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进展
2022-12-06尹奇罗明红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9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天津3000
尹奇,罗明红(.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9;.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天津 3000)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领域极具学科特色的临床治疗手段。我国的中医外治法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临床治疗手段也比较丰富、成熟,尤其在现代中医学的持续优化、创新的积极影响下,中医外治法的应用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如何尽可能消除中风带来的偏瘫并发症,已经成为中风康复治疗中比较核心的问题。传统西医学在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问题,而中医外治法则可以比较好地促进神经系统恢复,而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偏瘫情况和病因病机,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人员正在对于如何正确使用中医外治法开展了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1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目前中医学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具有治疗效果突出、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良好等突出优势。针灸疗法是否能够真正起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针灸穴位的选择是否准确、合理。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患者出现偏瘫的一侧肢体作为主要针灸区域,也会在头部、面部、舌头等区域进行针灸治疗[1]。在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表现,选择更合理的穴位进行针灸,比如,风府、筋缩、合谷、太冲、公孙、气海、血海、关元等穴位,这样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血瘀情况,而且还可以改善阴虚表现。在针灸过程中可以配合电刺激疗法,每次治疗30min,每日一次,以15日为一疗程[2]。
在针灸康复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电针的优势作用,可以选择头部、患肢部位同时治疗的方法。比如,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头部运动功能区、语言功能区、平衡协调功能区、血管收缩区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变化情况,有助于促进由于中风偏瘫而导致“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尽快恢复,而且还具有安全性高、不适感小等突出优势[3]。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头部、腹部、患肢等区域经过长期的电针治疗后,患者的肌无力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肌体张力恢复效果更加理想,总体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方法[4]。而且这种组合式的穴位针灸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缩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时间。此外,部分中风偏瘫导致眼部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还可以采取眼部针灸的康复治疗方法[5]。
目前,中医外治法领域在使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时,可选性非常多,比如,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以及病情发展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巨刺法、头针体针以及穴位电针疗法等针灸疗法都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效果较为突出的针灸疗法。以巨刺法为例,可以取颞三针、百会、风池、极泉、曲池、外关等作为主穴位,再配合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位作为配穴。巨刺法主要作用在于打通受损的经脉,促进患肢血液流动。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先针刺健康一侧肢体,再针刺患肢一侧肢体,随后健康一侧和患肢一侧交替进行针灸治疗。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疗程,保证治疗方案合理有效。以头针为例,头针疗法是目前中医领域比较新颖的针灸疗法,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头针疗法主要是刺激患者头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头针得气”的治疗目的,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偏瘫一侧受损的患肢运动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把控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这是确保头针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体针疗法主要目的在于疏通患者受损的经络,调理气血,打通患者由于中风而引起的血脉不畅,比如,可以选择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穴,辅穴位选择少阳经穴、曲池、合谷、外关、昆仑以及足三里等穴位。此外,体针疗法还可以与头针疗法配合使用,这样能够将疗效大幅度提高;电针疗法是目前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偏瘫非常安全、有效的针刺疗法,但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选择相对应的针灸穴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的肌肉和神经出现萎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尤其是患肢一侧的气血循环,进而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后遗症。
2 穴位注射疗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特殊穴位上注射中药药物,通过对穴位不断施加药物刺激,从而改善患者目前存在的机体偏瘫问题[6]。注射疗法既包含了传统穴位治疗的优势,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了药物刺激穴位的直接治疗功效,通过二者的优势结合,能够使治疗效果提升数倍[7]。在穴位注射疗法中通常会选择赤芍、黄芪、当归、丹参等作为主要注射药物,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对于患者已经受损的神经系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8]。
足三里、手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关、三阴交等是比较常用的穴位,通常情况下需要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一般会以三个疗程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在对传统针灸治疗法与穴位注射法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后,可以明显发现后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更高[9]。此外,在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按摩疗法或者蒸熏疗法,这样有助于促进药液的吸收[10]。在应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时,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应当采取“辨证取穴”的基本处理原则。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最好每次集中围绕1-2个穴位进行治疗,最好不超过4个穴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穴位注射疗法的操作流程,首先,处理好患者穴位皮肤,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随后当操作者感应到酸胀的“得气”后,再将药液注入到患者穴位。
