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以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为例

2022-11-26

关键词:意义目标情境

许 杨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自《新课标》颁布以来,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外语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云集响应,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语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1]。

一、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教学过程程式化

程者,物之准也。“程式”可引申为“典范”“法则”等含义,作为参照性的指导方略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教学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受应试教育和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形成了教师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学生以记忆为考试法宝的固有模式,教学过程始终脱离不了“老师讲,学生练”的藩篱,一味地依照某种固定模式进行教学,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学生缺乏对主题意义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欲望。教学可参考程式,但不可程式化,尤其是语言教学。

2.教学内容碎片化

教学内容碎片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好像老师什么都教了,但学生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教学设计缺乏纲领性统领,而这个统领就是“主题”。尽管一些教师有探究主题意义的意识,但未对单元内的各子主题进行整合,或与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在某个教学环节突然消失,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其二,教学过度聚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忽略文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导致学生只关注文本直接呈现出来的内容,不能将其与单元主题相关联[2]。

3.教学主体被动化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理念应始终保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被动化主要表现在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将自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直接“打包”让学生被动接收或学生提前参考教辅资料跳过主动探究的过程。对相同的主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主动探索。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实际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现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为例,从构建主题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采用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出发具体阐明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策略。

1.构建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教学的首要步骤应是构建明确的主题。现有大多数高中英语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单元为单位,对相近或相似的主题进行了重新排列和整合,单元内部各板块通过小标题引出单元主题下的子主题,为教师开展主题意义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教师在构建主题意义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主题意义的构建一定是在现有文本基础之上进行的有益探索,不可为了追求主题而过分夸大文本本身所承载的主题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研读后才能确定主题意义,找准探究主题意义的落脚点。但对文本的分析也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单篇文章,应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高度上进行考量,再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找到单元内各版块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整合主题、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诸要素,使单个语篇教学成为整个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综合性教学活动[3]。

二是构建的主题意义是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的主动探索后所能理解的,不可超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意味着主题意义的构建应满足i+1的基本原理,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具有可探究性。基础性是指构建的主题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谨慎构建看起来“高大上”实则与学生毫无联系的主题。探究性是指所构建的主题意义有进行深入探索的空间和必要性,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评价等活动之后能够有所发现,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构建新知或引发认知冲突使其有所思考。

三是坚持对主题意义的探索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重。对主题意义的探索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如果说对主题意义的探索是为了发掘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促使学生关键素养的养成,那么语言能力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要素。探索主题意义,追求的是英语语言背后的人文性;发展语言能力,关注的是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无论采用何种英语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应努力追求两者的融合统一。

简而言之就是主题意义的构建须同时考虑文本、学生、学生的需求三个因素。如2019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单元主题为Morals and Virtues,在Reading and Thinking 版块中以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为子主题,以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这篇文章为例带领学生进行探索,承接Listening and Speaking版块中的Moral dilemmas 这一子主题,两个版块的学习内容看似相互独立,实则承上启下、相互联系。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找准主题探究的落脚点后,需要明确主题意义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以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梅德明,王蔷2020),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至少具有层次递进性、可达成性和可测性。

层次递进性是指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思考,如学生不仅能识别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基本信息和在此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而且能加强学生对以往了解不深的主题的认识或促进学生对熟悉主题的新思考。二是从内涵的理解到外延的领悟,如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加深对语篇内涵的理解,再根据语篇中的关键信息合理推断作者的隐含意义,探索语篇的“弦外之音”。

可达成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个人努力和合作学习最终能够有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达成性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目标的难度上,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二是在目标的数量上,不宜过多,学生在完成该课时的学习后就能达成相应的课时目标;三是在目标的可操作性上,教师需考虑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其他资源能否支持相关的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可测性是指在现有教学工具的辅助和教学手段的支持下能有效判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将隐性的教学目标显性化。根据《新课标》的理解就是教学目标是否将学生的内在心理行为转换成了外在的行为动作;二是将宏观的教学目标微观化。我们虽然提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科育人总目标为落脚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直接将育人总目标作为课时目标,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英语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设定了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这课的教学目标:

(1)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如majority,complain,respond,reject等;提取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获取有关林巧稚医生优秀品质的事实性信息;

(2)在文化意识方面,学生能够基于文中的事实性信息归纳概括出林巧稚医生的优秀品质,并探讨医学的价值和从事医疗工作的意义,认同林巧稚医生的价值观;

(3)在思维品质方面,学生能够对一些道德两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林巧稚医生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做出的决定给予正确的评价;

(4)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基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文章信息;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等资源扩宽自己的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需要加以取舍。

3.创设真实情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在主题意义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亦有助于学生明白所学主题的意义和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且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列出常用的几种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

(1)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向学生直观展示,如图片、视频等,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利用VR、AR 等现代技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创设相关情境并引发学生的共情。

(3)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是近期值得关注的国内外新闻报道,也可以是发生在社区或学校周围的事。

(4)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有助于探究的情境,但问题的设置应与该课堂所探索的主题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学情,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

就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这篇文章而言,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单元主题Morals and Virtues 下的子主题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如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从大山走出去最后学成归来努力建设家乡的大学生的视频和一个为了个人私利出卖国家利益的视频,让学生对两个视频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然后可以提问“If you were the person,what choices will you make?And why?”接着教师便可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或者预设文中的主人公林巧稚医生当年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她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4.采用多元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始终围绕着学生对主题意义的了解和深入理解,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落脚点,着重关注学生在整个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的发展与成长。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主体不应只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同学、父母以及其他能有效参与评价的相关人员。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评价自己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还可以评价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是否合理,学生能否接受此种教学。

(2)评价方式多元。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表情、动作等其他评价方式。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表现真诚,且评价的点尽量明确具体。

(3)评价内容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化主要依据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个体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评价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可以是学生对基于主题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可以是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自我理解以及探究主题意义的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其他方面。

(4)评价手段多元。尽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开放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例如,在进行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这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简单提问或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学生就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这一单元下的子主题的熟悉度和基本看法做一个诊断性的分析和评价,以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起点。此时的评价结果不一定要告知学生,一是因为该评价结果主要作用于帮助教师确定是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二是可以制造悬念,使学生有欲望和兴趣参与后续的教学活动。

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英语教育的育人总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在实际中仍具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这需要外语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外语教学实践者从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反思,丰富基于主题意义教学的理论和具体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意义目标情境
一件有意义的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有意义的一天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生之意义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里有你
感悟三角形的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