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淄博琉璃器物展示与海外宣传

2022-11-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淄博琉璃展品

张 凯

一、琉璃展品展示设计

展品的展示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展示时,要注重展品内涵的体现,比如有的琉璃展品具有宗教内涵,展品在展示时就要突出将这层内涵挖掘出来,传递给观众。要全方位地考虑展品的展示空间,充分考虑各类因素不仅限于展品自身色泽、形态等,还应考虑展品的生存环境,诸如灯光、布局、质感、空间整体效应等。“我们去考虑如何能把一件作品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产生更多的联想。”[1]

(一)空间设计

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时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精致、细腻、含蕴的充分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合。琉璃的宗教内涵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琉璃具有“仿玉”特性,因而玉所承载的宗教信仰和礼仪文化,都在琉璃上传承并体现;二是琉璃作为一种独特物质,在佛、道两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佛教将它列为“七宝”之一,以琉璃光的澄澈明净比喻“佛德”,道教里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宫便由琉璃所筑,阴阳师自称“琉璃仙”,以炼成“琉璃丹”为终极目标。这也使得琉璃相较于青铜、陶瓷等其他手工制品,更为神秘、浪漫。

因此在对琉璃展品的展示不仅要考虑展品的体量、数量,搭配适合其展品的外在空间条件,还要加入对人文、历史背景等方面的考量,在保证展品展示完整性的同时,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制造出最佳的展示效果。

从整体上规划琉璃展品的展陈,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一级馆的优秀陈列设计。像孔子博物院的《大哉孔子》陈列,以孔子的事迹和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为叙事主线,追踪最新考古和学术成果,用讲故事的手法,充分挖掘文物内涵和隐喻的思想元素,按“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诗礼传家”六大部分来展示。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以孔子文化为核心,以文物为基本载体,以艺术和科技为手段,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突出互动体验与感悟。在实际操作中,就要在深度理解琉璃展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从历史、文化、器物用途等方面进行把握和分类,可按年代布局,按宗教内涵布局,按单品传承发展布局,也可按表现主题布局等。布局中要突出主题,设计合理,巧妙运用展馆空间以及灯、光、电,注重艺术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力求达到中国传统美学和古代历史文化的结合,以及中国古典文化和现当代空间艺术的融合,全方位充分表达空间意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从单件器物看,例如琉璃花球,一经出世,就以斑斓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博得了国内外广大顾客的喜爱。花球顾名思义以圆型为主,通体透明,球体中央夹杂多彩琉璃的花纹。作为观赏品,经久不变,常置常新。随着工艺的发展和市场上的需求,除球形外又有了各种变形,色调变化加多,造型题材扩大,小至细草虫鱼,大至天体群星,匠心运巧,妙手成春,状物传神,俱臻佳境。琉璃花球,作为精巧的工艺美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把玩无厌,既有观赏价值,也有实用价值。它可以作为书家、画师镇纸的工具,又可作为装饰品,陈列于桌前、柜角、窗台、几案。因此在布展琉璃花球时,就需要配合它的富丽气质,利用温和的光源,渲染氛围,打造雅致的意境,营造出展品陈述的最佳视觉体验。展台方面,色彩设计应该遵循简洁性的原则,像琉璃花球的展台可以是长的,色彩不宜过繁杂,以古铜色、黑色为主,确保展台的颜色与展品相呼应。

(二)虚拟展示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序、丰富的展陈手段,使得博物馆的魅力得到凸显,为用户带来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的体验。例如济宁市博物馆巧妙运用多种展陈手段,成功实现传统文化、文物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多点、多形式的参观环境构建。包括按比例复刻历史文化场景;利用光雕投影手段动态展示历史文化场景;采用石墨投影的形式展示故事,通过观众触摸人物形象,使人物产生动态互动效果;对于地域范围较广的运河文化采用沙盘模型展示;数字厅中美丽济宁部分由两折三面屏与地幕相结合,形成沉浸感极强的观影空间等。

在展示琉璃器物时,除了着重体现展品的功能特性外,更要体现功能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琉璃展品中包含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呈现出来。例如把琉璃鼻烟壶瓶身上牧童放牛的场景,描绘成一幅春景图,配合优美的音乐,给观者留下更加鲜明深刻的印象。[2]像琉璃制作技艺,更适合用虚拟成像技术去展示,较传统的用单一的图片配文字的展示形式,要更易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教育接受率。

