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乳为肝窍”论治乳房疾病

2022-12-08王雨青孙霃平

陕西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平肝疏肝肝气

王雨青,孙霃平,刘 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30)

女性乳房具有哺育婴儿、参与性活动的重要功能[1]。“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与乳房紧密相连,生理上乳房受肝脏的调节,病理方面亦互为影响,可见乳房为肝之窍。学者周学海提出:“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因此,对于乳房疾病的治疗需从肝论治。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的精神压力、不良情绪都影响乳房疾病的发生发展,肝脏对乳房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窍”,空也,穴也,是人体与体表相联系的通道之义。从解剖上来说,窍有孔道之意。从功能上看,它是体内外气机、水谷精微等出入的枢纽,其正常的开阖受脏腑的调控[2]。乳房作为第二性征,位于胸前第2~6肋间,左右各一,内侧缘达胸骨旁,外侧缘达腋前线,乳房是由乳头、乳晕、皮下组织、乳房悬韧带、各级乳腺导管、乳腺小叶等诸多脉络构成的网络管状结构[3]。乳络气血运行通畅,精微物质顺利输送至乳房,乳房方可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生理时期,乳房的形态功能不完全一致。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在肝主疏泄功能、脾胃化生气血、肾气充沛的情况下,乳房逐渐充盈,乳头、乳晕也逐渐变大,这时乳房呈现出“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实”脏的特性。哺乳期乳房分泌、贮藏、排泄乳汁,哺育婴儿,体现了“藏而不能满”的特性,又呈现出“传化物而不藏”腑的特性[4-5]。而在非孕非哺乳期,乳头、乳腺腺管以及各级导管,皆为中空的状态,不分泌、不贮藏、不排泄乳汁,与“传化物而不藏”“藏精气而不泄”的特性皆不同,即具有非脏非腑的特性[6]。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功能属阳。肝主筋,乳房为筋肉所聚之处,如《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圣济总录》言:“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乳房各项功能的实现是肝、脾胃、肾、冲任等多脏腑协调的结果[7],结合其生理病理特性,乳房的生长发育、乳汁的生成排泄都与气机的升降出入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乳房应为肝之窍,肝脏与乳房紧密相连。

1 肝与乳房关系

1.1 经络相连 经络系统将人体五脏六腑、皮肉筋骨孔窍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并感应传导,调节脏腑机能。乳房位于胸胁处,横膈之上,《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贯膈,布胁肋”。两胁为肝经之分野,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且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之气布于膻中,冲脉之气上散于胸中,司乳房生长发育,与足厥阴经相通。清代顾世澄强调了乳房与厥阴肝经的紧密联系,言:“男子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女子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1.2 同气相求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以气为用。根据乳房解剖发现,每个乳腺由15~20个导管-腺小叶系统构成,每个系统为一个腺叶,是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叶分泌乳汁进入终末导管,乳汁依次汇入各级导管,汇集于乳晕处,以乳头为中心呈轮辐状排列,点状开口于乳头。乳络是乳房获取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重要通道。肝气条达,全身脏腑气机调畅,各级乳腺腺管才能畅达,乳窍的开阖和乳汁的输布排泄有节。肝主疏泄,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功能正常,人体水谷精微物质、气血运化生成,冲任之气血在胎产后循经上行,从而乳汁来源不竭[8]。

1.3 功能相济 肝藏血,以血为体,肝体为阴。乳房为筋肉所聚之处,筋肉由肝所主,如《内经》曰:“肝者……其充在筋。” 《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灵枢·本神》云:“肝藏血”。因而乳房的筋肉有赖于肝血之濡养。肝藏血功能正常,则乳络发育正常[8]。《古今图书集成》云:“经水者,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乳汁的形成所需的气血储备依赖于肝藏血功能正常。《难经本义》云:“厥阴,其部为血海,灌溉阴阳”。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藏血充足,化乳可源源不竭。

1.4 七情相系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升发功能正常,既不郁结,也不亢奋,表现为气和志达、精神愉快。肝疏泄失常与情志过极相互影响,临床上将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为因病致郁。七情之病,必由肝起。长期情志不遂,忧思忿怒,肝失调达、气机上逆、疏泄失常。肝在志为怒,怒志最易造成机体气机的逆乱,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肝郁气滞,郁则火动而乳病生矣。气滞水停,津液运行失调,痰饮凝聚,痰凝则血瘀,结块丛生,以上均是乳房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

