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性视域下中医药功效语的英译策略及对非遗术语翻译的启示
2022-11-26蒋丽平
蒋丽平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广东广州 510550)
与以实验医学为基础的西医相比,传统医药主要基于中国传统辩证的哲学思想,传统医药典籍、传统医药说明书等文本文化里的负载词非常丰富,阻碍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不利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或团体中所特有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典型反映[1]。传统医药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因此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成为传统医药外宣翻译的最主要障碍。前人[2-4]分别从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对传统医药的英译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经可视化文献数据研究发现,鲜有研究者以交往理性为视角对非遗传统医药的英译进行研究。本文以传统医药说明书中文化负载词高度集中的功效语部分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的交往理性为理论指导,研究传统医药说明书功效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促进中医文化传播、实现中西医文化平等的对话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1 理论综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当代欧洲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其代表作《交往行为理论》于1981年正式出版,立即受到了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该书中,哈贝马斯对交往理性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将人类行为主要分为目的性、规范性、戏剧性和交往四大类型(1994)。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其核心理念是“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能毫无保留地在沟通交往后所产生的共识基础上,使个人行为符合合作计划的一切言语交互活动”[5]。他说提及的“交往过程”即人际语言沟通,即人际交往的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与合作最终实现相互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中心原则是交往理性,交往理性将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进行了整合,从而为语言间的转换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6]。哈贝马斯在深入研究人际间的交往行为后,认为语言交往的行为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并认为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的核心概念也是交往理性。在哈贝马斯的理论基础上,龚群把交流理性总结为:“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是基础的,从而使关联目标共同接受的合理目标为目标的交流合理性。”[7]交流的重点在于3 个基本原则:一是交往行为是人际语言行为主体的一种行为,是主体之间的语言互动关系,实质上改变了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别称);二是交往过程是人际交往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协调的一个过程。可理解性是交往行为的本质特征;三是平等原则是交往行为的基础,否则交往主体就无法达成交往的合理目标。
哈贝马斯在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应用。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哈贝马斯相信,“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信仰价值观的群体和民族的交流,需要以沟通的理性为原则,实现平等对话”[8]。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交往理性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同文化种族的交流应当跳出了他们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局限和限制,在同等的交流环境下,抛弃了成见,最后才能达到理性交往的目的”。换言之,在交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考方法的主体之间应以沟通理性,通过和平对话,相互理解,以实现共同发展的交往目标。
2 中医药说明书功效语英译现状
中医药功效语是指“按照中医理论描述某项活动所具有的功效的语言”[9]。在中药说明书中,功效语为功能主治部分,这是介绍药物功效的重点部分,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国家级非遗乌鸡白凤丸的功效语:“乌鸡白凤丸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引起的身体瘦弱、腰酸腿软、阴虚盗汗、经血不调……之功效。”该功效语大量运用四字结构,对仗工整,翻译起来很有难度。还有些传统医药的功效语集中出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文化负载词,要想准确实现翻译,难度可想而知。
在中医药功效语的翻译策略上,有人主张应该对照西医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他们认为中医药英译的目标对象是国外友人,所以应该突出语言的外宣功能,扩大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的影响力,所以应充分考虑外国人对译文的理解。“可以基于目标语文化的准则,对源语进行适当的增减和改译。”[10]有人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主张建立一个全新的、属于中国自己的“中医语言学”,“反对套用西医的语言,外国人在学习中医语言或者文字时,如何提升理解,这是外国人自己的事……我们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教育他人,而不需要去适应他人。”[11]在翻译实践中,有的译文大量删减文化负载词,甚至完全西医化。比如,将“蜜炼川贝枇杷膏说明书”的功效语“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翻译为“provides temporary relief of coughs and sore throat associated with common cold,influenza or similar ailments.”。原语中富有中医色彩的四字文化负载词全部省略,而参照目的语读者较为熟悉的“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进行翻译。然而,有些译文则过度强调保留中医文化特色,比如,将“风热侵犯上中焦”翻译为 “the attack of wind-heat on the upper and middle-jiao”,对目的语读者来说,该译文则无法理解。
综上,以西医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主体中心,牺牲了中医药的文化特色,不利于中医文化走向世界,可能导致译文过度“归化”;而译文以中医文化为主体中心,就会忽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不能引起目的语读者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又可能导致过度“异化”。从交往理性的角度看,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目的语读者、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几个主体间如果没有在中医和西医文化之间实现符合交往理性原则的平等和协调对话,就无法实现相互理解,从而达到何写共处的最终目的。
3 交往理性指导下的中医药功效语英译
