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2022-12-06郭然张岳赵海燕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00035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0003
郭然,张岳,赵海燕△(.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0035;.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003)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最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是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一侧或双侧搏动样剧烈头痛为特征,伴有闪光、暗点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且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本病在儿童期即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年增长,常有家族史。偏头痛发作时经常疲劳、注意力下降或感觉异常,导致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超过50%的患者在发作时不得不卧床休息[1],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的偏头痛患病率可达9.3%[2]。在年龄小于50岁的偏头痛患者中,其是第三大致残性疾病[3]。由此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目前关于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代西医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运动及心理干预、肉毒素A注射等替代治疗,但在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后期效果不稳定,易反复。祖国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副作用较小,复发率低,取得了可靠的临床疗效。笔者通过自身学习和临床总结,观察到运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可靠。2017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疗法治疗偏头痛6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就诊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三条社区卫生站的患者,选取62例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其中男12例,女50例;年龄26-55岁。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9年发布的第四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中的偏头痛诊断标准[4](有先兆或无先兆性)。
无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1)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2)-(4)项的头痛特征。(2)在没有经过治疗或者治疗之后没有效果,头痛发作持续时长是4-27小时。(3)患者头疼发作至少要符合下面特征的其中两项。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疼痛;④日常活动时会加重头痛或因头痛加重避免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4)头痛发作时至少有下面特征的一项。①身体感觉恶心,或者出现呕吐的现象;②畏光和畏惧声音。(5)无法使用国际头痛新分类简介(The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4rd edition mental health ICHD-4)中的其他诊断说明上述偏头痛的特征表现。
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1)发作次数要≥2次,且发作特征符合(2)和(3)症状。(2)至少有以下1个先兆症状能完全可逆恢复:①视觉症状;②感觉症状;③言语和(或)语言症状;④运动症状;⑤脑干症状;⑥视网膜症状。(3)患者符合的特征至少是以下四种情况的三种:①至少有一种的先兆症状可进展性出现,且其发展持续时间≥5分钟,或有两种甚至比它的次数还多的先兆症状接连不断出现。②每种先兆症状持续时间至少5分钟,但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③先兆症状是单侧的。④出现头痛的现象是和先兆症状一起同时表现出来,或是先兆发生后1小时内产生头痛。(4)无法使用ICHD-4中的其他诊断说明上述偏头痛的特征表现。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九版《中医内科学》[6]制定。(1)患者不断地发作头痛病,发作次数至少是3次,生病的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①头疼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前额处、巅顶处、头部的一侧或者两侧头痛。②头痛的性质大部分是隐隐作痛、刺痛的感觉、或者头疼如裂等症状。③患者每次发作的持续的时间可以是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的患者持续时长是好几周,可以通过自己缓解症状。(2)急性或者亚急性发病,无规律性。(3)头痛病发作可能是有诱导因素,在未正式发病前有征兆表示。(4)神经学检查、理化结果以及脑部影像学(CT、MRI)检查未发现脑外伤及脑内实质病变。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7]拟定瘀血阻络证。主症:头部刺痛或胀痛;反复发作;痛处固定。次症:外受风寒或夜里或精神激动后头痛加重;情绪低落,愁闷少语;胸胁胀满不舒;面色晦暗或紫暗或青紫。舌脉:舌质发紫或者呈现暗红状态,舌苔薄呈现白色,表面有瘀点和瘀斑。舌头的形态符合上面所列症状的两个或者全部,根据舌脉就可确诊。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偏头痛西医及中医的诊断标准;③辨证属于瘀血阻络证者;④头痛综合评分≥14分;⑤观察病期为头痛期,且同时未进行其他相关治疗。⑥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服从安排者。
1.3.2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精神病患者。③虽有头痛,但作为其他病的1个症状表现,如高血压、脑外伤后综合征及脑内器质性病变患者。④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
2 观测指标
2.1 安全性观测 ①一般体检项目检查。②血、尿、便常规检查。③心、肝、肾功能检查。
2.2 疗效性观测 ①中医证候(主症、次症)每周观察其变化。②头痛发作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③相关体征血压、面红、目赤、舌、脉、体温、脉搏、呼吸。
3 治疗方法
①取穴:循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头部穴位走行,叩刺患侧头部少阳经脉,用中、重力道叩经穴、阿是穴;②操作方法:令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先以75%酒精棉球对其施针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右手持一次性无菌梅花针(华佗牌,生产许可证编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可20010020号;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62270969;产品技术要求编号:苏械注准20162270969),循其患侧手、足少阳经在头部的循行部位(眼眶周围除外)进行均匀的叩刺,施以中、重度刺激,局部皮肤可见点状渗血。叩刺频率为90-120次/分,时间为15min,重叩阿是穴。叩刺后须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如双侧疼痛,需令患者翻身侧卧,对另侧进行相同治疗。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4 临床疗效
