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12-12熊华荣,廖丽丽,刘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淋巴管数目淋巴

宫颈癌主要指发生于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日趋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而手术治疗是其中较为常用的手段,通过切除病灶以预防疾病进展,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2]。而部分患者经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常需辅以放化疗治疗,而手术、放化疗治疗可引起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命质量降低[3]。下肢淋巴水肿(LLL)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淋巴管缺损、淋巴结损伤等所致的淋巴液回流障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患侧组织纤维化,关节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4-5]。因此,为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以便临床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8例。①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6];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存在长期药物滥用史;癌症复发者;合并原发性淋巴系统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78例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58.39±6.28)岁;体重指数18.3-25.4kg/m2,平均(21.84±2.32)kg/m2;手术方式:开腹20例,腹腔镜58例。

1.2 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60岁,≥60岁)、体重指数、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肿瘤分期(Ⅰ期、Ⅱ期)、放化疗治疗(是、否)、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20枚)、术后引流时间(≤5d、>5d)、持续站立时间(<1h、≥1h)、术后功能锻炼(是、否)、术后感染(是、否)。

1.3 LLL判定标准 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GCLQ)[7]对患者术后并发LLL情况进行评估,问卷包含局部肿胀、感染、下肢水肿、疼痛等7个维度,共20项条目,根据是、否分别计分1、0分,GCLQ评分≥4分为存在LLL。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反之,则纳入未发生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和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LL发生情况 78例患者术后并发LLL 18例,占23.08%;未并发LLL 60例,占76.92%。

2.2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感染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60岁、放化疗治疗、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持续站立时间≥1h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2.3 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将2.2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将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化疗治疗、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持续站立时间≥1h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刘云[8]等人研究指出,109例宫颈癌手术后行放疗治疗者,有47例发生LLL,占43.12%。本研究中,78例患者术后并发LLL 18例,占23.08%,低于上述研究,这可能与患者治疗方式不同、样本量差异等因素有关。但亦可说明,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风险较高,临床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化疗治疗、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持续站立时间≥1h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逐渐降低,淋巴管-静脉吻合网也随之减少,导致淋巴引流代偿能力障碍,引起淋巴管修复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老年人群免疫力较弱,体能活动较少,导致其淋巴系统功能恢复较慢,极易发生LLL[9-10]。放化疗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治疗虽可杀灭癌细胞,预防疾病复发,但化疗药物、放射线照射可导致淋巴管闭塞、管腔狭窄,进而引起淋巴结萎缩,周围组织纤维化,以致损伤淋巴回流通路,导致LLL[11]。随着放化疗时间的延长,侧支循环现象越严重,患者发生LLL风险越高[12]。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阻止癌细胞扩散,预防疾病复发,但在清扫术过程中可导致淋巴管、淋巴结缺损,术中清扫数目越多,人体淋巴系统受损情况越严重,破坏淋巴自然循环规律,进一步影响淋巴引流功能,导致淋巴液引流障碍,增加LLL风险[13-14]。持续站立时间:持续站立时间越长,对人体下肢淋巴的负荷越重,可影响淋巴回流通路,不利于淋巴液回流,增加下肢水肿风险[15]。

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建议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①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采用讲座、多媒体、健康手册等多种方式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其术后并发症、注意事项、危害性等,以及LLL早期症状表现,尤其是老年人群,需重点关注其小腿肿胀情况,以便早发现、早治疗。②放化疗治疗期间,严格管理患者饮食,减少摄入高纤维食物,掌握治疗适应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优化放疗剂量,尽可能降低对盆腔正常淋巴管的影响。③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时,严格遵照清扫顺序,及时清除黏液、血液,尽可能减少对淋巴管的损伤。④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缩短站立、静卧时间,早期可进行床上被动运动,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慢跑、上下楼梯、快走等运动,以促进淋巴液回流;还可按摩腿部肌肉,预防淋巴管痉挛。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LLL受年龄、放化疗治疗、淋巴结清扫数目、持续站立时间等因素影响,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术后LLL发生率。

猜你喜欢

淋巴管数目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移火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牧场里的马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