3 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也是中风偏瘫临床治疗中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便于操作,更不会给患者带来恐惧感和不适感[11]。将中药制成膏状,再贴敷在患者身体的各个穴位,主要以患肢穴位为主,比如,足三里等穴位,能够比较好地促进患者康复[12]。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偏瘫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血瘀证”,而通过中药外敷的干预,使药物从穴位渗透到体内,再配合口服药物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瘀问题,促进血液流通,恢复肌体张力功能[13]。
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在大椎、神阙、命门、曲池、外关、内庭等穴位使用中药膏贴,中药膏药贴可以由冰片、生姜、麻仁、茱萸等中药制成,每贴膏药可以使用两日,持续使用5-7贴。从实际康复治疗效果来看,治疗效果要远比不使用中药外贴疗法更理想,如果再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患者偏瘫的肢体部位康复用时能够明显缩短[14]。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时,需要根据患者中风偏瘫的证属类型,采取相对应的药物敷贴在患者的穴位,从而达到“平肝、熄风、疏通通络、活血化瘀、滋阴补阳”等临床治疗目的。从中医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常见的中风偏瘫主要集中在“气滞血瘀证”以及“肾虚血瘀证”等方面。中药药物通过穴位进入到患者体内,可以让药物直接在人体的经络以及血液中得到循环,既确保了药效不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又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刺激,因此,非常适合胃肠道功能偏弱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
4 药浴疗法
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来说,药浴也是比较好的中医外治法,能够促进患者全身已经受损神经系统的恢复,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有助于改善患者偏瘫带来的功能性障碍问题[15]。能够用于中药药浴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比如,红花、川芎、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药物[16]。中药药浴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时,主要遵循的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中医治疗原则,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流动情况,通常情况下,会采取中药药浴和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应用的策略,比如,口服中药、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手段[17]。
根据患者中风偏瘫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药浴治疗方法。比如,对于偏瘫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将干净毛巾放入药液中浸泡、蒸煮30min,确保毛巾被中药完全浸润[18]。随后再将毛巾覆盖在患肢部位,这样能够让药物渗入到皮肤。对于可以适当移动的患者,中药足浴是比较好的治疗手段,让患者每日将双脚浸泡在温热的药液中20min,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够比较好地缓解患肢肿痛病症[19]。如果条件允许,患者还可以直接坐在药浴浴桶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此外,中药酒浴也是比较突出的康复治疗手段,通过在红花、黄芪等中药汤剂中加入适量的白酒,同样能够达到舒筋活络的治疗目的,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治疗肌张力升高[20]。
部分中风偏瘫患者会出现关节萎缩等病症表现,甚至有可能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关节无法正常弯曲,甚至关节的运动功能基本丧失。针对这部分患者来说,通过中药药浴的蒸熏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出现偏瘫等严重后遗症的几率,帮助患者缓解患肢关节和肌肉组织的疼痛感,改善整体预后效果,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21]。中药药浴既包含了药物治疗原理,又体现出了“水疗”的治疗作用机理,能够促进患者患肢受损的运动功能尽快恢复,还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等作用。因此,在选择中药药浴治疗中风偏瘫方案时,主要集中在“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疏通气血”等功效方面。患者在温热的药液中浸泡,可以让药物通过患者打开的毛孔缓缓渗入到体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中药药物的吸收效果,如果能够配合针刺疗法、按摩疗法,会使中药药浴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接受药浴治疗时,最好将时间控制在20-30min,并且确保药液温度适宜,在睡前以及饭前饭后都不建议进行药浴治疗。
5 按摩与推拿疗法
中风患者出现偏瘫后,肢体运动功能会急剧下降,如果患肢长时间无法进行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神经萎缩、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给患者的今后生活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终身存在偏瘫或者行动不便等后遗症[22]。为此,必须要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按摩和推拿中医外治法[23]。
在患者日常自主运动康复的同时,对患者身体其他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组织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24]。如果患者的偏瘫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配合中医针灸和中药蒸熏等治疗方法,比如,在每日针灸前后1h,对患肢、头部、颈部、腹部等位置的穴位进行推拿与按摩,每次持续时间在1-1.5h,连续推拿按摩两周。经过康复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了明显恢复,患肢的血液循环效果也有了显著改善[25-26]。
6 结语
中风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并发症非常多,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果未能在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的“黄金期”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偏瘫进行治疗干预,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而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领域常用的临床治疗干预方法,不仅具有治疗效果突出、治疗成本偏低等突出优势,而且对于患者机体产生的副作用也比较小,患者不会在接受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治疗方案时,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近几年,我国中医外治法得到了不断优化和进步,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也有了长足进步。对于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来说,普遍存在治疗难度高、治疗周期长、治疗内容复杂等问题,很多中风偏瘫患者临床表现特征不一致,比如,很多患者会存在中风肩部手部综合征、偏瘫后的语言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偏瘫一侧患肢肿胀以及肌肉组织和关节组织的酸痛等。中医外治法已经成为中风瘫痪临床康复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针灸疗法、药浴疗法、外敷疗法、按摩和推拿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方式方法,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条件,保护和治疗受损的神经系统,恢复关节组织和肌肉组织的运动机能条件,通过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增强患者身体血液流动能力,增强对患肢部位的供血能力,从而保护患肢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功能。虽然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优势,但如何配合现代医学尽可能发挥出中医外治法的全部功效,仍然有较多需要研究和优化的内容,中医外治法在该病的临床康复治疗中依旧有比较长远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