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偃师方言前缀“圪”研究

2022-12-23

关键词:词根语素量词

郭 笑

(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圪”在今晋语及与之毗邻的中原官话区内使用极为普遍,丹江等地的西南官话中也有分布。贺魏、王迅等1959年就分别对中和方言、晋东南方言中“圪”的用法进行了考察,[1-2]后续又出现了一批研究“圪”的成果。但是关于“圪”的性质,各家看法不一。邢向东(1987)认为,“圪”有可能来源于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复辅音在析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单纯的“圪”头词,进而在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又构成了大量的新词成为具有派生性的词缀;[3]沙加尔(1987)也认为,“圪”和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4]马文忠(1995)指出,“圪”是古晋地随民族的融合而进行的语言融合的产物;[5]温端政(1997)指出,“圪”是不表义的入声音节,虽没有词汇意义但有某种语法意义;[6]侯精一(1999)认为,“圪”是表音字;[7](373)刘育林(2001)认为,“圪”是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8]李蓝(2002)认为,“圪”字词来源于上古的分音词;[9]王临惠(2002)认为,“‘圪’是古代汉语的构词形式在今方言中的孑遗”,是构词语素,且在各词类前有指小的附加意义;[10]沈明(2003)指出,词缀“圪”是表小称的手段;[11]白云(2005)把“圪”分为了构词语素和不表义入声音节两类。[12]范晓蕾(2012)则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比较了“圪”的来源,认为“圪”字来源于裂变重叠式衍生音节。[13]

“圪”到底是表音字、构词语素、词缀还是副词,由于不同方言发展演变的进程不同,判断起来存在困难,很难将其区分开。张振兴(2020)指出,语言研究要跳出字形束缚,研究语言,字形不是最重要的,把音记准了才是最重要的。[14]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要有宏观的视野,方言间不同音,不等于不对应。因此,加强对语言事实的描写与记录是破解语言学问题的基础。已有关于“圪”字的研究,多关注晋语区,对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特别是分布在南方与“圪”相对应的其他方言、民族语言中的“圪”类词研究较少。本文拟以偃师方言“圪[k44]”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圪”的构词类型、表义作用及其语法功能,总结出偃师方言“圪”的类型特征。

一、偃师方言“圪”的构词类型

偃师方言“圪”作为构词前缀,可以附加在其他语素前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

(一)“圪”构成的名词

偃师方言“圪”作为词头构成的“圪+A”式名词,多是双音节名词。“A”主要是单音节名词性语素,一般具有实在的语素义。例如:

(1)圪痂:伤口愈合结皮肤表面的小的痂状物

(3)圪利:物体平面上条状的凸起

(4)圪针:某些植物枝茎上的刺

(5)圪把:器物的手柄,花叶或果实的柄

(6)圪:角落

(7)圪丁:切成四方的小丁

(8)圪垯:块状或球状的东西

(10)圪羝:牛羊类动物头上的角

根据上述例词,我们可以看出偃师方言“圪A”式双音节名词具有如下特点:

1.偃师方言“圪A”式双音节名词中的“A”既可以是成词语素也可以是不成词语素,比如“圪篓”“圪窝”“圪泡”等词中“篓”“窝”“泡”均可以单独使用,是成词语素;而“圪颤”“圪皱”“圪丁”等词中的“颤”“皱”“丁”在偃师方言中不能单独使用,是不成词语素。

2.晋语“圪A”式双音节名词后可以带“儿”或“子”,而偃师方言“圪A”双音节名词后不能带“子”缀,但是可以带“儿”化,如圪丁儿、圪蛋儿、圪窝儿、圪台儿。并且部分“圪A”式双音节名词后如不带“儿”化,就不能成立,如圪绫(儿)、圪节(儿)等;

3.偃师方言“圪A”式双音节名词中的“A”除可以是单音节名词性语素外,少数情况下还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比如“圪颤”的“颤”是动词性语素,但是前面附加词头“圪”后,“圪颤”就变成了名词。

