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生命观参照下的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2022-11-26万雯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话语美学宇宙

万雯雯

(江苏开放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36)

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直是本学科亟待加强的命题。中国美学的自身特点造成其理论体系薄弱的研究状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强调了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显得更为迫切。基于“文化自信”的出发点以及“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宏观视野实际上也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指明道路,从中国美学自身出发,在中国文化大语境下构建话语体系。

对此,很多学者将目光从以往对中西比较的关注移向中国文化内部话语体系,尝试从中国文化自身的话语特点来探索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创新途径。如曾繁仁从“生生之美”出发建设中国生态美学;潘立勇的“宋明理学与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金雅“弘扬民族美学精神”的号召,都启示要从中国美学的自身特质出发,从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关联中构建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

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也是一次探索创新。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是其最鲜明的特质。诸多学者指出,中国哲学是生命哲学[1],中国艺术是生命艺术,而中国美学也是生命的美学。所以,只有了解中国古人的生命观念,才能更好地体会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如金雅所说:“西方经典美学主要围绕什么是美、审美现象、审美经验、审美形态、审美教育等理论问题展开,其核心是学科理论的系统建设。中国美学则主要围绕审美何为而展开,建构的主要是美在与自然宇宙、与人的生命生存的鲜活关系中应是什么、何以可能、如何实现的问题。”[2]而中医生命观正是中国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宇宙关系、探索人的生命生存的智慧集中体现,同时在长期医疗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命话语体系。中医融合吸收了中国生命哲学思想,精炼中国生命智慧,并结合生命实践,形成体系化的中医生命观。

1 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联系

人们依据常识把医学认知为自然科学。而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医学的联系看起来很遥远。正因为,现代西方医学基于医学科学的观念,往往以身体的概念代替生命的概念,将人的身体视为医疗对象。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将两者依据学科属性割裂开。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自身生命健康的更高追求,人们逐渐意识到把人的生命视为肉体机器的技术医疗理论的弊端。人是有情感思维的生命体,医学疗治疾病,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而美学则关照着人的生存境遇和心灵感受。因此,医学和美学,共同关注着“人”这一生命体,也就产生了奇妙的内在关联。

中国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生命观念上的分歧,体现在对“人”的生命认识上,同样表现在审美观念的差异。可以说,中西医学不同的生命观影响着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各自的发展路径。中西美学的特质,从中医和西医的生命观念入手能够得到更清晰地解读。

西方的生命观念中很重要的是身体观。西方对人的生命认识可以追溯古希腊时代。古希腊人推崇身体美。元素学派是古希腊一个重要哲学派别,假想人的身体可以用可分解的元素来衡量。进入中世纪的神学时代后,西方建立了灵与肉分离的身心观念。直至进入现代,伴随科技的发展,现代西方医学的医疗手段也在突飞猛进,人的身体可以通过显微观察、解剖试验等手段进行精细地科学观察。西医基于身体观的生命观念给西方艺术和审美带来更多新的灵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大量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人像美术和以人物为对象的雕塑艺术,很多构图和比例的掌控都是基于当时医生的人体解剖试验绘图。同样,在西方美学的发展中,希腊古典生命观也是如影相随的。直至古典哲学时期,西方美学的重要学派都在试图将美感从身体的感官中剥离出来,同时也引发了西方美学不同学者间的观念分歧。当代,西方学者,如尼采、福柯、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等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身体。舒斯特曼在分析美学和实用主义美学的基础上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这些学者为何如此关注身体?正说明当代西方美学更清晰地认识到生命观念对美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而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的影响同样重要。如精神分析美学代表人物弗诺伊德,提出原型理论的荣格,以及《疯癫与文明》的作者福柯,分析人的精神现象,以此来探究艺术创作的一些问题。可见,现代西医的生命观念源于西方文化一脉相传中“人”的生命观及其更深层次的思维传统,而进一步影响西方美学的特质。

