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21年全国部分省级教学成果奖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2022-12-03劳家仁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职业院校协同

劳家仁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类型,推进“三全育人”既是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2022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了《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重点任务。各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职业院校开展了“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典型案例建设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的通知》,选取56所职业院校作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并从各申报学校选取“三全育人”优秀案例;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的通知》,要求共遴选高等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35个、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德育特色案例32个;河南省计划分两批建设36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其中有10所职业院校入围。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三全育人”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了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全面实施,深化了职业院校对“三全育人”内涵的深入理解,创新了“三全育人”新模式,探索了“三全育人”新机制,提高了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2021年众多省份开展了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其中有不少获奖项目是以“三全育人”为主题。深度分析这些项目,可以归纳出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为探索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新路径提供启示。

二、从部分省级教学成果奖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基本特征

以“三全育人”为关键词,对2021年全国25省省级教学成果奖(高职)获奖项目进行检索发现,获奖成果名称含“三全育人”的成果有12项,见表1。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而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工作处在核心地位。一所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能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突出体现了其代表性,以及在一定范围内的示范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各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为研究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对这些教学成果内容进行分析,呈现了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基本特征。

表1 2021 年全国25 省省级教学成果奖(高职)获奖项目中与“三全育人”主题有关的项目情况

(一)突出党建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作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新思政观的改革和引领,坚持“幼字特色、师范属性”,通过构建“理论武装铸魂、专业教学固本、日常教育浸润、管理服务强基、督导考核支撑”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师范特色,立足“大思政”育人格局,创建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管”一体化育人工作模式,深化全员育人责任意识。该校申报的成果奖创新了“党建+”的思政工作模式,坚持以党建领航,形成“党建+教学”“党建+教科研”“党建+团建”等工作格局;将“三全育人”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思政、全育人”格局,建成十大育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幼专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二)整合各界资源,形成区域联动机制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探索推进“双区协同、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各项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开放创新的教学理论为突破,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以达到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多维互动”的育人体系,通过重构“舍区”、优化“学区”,并通过实施“千日修养·万人创星”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工程,以实现促进“双区”协同育人的目的,进而形成“学区”“舍区”之间联动、课上与课下融合、校内与校外连接、网上与网下一体,将教育理念贯穿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全成长周期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育人融通,打造协同工作体系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协同”上下功夫,创新全员协同育人工作体系。一是制定了《“三全育人”建设方案》等文件,发布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时间表、任务书和作战图,全力推进十大育人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了分类推进、分层递进的协同育人体系。二是创新全员协同育人推进机制。创新性实施了党建“八化五实”引领工程;创新构建六层次“一对一”协同育人机制,党委委员“一对一”二级学院、中层领导“一对一”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一对一”专业群、党总支委员“一对一”教研室、教师党员“一对一”学生班级、学生党员“一对一”寝室;建立专业班主任和思政班主任“双班主任”制度,推动中高层领导干部担任一个班级思政班主任,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成了一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其他专任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大思政育人队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育人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三全育人”格局。三是强调在“大融合”上下功夫,通过构建“六位一体”全方位融合创新体系,深入挖掘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践等领域的育人资源,形成“六位一体”全方位融合育人体系。推进全方位融合育人行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计划,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实现课程思政100%覆盖;重新梳理各部门岗位职责,提炼各岗位育人元素,将育人指标、育人成效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实现育人成效与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励和个人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行动方案》,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形成素质修炼的“大熔炉”,给每个学生发放素质“护照”,“护照”实行积分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获得毕业证书、评优评先、党员发展、毕业求职的重要依据,形成“量化、动态、联动”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模式,推动育人质量螺旋式上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创新实践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顺应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契合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其形成的主要经验是: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高度重视,以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工作,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调整了各层次资源,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合力;在打造协调育人工作体系上下了功夫,明确了责任,理顺了工作流程。

三、高职院校深化“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育人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各部门和教职员工全力配合,构建起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调共进的育人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以及时反馈育人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三全育人”要强化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彰显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形成育人合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工匠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学校与社会相互协同。实现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等主要育人力量的协同。构建合理育人、多方联动的体制机制。

(二)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

协同之所以成为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在于它“促使系统的子系统之间耦合,产生相应效应,从而使系统各游离独立的子系统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从而产生新的结构”[2]。因此,在“三全育人”系统中,要通过建立育人要素共享机制、优势集聚机制和效果督查机制,促进协同育人宏观结构和功能的升级。

建立育人要素共享机制。激发和形成全校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最大合力。一是注重育人要素分析。围绕“三全育人”总目标以及“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全面梳理和分析高职院校已有的育人要素,明确这些育人要素之间有何关系,确定归类的方式,判断这些育人要素归并后会产生的效应,进而为建立育人要素共享机制奠定基础。高校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个岗位的育人要素,将育人使命贯穿工作始终[3]。二是注重育人要素流动。育人要素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乃至增加价值,因此要对所有育人要素流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准确分析,为建立育人要素共享机制创造条件。三是注重育人要素规范管理。无论是“人”的要素,还是“物”的要素,其流动和共享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是“无序”流动或“随意”共享,要建立在互补、共赢的基础上,以利于增强协同育人效应,进而为建立育人要素共享机制提供保障。

建立育人过程协同机制。坚持整体性思维,通过内部子系统各要素协同,改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纵向断层现象。要严格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及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布局规划高职学生的学习,将育人工作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实现各阶段各环节的紧密衔接。通过与家庭、社会环境两系统协同,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横向断层问题。要充分结合双休日、寒暑假、实习期等关键节点不断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全方位配合,不断提升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社会、实习单位和政府机构的联系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广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自我修炼,勇于担当作为。

创新育人组织工作机制。“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视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而取得的创新成果。推进“三全育人”必须发挥组织优势,用党组织和团组织引领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三全育人”多位互动协同机制要求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和任务进行“全域覆盖、互为支撑、协同细化”[4]。因此,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定位准确、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三全育人”组织、制度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常态化监督评估机制和责任体系。

(三)推动加强“三全育人”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开展综合改革实践的重要保障,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综合改革的成效。一方面,要做好培训机制建设。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导师制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高级职称思政教师定点联系二级学院”制度,不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考核机制建设。对于管理干部队伍,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签订综合改革实施计划进度责任书,明确阶段任务和考核标准,使其成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绩效指标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学工队伍、教科研队伍和工勤队伍,强调主人翁意识和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不同岗位特点做好相应的工作量统计,对于育人目标和任务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进行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同时要纳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指标体系。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教职工奖励表彰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加强教师纪律约束,强化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教育,每年开展校级及以上教师育人楷模、优秀教师等评选,通过评优表彰树立师德师风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职业院校协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