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及未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院后早期体格生长情况分析

2022-12-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坏死性体格结肠炎

高 娟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建 福州 350000)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具有较高的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概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消化道急症,在新生儿期极为常见,很多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缺乏发达的诊疗技术的时期常因本病而死亡[1]。近年来,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在飞速发展的诊疗技术及药物的作用下日益提升,但是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数量也日益增加,患儿具有危重的病情,因此临床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2]。2011年,我国全新生儿学组调查报告表明[3],约7%的早产儿会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具有更高的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概率,病死率达到了20%~30%。同时,由于该类患儿的大脑发育在炎症的作用下受阻,因此有约1/4的患儿会并发严重神经发育问题或小头畸形等远期神经发育延迟[4]。基于此,要想有效救治早产极低出生低质量儿,关键是对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预防,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年 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8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及未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院后早期体格生长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3例,依据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情况分为合并组(15例)、未合并组(68例)两组。合并组15例患儿出生时胎龄 27~36周,平均(30.03±1.75)周,女性7例,男性8例。未合并组68例患儿出生时胎龄26~35周,平均(31.25± 2.04)周,女性32例,男性3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均具有齐全的临床资料并保存完整。②出生时体质量均在1 000~1 499 g。③出生时胎龄均在37周以下。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④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时胎龄、体质量、出生后肠内喂养开始时间、母乳喂养率、地塞米松等易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药物(易感药物)应用情况等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比较,对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儿出院后早期体格生长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诊治资料比较。②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③两 组出院后12月龄体格生长情况比较。④营养状况。包括血清铁蛋白(SF)、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⑤并发症发生情况。⑥两组出院后预后比较。⑦舒适度。采用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越好。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⑨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0~10分,0~2分、3~5分、6~8分、9~10分分别评定为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分别用()、t表示、检验,计数资料分别用%、χ2表示、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诊治资料比较 合并组患儿的出生时胎龄低于未合并组(P<0.05),出生时体质量低于未合并组(P<0.05),出生后肠内喂养开始时间晚于未合并组(P<0.05),抗菌药物、易感药物应用率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母乳喂养率低于未合并组(P<0.05),围生期窒息、败血症休克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诊治资料比较

2.2 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应用抗菌药物、易感药物、母乳喂养(有利因素)、围生期窒息、败血症休克(P<0.05)。见表2。

表2 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出院后12月龄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合并组患儿出院后12月龄体质量低于未合并组(P<0.05),身长短于未合并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头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出院后12月龄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出院后12月龄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2.4 两组出院后12月龄营养状况比较 合并组患儿出院后12月龄血清SF、Alb、Hb水平均低于未合并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出院后12月龄营养状况比较(g/L,)

表4 两组出院后12月龄营养状况比较(g/L,)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合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0.00%(6/15)高于未合并组10.29%(7/68)(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6 两组出院后预后比较 两组患儿出院后严重神经发育问题、小头畸形发生率、病死率[6.67%(1/15)、6.67%(1/15)、13.33%(2/15)vs.1.47%(1/68)、1.47%(1/68)、1.47%(1/68)]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6。

表6 两组出院后预后比较[n(%)]

2.7 两组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合并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低于未合并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未合并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未合并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表7 两组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2.8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合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6.67%(10/15)低于未合并组91.18%(62/68)(P<0.05)。见表8。

表8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的作用下日益提升,但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概率也日益提升[5]。现阶段,较少有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本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组患儿的出生时胎龄低于未合并组(P<0.05),出生时体质量低于未合并组(P<0.05),出生后肠内喂养开始时间晚于未合并组(P<0.05),抗菌药物、易感药物应用率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母乳喂养率低于未合并组(P<0.05),围生期窒息、败血症休克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组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应用抗菌药物、易感药物、母乳喂养、围生期窒息、败血症休克(P<0.05),说明很多因素均影响早产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应用抗菌药物、易感药物、围生期窒息、败血症休克是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合并组患儿出院后12月龄体质量低于未合并组(P<0.05),身长短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儿出院后12月龄血清SF、Alb、Hb水平均低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0.00%(6/15)高于未合并组10.29%(7/68)(P<0.05)。两组患儿出院后严重神经发育问题、小头畸形发生率、病死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合并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低于未合并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未合并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6.67%(10/15)低于未合并组91.18%(62/68)(P<0.05),说明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早期体格生长情况及预后较未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差。因此,需要临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进行预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早期慎重应用抗菌药物,尽可能将早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减少,在患儿确诊感染后给予其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从而对早产儿缺乏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现象进行有效避免[7-8]。②在对早产儿实施医护措施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环境的无菌操作规范进行严格遵循,从而将患儿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9-10]。③尽可能早地防控早产儿败血症。④有效指导患儿母亲将母乳喂养做好[11-13]。⑤对管理肠内喂养的力度进行强化,保持适量的肠内喂养量、合适的加奶速度,早期尽量微量喂养,从而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成熟速度的 加快[14-15]。

综上所述,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院后早期体格生长情况较未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差。

猜你喜欢

坏死性体格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的影响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牛坏死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体格与人格并修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