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成果奖视角下深化江苏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策略与进路

2022-12-03李巨银闫伟胡新岗李鑫朱善元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成果奖江苏省学院

李巨银 闫伟 胡新岗 李鑫 朱善元

教学成果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江苏省教育厅每四年组织评选一次教学成果奖,以此激励各级各类学校紧抓国家教育发展先机,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为进一步夯实江苏高职教育在全国“高原”地位,总结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今后江苏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江苏省2017年评选的150项(其中特等奖10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00项)和2021年评选的170项(其中特等奖12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110项)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为基础数据进行解构和分析研究。

一、近两届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分布情况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官网公布的2017年、2021年省级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从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情况、院校分布情况、成果完成单位合作情况、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等维度,对近两届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进行比较分析。

(一)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

根据地理位置、历史因素、天然因素,普遍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即长江以南是苏南,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是苏中,淮河以北是苏北,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见图1。

图1 2017 年、2021 年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区域分布

从获奖总数看,江苏省近两届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共有320项,其中苏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209项(65.31%)、苏中地区高职院校获奖51项(15.94%)、苏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60项(18.75%);特等奖共计22项,其中苏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18项(81.82%)、苏中地区高职院校获奖3项(13.64%)、苏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1项(4.55%);一等奖共计88项,其中苏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59项(67.05%)、苏中地区高职院校获奖13项(14.77%)、苏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16项(18.18%)。

从获奖年份看,2017年苏南区域获奖总数为98项,占获奖总数的65.3%;其中特等奖9项,占获特等奖总数的90%;一等奖25项,占获一等奖总数的62.5%。2021年苏南地区高职院校获奖总数111项,占获奖总数的65.29%;其中特等奖9项,占获特等奖总数的75%;一等奖34项,占获一等奖总数的70.83%。

从获奖所属地市分布看,两届教学成果奖所属地市获奖的均值为24.62项,获奖数高于均值的有南京(67项)、苏州(55项)、常州(38项)、无锡(36项)、南通(28项)。数据表明,获奖地市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只有南通高于均值,苏北区域均低于均值并且宿迁两届均没有获奖项目。

(二)获奖项目的院校分布

从第一完成单位是高职院校的分布情况看,图2数据显示,两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在6项及以上的有23所高职院校,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17所,获奖总数排名前11位的高职院校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本科高职)外均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依次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1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9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9项)、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9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8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8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8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8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8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8项);而非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获奖数各为6项,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未有获奖、2021年获奖3项,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图2 2017 年、2021 年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院校分布

从特等奖获奖情况看,两届均获得特等奖的院校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牵头获得特等奖的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牵头获得特等奖的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从获奖时间看,两届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进步的高职院校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2021年相比2017年进步明显的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三)获奖项目的单位合作情况

从获奖总数看,2021年170项获奖成果中,江苏省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所,占江苏省91所高职院校的22%,由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牵头完成的获奖教学成果有80项,占获奖总数的47.06%。

从获奖单位合作情况看,2021年由高职院校独立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4项,占获奖总数的31.76%,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7项、民办高职院校3项、高职本科院校3项;合作完成获奖成果116项,占获奖总数的68.24%;2017年独立完成的获奖成果88项,占获奖总数的58.67%,合作完成的获奖成果62项,占获奖总数的41.43%。

从合作单位的性质看,2021年由高职院校(含单独和合作完成)、本科院校、跨学历层次合作(如高职+本科+中职、高职+中职、本科+中职)等同一性质单位完成的获奖成果有73项,占获奖总数的42.94%;而由学校+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含教育中心、研究院所、协会、行专委等)等不同性质单位完成的获奖数为97项,占获奖总数的57.06%。2017年同一性质单位合作完成的获奖成果有94项,占获奖总数的62.67%;不同性质单位合作完成的获奖数56项,占获奖总数的37.33%。

从企业参与情况看,2021年获奖成果中84项有企业参与,占获奖总数的49.41%;2017年获奖成果中49项有企业参与,占获奖总数的32.67%,企业参与完成教学成果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四)获奖项目的研究主题分布

