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通络除痹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2022-12-25蒋威史扬宿家铭宋佳殷王金娥柳红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络脉瘀血通络

蒋威 史扬 宿家铭 宋佳殷 王金娥 柳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7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为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因素[1]。因此,提高DKD的临床辨治水平,以延缓其病程进展现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医络病学科的兴起,络病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脑血管病、冠心病以及子宫腺肌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辨治中,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通络除痹法在DKD辨治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DKD提供参考。

1 络病理论概述

1.1 络病理论的溯源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其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充实于金元,兴盛于明清[2],至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医家吴以岭、王永炎、邱辛凡等结合现代医学观念,不断发展与创新,经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反复验证,络病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1.2 络病理论的内涵 络者,络脉也,络有狭义、广义之别。广义之络,为将经脉气血横向弥散至周身内外的脉络结构,即《灵枢·脉度篇》所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狭义之络,则依据空间结构、生理功能及脏腑结构所分,依据空间结构,行于浅表者为阳络,行于体内者为阴络;就生理功能而分,运行经气之络为气络,运行血液之络为血络;脏腑也有络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故依据脏腑而言,又有肾络、脾络、胃络等“脏下之络”。络脉由经脉支横别出,纵横交贯,遍布全身,是气血流通汇聚之处,具有渗灌气血、津血互换、营养代谢等生理功能[3-4]。因络脉迂曲细窄以络周身,气血行缓以助濡养,是机体内外沟通的桥梁。络脉容易受外邪侵袭,外邪留滞络脉,或因久病络脉空虚,气、血、阴、阳不足,均可引起络脉气血运行失调,致使湿、浊、瘀等邪内生,阻滞络脉,此为络病形成的关键。

2 肾络痹阻——DKD的络病病机

2.1 探索络病病机——DKD肾络痹阻的理论分析中医之络脉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微血管[5-6],由肾动脉依次分出的肾小球微血管属于肾络范畴[6]。DKD是DM日久引起的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即为DM久病入络所致的肾络病变。中医理论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除不可再生的先天之精外,肾精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脏六腑之精的充养,而肾中络脉是五脏六腑之精灌注于肾的通道。DKD是在D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高血糖可直接损伤络脉,在临床上DM无论有无肾脏并发症,一旦患者血糖控制较差,即会出现视物模糊、尿微量白蛋白短暂升高等络脉病变症状。当DM高血糖损伤肾中络脉时,可致肾络气血津液运行失于调畅,湿、浊、瘀等邪内生,痹阻肾络,使后天之精难以灌注于肾,从而导致肾精逐渐亏损。另外,DKD中后期肾络受损较重,尿蛋白等精微物质随尿液长期漏出,可进一步加剧人体肾精的亏损,正如戴原礼[7]在《秘传证治要诀》中所云:“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溅在桶边如樵浊泪,此精不禁,真元竭矣。”因此,DKD肾络痹阻的络病病机贯穿全程,并且肾络痹阻日久可由实致虚,导致肾精亏损。

2.2 取象病理——DKD肾络痹阻的客观依据 DKD的高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发微血管襻狭窄或闭锁[8-10]。在DKD早期,高血糖可直接刺激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使其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等物质;高血糖还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肾脏处于微炎症状态[11-12]。脂质沉积在肾小球,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多[13]。至DKD中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中央常出现成团的嗜酸性玻璃样物质沉积,为DM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14]。以上出现在DK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管襻狭窄或闭锁、炎性细胞浸润、ECM沉积增多及肾小球硬化症等病理学改变,代表了肾络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相应的病理机制,均可导致“肾络痹阻”的形成。

3 通络除痹法在DKD中的应用

络脉细小,以通为用,络病均不离“通”字,针对DKD肾络痹阻的病机特点,当以通络除痹为主要治法。高士栻[15]在《医学真传》中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因此,临床上通络除痹法大致可分为消通和补通两种。消通法即以祛邪之法为主来通络,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是以补虚扶正为要,寓通于补,主要用于肾络虚痹证,即叶天士[16]145所谓“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

