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2022-11-26祁君英

关键词:建模函数模型

祁君英

(福建省莆田市第五中学 福建莆田 350007)

引言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数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学科。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所以,新课标当中将建模列入核心素养范畴。自新版数学教材投入使用以后,内部增设诸多与建模关联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寻找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逐渐提高建模素养。

一、数学建模内涵介绍

高中数学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建模的内涵是学生从实际问题当中提炼抽象模型,并且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通过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为将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课标要求教学环节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建模素养属于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学生具备此项能力以后,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现实世界,提出具体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解决,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因为数学模型能够应用于诸多领域,建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课标当中对于高中生建模能力划分具体包括函数领域、统计领域、向量领域、数列领域等方面的建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知识,感受数学建模方法与思想的运用,逐渐形成解决问题能力[1]。

二、数学教材中的模型内容分布

以人教2019版必修1数学教材为例,其中专门设立了两个建模模块知识,除此之外,建模内容也出现在了引言部分、阅读与思考当中,还有部分例题也是通过建模情境方式呈现。整本教材当中重点描述了函数模型,该模型属于根据世界的变化规律呈现的重要模型之一。在教材当中分别出现函数概念性质、指数、对数、三角函数、幂函数等不同的模型内容,指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后面还单独设计建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经历建模过程,利用函数将实际问题解决。对于以上函数性质、变化规律全面掌握以后,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合理选择数学模型,探索事物变化规律,并寻求问题解决方法。

教材引言部分介绍了函数的基本性质,还有几种初等函数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函数当中蕴含的现实问题,并将问题化为函数模型,对于具体问题展开探究,将函数学习目标和方法向学生介绍,提高其解题能力。

教材第三章的引言部分描述了客观世界当中各类运动变化的现象,需要学生在感受现实情境的前提之下,从变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从中找到变量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通过转化建立模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函数模型形成直观想象[2]。教材第三章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计算机软件可以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学生研究函数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向学生介绍函数图像绘制方法,将其置于建模情境当中,体会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了解到手工描点的画图方式存在误差和局限性,因此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具有实用价值。

在第四章的引言部分,教材当中给出考古分析良渚遗址当中碳14的含量,从而推导出古城良渚真实存在时间,通过现实事物当中物体的变化规律,获得直观体验,将物体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指数函数变化建模过程,体现了数学模型思想在生活当中的实践应用,明确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的抽象性。在阅读与思考部分,介绍了放射物质衰减规律,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之后自主建立函数模型,体现指数函数倍增特性,让学生直观体会现实情境向数学问题转化的过程。

三、高中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建模情境

课标当中对于高中生的建模能力培养要求为,可以从现实情境当中选取数学模型,将对应问题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创设建模情境。具体包括生活情境、科学情境等。

从生活情境的创设角度分析,主要包含现实生活当中面临的各类问题。比如:个人收入,个税缴纳环节需要应用函数模型,对于阶梯水价的计算需要利用计费模型,在投资方案选择或者汽车耗油问题当中都含有具体生活背景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题目数据,参与建模活动[3]。

比如:要求学生将一年时间内,日出和日落相关时间资料收集起来;调查生活所在区域日用电情形,从而制定出“消峰平谷”电价方案。将建模任务和具体生活情景相关联,转变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因为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如果是函数模型,就找出函数解析式,利用对应参数求出问题答案。鉴于此,需要数学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在参与建模活动期间,能够体会到信息收集阶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建模活动形成正确认知。

从科学情境创设角度分析,还需要融合其他学科内容。比如:利用社会学科知识,针对人口增长建立模型;利用考古学知识,通过生物体内碳14的衰减建立函数模型,最终能够将古城建造时间推理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提升十分有利。在数学教学阶段,侧重于建模情境的建设,让高中生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远大志向,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完善建模过程

数学建模流程如下:第一,变量和数学化识别;第二,建立数学模型;第三,求解数学模型;第四,检验与优化数学模型;第五,将模型现实化。其中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属于建模重点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可通过现实情境,要求学生查阅网站或者资料,选择数学模型,重视模型优化与检验,深度思考模型思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学过程需要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考虑其中,对于现实生活材料全面收集似乎难度较大,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同时,在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性评价为主要内容。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优化模型,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高。在模型优化阶段,通常会借助计算机方式,部分学生信息化基础薄弱,因此模型优化过程难度高。考虑到以上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重点突出模型情境复杂性特点,将教学的侧重点倾向于学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建立模型,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于数学模型优化、验证,最终提高建模能力[4]。

