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税大数据平台监管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策略
——以建安企业为例

2022-12-2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安发票税务

徐 俊

引言

金税三期自2016年上线,到2021年已经运行了六年。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与税务部门链接的平台就是“金税系统”。企业在税务处理中,开票、收票、报税、财务报表、企业行业等数据都进入到金税系统的数据库中,金税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比对,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都逐一发现。基建是国家民生,基建的大力推广也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撑,建安类企业在这期间也发展壮大。国家为了保障税收,支撑财政,近几年对建安行业的税收监管也是越来越强。有的企业在监管下选择了放弃,但是绝大部分企业都积极面对,让企业在近几年的财务环境越来越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不少提升。

一、税收监管变化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大力推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经营

自2020年开始,为保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持续经营,国家推行了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建安类企业,最为重要的几个优惠政策:1.2020年至2021年12月,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2.企业的五险部分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减免等政策。增值税是流转税,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率的减少意味着税款支出的减少,为企业带来资金流的结余。五险的减免更是直接为企业减负,根据数据显示,企业2020年的五险缴纳相比2019年,下降30%以上。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福利的同时,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经营发展上面。

(二)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规避外部风险

建安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上是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大多都是持续一年以上。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根据会计准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税法对企业收入的要求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企业对方法的运用不熟练,导致企业财务数据被税务部门预警,提示出现风险。

根据目前金税系统的功能,企业当年收到的所有发票均能提取并分析,包括:开出多少发票、收到多少发票、发票的种类、金额。首先是企业的成本,收到的发票金额合计基本上决定了企业当年成本的上限,如果企业财务报表的成本超过了所有发票的合计数,那么该企业很可能存在虚报成本费用的情况,相应的,如果企业财务报表的成本远低于系统金额,可能存在瞒报。另外再结合企业的收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进行匹配,能够判断出建安企业有没有漏报所得税的情况。

针对越来越完善的税控平台,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者要形成税务意识,对于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少交税或者不交税并不是正常的事情,企业管理者应当鼓励并支持财务人员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正常纳税,通过日常工作的完善,提升企业的核算体系管理水平。财务报表越来越真实,外部风险越来越少,也是对企业管理者负责,让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报表了解自己企业的优势与不足。

(三)提升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在整个工作的环节中,报税工作只是其中简单一环,所有的报税数据都是现成的,勾选发票,填写数字,报税完成。对于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并没有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对金税系统爆出风险点,许多财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

外部的变化要求财务人员自身也必须在税务工作上进行提升。首先,税务方面想一次性吃透肯定不太现实,可以结合税务系统发现的风险点,查找产生的原因,财务人员结合法律法规查看自己企业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而且,对于税务系统的风险点,有些企业其实并没有问题,只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反映出的特殊情况,例如,对于接收走逃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国家也有相关文件规定善意取得的情况。财务人员在慢慢对税务具体事宜接触后,也需要将税务的规定传达到企业各层面,同时也能在税务管理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金税大数据平台监管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

(一)供应商带来的税务风险

根据某市税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欠税企业共计214家,涉及税款26.27亿元,2020年全年欠税企业共计266家,涉及税款37.72亿元,2021年10月份共涉及企业371家,涉及金额63.20亿元。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面,欠税企业的数量上升了73%,涉及欠税金额上升了141%。通过分析所有欠税企业可以发现,主要涉及:建筑、房地产及部分该地区特有的产业。最近几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对工程建设类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资金链,整个行业资金开始出现紧缺,当上游资金开始出现问题后,会进一步延续到下游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出现资金不足时,经营发展都出现问题无暇顾及税务层面,会选择不交税或者干脆关门但不注销的情况。

建安类企业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购各种类型的材料,租用机械及人员,必然会选择许多供应商。但是,供应商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经营行为全部都是自主进行,若对方不交税或税务部门无法联系到的时候,税务系统中会认定该供应商属于“走逃”户。“走逃”行为在税务监管中属于非常严重的情况,会牵连到建安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两方面:1.税务部门会怀疑与这家供应商进行的往来是否存在虚假交易;2.与“走逃”企业发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列入“异常凭证”,并根据税法要求,已经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使得企业损失税款,增加成本支出。

(二)增值税税负与利润的选择存在困难

建安类企业主要涉及两大税种,一是增值税,另一个是所得税。其中,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归宿要么是交给国家,要么是支付给供应商使其一级级传递下去。在企业管理上,可以使用增值税税负率这一个经济指标反映企业上交给国家增值税的多少,税负率的高低代表企业进项税的多少,能体现出企业的税控能力。所得税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税款,一般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利润总额的25%,利润越高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越多。但是,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企业当期有利润不代表有多少现金流入,交税却是实际的现金流出。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最希望的理想状态肯定是增值税税负率低,企业利润合理。通过增值税与所得税的双重管理,让资金留存在企业账上,当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需要资金时可以轻松应对。

通过对目前建安类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在增值税税负率和利润方面有两极分化的趋势。那些大型建安类企业,要求供应商的成本根据税法要求开具最高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工程项目需要购买大量材料进行建设,本身项目工程销项税率是9%,收到的进项税发票大量是13%税率,税差导致进项税留抵动辄上亿元,虽然企业增值税税负极低,但是供应商会为此提高成本,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不高。但是中小型建安企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工程承接本身就不容易,所以企业会追求利润,选择成本价格低,但进项税也低的供应商,因此销项税一般都是大于进项税,没有太多留抵。所以从企业财报看,税负率低的企业往往项目毛利不高,税负率高的企业项目利润控制的还不错。

