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视域下的国企转变发展方式

2022-12-18纪丽娟西安市委党校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转型目标

纪丽娟 西安市委党校

“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转向减碳治污,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双碳目标”和具体工作开展要求:到2025 年,央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到2030 年,央企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 年,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打下基础[1]。可见,“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伴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以下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一、对“双碳目标”的基本解析

(一)碳达峰的概念

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即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2021 年7 月16 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根据测算首批纳入碳市场覆盖范围的企业,碳排放量总计超过40 亿吨,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放,我国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国家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行动方案,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进行指引。

(二)碳中和的概念

碳中和,指的是个人、团体或企业对一定时间段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算,然后采取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收支相抵。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实现碳中和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提高新型能源(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四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五是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2]。

(三)“双碳目标”的内涵

“双碳目标”的设定,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气候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在碳排放治理方面,各国均提出自己的目标,我国也要参与其中,“双碳目标”就是我国的态度。第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其中能源和环保是两个重要内容,“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比较特殊,尤其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性强,“双碳目标”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二、“双碳目标”下国企转型发展的SWOT 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调查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思想,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分析,包括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双碳目标”下,国企转型发展的SWOT 分析如下。

(一)S——优势

1.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实现“双碳目标”,企业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行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通过节能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另一种是采取捕捉、封存等技术,对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并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在购买碳配额的过程中,能倒逼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要求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挖掘潜力,将这项工作做到极致。而且,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经济、安全、环保等领域密切相关,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发展模式、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3]。如此一来,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发展道路,在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优势,在碳交易市场中把握主动权。

3.实现工业信息化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从投产阶段就考虑到了节能减排这一要素,因为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传统技术手段黔驴技穷,新型技术手段出现,也就是以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企业加快信息建设,有助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通过生产与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为节能减排决策提供支持,这也是未来企业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W——劣势

1.生产方式落后

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是我国传统工业企业的主要特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推进,大量工业企业关闭,被市场和时代所淘汰。得以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并非全都是佼佼者,部分企业的生产工序多、能耗高、劳动密集,这些共性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是影响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管理意识薄弱

工业企业以产品生产制造为核心环节,不少企业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因管理意识薄弱、观念陈旧,不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例如:企业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并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节能减排意识没有贯穿在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也会阻碍低碳目标的实现。

3.创新能力不足

现代化工业,技术是核心生产力,那些拥有自主产权、不断创新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发展的号召[4]。然而实际情况中,不少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在没有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产品雷同单调,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低碳发展步伐缓慢。

(三)0——机会

1.技术支持

企业通过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各种新技术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一是生产制造技术。得益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为企业生产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产量提升、成本降低,而且低碳环保效益明显。二是碳汇技术。以碳捕捉和碳封存为例,前者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压缩,然后回输至枯竭的油田、天然气等场所;后者是将捕获到的二氧化碳安全存储起来,取代向大气中排放,结合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利用等手段,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长。这两种技术,目前均在积极研发中,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金融支持

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好在国家为企业提供了金融上的支持。一方面是优惠政策,节能减排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涉及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等多个领域,为企业的低碳发展减轻压力。另一方面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我国早在2011 年就开始在地方试点,2013 年七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截止2021 年6 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4.8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为114 亿元。

(四)T——挑战

1.国内压力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遵循再利用、减量化的原则,主要特点是消耗低、排放低、效率高,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然而,发展循环经济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对于企业的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均提出高要求[5]。不少企业表示,既要组织正常生产,又要兼顾节能环保,为企业运营发展带来不小压力。

2.国际压力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加入WTO 以来,不少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虽然市场空间扩大,但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的渗透,不断压缩国企的市场份额。尤其在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采取提高关税、反倾销税等措施,为国企的生存发展带来压力。

三、“双碳目标”视域下国企转型发展的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双碳目标”视域下国企转型发展必须发挥优势和特长,及时补短板、弥补不足,才能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低碳环保发展道路。

(一)确定节能减排的目标

“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节能减排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应确定节能减排的长期发展目标。第一,由企业领导牵头,建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设计、实施和管理。首先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在企业内创建良好的低碳发展氛围。第二,技术层面,分析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痛点和难点进行攻坚克难,从项目规划、立项、实施等各个环节,将节能减排融入其中,实现量变到质变,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第三,管理层面,结合企业的现状和战略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管理制度措施,提高全员的节能减排意识,做到时时、处处、人人节能减排。

(二)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努力,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双碳目标”提出后,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高。而在现有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节能减排目标,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将先进核心技术作为生产推动力。第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保障机制和发展理念,均要融入自主创新这一要素,将其放在突出位置。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第二,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技术型专业人才。一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培养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利用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6]。第三,科研项目的开展离不开资金投入,企业在这方面应该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项目立项、开展,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从0 到1 的突破,逐渐创建企业自身技术品牌。

(三)加快两化融合的速度

这里的两化,指的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不得不承认,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通过两化融合,为企业、产业均带来巨大变化。因此,基于“双碳目标”下,企业应该加快两化融合的速度,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的结果,是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企业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夯实设备基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隔状态,消除信息孤岛效应,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四、实例分析

(一)企业概况

以某矿业集团公司为例,成立于1989 年,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中国能源投资和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发展至今,已成为煤炭、电力、铁路、建筑建材等产业多元互补、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能源企业。“十三五”期间,公司坚持“做活多元产业,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战略,累计完成产值513亿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工业大奖”等荣誉。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公司深入探究发展模式、管理工作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二)转型升级方法

1.发展模式创新

第一,建立安全高效的煤炭生产模式,优化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更新生产工艺,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延长了矿井的寿命,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作业。第二,走煤电联营的绿色发展道路,煤炭产业做精做优,电力产业做大做强,两种产业资源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管理工作创新

第一,健全管理机制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实现企业治理的现代化。第二,优化管理流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五个一流”的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闭环管理,采用PDCA 循环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管理创效。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涉及安全、成本、质量等领域。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例,采用“AI+NOSA”人工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多年连续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零目标。

3.技术领域创新

第一,生产链条全智能,建设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实现智能化采煤作业,地面控制中心可一键启停、远程控制。第二,全员创新新生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以110 功法、快速掘进系统为例,加快成果落地,积极推广应用。第三,提供创新智力保障,一方面联合院士团队开展项目研究,进行科技攻关;另一方面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转型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碳目标”指的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能解决气候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还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分析可知,“双碳目标”下国企的转型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和短板,才能实现节能减排,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转型目标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