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特色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

2022-12-12邓燕珍吴小丽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东莞52375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血氧支气管炎出院

邓燕珍,吴小丽(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 东莞 523750)

小儿支气管炎为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细小支气管病变,该病具有起病急的特点,且患儿多有高热、咳嗽、咳痰、肺啰音等症状体征,危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除抗感染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外还应给予额外的护理措施。临床常规应用的西医护理包括体位引流、叩击排痰及吸痰等护理措施,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护理方案也存在

一定不足,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偏小导致接受护理依从性偏低有关,导致患儿的症状体征持续存在,肺通气功能恢复不佳[1]。中医认为小儿支气管炎属“外感风寒”“咳嗽”“憋喘”范畴,多因风寒感染引起的闭肺,常见风热犯肺证[2],护理应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推拿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刺激肺经、天河水、膻中穴可调节脏腑功能,以起到宣肺止咳、加强血液循环等作用[3]。推拿联合西医护理或能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肺通气功能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中医推拿特色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炎的西医诊断标准[4],年龄2-8岁;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热犯肺证[5]的证型标准,病程小于一周。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者;②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③合并百日咳、哮喘、肺炎、肺结核等其他病症;④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43±1.24)岁;病程2-7d,平均(5.16±1.39)d。联合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59±1.30)岁;病程2-7d,平均(5.12±1.34)d。两组患儿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化痰止咳、雾化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①引流体位护理:床头抬高30°以呈现头高脚低位,可引流上肺叶;患儿体位为侧卧位变换为仰卧位,再变换为对侧侧卧位,可引流肺中叶;抬高患儿臀部20°,呈现臀高头低位,以引流下肺叶。每次引流体位保持10-15min,每天两次。②吸痰护理:患儿取平卧位,采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护理。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中医推拿特色护理,穴位及护理手法如下:依次清肺经、清天河水300次,揉掌小横纹、分推膻中、分肩胛骨200次,运内八卦、揉天突、揉大椎100次,搓摩胁肋50次,捏脊、督脉5次,指尖叩击大椎穴及脊柱两侧夹脊穴,最后掌拍背部结束推拿护理。对于有鼻塞流涕患儿,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各300次;对于有发热患儿,清天河水改为500次,加推脊500次;对于痰多者加揉精宁、丰隆各100次;咳喘重者,分推肩胛穴300次。所有推拿护理操作均需运用滑石粉,操作人员轻快柔和、平稳着实,以患儿耐受为主。患儿每日接受两次推拿护理,连续护理五天。

两组均观察至患儿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②炎症水平:于干预前、出院前1d,采集患儿全血3ml,离心后取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罗氏E602型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IL)-8、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③肺通气功能:于干预前、出院前1d,采用安徽安科公司FGC-A型肺功能测定仪检测患儿的达峰容积比(VPTEF/VE)、潮气量及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采用杰纳瑞G1B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n(%)]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对比 联合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n=30)症状 住院时间发热 咳嗽 咳痰 肺啰音消退对照组 1.57±0.40 5.03±1.24 4.93±1.21 5.61±1.58 8.50±1.30联合组 1.26±0.31 3.69±0.95 3.86±0.98 4.39±1.32 7.49±1.21 t 3.355 4.699 3.764 3.246 3.115 P 0.001 <0.001 <0.001 0.002 0.003

2.2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PCT、IL-8、IL-6、hs-CR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d,联合组的PCT、IL-8、IL-6、hs-CRP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s)

注:*P<0.05,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组别(n=30)PCT(μg/L) IL-8(pg/ml) IL-6(pg/ml) hs-CRP(mg/L)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对照组 0.29±0.05 0.19±0.05*50.42±5.91 26.44±4.68*58.46±6.70 32.16±5.15*38.64±4.06 24.61±3.65*联合组 0.27±0.06 0.15±0.04*51.26±6.05 22.35±4.30*57.32±6.91 28.44±5.46*37.49±3.99 21.49±3.04*t 1.403 3.422 -0.544 3.525 0.649 2.715 1.107 3.598 P 0.166 0.001 0.589 0.001 0.519 0.009 0.273 0.001

2.3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VPTEF/VE、tPTEF/ tE、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d,联合组的VPTEF/VE、tPTEF/tE、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s)

注:*P<0.05,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组别(n=30)VPTEF/VE(%) tPTEF/tE(%) 潮气量(ml/kg) 血氧饱和度(%)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 干预前 出院前1d对照组 21.26±3.10 24.94±3.26*18.46±1.20 23.59±3.15*6.01±1.04 7.66±1.32*78.49±6.40 90.46±5.16*联合组 20.86±2.68 27.63±3.44*18.69±1.31 26.40±2.94*5.96±1.21 8.35±1.24*79.32±7.11 94.32±5.11*t 0.535 -3.109 -0.709 -3.572 0.172 -2.087 -0.475 -2.911 P 0.595 0.003 0.481 0.001 0.864 0.041 0.636 0.005

3 讨论

儿童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及气管、支气管尚未发育成熟,发生支气管肺炎后极易严重化和猝变,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临床常规给予的西医护理包括体位护理、排痰护理等内容,但干预效果受患儿的依从性影响,如体位引流需持续10-15min保持特殊的体位,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可能无法长时间持续保持同一个体位,导致部分患儿的干预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不利于患儿肺通气功能的恢复,继而影响症状体征的恢复[6]。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小儿支气管炎是由于小儿脾胃不足,致使脾内生湿浊,加之外感风寒侵犯于肺引起,临床护理应以疏风散寒为主。推拿是中医一大特色护理,其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舒经通络、退热宁神等作用,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以期能加快患儿症状缓解,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7-8]。

小儿支气管肺炎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机体受到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反应,表现在PCT、hs-CRP水平升高,炎性细胞释放的IL-8、IL-6等介质增多[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d,联合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CT、IL-8、IL-6、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中医推拿特色护理辅助西医护理可促进小儿支气管炎的炎症缓解,加快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清肺经有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天河在前臂内侧正中,此穴位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清天河水可清退肺热,有助于止咳。掌小横纹为常用于治疗哮喘的重要穴位,揉压此穴位可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膻中穴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于主治咳嗽、气喘,推压此穴位可宽胸利膈、肃肺化痰。现代研究表明[11],推拿护理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殊穴位可刺激局部的交感神经兴奋,同时促进小儿气血流畅,发挥扶正祛邪作用,降低机体炎症,并间接调整肺部功能,发挥止咳、平喘等作用。与王建新[1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联合组出院前1d的VPTEF/VE、tPTEF/tE、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中医推拿特色护理有助于支气管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支气管炎的发生是由于小儿外感风邪后侵袭肺卫,水液运化失常,则凝而为痰,痰滞肺络,阻于气道,以致肺气上逆为咳为喘。推拿有解表、宣肺气、定喘止咳的作用,捏脊、捏督脉、叩击大椎穴及夹脊穴可调节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以扶正祛邪,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补脾经、揉肺腧可健脾胃、调肺气;此外,膻中穴可调理人体气机,肺腧穴为脏腑经脉之气转输、输注之处。刺激上述穴位可有效改善人体呼吸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3]推拿可调节呼吸系统功能,通过加强膈肌运动以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血氧饱和度。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特色护理辅助西医护理可促进小儿支气管炎的炎症缓解,改善肺通气功能,加快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血氧支气管炎出院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