获奖项目的研究主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区域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与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是分析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反映着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痛点和堵点。对江苏省近两届高职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名称进行词频统计,从图3可见,两届获奖成果名称中“人才培养”“专业”“模式”一词分别出现了111次、117次和98次,“实践”和“创新”分别出现了282次和106次;另外,“教学”“信息(或数字)”分别出现47次和56次。数据表明,两届研究主题均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的探索、创新与实践,体现出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改革成果占据主导、注重创新与实践的特点。同时,项目主题词频分析结果也表明,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思政”等方面,2021年明显高于2017年,表明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改革创新的力度越来越深入,而在“平台”“信息”等方面,2021年低于2017年,表明高职院校已从硬件投入转向内涵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

图3 2017 年、2021 年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研究主题分布

二、近两届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近两届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布情况与解构分析,综合文献研究得出获奖成果具有以下特征。

(一)获奖区域差异性与经济发展匹配性

从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区域分布看,苏南地区高职教育教学成果获奖数绝对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与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位居全省前列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从同一区域所属城市获奖看,苏南地区各省辖市两届获奖情况基本保持稳定;苏中地区获奖数2021年低于2017年,扬州、南通两地获奖数相对稳定,泰州市高职院校获奖数有所下降;苏北地区发展提速,各地级市2021年获奖数均高于或等于2017年,盐城市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获奖数从2017年的4项提升到2021年的10项,但宿迁市高职教育两届均未获奖。数据表明,区域获奖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匹配,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并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拓宽苏南地区依托城市群协同联动、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苏中、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发展差异显著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另外,同一区域各个地市发展也不同步,苏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苏中地区有下降趋势,这使得苏北、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具体获奖情况见表1。

表1 2017 年、2021 年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分布情况

(二)项目绝对集中性与趋势相对分散性

获奖成果所属高职院校主要是国家和江苏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体现了成果项目的牵头单位绝对集中,反映了国家和江苏省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行动等项目取得了明显教学改革成果;从另一个角度也映射了江苏省的非国家和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获奖占比小,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效明显不平衡。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获奖等级分布的占比变化情况看,江苏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有向其他地区和省辖市分散的趋势,如2017年到2021年,获特等奖数量,南京从4项下降到1项、苏州从3项降到1项;获一等奖数量,南通从6项降到3项;但无锡、常州获特等奖数量分别从2017年的2项、0项提高到3项。这表明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双高计划”的建设带动了江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崭露头角,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在两届教学成果奖中共获3项,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呈现整体提升发展态势。

(三)整体格局稳定性与参与主体多元性

从获奖总数比较看,虽然区域差异显著,但近两届教学成果奖区域分布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从成果完成单位看,2017-2021年独立完成获奖项目从88项(58.67%)下降到54项(31.76%),由2家、3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从38项(25.33%)上升到46项(27.06%)、23项(15.33%)上升到52项(30.59%),由4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从1项上升到10项,同时,2021年教学成果出现了5家、6家合作单位完成情况。这些数据均表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呈现出向多元主体发展的特点。两届教学成果奖单位合作情况见表2。

表2 2017 年、2021 年两届江苏省获奖教学成果单位合作情况

(四)研究主题鲜明性与职教改革同向性

从研究主题分布看,获奖项目的研究主题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顺应国家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职教性特点。2017-2021年,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中“人才培养”一词从43次(28.67%)上升到68次(40%),“模式”一词从41次(27.33%)上升到57次(33.53%),“创新”“实践”在两届均为高频词汇,表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回归本位的趋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进行模式优化或方案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形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对项目标题关键词的拆解可以发现,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专业建设、产教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等持续走热;另外,跨界融合、贯通一体、书证融通、股份混合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表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纵向深入,堵点痛点问题也正在加快破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两届江苏省获奖教学成果名称中的高频词汇见表3。

表3 2017 年、2021 年两届江苏省获奖教学成果名称中的高频词汇

三、高质量推动江苏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

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江苏省高职教育改革研究的缩影,要通过典型教学成果示范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打造匹配教育强省的高质量高职教育,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更好肩负起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路的使命和责任。

(一)夯实“高原”:推动江苏高职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近两届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区域分布呈现明显差异性、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这一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为避免马太效应,夯实江苏高职教育在全国的“高原”地位,需破解区域分布失衡、注重整体协调发展。