2 如何调肝治乳

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是乳房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9]。中医对情志致病的认识源远流长[10-11],肝为贼赃,而乳房最易受其影响,《丹溪心法》云:“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乳房以血为本,赖气以行。虽言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之别,然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辨气血为主,故乳房疾病的治疗需重视调肝。

2.1 如何调肝 《内经》中提出治肝三法:“辛以散之,酸以敛之,甘以缓之”。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总结既往医家的临床经验,调肝不外乎调肝用、调肝体。调肝用:疏肝法、清肝法、柔肝法;调肝体:补血养肝法、通肝活血法。现归纳总结常见的调肝治法。

2.1.1 疏肝法:又称为舒肝或散肝,是遵循“木郁达之”而确立的治疗肝气郁结的方法。治疗常以辛味药为主,以达解郁理气之效,用药常以青皮、陈皮、柴胡、枳壳、香附、川芎、郁金等为主。代表方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散等。因柴胡剂最易劫肝阴,用柴胡剂疏肝时佐以鳖甲、柴胡调肝,防柴胡升散致肝热而风行于胃,胃液走而营血更亏。

2.1.2 清肝法:又称凉肝。一是清肝经湿热,外感湿邪入里化热,或土虚木旺,内生湿热,蕴结于肝及其经脉,用药以清利肝经湿热为主,如黄连、金钱草、茵陈蒿等,代表方有泻肝汤、葛根芩连汤。另一则为肝郁日久火动,成肝热之证,用药以清泄肝火为主,如栀子、牡丹皮、黄芩、夏枯草等,方以丹栀逍遥散等,但此种肝热由肝郁发展而来,同时要注意疏肝。

2.1.3 柔肝法:又称养肝、滋肝,气郁日久,灼伤肝之阴血或肾精亏损,精不化血,水不养木而致肝阴不足。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故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柔肝之用即为养肝之体。以柔为补,肝体得养,肝用能舒,阴阳体用得以平衡。常用药物有沙参、地黄、枸杞子、当归、白芍等,常用代表方剂一贯煎。

2.1.4 平肝法:平肝主要指肝气升发太过,平而降之,平而敛之。当木郁化火、阴血不足而生风或热极生风,当以平肝优先。或养血平肝、或潜阳平肝、或平肝和阳,酸以敛之,使得肝用得健,肝体得疏。养血平肝常用白芍、阿胶等敛肝阴、益肝血。滋阴平肝常用石斛、生地、天冬、麦冬。平肝潜阳常用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

2.2 如何治乳 调肝法广泛用于各类乳房疾病。乳癖常与肝气郁结有关;肝胃郁热可导致乳痈;肝经郁热可造成粉刺性乳痈;乳衄的常见病因为肝火偏旺;肝郁痰凝亦是乳癖、乳岩的关键病机。《疡医大全》中言:“治妇人诸痛诸疾,必以行气开郁为主,破血散火兼之。”治疗乳房病实证,多以“通”为基本治则,以消为贵,兼顾柔肝体、理肝气。治疗乳房虚证则多从疏肝养血、调摄冲任等方面治疗。

2.2.1 乳癖: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中提到:“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气机调畅是各种乳房病病机的枢纽,论治乳癖更重一“气”字,肝脏气机的郁结不畅是乳癖发生的关键。清代陈士铎在《外科秘录》中也有:“老妇郁结,乳中有核不消,天阴作痛,名曰乳核”的推断。所谓“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疏肝理气是论治各种类型乳癖的核心。此外,癖由痰瘀凝,散癖重化瘀。肝气郁结,劳思伤脾,脾失健运,木旺乘脾,停湿为痰,痰浊内生,留阻乳房经络而成乳癖[12-13]。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用赤芍、白芍、浙贝母、制半夏、牡蛎、制香附、郁金、三棱、莪术等。注意肝经郁而化热之症,适时的加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往往事半功倍[14]。若患者乳房肿块质地坚实,按之有形,患者常伴有乳房刺痛,经行腹痛,为血瘀之证。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川芎、路路通、莪术、三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散结之品。对肿块坚实且治疗经久不消者佐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僵蚕、虫等搜剔深达经络之中的瘀结。