(三)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中不断竞争,持续发展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初创期或发展阶段的企业,企业管理的重心会放在业务拓展上面,不会过多的关注税务层面,对应的财务岗位不会开出较高的报酬,招聘的财务人员能力水平也比较局限。从目前会计人员层次体系来看,财务人员的能力分级突出,许多都停留在账务核算、税款申报的基础工作,缺乏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意识。企业负责人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比较广泛,能听到各种财务宣传和税务筹划的内容,有些机构为了夸张宣传,通过一些特殊例子表达出税务筹划就是少交税。企业负责人自身税务接触也少,导致理解出现片面,反馈给财务人员后,财务人员也是一知半解去执行领导的要求造成不符合税法要求的情况。无形中让企业的税务风险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暴露在金税平台下被税务稽查部门发现,紧接着就是各类补税和罚款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结果导致企业负责人觉得财务没把控好,财务人员自己也左右为难。

(四)企业税负为现金流带来资金压力

有部分企业的税务意识比较激进,觉得交税都是应该的,能多交绝不少交,生怕税务部门给企业带来麻烦。殊不知这种处理方式会让企业提前交许多不属于当期的税款,企业如果现金流充裕反而并不会暴露出来,一旦企业经营发生困难,事做少了,税反而交多了,企业资金无法维持工程项目建设。

尤其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工程项目开始大范围的出现了预付款,为了规范税务管理,预付款也是需要开具发票的。目前税务系统能在报税时自动提取出已经开具的发票,在税务申报表上体现出销售额。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一看税务报表销售额有数字,赶紧申报企业所得税。例如一个项目的预付款比例是30%,企业所得税25%,那么相当于将项目7.5%(30%*25%)的利润都提前上交给税务局了,现在工程项目的利润区间越来越低,这样的做法显然让企业现金流承担压力,还有可能造成企业项目做了,却发现没赚钱的情况。

三、金税大数据平台监管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加大供应商的税务资料审查,规避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作为一个独立法人,有自己的经营方式,企业肯定不可能直接参与管理,所以对于建安企业来说,对供应商的风险要做好提前防范。可以参考企业参加工程项目投标的部分方法,发包方在投标资料中要求投标方提供完税依据。作为施工总承包方的建安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也可以运用国家税务管理的体系帮助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目前国家税务局建立了企业税务信用等级,而且每年都会及时更新,暂时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A级、B级、C级、D级和M级。M级是近两年的新企业无法参与信用评级,A级是信用等级最高的评级。如果供应商是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正常的纳税和报税,一般它的信用等级都会达到B级。

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的税务资料包括:一般纳税人证明、无欠税证明、信用评级信息等。而且国家税务局已经有很多信息电子化操作,可以直接通过电子方式办理。凭这些资料,可以反映出该供应商在近期是否正常的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后期要求这些供应商主动更新相关资料,让有问题的供应商及时暴露出来,避免自己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二)把控项目利润,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工程项目虽然合同会约定建设期,但是受制于业主资金,项目施工环境等因素,很多时候都不能按照既定的建设周期进行。因工程项目迟迟不能回款,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企业发展必须要关注资金情况,自己账面资金越多,企业经营过程中可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针对管理比较完善,付款控制力度强硬的企业,可以选择增值税税负低的管理模式,虽然项目利润可能会因此压缩,但是让资金预留在企业账上,企业在找到更多投资机会时能把握机会。对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承接的很多项目周期并不长,故可以把管理重心放在增加项目利润上面,能让项目在完结后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让企业资本逐渐滚动上升,这种时候,适度宽松增值税负率,控制成本把握利润并形成管理体系,反而对企业发展更为有利。

(三)加强学习与沟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近几年,金税平台的系统越发完善,税务管控力度明显加大,导致整个财务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快。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不能再局限于借贷做账的传统思路,需要真正渗透到公司的经营体系里面,通过公司的经营情况,结合财务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看看财务报表是否能够体现出经营成果。另外,还需要时刻关注税法对行业的相关法律变化及财务核算的相关规定,毕竟所有的税务监管体系都是基于政策的相关要求执行。财务人员在知道规定后,至少可以形成思维体系,知道哪些事情不合规,如果做了后会有怎样的风险,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指出并作出预警提前规避掉风险。另外,财务人员不要局限于自己了解,也要主动与企业负责人、相关经办人及时告知税务要求,完善财务管理规定,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规范工作体系。

(四)强化内部控制,合理规划企业资金流

建安企业的资金支出主要在工程成本,支付主要按三步走:1.项目结算;2.成本挂账;3.审批付款。这几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和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密不可分。首先,对供应商的项目结算能控制成本总金额的多少,负责结算的业务部门对供应商结算范围需要符合项目进度情况,避免出现虚增结算和超过项目工程内容的情况。然后,成本挂账时财务人员要仔细核对提供的相应附件,至少包括:合同、结算单、小单和发票。对于收到的发票一定要去国家税务平台查验,查验出的结果打印出来附在凭证后面保留。最后在付款环节,为了确保供应商不会出现当月开票,当月作废的情况,可以在第二个月报税完成后再给供应商付款。有部分企业为了提升企业资金情况,在合同里面会约定成本支付的前提是建设单位拨款及时,将付款周期提升到三个月以上。

四、结语

基建行业作为国家的基本,建安企业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规范财务、税务行为,毕竟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就是税收。从目前的大环境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企业发展不再是简单的业务规模提升,而是由业务到财务,从财务反馈到业务的一系列体系。虽然目前税控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建安企业近年税务问题较多,但如果能及时查漏补缺,完善内部控制,既能规避税务风险,也能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建安发票税务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采购发票系统:全流程电子化实现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