偃师方言基式“圪A”还具有两种变式形式:一种是“N圪A”式的偏正结构,如面圪垯、石头圪垯、肉圪□[tI31]、墙圪角儿、油圪渣儿、饭圪痂儿、脸圪蛋儿、布圪绫儿、灰圪撮[tsuo31]儿、萝卜圪丁儿、土圪拉、苹果圪蛋儿、刺梅圪针等。N为实义名词,通常都位于“圪A”的前面,结构整体也具有表小、可爱的附加义。另一种是由“圪A”式变换而成的“圪圪AA”式重叠形式,如圪圪琳琳、圪圪垯垯等。后带儿化的“圪A儿”也可以重叠,变式为“圪圪A儿A儿”,如圪圪痂儿痂儿、圪圪角儿角儿、圪圪丁儿丁儿、圪圪渣儿渣儿等。但是表动物的“圪蚤”和与人相关的“圪咾吱”“圪肘”“圪跟儿”都不可进入这个格式,且重叠形式“圪圪AA”式一般不能进入“N圪A”式偏正结构,它通常是独立使用,或在后面加语气助词“嘞”,或修饰名词。例如:

(11)等腿上这圪圪痂儿痂儿嘞地方个人掉喽,就是长好了。等腿上这些结痂的地方自己脱落了,就是长好了。

(12)锅底儿嘞油里净是圪圪渣儿渣儿,得捞净再用。锅底部有很多渣子,需要捞干净才能用。

偃师方言“圪A”式名词,具有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它的重叠形式“圪圪AA”式仍是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状语。例如:

(13)a.圪角儿有末子。(这个)墙角有垃圾。

——b.圪圪角儿角儿都有末子。每个角落都有垃圾。

(14)a.她奏好沿这路圪利儿。她就喜欢沿着路边走。

——b.她奏好沿那圪圪利儿利儿嘞。她就喜欢沿着边边角角走。

(15)a.给这甜杆甘蔗切成圪节儿。把这根甘蔗切成一节一节的。

——b.给这甜杆切甘蔗成圪圪节儿节儿嘞。把这些甘蔗切成一节一节的。

例(13)~(15)中“圪A”和“圪圪AA”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和状语。例(13)中a句是表示角落有垃圾,b句则强调每一个角落都有垃圾;例(14)中a句只是陈述她喜欢走路边,b句重叠后就泛指她喜欢走所有的路、坡、楼梯灯的边;例(15)中a句中指把这个甘蔗切成一节一节的,b句中重叠后句子所指的就不止这一根甘蔗了,从语感上理解肯定最少大于一根,被切成的节的数量也多与a中的数量。通过前后两个句子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重叠式“圪圪AA”比“圪A”在量度上要更多一些。我们认为这种格式是为了满足人们表达多个体的言语交际的需要(牛利2010),在需要表达多量个体的时候可以用重叠的形式。[15]

(二)“圪”构成的动词

偃师方言“圪”作为词头构成的动词与其构成的名词相比,数量更多,形式也比较丰富。可以根据“圪+B”式中“B”的性质,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类型。

1.根据“B”的音节数量划分

晋语太谷方言“圪+B”式动词,按照音节数量,“B”可以分单音节语素和双音节语素两类,如圪看、圪闻、圪知道、圪讨论、圪收拾等。而偃师方言“圪+B”式动词,“B”一般仅限单音节语素,如:

(16)圪扭:短时间的停留圪闪:一闪一闪的样子,闪烁

(17)圪霸:黏着某人,某物圪绕:反复的在某处晃动

(18)圪燎:形容火苗比较小,火不旺圪搅:用手搅动某物或者指打乱别人的事情

(19)圪卷:卷起来圪拐:倾斜、不直

(20)圪擞:抖动圪悠:转来转去,晃来晃去

(21)圪缠:反复纠缠,希望达成某种目的圪喃:小声说话

(22)圪嚼:轻微的嚼动圪夹:用(腋窝)夹的动作

(23)圪晃:来回晃动圪挤:闭眼睛

(24)圪眨:眨眼睛圪啃:啃咬东西,后引申为费力的读书

(25)圪思:犹犹豫豫,不能决断圪臆[yi31]:不喜欢,惹人嫌

能够进入偃师方言“圪+B”式动词的单音节语素多为动词性语素,且这些动词性语素多是表示某种具体的动作行为,如圪扭、圪闪、圪搅、圪拐、圪眨、圪啃等。也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类的动词性语素也可以进入“圪+B”式动词,如圪思、圪臆等。

2.根据“B”是否能够独立使用划分

偃师方言“圪+B”式动词中的“B”依据是否能够独立使用,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类。“B”为成词语素构成的“圪+B”式动词占主要部分,如圪搅、圪拐、圪嚼、圪夹、圪晃、圪挤、圪眨、圪啃、圪揪、圪蜷等。“B”为不成词语素构成的“圪+B”式动词如圪张、圪悠、圪喃、圪溜等。

