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之喻:论“Z世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2022-12-23刘高杰张九海

关键词:食材政治思想

刘高杰,张九海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Z 世代”(Generation Z)主要是指出生在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95 后”“00 后”青年群体,是第一代自小同时生活在电子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原生世代,他们数量庞大、年轻活力、拥有无限可能,将在未来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中坚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关注以“Z世代”为主的青年群体,探究适当且具有实效性的方式助力其成长成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网络被这群诞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强烈依赖着,对其价值判断、行为选择等方面发挥重大影响。在信息传播快、数量多、内容杂的融媒体发展趋势下,构建内容优质、空间清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 “Z 世代”不可替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日趋重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如果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作为“Z世代”准备的“精神盛宴”,那么“网络”作为文化载体,犹如这场盛宴中丰富的“食材”,“思想政治教育”则像是融入其中的“盐”,是这一道道“精神佳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和“营养剂”,以“盐”的功效方法论为启发,切入“Z世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除恶扶正”,营造清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除恶扶正”是盐的一个重要功效,指的是在烹调中抑制原料自身的腥恶之气味。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有许多食材原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恶味,若想要将其变成美味可口的菜肴,除了加热、过水等方法之外,就要发挥食盐的“除恶扶正”功能了。

烹饪“精神佳肴”过程中,“除恶扶正”功能仍然适用。“网络食材”丰富多样,有着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正点食材”,即“除恶扶正”中需要扶持的“正”的部分;但也不乏诸多“恶臭食材”,即“除恶扶正”中需要清除的“恶”的部分。具体表现为网络上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片面追求流量的“泛娱乐化”、冲击主流价值观的西方思潮等乱象。其中最值得警示的便是由西方资本在背后操纵的“网络洗脑”,如在微博上引战“性别对立”,表面上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实际却带有针对性的“拉仇恨”、“带节奏”的情绪煽动;又如许多敌对分子通过在网络普及西方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中的“自由”“人权”,妄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对“Z世代”进行渗透,摧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抛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接受西方的“个人主义”、“普世价值观”。“Z世代”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思想的影响,容易在此过程中模糊并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就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与“Z世代”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Z世代”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其自身自觉抵制不良、不实信息的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主动“亮身份”,参与监督和遏止网上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对那些易于产生思想混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不利于“Z世代”成长成才的信息进行严厉地抵制和打击。国家网信办于2021年正式有序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先后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Z世代”尽力构建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除恶”之后更重要的是“扶正”,即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正向”思想文化占领网络主阵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要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团结、带动和壮大网上积极力量,大力开展正面宣传……增强网络正能量,消解网络负能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4]以“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例,许多高校除了积极组织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答、视频号话题接力、网络安全知识学习等活动外,还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着力将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渗入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用好绿色渠道传递红色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晴空”下深入人心。

二、“精准提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功能

食盐的“提鲜”功能指的是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辅助提高原料中呈鲜美味的物质,增强人们喜欢的鲜美口味。面对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食客,思想政治教育之“盐”如何加、何时加、加多少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鲜美”,需要关注“食材”多样化和“食客”个性化需求。

“Z世代”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较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表达,不喜欢被约束和说教,对于“满堂灌”“填鸭式”的理论说教较为反感,只觉得“齁”;对讲究共性化、集体化的参观学习等也较为排斥,只觉得“无味”和“没意思”。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隔排上课就餐、公共场所限流限座等情况更加剧了他们的自我边界感,从现实中的用“宿舍拉床帘”营造私人空间到虚拟网络中筑起“高墙”构建自己独特的圈层,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主流文化被阻隔、信息传递被拒绝的新困境。

越是“众口难调”,越需要技艺精湛、手法老练的厨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善于打破与“Z世代”受教育者之间的圈层,主动融入其中,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其所思所想,开展其所爱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尤其是发挥网络对“Z世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做好“微”思政、发挥“微”力量来传递正能量。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短视频已然成为全民重要的娱乐方式;而以“Z世代”为主力军的“20-29 岁群体”对网络视频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高达 97.0%,[5]其中短视频作为网络视频中“新兴顶流”般的存在,其自身“食材”的多样化能够满足作为“食客”的广大“Z世代”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自然获得了他们的喜爱和高频使用,同时也为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新思路。