一是政策支持向苏中、苏北倾斜。《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优化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布局,资源配置优先向苏中、苏北倾斜”[1]。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江苏省内要继续保持高度重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大各级政府对苏中、苏北地区的高职教育资源分配,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面向部分市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实施苏南与苏中、苏北协作计划,根据“专业相同、发展相似”原则,加强省内高职院校结对“手拉手”帮扶,推动江苏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苏南地区与苏中、苏北地区的协同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标杆,始终保持全国高职教育领跑地位,以推进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单位建设、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等职业教育提升行动项目,遴选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公共实习实训中心(平台)、紧密型职教集团和重点产业学院,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生共长,带动江苏高职教育相互竞争、良性发展、整体提升。

三是推进苏锡常高地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全省。苏锡常都市圈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群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地,要以“点上精准发力”带动“面上全面开花”,将苏锡常高地改革创新的成熟政策、举措、方法向全省推广,分类、分层组织江苏高职院校领导、中层干部、二级学院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实地观摩学习,加强院校之间互派互访和互帮互助,推动全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整体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大各类奖项的培育与遴选力度。教学成果奖项是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为更好地发挥优秀团队、项目、教学成果等评奖工作对教学、教改、教研的促进作用,建议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两年遴选一次,缩短评审周期,促进改革发展;国家级评审奖项要从省级层面培育与遴选中产生,如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课程思政项目等,推动各高职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二)构筑“高峰”:紧抓区域高职教育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近两届高职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结合紧密,但江苏省高职教育教学在全国并未做出具有强劲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改革,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此,江苏高职教育应在类型改革、高层次职业教育等方面率先“破壁通渠”。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2]。在江苏多年探索实践“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直通试点项目三个中高职贯通主渠道基础上,要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推动各级学校各学历层次相互衔接贯通,加强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与本科贯通培养;树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重点支持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骨干专业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提前谋划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国家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贡献“江苏方案”。

二是深化应用型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高职院校提升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抓住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引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业主动对接产业链[4]。江苏省高职院校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共建应用型技术技能创新和服务平台,鼓励教师赴企业兼职取薪,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应用型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将“研”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教育打造高职教育“江苏样板”。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建立健全现代高职教育制度,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机制,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认定标准和办法,激励校企师资互聘互兼、双向流通,遴选建设一批各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持续深化教材教法改革,更好服务职业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强化1+X证书制度,提升认证单位的权威性,提高社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可度;加强高职教育宣传,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惯性思维。

(三)打造“高地”:实现高职教育错位特色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办学要素,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指标[5]。打通高职教育高地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核心是在区域内实现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江苏省教育部门要在引导和均衡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实施人才培养方面“定航把舵”。

一是优化整合错位特色发展的资源。建议省级层面按照同一专业“强合弱”原则,对现有同类高职院校及专业进行统筹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高职院校层面要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平台相近为主,职业岗位相关、行业业务相连、教育资源共享为辅”的原则组建专业集群,紧扣产业链细化关键岗位群,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群的通用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着力促进专业群高度契合产业链、岗位群需求,理顺专业群内部的逻辑关系,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共建教学资源、重构内部治理、优化灵活服务,形成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具有显著识别度和影响力的形象品牌,防止专业群建设的同质化。

二是精准夯实错位特色发展的核心。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实行“双岗双职”、兼职兼薪一体化管理,打造混编的结构化师资队伍,将与专业建设相关、服务行业发展的行业专家、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纳入师资队伍,打造基于教学全过程、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牛鼻子”,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未来高职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的重要及核心标志。高职院校要遵循“不求最大、力求更优更专”原则,在专业(群)建设上紧扣区域某一产业链做强专业(群),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另外,高职院校对内要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对外要加强与区域内政行企等的合作,构建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三大体系”,对接产业链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构建涵盖学生自主创新、师生协作创新、产教融合创新的学生创新体系,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服务产业高端的创新型人才。

三是深耕厚植错位特色发展的后劲。高职院校在错位发展中要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或实现“后来居上”,必须要有长远发展规划、战略性思维和久久为功的定力,持续研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挖掘潜在的人才需求缺口和标准,要平衡好特色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主干专业和非主干专业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应用型科研和育人之间的关系、布局好传统专业和新型专业之间的关系、夯实好当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今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统筹好校内和校外资源之间的关系,确定自身未来的专业调整与重组方向,不断增强高职教育促进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从而培养最优质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社会服务、满足最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保证高质量办学的最终成效。

猜你喜欢

成果奖江苏省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
海盗学院(12)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海盗学院(7)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特等奖、一等奖)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西行学院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