3.1 消通法

3.1.1 清热利湿以通络 DKD早期肾脏亏虚,肾脏气化功能失司,津液运行气化功能失常,水湿之邪内生。DKD是在DM阴虚燥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热邪是DKD的起病因素,加之湿、浊、瘀、癥瘕等邪阻滞,蕴久易化生热邪,因此DKD下焦常有湿热之邪,阻滞肾络,临床常用生薏苡仁、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地肤子等清热利湿之品,清扫肾络留滞壅聚之湿邪,以通利肾络。

生薏苡仁甘淡凉,为淡渗利湿之品,而无伤正之弊,《本草新编》谓其“最善利水,又不损耗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17]65,临床常用至30~60 g。车前子甘寒滑利,性专降泄;白花蛇舌草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祛热,具有祛湿热、通经络之功,临证对于经络中顽固不祛之湿邪,薏苡仁等性平力缓之品难以奏效,可投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决而去之。另外,车前子并非纯泻无补之药,实为攻中有补之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车前子中的麦角甾苷、异类叶升麻苷和多糖成分,可使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内吞作用下降,幼稚T细胞的刺激活性增强,从而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18]。《本草新编》谓其“利水而不耗气”[17]81,《名医别录》言其能“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19],后世朱丹溪所创之五子衍宗丸用其降泻湿浊、补益肾精。因此对于DKD肾精亏虚、湿热痹阻肾络的患者,车前子用之颇宜,临证常10~30 g用之。DKD湿邪外溢肌肤,结于玄府之间,久久留恋不去,常有皮肤瘙痒之症,而《要药分剂》载地肤子“入肾、膀胱二经,为利水滋阴之品”[20],《本草乘雅半偈》云其可“外弥肤腠”[21],故地肤子内可入肾与膀胱,外可达肌腠,既可祛肾络之湿,又可搜剔皮肤腠理留恋之湿邪,可使水湿祛、络脉通,多用10~15 g。若有小便不利,甚见面浮肢肿者,可在清利湿热之品基础上,佐以辛开肺气之属如桔梗、枇杷叶,启上闸以开水源,开腠理以展气机,使疗效更显。

3.1.2 降浊解毒以通络 DKD肾功能不全期,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难以排泄于外,蓄积于内而成浊毒,临证常选用土茯苓、萆薢等品。其中土茯苓淡渗利湿、功擅解毒,《本草正义》载土茯苓“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22]303。萆薢一药苦平,其“质轻气清,色味皆淡”[22]289,可调畅气机以助脾升清;且“入药用根,则沉坠下降”[22]289,能利湿于小便以降浊,故有升清降浊之效,《本草正义》言“萆薢蔓生,故性能流通脉络而利筋骨”[22]289。可见萆薢、土茯苓二药皆可通达脉络,故用于浊毒痹阻肾络之DKD患者最是切机,因二药皆性平力缓,临证常30~60 g大剂量用之。蚕沙、泽泻等品亦可酌情配伍用之,量多取10~15 g。

若至DKD肾衰竭期,肾元衰惫,浊毒丛生,留滞脏腑经络,尤其是肾络及三焦,可致疏布五脏之通道受阻,此时浊毒内盛,若纯用补益之法,则壅滞难化,助桀为虐,效必不显。而实邪较盛之时,适当运用祛邪之法可挽危救急,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但临证须知肾衰竭期祛邪之目的实为恢复肾脏气化功能,此即“泄浊毒即所以护肾元”之谓,攻邪之法仅为缓兵之计,应中病即止。此期浊毒常壅滞三焦,气机逆乱,而成关格危候,可见腹满而吐、二便不通、舌苔垢腻等症,临证当用清代温病大家杨栗山所创之升降散,以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方中僵蚕、蝉蜕皆为升浮之品,旨在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均为降泻之品,既走气分,又行血分,以降阴中之浊阴,四药合用,以达清升浊降、气机调畅、内外调和的目的。一般要求DKD患者大便每日不超过2次,因降浊解毒之法宜遵守邪祛正不伤的原则,方有益于肾脏功能的恢复。