以短视频平台“B站”为例,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2.3亿人左右,平均年龄22.8岁,是“Z世代”高度聚集的网络文化社区。近年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纷纷入驻“B站”、融入“Z世代”群体,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形式传播主流声音,落实了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的“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例如央视主播朱广权用rap的方式教观众“垃圾分类”,央视“网红”记者王冰冰用“快乐小草再也不用担心会秃了”的生动比喻讲解内蒙古生态绿屏障“草科技”如何构建生态共同体……这些短视频破百万播放量的背后,是年轻观众对主流媒体刻板印象的全新改观,发现原来主流媒体并非那般严肃而高不可攀,是如此用心地了解年轻人、如此接地气地拥抱大众,激发了“Z世代”为主体的年轻观众关注时事、紧跟主旋律的积极性。

除了主流媒体外,许多高校教师也将“B站”作为“第二课堂”,在这里积极发声并成功“破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君通过重温《诗经》《红楼梦》等经典名篇,引领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文学创作背景,品中华古诗词之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结合大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谈女性力量,回应网络上散播的年龄焦虑、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传播正能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结合热映的《红船》《革命者》等影视作品来解读真实的李大钊和他的“神仙爱情”,将革命者不为人知的柔情面尽数呈现,弹幕刷屏一片“泪目”、“珍惜先辈用一生为吾辈创造的美好生活”……同时,也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乐于将“B站”“建党百年”专区中的优秀作品用于课堂教学,《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等作品制作精良,满足“Z世代”受教育者的喜爱,令他们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达到了良好的兴趣启发和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功效。

三、“深腌保鲜”,通过青年朋辈引领正能量常深常新

“盐腌”是腌制食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洗净的原料用盐抹擦或放入盐水中浸渍,使原料中的水分渗出、盐味渗入,把食物的鲜味锁住,保证其在短时间内不会腐烂变质。

以“盐腌”法类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盐”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往往会向下沉淀,于是会有吸收较多盐分、腌制较透彻的“腌制品”,也会有浮于表面、“盐分”积累较为薄弱的“腌制品”,因此作为“烹调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盐腌”的过程中不断地“搅拌融合”,使得腌制较透彻的“腌制品”能够将所吸收的盐分传递给腌制不够透彻的“腌制品”,发挥“腌制品”朋辈群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善教育实效不均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发挥“Z世代”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Z世代”引领“Z世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独特的“新鲜”力量。

“Z 世代”中的大多数出生于“4+2+1”的家庭,缺乏兄弟姐妹的他们对于同辈的友人的关系极为重视,加之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优秀的朋辈群体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挖掘、培养被“盐分”腌制得较为透彻的朋辈榜样,用好丰富的“两微一端”资源,讲述“微”故事,塑造“微”人物,通过一个个身边人、一件件身边事,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近在咫尺的温度,发挥“Z世代”引领“Z世代”的活力和感染力。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陈雨婷,本身作为“Z世代”的她善于使用符合“Z世代”审美的网络漫画形式记录生活、记录中国、用作品影响更多人,其创作的《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网络漫画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新媒体账号的转载,在家隔离的其他“Z世代”们被其富有烟火气的表达、温暖治愈的画风深深感动,在网络上迅速点赞转发并纷纷用自己家乡的美食代号为武汉加油;清华大学“95后”up主“可妈可吗”在受“央视新闻”邀请的《我的入党申请书》专题作品中深情朗读了自己入党申请书的部分内容:“我们95后这一代北京学生经历了08年奥运会、09年国庆游行,打小红旗就飘在我们心里,红旗在哪儿我们就会跟到哪儿。今年我18岁了,以前我不能完全为我的行为负责任,但是申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成年后我的第一个郑重的选择,我会永远为这个选择负责。”她以8年党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视角,从“什么是信仰?”“入党意味着什么”和“我为什么入党”谈自己对党员身份的理解,解读当代中国青年的信仰选择,获得几十万“Z世代”观众的“一键三连”……通过自己擅长的新媒体方式,这被“思政之盐”深深“腌透”的“Z世代”转换自身“受教育者”的身份,自觉、自主地担当起作为当代青年理论践行者和传播者的责任,发挥自己的青春力量成为“教育者”、感化更多的同龄人,更好地发挥“思政之盐”的“深腌保鲜”之效,使得正能量在“Z世代”心里“常深常新”。

