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运用探析

2022-11-26范佳琦

关键词:文本内容情感

范佳琦

(双辽市服先镇向阳中心小学校 吉林四平 136400)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文本中丰富的素材展开思路,体现主旨;运用文本中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描写事物的状态,表达个人的情感,从全方面充实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而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扩写和改写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动,展现个人的写作思想与写作能力,让阅读成为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视角展开读写结合活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获得双向提升。

一、以阅读为支撑,积累丰富的写作方法

1.展开探究性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能够引导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完成写作的主体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作为知识学习的平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应用到写作中,让作文内容具有充实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以此充分体会阅读对写作的支撑作用,从侧面强化阅读动力。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将相和》一文展开拓展阅读活动,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本身,展开素材积累。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能够应用在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呢?”学生细致浏览文本,能够了解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并能够认识到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重点体现出了蔺相如坚强勇敢、热爱国家的优秀品质。而负荆请罪重点体现出了蔺相如宽宏大度、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学生可以分别将这些素材应用到相应话题的写作中。比如,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学生可以写出“蔺相如坚定地面对敌国的刀光剑影,为赵国挽回了尊严,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学习”等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文本内容,展开素材积累。比如,在阅读负荆请罪这一则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中哪些人物还具有宽宏大度、团结友爱的品质呢?”学生可以借助课外书籍和信息技术展开探究,了解到齐桓公赦免管仲、唐太宗赦免魏征的故事,运用这些素材体现作文主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阅读为支撑,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顺利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展开鉴赏性阅读,借鉴多样的词汇修辞

运用生动、贴切、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鉴赏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对文本中的经典段落进行体会,借鉴其中的优美词汇和修辞手法展开写作,有效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秋天的雨》一文展开鉴赏阅读活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汇层面展开鉴赏阅读。比如,在阅读“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句子中的“温柔”一次进行鉴赏。学生根据这一词汇可以充分想象到“秋雨缓缓降落在地面,打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等景象,从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角度对于词汇的含义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一词汇描述其他事物。学生可以写出“春风轻柔地吹拂着,柳树慢慢散开了头发”等内容,手动表现出春天的优美景象。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层面展开鉴赏阅读。比如,在阅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叶子比喻为小扇子呢?”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能够发现树叶和扇子的外形都为椭圆形,并且都能够给人带来凉爽,从而能够从事物外在的相似层面对作者比喻的贴切进行认识。由此,学生在描写其他自然景象时也能够写出“洁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将天空紧紧包裹”等内容,体现出自然界中的丰富乐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阅读为支撑,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强化作文语言的艺术性。

3.展开梳理性阅读,设置明确的写作结构

明确的写作结构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流畅与完整,让作文中的事件与人物更加生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总结归纳能力,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认识文本的写作脉络,并借鉴相应的结构设置方法展开写作,有效提升写作的逻辑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观潮》一文展开梳理性阅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潮水现象分为哪些过程呢?”让学生能够抓住“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等关键语句,认识到课文分别描写了潮水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景象。从而对文本的结构形成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这种思路对其他的自然现象展开描写。比如,以“冬雪”为主题,学生可以充分联想下雪前、下雪时和下雪后的场景,写出“寒冷的西风在树林中呼啸……”“洁白的大雪从辽阔的天空中缓缓下落……”“地面上一片洁白,只留下一些行人的脚印”等内容,对冬季的下雪景象进行全面展现。又比如,以“日落”为主题,学生可以分别联想日落前、日落时和日落后的景象,写出“几片云霞在天边聚拢,轻柔的晚风吹动树叶”“太阳散发出鲜红的霞光,向着连绵的大山缓缓落下……”“天一霎间暗了下来,我们回到了屋子里,打开了电灯”等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阅读为支撑,设置明确的写作结构,合理安排写作内容,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4.展开体验性阅读,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表达思想情感对于写作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很多文本能够借助事件、环境、语言从宏观和细节层面用多种方法进行情感表达,让文本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型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多种情境中,学习多样的情感表达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祖父的园子》一文展开体验性阅读活动。对此,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情感的表达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图片与视频,逐段落呈现文本中的情景。学生通过观看蝴蝶、蜻蜓等昆虫在花园中翩翩飞舞的景象,能够体会到“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等句子都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由此,学生能够掌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情感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其他景象,表达情感。比如,学生可以以周边的公园为话题,写出“春天到来了,碧绿的柳枝在微风的吹动下欢快地跳动,仿佛在欢迎我们来到公园”等内容,表达对春天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些内容体现出了作者对祖父的情感呢?”对此,教师依然可以逐段落播放文本的情景。学生通过“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一句能够发现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祖父的细心与慈爱。因而能够借助这一方法,写出“看到我哭了起来,奶奶赶紧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将我抱在怀里”等内容,借助生活细节表现出奶奶的细心与和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阅读为支撑,学习多样的情感表达方法,增强作文的感染力[1]。

