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调内养的长寿法

2022-12-08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12期
关键词:痿证冲脉血海

受访专家

王金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沽脏腑推拿”第四代传承人。主要从事中医内外兼治综合治疗伤科、内科、儿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疑难杂症,包括各种癌症术后扶正祛邪治疗、功能性内、妇科疾病、陈旧性顽固性颈肩腰腿痛、小儿肌性斜颈、小儿发育迟滞等疾病方面取得突出疗效。

中医有句话叫做“血脉充盈人长寿”,说明“血脉”是让人健康长寿的关键。可如何才能让血脉更加充盈?有人认为血脉充盈就是指气血充足,想要气血好就要先调理脾胃,所以脾胃是让血脉充盈的关键。确实,好的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胃口好自然会让人气色、精神变好,满面红光就是气血充足的直接表现之一。不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金贵教授告诉我们,真正能充盈血脉的根源并不在此,而在于“血海”。

外调内养,调理沖脉

人的体内有一血海,它有两大功能:一是平时可以储存血液;二是可以调度血液输布全身,输送血液至全身各个所需之处。但是血海只有在充盈状态下才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如果血海不充盈或者血海的血过度泛滥,都会给我们带来健康隐患。王教授介绍,血海就是我们人体的冲脉。

冲脉是伏冲之脉,行于脊柱内,在身体很深的地方,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濡养。冲脉起始于胞中,上循脊柱走行,走行至腰腹部向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将精气灌注于足三阴经,其后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向诸阳经渗灌精气;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继续顺着大腿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冲脉分布循行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也正因如此,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又因冲脉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脉盛,女子经血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1.冲脉力量不足——痿证

当冲脉的力量不够时,人就会出现痿证,主要表现为四肢力量不足、四肢发凉等症状。

专家接诊过一位患者,就医时已68岁,经常感觉下肢乏力,使不上劲,去厕所的过程中还经常摔倒,西医使用维生素B12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他还是感觉下肢力量不足,并逐渐出现了食欲下降的症状,于是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王教授通过调脾胃和对冲脉进行津沽推拿的方法,把脾胃生成的精微物质灌输到四肢肌肉,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个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不仅可以行走如常,食欲和精神状态也都恢复如常。

王教授告诉我们,这位患者便是典型的痿证,其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源在于五脏虚损。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和人体血海,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一旦冲脉不固,便会引起五脏虚损。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脏虚损皆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津液亏损,皆能致痿。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了血海之空虚,致使精血津液不足更甚,筋脉肌肉因之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痿证主要症状:①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严重者甚至可能瘫痪,部分患者伴有肌肉萎缩。②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

因此,充盈及稳固冲脉便是痿证治疗的关键。当血海中血液太少时,就需要对冲脉进行补法按摩,促进血海充盈。

津沽推拿补冲脉

这种推拿方式是津沽推拿中的常用招式,可以有效刺激深部的冲脉,起到调和、充盈血海的功效。

【操作方法】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用拇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患者的中脘或下脘处。再用右手的小鱼际压在掌指关节上,随着患者的呼吸徐徐施力下降。切记不要一下子猛按下去,应随着患者呼吸腹部下瘪时轻轻叠加用力按下。 按到能感觉到腹部的搏动时,就说明基本刺激到冲脉了,再缓慢地将手抬起来。

【要求】按下去的过程须维持1—3分钟,抬起来的过程需要缓慢进行。在家中通常按摩10—15分钟。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取穴时先找到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再向上1寸的位置就是上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取穴时找到胸骨下端骨肉交际处,和肚脐连线的中点便是中脘穴。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2寸处。取穴时先找到中脘穴,随后取中脘至肚脐中央的连线中点即为下脘穴。

补冲脉:腹式呼吸

呼吸也能对人体的俯冲之脉产生刺激与调节作用,王教授推荐了一种简单的腹式呼吸操,只需要简单结合呼吸、收腹、提肛,就能够帮助我们日常刺激冲脉。

【操作方法】保持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正叉腰间,四指朝前,先进行吸气,吸气时须吸到肚子充分收紧,这一过程中同步进行提肛。吸到不能再吸气时用嘴呼吸,把气缓缓吐出,鼓起肚子,放松肛门。可能会感觉到整个腹腔之内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刺激了人体的俯冲之脉。