偃师方言“圪+B”式动词还具有三种变式:一是“圪B圪B”式;二是“圪BB”式;三是“圪B圪C”式。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圪B圪B”式重叠。偃师方言“圪B”式动词一般都可进入“圪B圪B”式重叠式。重叠式“圪B圪B”与基式“圪B”相比,可用于强调动作行为的重复、短暂或尝试。例如:

(26)到时候你开灯圪闪圪闪,我不认识你嘞车。到时候你开灯圪闪一下儿,我不认识你嘞车。

(27)衣裳都快拉地上了,你快往上圪夹圪夹。衣裳都快拉地上了,你快往上圪夹一下儿。

(28)这肉还不中嘞,还得开上小火再圪浸圪浸。这肉还不中嘞,还得开上小火再圪浸一会儿。

从上例可知,“圪B圪B”式重叠式强调动作行为的多次重复,与原式相比,更加凸显出“B”这一动作行为的短暂。因此,“圪B”式动词后,还可以出现表示短时量的短语“一下儿”“一会儿”,但是“圪B圪B”式重叠式后则不能再出现“一下儿”“一会儿”等,这也正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体现。

2)“圪BB”式重叠。偃师方言中能够进入“圪B圪B”式重叠式的“圪B”式动词均能够进入“圪BB”式重叠,比如圪晃晃、圪绕绕、圪夹夹、圪吵吵等。“圪BB”式重叠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两个“圪BB”连用才能使用。“圪BB”式重叠式连用与基式相比,可强调“B”这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持续。与“圪B圪B”式重叠式不同的是,“圪BB”式重叠式连用还附加有说话者对这一动作行为不满的贬义色彩。例如:

(29)往那一坐都开始圪晃晃圪晃晃,烦死了。往那一坐就开始晃来晃去的,烦死了。

(30)半天说不到点儿上,光该那圪绕饶圪绕饶,扯那几百朝年几百年前(夸张)那事。半天说不到点上,老是在那里绕来绕去,扯到几百年前的事情上。

3)“圪B圪C”式重叠。偃师方言还存在一种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的两个动词性语素B和C构成的“圪B圪C”式重叠形式。该重叠式与基式相比,既可强调动作行为的重复、持续,也可用来描述陈述对象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附加有说话者的不满、抱怨的感情色彩。例如:

(31)圪摇圪摆:你看那只小狗的尾巴圪摇圪摆的,太可爱了!

(32)圪进圪出:你在这里圪进圪出的干什么,太碍事了!

(33)圪推圪挤:真是一点秩序都没有!一直圪推圪挤的

(34)圪拐圪绕:这条路圪拐圪绕的,非常不好走。

例(31)-(33)中的“圪摇圪摆”“圪进圪出”“圪推圪挤”强调动作行为的重复、持续,例(34)“圪拐圪绕”描述路线来回扭绕,不方便,附加有说话者不满的主观色彩。

(三)“圪”构成的形容词

偃师方言“圪”构成的形容词数量相对有限,从构成“圪+C”式形容词中“C”的音节来看,“C”一般是单音节形容词,如圪弯、圪料、圪纠、圪焉;根据“C”是否能够独立使用,“C”一般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如圪弯、圪腻、圪耐等和不成词语素如圪纠、圪蔫等;根据“C”的性质,“C”又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性语素如圪弯、圪皱和状态形容词性语素如圪蔫、圪料两类。

偃师方言“圪+C”式形容词还具有“圪CC”“圪C圪C”和“C圪FF”三种变式。“圪CC”式形容词重叠是由“圪C”式形容词重叠语素“C”形成的,“圪CC”式重叠式和“圪C”式形容词一样,仍是形容词性,在句中多是充当谓语,说明陈述对象的性质、状态,使用时重叠式一般需要加助词“嘞”。例如:

(35)衣裳莫拉展瓜,圪皱皱嘞。衣服没有拉平展,看着皱巴巴的。

(36)耍了一晌乎,孩子们都使类圪蔫蔫嘞。玩儿了一中午。孩子们都累得没有精神。

例(35)(36)中的“圪皱皱”“圪料料”分别是对“衣服”的形态和“药”的口感的描述。

“圪C圪C”式重叠式是由“圪C”式重叠形成,它的用法同“圪CC”式相类似,用作形容词,多在句中充当谓语或定语,说明陈述对象的性质、状态,一般需要和助词“嘞”连用才能使用。例如:

(37)寻这路赖死了,圪弯圪弯嘞,半天出不去。找得路非常不好,路弯弯曲曲的,很长时间都走不出去。

“C圪FF”式重叠式是在“CFF”式重叠式中间插入“圪”后形成的,这类重叠式和基式相比,往往具有带有一定的中性或倾向于喜爱的感情色彩。“C圪FF”式重叠式一般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明陈述对象的性质、状态,单独使用时需要和助词“嘞”连用。例如:

(38)外先黑圪洞洞嘞,俺们都怯嘞很。外面黑洞洞的,我们都害怕得很。偃师方言“C圪FF”式还具有儿化形式,可以在“C圪FF儿”式后加儿化,也可以在“F”后加儿化构成“A圪F儿F儿”式。例如:

(39)到莫敦儿俺都舍不得用,拿出来还是新圪崭崭儿嘞。到最后我都舍不得用,拿出来还是崭新的。

(40)看这娃娃嘞地脑圆圪蛋儿蛋儿嘞,血捣蛋。看这个小孩儿的头圆圆的,挺好玩儿的。

(四)“圪”构成的量词

偃师方言“圪”构成的量词数量不多,“圪+D”式量词中“D”一般为单音节性语素。并且“D”多为借用名量词,也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圪”组合后构成的“圪+D”式量词更为常见。例如:

(41)家宝儿吃受好,看着胖敦敦嘞,胳膊都是一圪节儿一圪节儿嘞。家宝吃饭的习惯好,看着胖敦敦的,胳膊都是一节一节的。

(42)除了你亲爹娘,哪□[yuo31]一个会舍嘞一下给你一圪垯儿钱儿。除了你亲爸亲妈,哪一个会舍得一下给你一沓钱。

(43)有面剂子给我拽一圪撮儿就中了。有面皮的话,帮我下一把就可以了。

“圪”缀量词也有“圪圪DD”的重叠变体,例如:圪圪节节、圪圪垯垯。重叠后强调量的增加,不附带其他含义。

(六)“圪”构成的拟声词

偃师方言“圪”构成的拟声词的数量比较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声音,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如圪咚、圪嘣、圪嘟、圪嚓、圪扭等。“圪E”式拟声词中词根E都是表声音的单音节拟声词根,一般不可单独使用。“圪”放在“E”前,可使单音语素词“E”双音化,起到了增音成词的作用。词缀“圪”放在词根“吱、咚、嘟”前对声音的时间进行了限制,强调声音发出的时间短,同时又使整个表达更形象生动。“圪E”式拟声词在使用中的重叠变体为“圪E圪E”式,重叠后表示发出声音的频率有所增加,声音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如:

(44)孩子们给那门晃嘞圪纽圪纽响。孩子们把门晃得咯吱咯吱响。

(45)馍里夹嘞啥咬着圪嘣圪嘣嘞。馍里面夹着什么东西,咬着咯嘣咯嘣地响。

二、偃师方言“圪”的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

(一)“圪”的表义作用

偃师方言“圪”作为词头,与不同语素构成的词语的意义和原语素的意义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特征主要表现在“圪”构成的词语的表义范围和附加意义上。

1.表义范围的变化

1)“圪”构成词语的表义范围缩小

偃师方言“圪”与词根构成的词语所表示的语义范围较原词根相比,范围有所缩小。比如“洞”在偃师方言中指窟窿、深穴、孔,而“圪洞”在偃师方言中的所指的对象范围较窄,一般只用来指较深的坑。

2)“圪”构成词语的表义范围扩大

偃师方言“圪”与词根构成的词语所表示的语义范围较原词根相比,范围有所扩大。比如“糁”在偃师方言中一般是指谷物制作而成的渣屑,而“圪糁”指的是一切的碎屑;

3)“圪”构成词语的表义范围转变

偃师方言“圪”作为词头与词根构成的词语的意义与原词根的意义之间存在差异,二者所指称的事物有所区别。例如:“蛋”在偃师方言中是指禽类的蛋,而“圪蛋”指的是小而圆的事物;“明”在偃师方言中是指明亮,而“圪明”指的是灯光或者有光源物体的闪烁。