2.2.2 乳痈:乳痈发生在哺乳期称为“外吹乳痈”,占乳痈病的90%以上。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外科证治全书》中云:“乳痈是由忿怒郁结,或多食浓味,致厥阴之气不行、窍不通,阳明之血壅怫于内故也。”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气不舒,则疏泄失常,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肝气犯胃,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薛立斋曰:“大凡乳证,若恚怒,宜疏肝清热;痛寒热,宜发表散邪;肿痛甚,宜清肝消毒,并隔蒜灸……怒气肿痛,养肝血为主。”乳痈的治疗以疏肝理气通络贯穿始终[15],疏、清、补分期辨证论治。“内吹乳痈”和“外吹乳痈”在治疗上需兼顾患者孕期和产后的不同体质。治以通乳消肿、疏肝清胃,常用瓜蒌牛蒡汤加减;肿块明显者,加赤芍、当归、桃仁等;热甚者,加知母、金银花、生石膏、蒲公英等;乳汁壅滞者,加路路通、漏芦、王不留行等;口渴甚者,加鲜芦根、天花粉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因此在中药辨证内治的同时,可根据乳腺肿块、乳腺疼痛等局部情况,配合采用不同的外治方法。如出现乳汁瘀滞、乳房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部位的按摩,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2.2.3 乳衄:《疡医大全》中云:“妇女乳房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即乳衄为乳窍孔溢出少量血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均可引起乳衄。其中常见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腺的中小导管内,又称乳头状瘤病,恶变可能性大,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阴不足,水不涵木,木火亢盛,血热妄行,血不循经。或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破血妄行而致乳衄[16]。《卫生宝鉴》中提出:“夫肝摄血者也”。气能行血亦能摄血,乳衄与肝气的固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治法上多采用清肝泻火、养阴清热的方药[17],同时又常佐用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山慈茹等清热解毒的抗癌防癌之品,防病寓于治病之中。常用药有山慈菇、白花蛇舌草、仙鹤草、半枝莲、龙胆、黄芩、墨旱莲、赤芍、鹿衔草等。

2.2.4 乳岩:乳岩是乳房的恶性岩肿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肿块质地坚硬如石、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按之不痛或乳窍溢血,晚期溃烂则凸如泛莲或菜花。《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名曰乳岩。”可见肝失条达是乳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总由肝脾气郁、冲任不和、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于乳络而成[18],无形之气郁与有形之痰湿相结则形成痰核,发为乳腺癌。气郁日久化火,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热搏结,形成痰火毒瘀,留滞乳房,晚期乳腺癌常表现为乳腺红肿热痛,溃破后状如岩穴流脓出血。治以清肝解毒,扶正抗邪。常用白芥子、制南星、全蝎、蜈蚣、香附、天葵子、石见穿、山慈姑、白花蛇舌草、露蜂房等。

2.2.5 乳疬: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单侧或双侧乳晕部出现的疼痛性结块为乳疬,相当于西医的乳房异常发育症。其临床特点是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19]。《洞天奥旨》中描述本病为“男子乳房忽然臃肿如妇人之状”。《医宗必读》曰:“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男子乳房属肾,乳头属肝。肝肾为母子之脏,乙癸同源,精血互化。正如《医学入门》所言:“盖由怒火房欲过度,以致肝虚血燥,肾虚精怯,不得上行,痰湿凝滞亦能结核。”乳疬病机以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20]。治宜滋补肝肾,化痰散结。方用杞菊地黄汤,常用药物:枸杞子、菊花、生地黄、当归、沙参、麦冬、川楝子、生牡蛎(先煎)、浙贝母、玄参、海藻、昆布等。肝郁者加郁金、延胡索、制香附、柴胡、八月札等;血虚者加鸡血藤、制何首乌、当归;失眠多梦者加制远志、夜交藤、酸枣仁;肿块坚硬者加莪术、石见穿、三棱等;胃纳不佳者加焦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总之,肝与乳房紧密相连,乳房疾病从肝论治的思维,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所提倡的身心同治,灵活运用疏肝、清肝、柔肝、平肝等调肝治法,拓宽乳房疾病治疗思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平肝疏肝肝气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菊花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茵胆平肝胶囊致急性腹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