【要求】操作时须量力而行,如果一下子连续做较多遍,可能会导致头晕脑涨等不适。建议一日早晨做5—6下,循序渐进。

2.冲脉太强——痉证

但凡事过犹不及,当冲脉的力量太强至无法控制时,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病证——痉证,如脊髓侧索硬化、局部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等。

另一位女性患者就表现为冲脉过强所引起的痉证。这位女性患者62岁,患有局部的肌张力障碍疾病,脖子会不自觉地向一侧颤动,现代医学还无法定义它的发病机制,因此西医主要是通过注射肉毒素和抗焦虑药来治疗,但是疗效不佳,于是她也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王教授认为该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属于脏腑和经络之间不协调导致,便给这位患者在内通过定痫丸祛除痰湿,在外通过脏腑推拿对冲脉进行泻法调经,经过一个月治疗,这位患者基本痊愈。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其发病原因有内外之分,外则风寒湿热之邪,内则脏腑失调、气血亏虚、痰阻血瘀而筋脉失养。上述患者的一系列痉证症状便为冲脉血海泛滥造成的血脉离经而瘀阻于内、气血亏虚而脏腑虚损,终致四肢百骸筋脉失养所引起。

因此,王教授指出,当血海的血过多泛滥时,就需要对冲脉进行泻法的按摩,把多余的离经之血排除体外。

津沽推拿泻冲脉

推拿的位置还是之前的中脘穴,只不过手法不一样,按下去的时候感觉到搏动消失,再相对快一点地提上来,把冲脉冲击开。

【要求】下按要慢,上抬相对快;下按后保持5分钟,抬起间隔1—3分钟,后重复按压。

这个操作方法有难度,王教授建議最好不要在自己家尝试,不过他也带来了在家可以泻冲脉的方法,经常头晕、血压高的人可以按一按。

泻冲脉:按压气冲穴

【操作方法】平躺,拇指按住腹股沟处的气冲穴,1分钟后松开即可,可以两边的气冲穴一起做,早晚各做一次。

【要求】按压气冲穴不要太用力,适度即可。

除了冲脉,任脉的盈亏和通畅也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当它随着年龄增长日渐亏空时,就会带来多种健康困扰,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头晕、潮热盗汗、血压不稳等情况,而且会在女性的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那么,我们该如何调理任脉?

1.决定女性健康长寿的经脉——任脉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为人体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任脉共有关元、气海等24腧穴,其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任脉的盈亏和通畅会影响女性的健康和寿命,这主要与其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相关。围绝经期女性常有烦躁易怒、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的表现,却又找不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王教授告诉我们,这其实与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后阴血亏虚、心阴不足有关。

烦躁易怒:任脉亏虚会导致气郁化热消耗肝阴,以致肝阴不足,阴虚而生内热,导致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心悸心慌:任脉亏虚也会导致阴液不足,致使心失所养,虚热内扰,产生以心烦心慌、心悸怔忡、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夜尿频数:任脉亏虚还会导致肾阴亏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夜尿频数时有发生。

2.缓解围绝经期心脏不适的3个穴位

合理的自我推拿,能帮我们滋阴生津、补阴液,缓解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

【按摩穴位】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取穴时亦可由锁骨向下摸4根肋骨找到第4肋间,正中线处的胸骨柄中央即为此穴。

巨阙穴: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取穴时沿着胸的正中往下摸,摸到没有骨头后的凹陷处是剑突穴,剑突穴往下2寸就是巨阙穴。

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仰卧位下,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后五等分,由下向上五分之一处按压有酸胀感处便是中极穴。

【按揉方法】用右手,食指与中指重叠,食指在上,用中指指腹先按住膻中穴,像捺手印一样按揉,同样的方法再依次按揉巨阙穴和中极穴。按揉这组穴位可以缓解心慌、心悸,养血安神,更年期女性心脏不适时,可每天按3—5次;单纯养生保健,可以每天按1—2次。如果心脏不适的情况长期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要求】可平躺着做,每次按揉1分钟,以感觉到刺激为准,不需要太过用力。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痿证冲脉血海
中医名言拾粹
中医名言拾粹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浅谈李东垣对痿证的认识
小议冲脉
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