四、“五味调合”,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不能仅用一种“食材”和“调味品”,而要促进多种“食材”和“佐料”的调和。因此,想要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能仅停留在线上层面,还要善于将丰富的线上“食材”与线下“食材”相融合、与不同的“佐料”相调和,从而做出“五味俱全”的“思政大餐”,哺育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现阶段,许多“Z世代”受教育者虽然能够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诸多精神力量、会在网上为祖国疯狂“打call”,但“社恐”而“躺平”的他们或许只是停留在“脑中”、留痕于“线上”,难以切实将通过教育所收到的精神能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这种单一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完成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7]这一任务。

新时代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做到“五育”之间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走向全面”。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Z世代”的性格特点,设计了诸多能够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促进其五育并举的活动。如针对“Z世代”热爱“cosplay”、“角色扮演”等特点设计红色情景剧比赛、主题剧本杀等活动,选取剧目都是深受他们喜欢的《觉醒年代》《风声》等作品,以“美”动人,促使他们走出网络世界;通过沉浸式表演的形式引领“Z世代”主动代入剧情,激发他们为了扮演好人物“边查党史边追剧”的积极性,以“智”启人;同时,为了扮演好特定角色,积极模仿“工读互助社”学生勤工俭学练习包书、印刷等劳动项目,学习青年毛泽东自创的“六段运动健身操”等体育项目;最重要的是,通过与百年前“新青年”的对话,深入理解他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励“Z世代”作为“新时代青年”主动担当、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求索、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达到以“德”树人。

除了通过扮演好剧中赋予的角色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鼓舞“Z世代”扮演好属于自己的时代角色。2021年7月6日至7月11日,天津理工大学“天理青年走西部 乡村振兴共奋进”实践团来到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这支以“Z世代”为主的团队在社会基层这一广阔舞台上扮演好了服务基层、回报社会的新时代青年角色。他们将饱满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燃烧为最旺的“火候”,运用自身喜欢和擅长的新媒体“炒勺”,把丰富的线上“食材”与线下“食材”有机结合,佐以不同的思想政治“调味品”激荡味蕾和人心,精心烹调出了一系列科技支农、科普宣讲、乡村教育等“五味俱全”的“精神大餐”。实践团精心准备《百年风华恰自来》《我走过百年之路》党史微团课,突出德育实效;建立起留守儿童暑期课业辅导“线上小课堂”,提升智育水平;带领高中生在操场上进行趣味运动团辅活动、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并采取无人机航拍记录下难忘的vlog;参观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并尝试“天理青年带甘味 乡村振兴在路上”线上直播,通过新型劳动模式为劳动人民带货苹果脆、紫苏油、冻干草莓等特色产品,转换劳动教育思维,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五育并举。

习近平曾多次运用《道德经》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谈治国之道,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途径,也需要具备科学的理念和治理能力。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之“盐”巧妙融于网络之“食”中,满足作为“食客”的“Z世代”汲取“盐分”之需、又同时发挥“食”之“味”,令受教育者在摄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能够回味无穷,是需要作为“大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工匠精神”予以潜心钻研、提高技艺的功课。

总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立德树人的工作宗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知识化、媒体平台矩阵化和网络育人专业化。紧抓网络育人特点,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依托线上网络矩阵和线下育人平台两类载体,更好地教育、管理和服务“Z世代”为主的青年群体,烹调出有滋有味的时鲜“招牌菜”;在锻造理想信念、培养人民情怀、提升创新能力、塑造责任担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任务中,建设有理、有情、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造有厚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食材政治思想
巧用食材铺“地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