二、以写作为导向,灵活改动文本内容

1.展开文本扩写活动

一些文本语言简练,能够以简单的笔触塑造生动的人物,描写丰富的景象。而一些文本能够从特定的方向来塑造人物,描写事物。这都为学生的扩写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类型的文本进行内容扩充,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精卫填海》一文展开扩写活动。本文以简练的语言讲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不同方面的内容展开相应的扩写。比如,在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女孩儿的长相是怎样的呢?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写作出“她穿着红色的裙子,两只眼睛十分明亮,皮肤十分白皙”等内容,塑造出精卫美丽可爱的形象。在阅读“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精卫在东海边是怎样玩耍的?她为什么会被淹没在海水中呢?”学生可以广泛联想与大海有关的场景,写作出“在广阔的沙滩上,这个小女孩儿尽情地奔跑。她一会儿捡起金黄的贝壳,吹奏出欢快的歌曲;一会儿捡起金灿灿的珍珠,在太阳下欣赏它的光亮。正在她愉快地玩耍时,汹涌的浪涛漫天而来,将她幼小的身躯卷了进去,她还没有来得及挣扎,就很快沉没到了海底”等内容,以此表现精卫的悲惨命运。同样,在阅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一句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写出“在每天早晨天还蒙蒙亮时,精卫就从遥远的山边用嘴咬来一些石块,带着满腔的愤怒投向大海中。虽然大海中的波浪永远不会停息,但她总是不停地飞翔着,期盼着有一天大海能变成陆地”等内容,让精卫填海的故事更加生动精彩。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写作为导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文本内容,写作出生动有趣的作文。

2.展开文本改写活动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教学要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修养与生活经历,对相应的内容产生不同的感悟,表达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展开文本改写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慈母情深》一文展开改写活动。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向母亲要钱购买课外书籍的故事。很多的文段体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犹豫与懊悔。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些方面展开改写。比如,在阅读“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一段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母亲工作的辛劳。因此,可以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出“在这沉闷的氛围中,我体会到母亲是多么的辛劳。我不能够再给她增加负担。于是我深深地向她鞠躬,随后便走出了工厂”等内容。又比如,在阅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一段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母亲的生活并不富裕,只有很少的积蓄。因此能够从这一角度出发,写出“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母亲并没有太多的钱。母亲的这些钱还需要为我们购置很多的东西,我不能让一本小巧的课外书给她带来更多的辛劳。于是我将手中的钱还给了母亲,并告诉她我会努力学习”等内容,以此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体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写作为导向,充分发挥情感体验能力,改动文本内容,一方面提高对文本理解的深刻性,另一方面增强写作的灵活性[2]。

3.展开文本缩写活动

很多的语文文本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需要对文本脉络进行明确的梳理,才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认识,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等等缩写的方式展开读写结合活动,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简练性。

例如,在学习《草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展开文本缩写活动,提高语言表达的简练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缩写。比如,可以学生交流:“作者在草原游览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使用很少的话语简单而完整地进行介绍吗?”学生可以对文本展开整体性的阅读,将作者的经历划分为观赏草野、观看赛马、蒙古包中共进晚餐等过程。从而写出“作者刚刚来到草原,看到了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和洁白的云朵;不久后,他向前走去,看到草原人民正热烈的赛马,这热闹的场景让他赞叹不已;快到傍晚了,作者和草原人民一起在蒙古包中享用了奶酪和奶茶,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招待”等话语。由此,学生能够运用简练的语言对文本内容进行明确的认识。比如,在阅读描写草原风景的文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的各种事物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吗?”学生能够集中阅读文本第一部分内容,缩写出“草野十分广阔,云朵舒展在天空中,成群的羊糕如同洁白的棉花”等文段。从而对草原的景象特点形成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可以引导学生以阅读为支撑,从文本中学习素材积累、语言运用、结构设置、情感表达的方法,从而对各项写作要素进行深入的掌握。二是可以指导学生以写作为导向,对文本内容进行改写与扩写,表达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感悟,对个人的写作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发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与写作经验,掌握多样的阅读与写作方法,促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获得双向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情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主要内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