3.建模教学案例

(1)案例内容

本研究选择教材中的建模活动“苹果最佳出售时间点”,围绕此生活化问题展开讨论,利用数学语言、符号等展开情景描述,明确量的增加与减少,建立模型,确认苹果最佳的出售时间。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函数知识基础,课堂上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求解。结合建模活动实际特点,利用多媒体、讨论互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联系数学问题,寻找解决策略,逐渐形成建模能力。

(2)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阶段,选择牛顿的故事,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呈现。通过牛顿思考“苹果为何会坠地?”这一问题,最终通过研究,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引导。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牛顿是否单纯通过苹果落地现象就推出万有引力?”“思考牛顿发现引力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明确万有引力的发现并非容易之事,牛顿需站立在哥白尼、开普勒等巨人的肩膀上,建立数学模型,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将其解决,最终将万有引力推导出来。

(3)建模过程

发现问题阶段,学生通过阅读问题内容,可以知道如果市面上苹果数量相对较多,则其价格就会降低,如果选择技术手段,将苹果保鲜储存,待市面苹果数量减少并且价格升高的时候出售,即可获得更高利润。需要注意,保鲜储存需要消耗成本和时间,在时间不断延长的时候成本也会增加。

提出问题阶段,要求学生通过以上生活现象,对于其中的内涵问题进行探讨。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价格出现高低浮动?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些现象?苹果保鲜储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手段?选择怎样的储存方式消耗的成本最低?

分析问题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有变量关系。如果单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还十分困难。因为问题当中涉及数量增减方面的问题,此时可借助数学语言或者符号展开描述。

在建立模型阶段,可指导学生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对于问题进行描述,之后建立模型。

第一,利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建立模型,假设市面苹果总量x吨,单价y元,生活现象代表x增加的时候y逐渐减小,将y视作x的函数,记为f(x),则f(x)为减函数。相同道理,假设保存时间是t天,因为苹果保鲜成本C元,将C视为t的函数,并记为C=g(t),可知g(t)为增函数。由于市面苹果量随时间变化,也可将x视为t函数,记x=h(t)。经过以上描述,假设苹果在第t天出售,单位数量苹果得到的收益(z)可使用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z=y-C=f(x)-g(t)=f(h(t))-g(t)。获得函数关系式即可解决z是否有最值问题。

第二,通过合理假设的方式,建立模型。为了让学生明确f(x),h(t),g(t)等函数之间的关系,可运用假设法,认定f(x)和g(t)均为一次函数,并且f(x)=k1x+l1;g(t)=k2x+l2。同时假设h(t)是二次函数,h(t)=at2+bt+c,

第三,收集信息,确认参数,利用数据收集方法,得到x=8.4的时候y=0.8,x=7.6的时候y=1.2;t=1的时候,C=0.11,t=2的时候,C=0.12;t=1的时候,x=9.462;t=2的时候,x=9.328,t=3的时候,x=9.198。按照待定系数法,能够分别表示出各个函数之间的等量关系,整理得到z=-0.001t2+0.06t+0.1。所以z=f(h(t))-g(t)=k1at2+(k1b-k2)t+k1c+l1-l2,a≠0,k1<0,k2>0。

解决问题阶段,可利用配方法,将z=-0.001t2+0.06t+0.1整理变为z=-0.001(t-30)2+1。当t=30的时候,z有最大值,等于1。也就是将苹果保鲜储存30天的时候,能够获得最高的利润。通过以上教学流程,以叙述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通过建模活动,从数学语言描述过程当中,建立数学模型,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育阶段,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适时对学生采取启发引导,使其明确建模思路。在利用模型解题阶段,感受建模方法,形成科学精神,提高应用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建模能力和素养。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思考

通过上文分析函数部分的建模知识,笔者认为,为了将学生建模能力提升,需要对课标中的建模内容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数学教材当中寻找模型知识,充分梳理教材习题、阅读和引言部分的建模内容,让教师从多角度出发,突出建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与此同时,教材中的大部分建模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期间,情境的设置还需要将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全面考虑,保证模型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还能细致观察、思考生活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日常生活,建立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模型,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深度思考,形成逻辑、辩证思维。除此之外,数学课堂建模教学应该注重全程训练,切勿单纯追求求解结果,丰富评价方式,适当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将问题解决。可以从教材当中的数学软件应用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编程兴趣,不断提高软件操作能力,为其建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5]。

结语

综上分析,数学教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现象,鼓励学生建立模型,培养其数学兴趣,对于生活进行深度思考,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建模教学阶段,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注意建模过程训练,依托生活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桥梁,适当运用辅助材料,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问题解决之策。

猜你喜欢

建模函数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模型小览(二)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