3.1.3 活血化瘀以通络 《血证论·发渴》有云:“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23]99此处指出了瘀血与消渴病肾病的关系密切。针对DKD瘀血痹阻肾络的病机,临床常以丹参、川芎、桃仁、三七、益母草、泽兰等作为化瘀通络之主药。丹参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本草纲目》谓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24]533,其性偏寒凉,对DKD合并冠心病的血热瘀滞证患者尤为适宜,临证多用30 g。实验研究表明,丹参的提取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降低DKD患者血糖指标,提高组织血流灌注,改善肾脏微循环及肾脏纤维化[25]。川芎辛散温通,性善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之功效,善治血瘀气滞痛证,多用10~15 g。《神农本草经疏》谓桃仁“性善破血,凡血结、血秘、血燥、瘀血、留血、蓄血、血痛、血瘕等证,用之立通”[26],其散而不收,泻而无补,可入大肠经,有润肠通便之功,故对于血瘀兼有便秘之DKD患者最为适宜,多用10~15 g。

对于瘀血痹阻肾络,致使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可加三七粉3~6 g冲服,以其行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被誉为“止血神药”[17]150“理血妙品”[27]233。实验研究表明,三七及其提取物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三七皂苷R1可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肾纤维化,从而对DKD具有肾保护作用[28]。《金匮要略》有云“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滞肾络,可进一步影响肾脏气化功能,使水液不得气化而泛溢于外,表现为水肿,诚如唐容川[23]3在《血证论》中所云“瘀血化水亦发水肿”,临证常选用益母草、泽兰进行治疗。《本草求真》言“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29],李时珍[24]661谓“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此二药既有活血化瘀之功,又兼利水消肿之效,可使血畅水行,二药常用15~30 g。

3.1.4 软坚消癥以通络 络病之初,未成癥瘕之积,辛香草木之品尚可通之,久病凝痰败瘀诸邪积于肾络,痼结难解,日久而成癥瘕,此时草木之品难以奏效[30]。而虫类通络药物借其蠕动之力和啖血之性,而具有动跃攻冲之性,其药性峻猛,性善走窜,善入细微孔隙之处,直达病所,有“追拔沉混气血之邪”[16]187之功,以攻剔痼结之癥瘕,旋转阳动之气,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从而松透病根,正如《本草问答》所云:“动物之攻尤甚于植物,以其动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攻性,则较之植物本不能行者,其攻更有力也。”[31]常用药物有水蛭、鳖甲、土鳖虫等。水蛭乃仲景治疗少腹蓄血顽结不化之神品,张锡纯[27]170称赞其曰:“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且服后腹不觉疼,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因水蛭能消肾络瘀血于无形之中,而又无损于气分,故对于久病不愈,气血耗损又兼见瘀血癥瘕病机的DKD患者,可用之不疑,临床用量多为3~6 g。鳖甲禀天地至阴之气而生,质阴,性降,味咸性微寒,专入肾经,其性善走而不守,可软坚散结,入肾络以祛癥瘕坚积;亦可平潜肝阳,滋养肝木,以涵养肾水,对于DKD阴精耗伤所致内热之症用之可瘥,临床多用10~15 g。土鳖虫性善走窜,具有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之功,其性较水蛭平缓,常用10~15 g。

癥瘕痼结之疾,仓促难以奏效,非峻攻可拔,是以缓调为宜,持之以恒,勿事速达。叶天士[16]251云“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以及“攻坚过急,药先入胃,徒致后天气乏”[16]300,实为经验之谈,是故制方遣药应谨遵辨证论治,与病情丝丝入扣,以使病证相合,用其长以治病,谨防药弊伤身之害,临床运用宜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32]。

