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2022-12-06王会芳刘强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400
王会芳,刘强(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400)
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运用,并获得了显著的功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医学作用机制一般体现在应用后能够产生遗传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性效应。其中非遗传基因的作用是经过化学机制产生影响,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遗传基因效应则是利用药品作用于患者内耳,以此发挥其治疗作用[1]。在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研究过程中,应主要剖析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式及其治疗状况,务求在医学上找到更有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方案,进而全面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1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缘故未明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产生在72小时内,听力图上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20dB。该病的发病率为5-20/10万,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0岁上下。近些年,突发性耳聋的患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我国有多个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对比没有明显差别,同时左侧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双侧突发性耳聋患病率低,占所有患者的1.7%-4.9%[2]。许多研究发现,双侧失聪的患病率为2.3%。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还未真正明确[3]。现阶段临床上认可的发病机制包含:内耳脑血管痉挛或堵塞、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问题、膜迷路积水、毛细胞损害等,仅有10%-15%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病发时可以了解发病原因,约1/3的患者必须长期性随诊才可以猜想或确定发病原因[4]。一般来说,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日常生活不规律、情绪波动剧烈、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首要病因,突发性耳聋的合理药物治疗和自愈表明,内耳的病理学变化具备可逆性。这类可逆过程可能是因为血液供应阻碍、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出现异常性失聪等因素,造成内耳正离子自然环境或电位差更改,造成听力损伤,而非毛细胞转性萎缩、坏死[5]。
2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研究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唯一有效的药品。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是许多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分析剖析了糖皮质激素蛋白激酶的分布情况,发现糖皮质激素蛋白激酶普遍分布于患者内耳,尤其是螺旋式肌腱[6]。通过糖皮质激素给药后,药物会受到蛋白激酶受体特异性的影响,与蛋白激酶非特异融合,达到基因转录或表述的实际效果,使蛋白激酶的健康状况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抗感染或变异的功效,对患者身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也有一定的实际治疗效果,最终通过改进患者内耳的血循环,带来一定的治疗功效。在以往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主要是通过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来调节患者内耳的血循环,形成对应的治疗实际效果,从而降低膜迷路积水的状况,达到更佳的治疗实际效果[7]。在传统式的治疗方案中,通常采用全身给药的方式,但在实际治疗中常会发生血-迷路屏障,而内耳总主动脉归属于最终主动脉,因此给药后药物很有可能难以抵达内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有学者在分析中强调,若想应用全身给药的方式治疗内耳突发性耳聋,应该坚持长期性服药。但也有研究发现,长期性服药必定造成患者受糖皮质激素危害的消化道产生变化,如低钙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创口无法立即痊愈、感染等问题,进而危害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8]。尤其是伴随血糖高、血压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不适合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因此,当要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时,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开始逐渐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上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3 耳后注射的优势
现阶段较常用的给药方式是全身给药(静脉血管给药、内服给药)和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包含静脉血管注射、肌肉组织注射和口服给药;局部给药包含耳后给药以及耳鼓室内给药。其中,鼓室内给药的特性是耳鼓穿刺术注射法、内耳微注射泵注浆、耳鼓创口管滴剂、内耳明胶海绵粘附、经咽鼓管鼓室导入,其特点是经过耳鼓室吸收药物[9]。将激素类药物运用于全身的传统给药方式虽然较为简便,但因为存在一定的血-迷路屏障的现象,激素类药物要想在耳道组织中维持充分的浓度值,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总用量。长期性或大剂量使用该类药物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度提升,常见的副作用有:库欣综合征、引起感染或感染加剧、神经性症状、引起或加剧溃烂;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引起过敏症状、心梗、急性胰腺炎、类固醇肌病、髋关节脑缺血萎缩、急性心肌梗塞、胆囊流血、肾钙化断药或撤药造成的副作用(肾上腺衰老或作用不全、色斑、断药综合征)等。虽然有研究证实,在规定用药时间和剂量下不足以造成上述全部不良反应,但由于糖皮质激素蛋白激酶普遍分布在人身体的各类组织系统中,若盲目、不规范地应用全身给药的方式,将会使人体无辜细胞遭受激素的危害[10]。因此相比而言,局部给药的益处更为显著。此外,因为耳道解剖学位置较为隐蔽、组织构造更加繁琐,耳鼓给药的方式必须通过耳内接受人为的有创治疗[11-12]。若患者存在耳内感染,则还存在着进到耳道内的药品使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用药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并且有学者通过尸检发现,患有中耳疾病的患者其窝窗结构会发生改变。还有药物实验证实,不同人群的窝窗具体吸收力存有较大差别。因此,耳后注射创口小、可直接向鼓室提供更大剂量的药物、用药总数少等优势非常容易被病人接纳。
4 耳后注射给药的临床应用以及疗效
