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抗联题材主题性雕塑艺术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新研究

2022-11-26孙维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抗联表现形式雕刻

杨 勇 孙维广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雕塑是一门由“雕”、“塑”构成的造型艺术。造型艺术又称“空间艺术”、“视觉艺术”,是通过线条、色彩、形态等物质形式来表达的。雕刻艺术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传统文化对雕塑的传承与影响,尤其是在雕塑的表现方式中,材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式语言和空间占有是雕塑的主要要素。具体的事物(具象)或抽象,它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也就是具象或抽象,但是,在艺术领域里,它仍然存在着形象,因此,它是一个总称。雕塑材料的形态语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艺术标准,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情感、阶层地位,这些都是它的形式作用。在辽阔的东北三省,各种形式的抗联主题雕塑,或以个别的英雄肖像、全身像或群雕抗联英雄的形式呈现。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雕塑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方展示了东北抗联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人们去珍惜他们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一、抗联题材主题性雕塑造型特点

在主题鲜明、内容独特的东北抗联主题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总体上,它的外形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体性

历史主题雕塑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以其主题为主体的。东北抗联题材的美术作品,因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东北抗联历史展厅中的大型浮雕“林海白雪,抗联英雄”、靖宇公墓《壮岸》等,无不以其崇高的艺术形象深受民众的欢迎。而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里的那些雕像,更是把抗战精神塑造成了一座座丰碑。

2.精神性

雕塑是公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鲜明的开放性,而雕塑的静态、直观、表现性无疑是宣传抗联精神的最佳路径,同时,也增强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如果将抗联精神与雕塑形式相结合,一定会给广大民众带来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主题性雕塑不仅是宣传东北抗联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媒介。

3.艺术性

任何一件雕塑艺术作品都必须要有一种艺术的处理手法来支撑,而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艺术表达能力。对雕塑创作人员来说,要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必须要善于分析被塑造的主体的特性,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展示,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共鸣,减少粗制滥造,让观众的情绪和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就东北抗联题材的主题雕塑来说,由于其是三维立体的,无法将其故事和主题环境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就更需要雕塑家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归纳、概括等创造能力了,它需要用形象语言来表现创作内容,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4.时代性

历代艺术家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成果,这些都给我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对象,同时也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对于当代的雕塑创作来说,更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时代的精神展现出来。东北抗联主题雕塑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创作内容,在当下,我们更应该用新的艺术思想和情感去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唱响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之歌。

二、抗联题材主题性雕塑艺术表现形式

1.创作技巧下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

雕塑是一门造型艺术,而雕塑艺术则是由雕塑家对特定的物质进行雕刻和塑造。因此,雕塑艺术按照雕刻工艺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东北抗联主题的雕塑主要由这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根据创作的需要也会采用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展开创作。比如,抗联主题雕塑《抗联英雄》,若干不同形态、不同表情的抗联战士高举旗帜,通过完美的构图、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充分展示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使观者深受触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中,浮雕的表现既用了高浮雕语言,也采用了浅浮雕的表现形式,甚至还应用了线刻的表现手法,内容充实,处理手法多样而协调统一。

2.艺术发展下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雕塑的发展过程中,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等都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雕塑的历史可以说是悠久的,雕刻材料的运用是与雕刻艺术相结合,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曾一度兴盛,但在中国近现代,因战争等原因而陷入停顿。20世纪初,留学西方的中国艺术家引进了西方的传统雕塑,和同时期引进的西方绘画一样共同被推崇为改革社会的一种方式。经历了学习西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雕塑,一直走写实主义的道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雕塑开始追随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潮流,行走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各流派之间,企图利用传统向现代的转化,重新重视起本土传统雕塑的价值,并寻求雕塑走向公共空间的可能性,雕塑创作进入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呈现了多样的面貌。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中国现代雕塑在过去十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材料来表达题材,在材质上也从传统的具象到多元化,所用的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

3.艺术美学下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

雕塑和绘画都是造型艺术。通常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艺术的塑造,而产生的三维性则是通过视觉的幻觉表现出来的。而雕塑的造型确实是在三维空间中完成的,它所塑造的形象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它的立体感要比绘画更强。雕刻是“量的艺术”。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角度,都能呈现出一种“多个面”的错综复杂的变化。作品的真实性使得雕塑具有视觉和触觉的艺术意象,而物质材质的质感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雕塑之美或是一种优雅的色彩和浅浅的表达,与真实的事物并不十分相似,或富有动感、场面激烈而富有感染力。在欣赏以东北抗联为主题的雕塑作品时,我们会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风格:或粗犷奔放、或柔和沉静、或典雅娇柔、或忧郁伤感的审美追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雕塑作品,其美更具内涵,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不仅表现出鲜活的心灵之美,而且蕴含着心灵的美感。可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雕刻艺术。

三、抗联题材主题性雕塑的艺术创新性

1.具备高超的创作技巧

表现雕塑艺术魅力的关键在于加强表现,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之与人产生共鸣,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很高的造诣。雕塑创作者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夸张、概括、提炼、含蓄等手法,突出特征,删去一些细枝末节,突出某些部位,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达能力。雕塑家还会根据材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雕刻工具,会用到雕刻刀、刻刀、斧头等,如木雕,石雕,牙雕,竹雕等。任何用柔软的物质做成的作品都称为塑像,比如泥、石膏、蜡、面等。雕塑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雕刻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材料性质的差异,其造型、构图和雕刻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也就是“因材施艺、刻法变化”。此外,在表达方式上,雕塑家要做到将绘画的语言运用于雕刻之中,因为雕刻无法向观者展现冷风刺骨的景象,所以在雕刻时,必须要在作品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才能使作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比如在东北抗联的雕塑作品中,创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士兵在雪地里顶风而不是昂首挺胸,同时还要注意到风吹草动时的姿势,这对创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2.增强观察生活的能力

从雕塑的本质与特征出发,雕塑家要能表现出生命之美,并能创造出一件完美的作品,就必须在创作的过程中,用敏锐的感觉、饱满的热情不断地提升其表现形式与价值,最终将其升华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象。所以,雕塑家要热爱生活,熟悉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情感,获得经验,从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掘、提炼生活素材,选取适合于雕塑艺术表达的、有意义的、有感染力的主题。同时,雕塑家也应该感受和认识到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和情感,并将其突出地呈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以便让不同的读者感受到审美的价值,感受到对自己的尊敬,对他人的理解。

四、结语

抗联题材主题雕塑的创作,在东北抗联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多年的发展,它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类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东北抗联主题雕塑在新时期东北抗联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东北抗联精神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的精神武器,为东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战胜改革开放中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抗联表现形式雕刻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浅析安德鲁·怀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试论藏族题材油画抽象美的表现形式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表现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