在涉及不同文化间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中医药说明书功效语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实践中,可以以交往理性为指导对中医药说明书的功效语进行翻译实践。在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实践中,既不允许以牺牲源语文化特色为代价的过度“归化”,又要坚决反对以牺牲外国读者的顺利理解为代价的过度异化。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原则,不同文化主体间的交往行为要基于相互理解与尊重,在不牺牲自我文化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平等对话。在翻译中药说明书功效文本时,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既不能以中医文化为主体中心,采取过度异化的翻译策略,更不能基于西医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牺牲中医文化特色为代价,采用过度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综合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寻求文化保真和文本可理解性之间的相对平衡。
中医药功效语的外宣翻译目的是要向目的语读者或医药使用者传达安全有效的中医药信息,中医药说明书的功效文本英译应首先区分功能与主治部分。功能部分的内容是“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等中医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中医药的这个部分是西药说明书所缺失的,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文化,因此以保全源语文化为翻译原则,即在翻译中保留中医药文化负载词和中医文化特色,以达到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中西医文化交流的目的。诸如“阴”“阳”“气”这类西方人熟知的文化负载词,直接音译为“yin”“yang”“qi”,而不是归化为“negative”“positive”“vital energy”。通过文本分析可见,功能部分的内容以四字结构的文化负载词为主,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4 种关系,译文结构尽量与源文一致,以保持文化特色。第一类:并列关系。如补气养血(invigorate qi and replenish blood);祛风去湿(dispel wind and eliminate dampness)。第二类:目的关系。如健牌止泻(invigorate the spleen to stop diarrhea)、滋阴养 颜(nourish yin to prove complexion)、清肝明目(remove liver-fire to improve eyesight)。部分目的关系的功效语是目的在前,如“解表发汗”,即通过发汗达到解表的目的,翻译时可以译为“relieve exterior syndromes by inducing sweat”。第三类:动宾关系。如:“滋补肝肾” 译为nourish the liver and kidney;“平调寒热” 译为mildly regulate cold and heat;“清泻肠热”译为clear away intestinal heat。第四类:主谓关系。如辛温解表(relieve exterior syndromes with pungent and warm natured drugs)。
中医药主治部分的内容是适应症及相关症状,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交往理性强调相互理解,而药品说明书属于科技文体,中医药说明书英译文本的读者中了解中医文化的凤毛麟角,阅读的目的是判断该药是否适合相应的病症。虽然中西医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但目的都是预防、治疗疾病,研究方向和服务对象都是一致的,具有极大的共通性。因此,主治部分英译以明确性和理解性为翻译原则,以药品功能主治为核心,对照西药说明书,将各种适应症及症状明晰化,将中医文化负载词归化为符合目的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法,从而提高文本的可理解性。
例1:“山麦健脾口服液说明书”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行气和胃。主要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所致的小儿厌食症。
主治部分“饮食积滞”又称“食积”,主要指食滞不能消化,日久成积。若将其异化译为“food stagnation”,则会导致理解障碍,妨碍文化交流。西医认为此种类型的小儿厌食症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因此归化译为“For relief of child anorexia caused by indigestion”,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在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上,将功能部分和主治部分结合起来就类似直译加注的方法,以主治部分明确具体、符合目的语文化表达习惯的适应症及症状充当注释,加强读者对功能部分文化负载词的理解。
例2:“宣肺止嗽合剂说明书”功能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主要用于咳嗽属风邪犯肺证,症见咳嗽、咽痒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咳痰等。
功能英译为,Actions:Dispel wind and disperse lung-qi relieve cough and eliminate phlegm Indications:For cough caused by common cold mild bronchitis or similar diseases,relieving symptoms as cough,itching throat,nasal congestion and discharge,aversion to cold,fever,and phlegm.
从以上译文中看,功能主治部分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进行翻译。功能部分为文化负载词“疏风宣肺,止咳化痰”,翻译时单独列为“Actions”,目的语读者一望即知是中药说明书特有的内容,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真了中医文化。主治部分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咳嗽属风邪犯肺证”属于中医学“外感咳嗽”的范畴,临床上主要见于感冒后咳嗽或症状较轻的支气管炎咳嗽等,被翻译为“cough caused by common cold,mild bronchitis or similar diseases”。译文既保持了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和信息性,又提高了目的语文化的接受度,有利于加强读者对于功能部分中医文化内容的理解。
4 对非遗术语翻译的启示
交往理性指导中医药说明书功效语英译,将源文本区分为功能和主治两个部分。功能部分要关注文化负载词,强调中医文化保真,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主治部分对照西药说明书,明确适应症及症状,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强化中西药在治病防病上的一致性、共通性,强调文本的可理解性。从翻译功效语文本整体上看,以主治部分的内容充当注释,加强目的语读者对功能部分文化负载词的理解。
非遗术语是非遗领域的专业名词或者短语的总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非遗术语外宣翻译过程中,最难传达的便是非遗术语的文化内涵和极具地域特色的专业表达法。根据交往理性的核心概念,非遗术语应当跳出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的局限和限制,在同等的交往环境下进行言语交流,最后才能达到理性交往、共同理解的目的。交往理性原则指导下的非遗术语的翻译,也应符合交往理性的平等对话原则,促进非遗的对外传播,提升非遗的国际影响力。比如,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东坑卖身节”,从字面意思看很容易理解为the festival of selling body,然而该非遗术语跟字面意思上的 “卖身”毫无关系,实际值指的是古代穷苦之人出卖劳动力(labour force)的日子。诸如此类的术语还有很多,比如,曲艺“漳州锦歌”、传统民俗“飘色”等。对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色彩的非遗术语,应秉承交往理性原则,翻译策略可以以异化为主,翻译技巧可以采用“直译+注释”“音译+注释”的翻译方法,如
“漳州锦歌”可以译为“Zhangzhou Jinge,musical arts of Zhangzhou”。这种翻译方式既保全了文化特色,又达到了顺利交往的目的;对于一些文化特色较少,地域特色不明显的非遗术语,则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采取“直译”技巧为主。比如,民间美术非遗术语“剪纸”“石雕”“年画”等,可以直接译为“paper-cutting”“stone carving”“new year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