(三)科技展柜的选择

为更好体现琉璃流光溢彩、变幻瑰丽的特点,可以在展览中选用保护系数大、高清晰性的展柜。如孔子博物馆文物陈列展柜全部采用新型低反射夹胶玻璃柜,具有不反光、高透光、不偏色、有效隔绝紫外线等特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在给文物提供有效安全保护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展陈效果,低反射夹胶玻璃能在琉璃展览中,给观众带来更清晰、更真实、近乎“祼展”般的观展体验。

二、多元化海外宣传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史悠久,文脉赓续,40—50万年前已有人类文明起源,是东夷文化的代表、齐国故都和齐文化的发祥地、陶琉名城、聊斋故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的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表达方法,让满载淄博故事的视频、图像、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淄博的国际“朋友圈”,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道时代命题。

(一)数字赋能琉璃

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展示平台。适应时代需求,特别是在疫情出行不便的情况下,为人们在线下观展的同时,借助网络,通过手机、平板等媒介构建线上数字博物馆。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二维拍摄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展品数字化工作。建设琉璃研究保护论坛,推进对琉璃展品、藏品的研究,以及保护和利用。

(二)强化文化内核

提高全球化思维,打造海外传播精品,开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淄博文化IP。通过分析YouTube等海外视频媒介的播放量发现,饮食类、娱乐类、电子竞技类、日常生活类都是国外观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可以以此类主题为基础,结合淄博特有的文化内核,宣传琉璃题材。例如结合陶琉烧制历史和当代陶琉产业,推出“我在淄博烧琉璃”等。这些题材应既“吸睛”又“具体”,注重唤起外国观众的兴趣,并传递“和而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发挥短视频效应

在明确琉璃类宣传题材的基础上,以主流媒体配合新媒体短视频形式,针对琉璃打造对外宣传矩阵。

在推介琉璃器物上,可采用文化普及类视频。文化普及类视频应突出幽默诙谐,注重突出内容、语言、剪辑的娱乐性,将历史文化披上幽默诙谐的外衣,寓教于乐。比如《超简中国史》系列,它针对唐朝的风俗文化、饮食文化、诗歌文化、审美文化等进行多方面的讲解,解说词简洁诙谐,视频充满了诸如“这些诗人就像是居住在宫殿中的媒体记者”之类的表达方式,运用现代词汇注解历史现象,极具娱乐性。

VLOG即视频播客,博主通过第一视角拍摄日常生活与观众互动,实现文化分享。它也是微纪录片的一种。传统官方纪录片录制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制作成本高,效率低。但微纪录片则由短视频博主使用单反摄像机、手机等拍摄完成,将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制作成本低,效率高,更新快,传播广。可以引导具备外宣条件的“老网红”,并培养有潜力的“新网红”。“新网红”人选应热爱并熟悉淄博地方文化,有地道的外语表达能力,最好有海外旅居史,熟悉外国文化和风土人情,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外交翻译人员、英文导游、博物馆英文讲解员等。现代传播学在研究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时还提出了“他者”传播概念——将外国博主视作“他者”,认为“他者”对中国的讲述更具客观性,更为外国观众所相信。因此,还可将外国留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国人纳入“新网红”的培养范围,通过“网红”记录有关琉璃的各种故事。

(四)尝试制作动漫

动漫不仅可以应用在琉璃制品的展览展示中,更可以用在对外宣传推介上。2021年由临淄区人民政府携手功夫动漫联合打造的IP动画片《蹴鞠小子》正式推出。动画片融合当地风景名胜和民俗风情,淋漓尽致地展现齐文化、蹴鞠文化,无论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是从弘扬体育精神方面,都是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动画片。在足球文化成功借助动画形式推广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与动漫公司合作,创作一部关于琉璃器物烧制技艺传承的动漫,围绕动漫作品陆续开发周边琉璃产品。

三、结语

淄博是中国琉璃艺术之乡,自元代起,俨然成为全国琉璃产业的中心,琉璃烧造技艺更是代代相传。作为淄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琉璃文化,是下一步仍将努力的方向。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合理应用科技手段和表现方式去展示和宣传琉璃器物将是重要的保护途径。

猜你喜欢

淄博琉璃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展品被盗了
醍醐灌顶
山东淄博:“三云”活动助力复工复产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作品展示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
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琉璃的精工之美
——苏氏琉璃作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