与西方医学对西方美学的影响相比,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联系则更为紧密。中国人的生命观念最早来源于对“气”的认识。中国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就是元气论。元气,即是一团和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与古希腊的元素学派相比,中国古人有着天然的整体思维的基础,这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医理论,以气化生命观为理论起源,吸收了先秦阴阳学说和五行术数学说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儒、道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医疗实践中灵活运用取象比类、中和思维等医易智慧。中医人身宇宙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医的人身宇宙观不仅要求人的身心、形神合一,同时也追求生命大宇宙境界下的天人合一。因此,中医能够看到“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情感的关联。在中医生命观念中,“人”不仅是有着七情六欲,处于不同境遇的生命个体,同时也关注着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生命境遇。人的身体和心灵时刻互动,受到外在宇宙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波动。而这些正是美学所关注的。因此,中医与中国美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因此,中国美学避免了西方美学所面临的困惑:身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的割裂。诚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中国艺术是生命的艺术”[3]。中国美学,安顿着人的生命,中国艺术则是人的内在生命精神的外显。在中国古典文论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以人喻文”,以“人”的生命形象来比拟评价艺术作品,例如以“风骨”“血肉”描摹文章的“生命美”。更多以“性灵”“生动”“缘情”“神机”等,与人的心灵密切相关的语词形容艺术的灵感和美感。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只有了解中国古人生命观念,才能更好地体会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以往,这一研究以西方生命观或中国生命哲学为参照,皆有一定局限。一方面,引入中医生命观的研究使中国古典美学显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体验、生命理想更为具象,为中国古典生命美学研究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直是该学科的薄弱环节。中国美学的自身特点造成其理论体系的欠缺。而中医融合吸收了中国生命哲学思想,精炼中国生命智慧,结合生命实践,形成了体系化的中医生命观,可以给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启发。综上可知,若能在中国文化的大语境下对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气质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收获应当是丰富的。

2 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比较研究现状

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比较研究,现有的研究表现出学科分立和零散、庞杂的特点。

2.1 中医学者对于中医文化的美学研究

中医学者对于中医文化的研究,著作甚多,其中也有许多涉及中国美学的内容,但由于专业偏向,在对美学问题进行研究时更多的是一些宏观层面的概述。代表性研究的成果有《构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体系探微》《关于传统医学中的美学探讨》《中医美学对生命的人文观照》《中医色诊中的美学意义》等论文。这些研究,有的从中医思想理论入手探讨中医美学,有的则关注具体的中医典籍或诊疗中蕴含的美学意义。这些研究,大多依然沿用传统的中国美学理论,并未借助中医生命观念对中国美学的关键问题进行解析,虽有创新,但突破有限。

2.2 身体观和身体美学的研究热潮推动中医与中国美学的比较研究

身体观和身体美学,都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由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美学代表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的身体哲学和身体美学概念[4]也是当代西方美学的研究热点。身体研究的浪潮波及东方,许多学者开始借助西方身体哲学和身体美学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的身体观。这些学者很快注意到中西身体观的不同来源,也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中医这座比较研究的桥梁。可以说,西方身体观和身体美学研究的兴起,激发了东方学者对中国人身体意识的关注,从而助推了中医与中国美学的比较研究。

目光转向东方。早期对于中医与身体观的比较研究,都从中医与身体观的联系入手,对中国美学的关注不足。比较有代表的日本学者汤浅泰雄。他在自己的著作《灵肉探微——神秘的东方身心观》一书中探讨身心问题。还有如栗山茂久、蔡壁名、李建民[5]等。他们的研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医中蕴藏的中国人身体观念的独特认识,但对中国美学的提及往往只是浮光掠影。此后,内地的一些学者,在这些学者的启发下开始尝试研究中国古人的身体观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意义。刘成纪在《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中讨论了汉代人的生命意识对艺术审美的影响。但这些研究,从“身体”概念出发,却为自身设置障碍,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研究视野。

2.3 生命美学研究为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研究提供更开阔的视野

生命美学,是继实践派美学之后又一重要的美学流派。方东美《生生之美》开先河,潘知常《生命美学》为引领,封孝伦、范藻、黎启全、陈伯海、朱良志、薛富兴等一大批学者撰写相关主题专著发表。中国生命美学实质上继承了传统古典美学的精神并力图将其现代化。以往,中国美学的研究者,虽然未直接提出生命美学的概念,但都意识到中国美学中浓烈的生命气息。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是从儒、道、释等中国古典生命哲学入手,在对古典文论的重要范畴,如“气韵” “风骨”“性灵”等的阐释中展示其中的生命精神。而以画论、诗论、文论等展开论述的论著也颇为丰富。而生命美学概念的提出,触及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核,为中医与中国美学的交叉研究提供更开阔的视野。但对中国古典生命美学的研究中,还缺乏跨学科的研究尝试,特别是从中医的系统理论入手探讨中国美学的生命特质。

综上所述,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联系已经被诸多学者所重视。但无论中医学者还是中国美学研究者们,还没有建立起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交叉比较研究。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比较研究不够深入。而以中国生命观的体系为参照语境,以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构建为框架的深入比较研究,应当是中医与中国美学比较研究的努力方向。

