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沙一世界一水一童年
——幼儿园沙水游戏初探

2022-12-09常州市金坛新城实验幼儿园秦湘云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沙池沙水沙坑

■文/常州市金坛新城实验幼儿园 秦湘云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追随幼儿兴趣,尊重幼儿游戏的需求和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幼儿提供与自然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幼儿园通过开展沙水游戏活动,创造真探索、真交流、真合作的空间,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将好奇心转换为学习动机,真正“把游戏还给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沙水游戏环境

瑞典教育家艾伦·凯说过:“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环境是“隐性课程”,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沙水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应考虑幼儿可能的学习行为和相关的核心经验,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保障幼儿能自主地开展沙水游戏,使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沙水游戏区分为干沙区和湿沙区,湿沙区接近水源,并且旁边是一条小河,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自然地将水与沙结合起来。而如何将水引到沙池中,就成为了幼儿迫切想要讨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的想穿着雨鞋走进小河去引水,有的想与水亲密接触,于是沙与水的故事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二、提供丰富的沙水游戏材料

1.提供材料,增强幼儿自主取材的能力

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和功能性,还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要方便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和表现。

在沙水游戏活动中,幼儿进入到沙池后便开始了自主游戏。露露拿着铲子在挖洞,挖了一会儿后,露露抬头对轩轩说:“你能帮我把那棵树搬过来吗?”轩轩找来浩浩,两人一起将一棵玉树抬了过来。露露将树放进了刚刚挖的坑里,用铲子铲起沙子,填满沙坑,并在树的周围围了一圈砖头。轩轩问:“为什么要在旁边围砖头呀?”露露说:“因为我种的是海滩树,这些砖头可以保护它不被风吹倒。”一一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想种树,你看我的坑都挖好了。可是树都种完了,怎么办呢?”教师笑了笑,看着他说道:“我觉得你一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于是,一一又回到自己的沙坑旁边。过了一会儿教师再去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栽种了一些小草在沙坑里,还告诉教师这是他种植的“草地”。这时,轩轩找来了一个塑料小桶,从水龙头处接了水,倒在了刚种下去的玉树周围。一边浇水一边说:“水离得太远了,跑来跑去真累呀!”

幼儿在将玉树种植到沙坑里后,围上砖头挡风,用水桶浇水。在遇到问题未得到教师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发现身边有可以利用的小草,并将小草栽种进沙坑里。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源于幼儿之前的种植经验。可是从目前沙池中所提供的工具来看,拎着桶反复到小河边取水、运水实在太麻烦了。

问题的产生给幼儿后续的游戏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教师将问题抛还给幼儿,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交流。他们自主分组进行讨论,大家根据记录单上所需的材料分头寻找。有的找来了PVC 管,有的找来了塑料水管,还有的找来了瓦片……有了这些材料,幼儿更期待下一次的沙水游戏了。

可见,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教师并不能仅仅追求“有”就行,还要去思考有了以后可以怎么“用”。是提供一次性到位的材料还是提供支架性材料?提供的这些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幼儿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2.借助观察,激发幼儿探索材料的兴趣

沙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户外游戏活动,每次游戏后的分享交流非常重要。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求,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使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游戏中,幼儿在连接水管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水管的长度并不能从小河边延伸到沙池里。幼儿尝试了很多次,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均获得了发展,最终水管连接的问题得以解决,旁边小河里的水终于顺利地引到了沙池里。宝儿和嘉嘉沿着水流的方向在挖河道,嘉嘉挖了一会儿说:“哎呀,好累呀。”宝儿说:“你挖的时候用脚踩一下,这样就能挖深一点了。”另一边的鑫怡和翊轩在挖他们的池塘,在挖的过程中,周围的沙子出现了塌陷的情况。诗芸看看周围,找来了砖放在池塘四周,跟旁边的同伴说:“你们看,这样沙子就不会往下滑了!”诗芸接着又搬来了砖头,一会儿横着放,一会儿竖着放,心月跑了过来:“诗芸,你在干什么?”诗芸说:“我想在池塘上搭一座桥,可是砖头太短了,没办法到达另一边。”“那我们一起去找其他东西来试试看吧。”心月边说边拉着诗芸去找材料。她们找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心月告诉教师:“我们找到了一个木盒子,可是已经被其他小朋友拿走用了。”

回到班级后,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建桥?讨论后幼儿总结了适合建桥的材料,如木板、木条、瓦片等,有了这些材料的提供,幼儿的游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也充分说明游戏材料的投放是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不断进行调整的。

3.满足需求,提高幼儿的创造表现力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找来了一些砖块想在沙池中建造一个“露天游泳场”,为保证游泳场能顺利完成,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砖块,同时还添置了一些辅助性材料,如瓦片、PVC 管和大型积木块等,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幼儿尝试用砖围合砌墙,用PVC 管造门,用瓦片支撑门框,把积木块当作门头,同时还利用了附近户外娃娃家的材料充实游泳场的内部环境,设置了鹅卵石铺设的泳池、休息的地方、餐馆等区域。由此可见,材料的多元化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求,也使得游戏更加真实有趣。

另外,教师需注意提供的材料应方便幼儿取用,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材料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在空间上应考虑游戏区域之间的动静分离,思考如何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地进行划分,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三、挖掘可利用的沙水游戏资源

沙水游戏会涉及到幼儿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幼儿正因为有了在种植园地种植的经验,才会有在沙池中种树的游戏行为;有了去海边游玩的经历,才会有“露天游泳场”的搭建构想;在生活中观察过成人是如何砌墙的,才会将沙和水混在一起做成“水泥”,用于砖块与砖块间的连接。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引导幼儿加强对社区、社会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以及不同职业人群的了解,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其游戏水平。

除此之外,无论是引水进沙池的水管,还是比较难以寻找的瓦片,都是家长们提供的宝贵资源,他们是幼儿游戏的后援团。所以,幼儿游戏材料的丰富性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教师要认识到家庭资源对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的重要性。

当然,沙水游戏活动并不只是在沙池中才能开展,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空间,支持幼儿区域间的联动。户外娃娃家的材料可以拿到沙池中丰富游戏内容,沙子可以拿到户外娃娃家进行游戏。沙中寻宝、沙画等游戏也可以在室内活动室开展。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思路,不断更新观念,帮助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依据《指南》精神,教师应追随幼儿兴趣,立足幼儿发展需要,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让幼儿在沙水游戏活动中获得全领域的发展。教师也应同家长一起转变观念,通过家园共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沙池沙水沙坑
功能性训练融入果岭边沙坑球技术的实践应用
浅谈幼儿园户外沙水游戏的有效开展
中班幼儿沙水游戏的有效开展
沙水初体验 乐享沙世界
浅谈幼儿园沙池体育活动新样态探究
探究在沙水游戏培养幼儿探索意识的途径
论幼儿园沙池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沙坑训练到底是不是坑?
渗漏排水式沙池
蚁狮沙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