3.1.5 搜风剔邪以通络 风为百病之长,易袭体表,肺合皮毛,肾经上连于肺,若肺肾不足,风邪乘肾之虚而伏于肾络;或肝肾不足,内风萌动,且每因外感风邪,内外相招,同气相求,邪风鸱张,扰动肾络,可使肾之封藏失职,加重尿蛋白的漏泄。《张聿青医案》曰“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33],常用药如全蝎、蜈蚣、僵蚕、威灵仙、穿山龙等。《玉楸药解》载僵蚕可“活络通经,驱风开痹”[34],其味咸辛温,擅入络中,具燥湿化痰、搜风通络之效,可剔除肾络胶着邪气,促进机体脉络通畅。全蝎、蜈蚣二药皆可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以上三者为虫类药,可搜剔疏利、通经达络,功兼祛风、息风之功,可以有效针对兼有内外风之DKD患者,僵蚕多用10~15 g,全蝎、蜈蚣多用3 g。威灵仙辛能行气,性善走而不守,《证类本草》言其“主诸风,宣通五脏,……久积症瘕,痃癖气块”[35],其具有祛风之力,还可祛湿、软坚,可使阻滞于肾络之胶结邪气层层祛除,以使经疏络通,但威灵仙横行直往,走而不守,易于耗散真气,败人气血,故临证常配合补益法用之,用量多为10~15 g。穿山龙性刚纯厚,力专功捷,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之功,朱良春、仝小林教授皆善用大量穿山龙治疗肾病[36-37]。其祛风除湿活血之功可蠲除肾络风湿,又能剔除络中恶血,使肾络通畅能行,其亦可入肺,清肺化痰,以宣水之上源,助肾代谢水液,且大剂量使用无伤正之弊,用量多为30~60 g。

3.2 补通法 叶天士[16]430云:“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肾为先天之本,精能化气,亦可生阴血,肾气又可分为肾阴、肾阳。因此,DKD肾精不足日久,可致肾气、肾阴、肾阳化生乏源,肾气亏虚,无力鼓动;肾阳虚馁,肾络失于温运;肾阴精受损,肾络失濡;血虚,肾络虚涩,皆可使肾络中气血失于调畅,而为肾络虚痹之证。因此,对于肾络虚痹证,补通法应体现在本虚的整体调节上,临床常选用益气补血、养阴填精及温阳之品,以补药之体作通药之用,酌情配伍通络祛滞之品,修复肾络结构,恢复肾络功能,使络脉通畅而复其职。

补通类药物,益肾气常选用人参、炙黄芪,撷人参大补元气之功,取炙黄芪益后天脾土以养先天肾气之效,使肾气渐充,人参多用6~10 g,黄芪临证少则30 g,多则60~120 g。可在益气药物基础上配伍少量风药,如独活、防风,以鼓舞肾气生发,柯韵伯云:“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38]温肾阳首选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等药,以使肾阳充沛,常用10~30 g,临证可配伍通阳之品如桂枝,以助开通之力,以使经疏络通。

肾阴精亏损,络道失濡者,治以熟地黄、麦冬、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等品,填精滋阴生津,熟地黄可用至30~90 g,麦冬、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多用10~30 g,可于甘补滋润药物中配伍辛温之品。《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燥”实属阴精亏损,肾络失于濡养而致,此时若仅用味厚质沉的滋阴填精之品,恐壅滞难化,宜在滋补阴精同时配伍少许辛温之品,如巴戟天、淫羊藿,“以辛散结”[39]14“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39]11,可助阴精布散以通达,使干者得润,着者得行。《本草新编》言巴戟天“益精增志”[17]89,《本草纲目》载淫羊藿“能益精气”[24]524,此二药虽味辛性温却亦有甘味,可益精而无辛燥耗伤阴精之弊,其辛润可益阴,加强滋阴填精之效,亦可借其辛温宣通之性以通络。血虚而肾络虚涩,血行不畅或瘀血久留新血不生,络道枯涩者,选用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滋荣络脉。二药皆味甘而辛,气味平和,守走兼备,兼顾补血行血,一补一行,使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常作为补血通络之佳品,临证多用15~30 g。与当归不同的是,鸡血藤还可舒筋活络,更宜用于手足麻木、疼痛之DKD患者,正如《本草正义》言其可“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22]306。

4 结语

综上所述,络病理论对DKD的病机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肾络痹阻为DKD的络病病机,通络除痹法为DKD的关键治法。结合络以通为用的特点,通络除痹法根据虚实的不同可分为消通法和补通法两种,消通法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主要用于肾络虚痹证,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因此,通络除痹法可为中医治疗DKD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参考与应用。目前,以通络除痹法治疗DKD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为通络除痹法在DKD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络脉瘀血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中医教你识瘀症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