3 以中医生命观为参照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想

在此背景下,尝试以中医生命观为参照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首先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以中医生命观为参照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必须能够纳入中国话语大体系之中,这就需要将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比较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宏大背景中完成。其二,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着重于加强中国美学的理论体系性,这需要研究中医生命观的理论体系构建方式,以供中国美学研究者借鉴。

因此,首先要把中医与中国美学的比较与联结放置在中国生命文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根源于中国人独特的生命宇宙观,对生命宇宙“生成”方式的探究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由此生产发展的中国文化可以被看作一部生命的学问[6],而中医和中国美学就可以看作这部生命大学问下的子课题。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对中医和中国美学的比较研究避免了现代学科划分的干扰,而从两者深植于中国文化的根底出发,建立完整的话语体系。

因此,对于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不仅要溯源其形成的缘由,展现其呈现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宝贵价值,更重要的是梳理中国文化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看中医生命观的形成,发现中国话语的自身特点。可以发现,中医生命观的基础是中国古人的生命宇宙论,而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象”思维密切相关。中医的“人身小宇宙”论是其对生命最为智慧的认识,也是中医生命观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通过“人身小宇宙”的拟构,中医打通了自然宇宙与人生命体的联通,最为重要的是中医生命观对“心”的认知也将人的思维情感活动纳入这一生命宇宙系统中。这对构建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中国美学可以看作“心”的学问。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的“文心”就是这个意思。“文心”代称美学活动中身心合一的“人”,以此推论“文心小宇宙”是“文心”在“为文”中的一切运行,可以指称一切美学活动。这部古典时期难得的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实质可以看作对整个文学宇宙中“文心”运转机理的充分展示。而这一点常常被后来的研究者们所忽视。所以,可以尝试利用中国古代文论的“象喻”模式,取象中医“人身小宇宙”拟构中国美学的“文心小宇宙”,将中国美学的重要问题纳入生命宇宙的运转中,借鉴中医生命观对自然——人体的“天人宇宙”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中国美学“天—人—心”的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中医生命观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的比较放在“天人大宇宙—人身小宇宙—文心小宇宙” 的宏大框架下完成,从而使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下体现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中国话语的特色。

在这一比较视野下,充分展开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对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进行体系梳理和创新解读。

首先,可以从“文心小宇宙”取象“人身小宇宙”的方式讨论中国古典艺术中呈现的生命之美。中国美学中,常常以“人”为“生命的形式”来进行评点艺术作品。这时以中医生命宇宙观为视角进行解读,探讨生命秩序下的审美范畴体系构建。并以中医生命视角下的“文心小宇宙”的生命秩序尝试以不同生命动态构建美学范畴的生命体系。分别从整体、内外、动态可分3 个层次:形神、骨(肉)—精(髓)、经络—血气。再以“形神”“骨气”“经络”3 个层次来研究中国美学的相关范畴,则可对“形神”“风骨”“脉势”等可以进行创新阐释。

还可以从“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的连通方式讨论中国古典美学的另一重要问题——美感。美是如何被感知的?艺术灵感由何而来?这就涉及中国美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风”和“味”。中医对于“风”和“味”,有着独特地见解,认为“风”和“味”可以视作“气”的两种生命状态。而且,“风”与“味”还是自然与人进行的生命交流。天地大宇宙中的气息进入人身小宇宙,构成了天人宇宙的生命互动。同样,在中国美学中,“风”与“味”也有着重要地意义。能够以中医生命理论对“风”“味”生命互动的解释来研究中国美学美感的发生,由此进一步以“风”为线索探究中国美学中的“兴”“和”“物感”“怨”等重要美学问题,以“味”为线索探究中国美学中的“味象”“味外之味”“淡”重要美学问题。

而从中医“色脉合参”的诊断方法则可以比对中国美学以“神遇”“心听”式的审美方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实质是“以心体心”的“仁”,这一过程与中国古典美学“神遇”“心听”生命审美方式异曲同工。可以通过“色脉合参”的诊断方法解释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过程中的生命体悟特点,通过对“脉象”与“境”的形成比较研究,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中与“境”相关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中医生命观为参照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具有学理依据,并且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可以在中国生命文化的大背景下,借助中医生命观重新理解中国美学的一些重要范畴,并尝试建立生命宇宙视野下的美学范畴体系,从而为构建起具有自身文化特色、遵从中国文化思维的美学话语体系从而提供有益启发。

猜你喜欢

话语美学宇宙
画与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宇宙第一群
外婆的美学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纯白美学
这宇宙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