4.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1.1 采用计分法 重点观察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伴随症状,①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以上为6分,3-4次为4分,2次以下为2分。②头痛程度发作时须卧床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 2分。③头痛持续时间2天以上为6分,持续12小时至2天为4分,小于12小时为2分。④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以上为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
4.1.2 综合评分 ①严重头痛积分在17分或以上。②中度头痛积分在12分以上。③轻度头痛有积分在7分或以上。
4.1.3 疗效评定 起点分不能低于14分,疗程不能短于1个月。①临床治愈:疗程结束无发作偏头痛症状,停止治疗1个月不发病。②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③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o④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5 治疗结果
62例患者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3例,显效4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100%。
6 病案举例
患者甲,女,53岁,诉其头部偏侧头痛间作6余年,几乎每周发作1次,每次发作时左侧头部疼痛,疼痛连及眼部,眼部胀痛、怕光、耳根不适、疼痛难忍,既往人民医院就诊,查头颅CT平扫、脑电图均未见异常,确诊为偏头痛,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2粒/次头痛时服用,服用后,疼痛可以显著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且服药后均出现胃痛。近月余,因反复加班,工作压力大,烦、劳致头痛病情加重,每周发作2-3次,影响正常生活,为求进一步诊治,随来我社区中心中医科就诊。刻下见患者头晕,头部左侧搏动样疼痛,连及眼部,眼部胀痛、怕光、畏声,恶心,无呕吐,夜不能寐,二便调,舌质红暗,苔薄黄腻,有瘀斑,脉弦滑。诊断:偏头痛(瘀血阻络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运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觉头痛缓解明显,隔日二诊:患者自述头痛未发作,继续运用同法治疗,1疗程后患者自述头痛较前明显好转,睡眠较前改善,二便调,舌暗,苔薄黄。4疗程后患者自述未再出现头痛,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停用针刺,同时嘱患者注意调畅情志,规律作息,1月后随访未复发。
7 讨论
偏头痛隶属中医“头痛”“脑风”“首风”“偏头风”等范畴,属于中医内伤头痛。对于偏头痛的描述可从古代医籍中见到相关论述。《素问·奇病论》载:“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脑逆故令头痛。”金代著名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中写到:“头半边头痛乃偏头痛”,其对偏头痛的病名进一步明确了其定义。
首先,偏头痛的发病与患者正气不足和其外感受邪密不可分,正虚为本,受邪为因,治疗时要辨证施治,先要确定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发作期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缓解期本虚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前人经验,加上临床积累,笔者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正气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五脏、情志失调等密切相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治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其次,偏头痛的发病与手、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联系紧密,本病应属于少阳经脉病症,其治疗当从少阳经论治。在头部的经脉巡行中,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少阳经位于阳经之末,阴经之始,为半表、半里之所在,具有抵御六淫外邪、调和表里营卫、调整阴阳正衰之三重作用,凡外感邪气出入进退,均与少阳经脉有关,少阳经亦为六经之枢纽,主全身气血阴阳之枢,若少阳经枢机不利,必致郁滞内生,导致经气不疏,郁久又必由气及血,致使气血壅滞,脉络闭阻不通,复感外邪而诱发。历代医家均在对偏头痛所属经脉以及选穴治疗时进行深入探讨,治疗也多以少阳经脉或其所属的穴位为主:《灵枢·厥病》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东汉医圣张机在其《伤寒杂病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写到:“头痛发热者,属少阳。”金元名医张从正在《儒门事亲》论及:“夫头痛不止,乃三阳之受病也。三阳者,各分部分:……额角上痛,宿呼为偏头痛,是少阳经。”明代名医方贤在《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中再次强调《灵枢·厥病》中治头取少阳的重要性。在头部少阳经循行之部位,施以梅花针循经叩刺,可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梅花针在中医针刺中属于浅刺针具,是用集成簇的多支短针,对经脉巡行部位,经穴区或其他特定的部位进行针刺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此是根据《灵枢·官针》中所记载的“毛刺”“浮刺”发展而来。其发生作用的机理是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以通调气血,祛邪扶正,平衡阴阳。
梅花针循经选穴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内经》,它被认为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亦是经络学说的核心与关键。正如治疗中经常提到“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在使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偏头痛,本法为中、重叩,又属刺络放血的范畴。《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灵枢·小针解》在阐述针灸治疗原则时说:“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宛陈,即是瘀结之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血实宜决之。”如果出现明显的血脉瘀结而独异于常者,刺络泻血为第一要务。梅花针叩击患者皮部有利于淫邪外出而不伤正,疏导脏腑经络之气而和阴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临床研究也印证了梅花针叩刺可以在调整颅内血流、改善脑组织血红蛋白饱和度及提升血流量方面有特异性。相比于传统针灸疗法,梅花针循经叩刺用于治疗偏头痛时,此刺激可以疏通少阳经络,平衡阴阳,活血通络。经络气血通畅,则诸症自消。梅花针循经叩刺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通则不痛”,此治疗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