细节等方面去考虑。

一、聚焦读者对象需求是办刊的立身之本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围绕着“既要使刊物成为学术公共论坛,又要成为教育科学创新发展的推动中介”这条主线,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认为办好一本教育期刊,“全文转载量”“文章引用率”等都十分重要,它标志着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另一方面,就是刊物要逐步形成覆盖面,要有广泛而稳定的阅读群体,刊物要为他们提供所必需的智力支持。每一本刊物能长久发展的根基就是有一批读者真心喜欢它,长期关注它。然而这是理想状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教育期刊更不容易。我国目前的教育刊物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既有国家及各省市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创办的刊物,也有各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针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各种刊物,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阅读信息、传播思想与经验的广阔舞台,也给他们从中选择有价值、有帮助的刊物提供了方便。当然,同时对杂志办刊带来了挑战。《上海课程教学研究》杂志要在如此广袤的教育杂志丛林中挺秀特立,特别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阅读材料充盈丰富,提取信息既迅捷成本又低的现实面前,要使这本杂志有吸引力,有竞争力,有稳定的阅读群体,是需要做多方面努力的。

首要的是明确阅读对象群体范围和基本需求,刊物才能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我们这本刊物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可以提供哪些服务?服务的阅读群体是什么人?他们需要从本刊中获得什么?哪些人会长期关注,而哪些人会偶尔翻阅?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中稳定甚至扩大阅读群体?如何让读者在众多的教育媒体中了解我们、记住我们?这是需要办刊者有清醒认识的。

中国有一本很通俗的读物,叫作《读者》,它拥有的读者群很庞大,期刊月发行数量最高峰时达到1000万册以上,即便是今日多样态的媒体读物充斥市场,它仍拥有很大数量的读者群体,每年的发行总量仍然排列在全国所有刊物首位。这是一本摘编一手资料的文化读物,其办刊宗旨归纳成8个字,那就是“理解社会,

读懂人生”。用蕴涵文化、慰藉心灵的精选文章去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高层次的人可以读出文化鉴赏,普通读者可以读出共情与感动。当然《读者》是一本让阅读者茶余饭后获得文化类知识的通俗读物,与《上海课程教学研究》这样的学术性刊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瞄准阅读群体提供适切的服务这一生存之道仍能为我们办刊提供借鉴与启发思考。我细想会翻读我们这本刊物的读者群,大概是以下三类人:①本市及其他省市专职的教研员。通过阅读,了解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特别是课程改革方面的政策与规则引导,学到方法与经验,为自己开展工作提供借鉴。他们期待杂志发挥工作指导性作用。②高校或专业院所中搞教育教学与课程研究的研究人员,包括硕、博士生等。通过阅读,为自身开展相关学术探索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数据。他们希望杂志发挥学术引领作用。③最主要的阅读对象应该还是广大的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们,也包括基层单位的教育领导者。因此,期刊除了要兼顾以上前两种对象的阅读需求,更要发挥指导实践的价值。通过阅读,读者希望看到真实可靠的课程改革状态,看到可以仿照与借鉴的教与学鲜活生动的范式样例……他们希望刊物发挥引领性作用,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依托和成长阶梯。不同阅读对象有共同的阅读需求,他们的阅读同心圆在哪里?有多大?他们各自不一样的阅读需求如何满足,特别是如何满足主流阅读群体的需求,这些是需要办刊者认真对待的。

二、形成明显特色是刊物的生存之道

明确阅读对象范围以后,就为刊物定位提供了依据。《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刊名这8个字很有深意,已为刊物的阅读对象、发刊重点、发展走向做了大概框定。我把它解读成以下四句话:①“教学”是刊物基础;② “课程”是刊物特色;③“研究”是引导方向;④“上海”是办刊标高。坚持“课程”与 “教学”才能把本刊从同样位于上海的《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等教育综合性刊物中分离出来,把“教学”从大教育中分离出来。这是对刊物内容的细分,更是形成特色的基础。

我看了《<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年编辑出版工作专报》,从中读出了编辑部同志们的努力与坚守。在四项中心工作中,特别为“栏目优化打开上海教研经验的展示窗口”这一项工作点赞叫好。先有“名栏”才有“名刊”,这是一般刊物的成长途径。而有了“特刊”,才能形成“名刊”,同样是刊物发展的基本策略。编辑们很用心,以14本教育教研类杂志为研究对象,统计它们的栏目种类,分析各刊在栏目设置上的差异和策划逻辑,探讨本刊8个常设栏目策划对教育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通过科学分析得到如下结果:不到6年的时间里,本刊“教研现场”“学科探索”“课堂实践”这三个栏目刊发的文章最多,转载的篇目和比例很高,特别是“教研现场”,是目前国内同行期刊中特色鲜明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栏目。6年中转载篇目达23篇,转载率高达19.5%,充分显示了特色栏目的功能与作用。这本刊物又如何彰显上海特色呢?如果刊登的文章只是呈现教与学新颖的做法,推出朴素经验,是不足以体现学术性刊物的价值的,当然也与上海教育教学改革应发挥的功能作用不相称,还需要通过研究提升经验品质。但同时又会碰到一个问题,重视了理论阐述,如何与《基础教育课程》等高校的课程研究刊物进行区分呢?那就要坚持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学术方向。我们不在学理上过分纠缠,但要让读者通过阅读不仅了解实现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方案、方法、措施、路径等,也能明白这些行为改进背后符合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知和表达。

三、通过精细管理提高刊物的核心竞争力

一本有价值的刊物,貌似为物,其实是人。主要是由两群人构成的,其一是读者群,其二是作者群。但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连接两部分人群的几个人,那就是刊物的编辑。编辑的努力程度也决定着刊物可以达到的高度。

一般来说,一本刊物的读者数量是发行量的1—3倍。我们的刊物基本以团体订阅为主,到底有多少人想起阅读教育刊物时直奔本刊而来,不得而知,正如古人所云:“文章以体用为本”。让读者通过阅读有教益,有帮助,用得上,就能留住基本的读者群。同时编辑部也已经在尝试培养忠实读者的方法,譬如开设提升一线教师学术写作能力的专题项目等,但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拓展。只有当栏目吸引人,话题吸引人,文章吸引人,一部分阅读者甚至自己掏钱也要订阅本刊,那才真是发展的春天到了。与之相辅相成的另一支队伍就是作者队伍,要使文章“有为而作”,就需要逐步建设高质量的作者队伍,这是编辑部十分重要的工作。当然,精细管理的内容也包括退修稿要求、刊物装帧、封面设计、编辑审校等一系列看着细小但又决定刊物品质的内容。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最后祝愿《上海课程教学研究》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办刊刊物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中国外汇》数字刊物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系列刊物介绍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栏目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