2.附加意义的增加

1)“圪”构成名词可附加“小称”义

偃师方言“圪”作为词头与名词性语素构成的名词一般附加有“小称”的含义,可表示小、亲昵、可爱等意义。例如:圪绫儿——布边角处的细长布条,绫本指一种薄的丝织品,加了“圪”后指称对象从整体变为了部分;圪台儿——台阶,台的本义很丰富可指平而高的建筑物、或高出地面的表演的设备、或,加了“圪”缀后指称对象的面积变小了;圪羝——牛羊类动物头上的角,羝本指公羊,加前缀“圪”后指称的对象变小了,而且有可爱义,常用于长辈对小辈说话或者朋友之间开玩笑;圪篓——比较深的碗,篓原指比较深的盛物的器具,如竹篓、纸篓等,加“圪”缀后所指称的对象的体积变小了。

2)“圪”构成形容词可附加厌恶、不满的感情色彩

偃师方言中的前缀“圪”构成的形容词还带有厌恶、不快的感情色彩。例如:

(46)你照恁孩子写嘞字歪七八圪扭嘞。你看那个孩子写的字歪歪扭扭的。

(47)新衣衫咋拿出来都是镇圪皱,圪皱这样儿嘞。怎么新衣服拿出来都是这么皱啊。

(48)她掌柜成天闲喷胡撂,最圪臆人了。她老公整天胡说八道,最讨人厌了。

例(46)-(48)中的“圪扭”“圪皱”“圪臆”均表达出说话人对听话者的不满,甚至厌恶的情绪。

3)“圪”构成动词或拟声词附加有动作或声音的持续性和反复性的意义

偃师方言前缀“圪”与动词性语素或者是表声音的单音节拟声词根搭配时,附加有动作过程或者声音的持续性和反复性的语法意义。例如:“圪转”指在某处来回的转悠,先比“转”更强调动作的反复性;“圪晃”和“圪摇”是一组近义词都表示来回的摇晃,强调动作行为的反复持续;“圪思”是指“犹犹豫豫、思前想后”的状态,着重凸显思虑的反复性;“圪嘣”强调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

(二)“圪”的语法功能

1.“圪”具有转换词性的功能

偃师方言前缀“圪”与名词性词根、形容词性词根、动词性词根、量词性词根等构成新词时,“圪”具有转化词性的语法功能。名词性词根前加“圪”缀构成新词,可以转换为动词,例如:“圪堆”中的“堆”是名词性词根,表示土堆,前加词缀“圪”构成“圪堆”后,可用作动词表示用工具把土堆或者类似物拾掇在一起;动词性词根前加“圪”缀构成新词,可以转换为名词,例如“圪扯”中的“扯”是动词性词根,表示拉拽的意思,前加词缀“圪”构成“圪扯”后,转变为名词,表示一种食物“拉面”;名词性词根前加“圪”缀构成新词,可以转换为量词,例如“圪枝”中的“枝”是名词性词根,表示树木的枝叶,前加词缀“圪”构成“圪枝”后,转变为量词,用于计量类似枝叶状的事物;动词性词根前加“圪”缀构成新词,可以转换为量词,例如“圪夹”中的“夹”本是动词性词根,前加词缀“圪”后,“圪夹”可用作量词,表示腋下或手臂夹满东西为一圪夹。

2.“圪”具有成词的语法功能

偃师方言“圪”还具有成词的语法功能,一些不成词语素在偃师方言中不能单独使用,但是可以通过前加词缀“圪”构成新词。比如:“圪渣”“圪叽”“圪嚓”“圪咕”“圪垯”“圪喃”“圪臆”等词中的“渣、叽、嚓、咕、垯、喃、臆”均是不成词语素,无法单独使用,在前加词缀“圪”后才构成新词独立使用。

综上, “圪”作为构词前缀在偃师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可以附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象声词性等语素前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且偃师方言前缀“圪”对与其搭配的语素具有选择性,一般仅限单音节语素。偃师方言“圪”作为前缀,与不同语素构成的词语的意义和原语素的意义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别:“圪”构成词语的表义范围会出现缩小、扩大或转变的情况;“圪”构成的名词一般附加有“小称”义;“圪”构成的部分形容词还带有厌恶、不满的感情色彩。此外,偃师方言“圪”还具有转换词性和成词的语法功能。除偃师方言高频使用“圪”外,在晋语、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以及部分南方方言、民族语言中也存在“圪”类词的用法。比如部分晋语中“圪”不仅可以用作前缀,还可以用作中缀和后缀,“圪+B”式动词中的词根“B”既可以是单音节语素,也可以是双音节语素,这些用法与偃师方言前缀“圪”的用法存在区别。因此,要想深入探讨“圪”的性质及其来源,还需要扩大调查范围,进行跨语言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词根语素量词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量词大集合
量词歌
词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