4.1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有学者分别应用糖皮质激素耳后注射和内服给药治疗低高频突发性耳聋病人80例,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8.10%,口服组为86.84%,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别,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耳后注射和全身内服生长激素产生了同样的治疗效果。有学者剖析了糖皮质激素耳后注射和全身给药治疗低中柱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实际效果,全身生长激素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77.8%。耳后注射组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85.0%,两组的治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低中柱型突发性耳聋更为有效,提议在低频率降低型突发性耳聋中应用和推广耳后注射治疗。
4.2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突发性耳聋的补救治疗 有研究者对初期治疗23例失败的一侧低波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开展了耳后注射贝塔米松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22.2%,具有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还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此一致。因此,应用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协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此外,有科学研究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或相当于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可用于对糖皮质激素全身的替代疗法[13-14]。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全身血压值、血糖值等的危害不大,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大量的参考文献表明,应用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低频率降低型突发性耳聋的实际效果更加显著,提议初期治疗应用[15-16]。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医学运用糖皮质激素以耳后给药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5 耳后给药的具体方法、时间及其治疗并发症
5.1 耳后给药方法 耳后注射药品(激素)的规范方式是在患者耳后沟约1cm,外耳道上侧乳突区骨膜下实施注射,注射过程中针头的斜面应向下,待刺入骨膜后,缓慢向前向下推1毫米再推送药物,以保证药物更好地到达骨膜下,同时确保注射结束后耳后皮未产生明显隆起现象,药棉覆盖压迫约6分钟。
5.2 耳后给药的时间 临床研究发现,从病发到逐渐治疗中间的间隔时间在较大水平上决定着突发性耳聋的预后质量[17-18]。因此,在突发性耳聋治疗层面,尽管发病原因不确定,但假设病况特性明确,只需在就医时不错过治疗机会,就可以依据感音性精神性听力的损害情况尽早开展治疗。伴随着耳后注射给药的研究进程不断深化,出现了许多关于初始给药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特点是,将耳后注射给药方式作为突发性耳聋生长激素治疗的初始给药方式,获得了不低于全身给药的实际效果。同时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功效靠谱,使用方便,可作为突发性耳聋生长激素治疗的初期给药方式。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超出3周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依然有治疗实际意义,若超出1年病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仍有恢复听力的可能。由此可见,病况长、病发后未进行可靠治疗的患者或治疗后实际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治疗仍有希望。这表明,针对病况较长、治疗实际效果欠佳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可以再次尝试应用耳后注射的给药方式治疗。
5.3 治疗并发症 有研究报道称,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功效确切,没有显著的副作用[19]。虽出现过几例注射部位疼痛、皮肤萎缩的情况,但患者断药后通常会恢复。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突发性耳聋激素治疗的初期给药方式,也可作为静脉血管对激素有禁忌时的高效替代疗法。近些年,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应用耳后注射给药方式的研究和报道愈来愈多,但其中大部分研究对象较少,或样本数量缺乏前瞻性和随机性、创新性不足。此外,还有与部分给药方式相关的问题并不明确,例如,药品从耳后骨膜进到内部淋巴组织的合理方式、起治疗功效的实际药品浓度值、激素类药物的挑选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6 耳后给药的展望
6.1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内耳疾病 自有学者初次运用糖皮质激素医治免疫性内耳疾病后,糖皮质激素便广泛运用于内耳疾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采用耳后注射的给药方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在突发性耳鸣的治疗中发挥较好的医学实际效果,同时动物实验证明,在耳后注射给药后内耳药物的含量、浓度较高,维持时间更长。因此笔者合理推断,实行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内耳病、Meniel病、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等内耳疾病也可能会有不错的实际效果,但目前尚没有此方面的文献和报道。
6.2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疾病 当患者产生面神经疾病时,其面部神经浮肿会致使骨管中压,面神经的血浆攻击将会遭受严重影响。初期运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面神经浮肿,减轻面神经骨管中压,推动脑神经修复,达到医治面神经麻木的目的。在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后,药品可以经过耳背主动脉、茎流脉更快抵达面神经,因而笔者推断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医治面神经疾病。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耳后注射医治突发性耳聋的功效等同于或更优于全身给药的方式,在低频下降型的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其效果更加显著,提议将其作为早期治疗干预方式。与全身性给药对比,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后,内耳中药物的含量更高,保持时间更长。在人体循环系统中,药品浓度值能够维持在较低的水准,因而对全身血压值、血糖值等的危害几乎为零,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人。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笔者提出了设想,希望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中获得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