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财务信息印象管理

2022-11-25易羽墨曹彦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归因年报管理层

□文/易羽墨 曹彦栋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青岛)

[提要]随着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被企业会计准则所规范,企业管理层将目光放在非财务信息描述性表述上。由于现阶段我国针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加之非财务信息的特点,使得管理层很容易利用非财务信息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本文针对管理层对描述性文字的操纵,对印象管理的原因、动机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欧文戈夫曼于1959年首次提出,是指一方有意或无意的通过一些行为或手段使对方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形象,并形成印象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左右,该理论得到发展后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将印象管理与不同学科相结合,将其运用到了不限于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的领域。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印象管理就可以理解为管理层出于某种目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印象形成的行为。

(二)非财务信息的概念。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非财务信息的定义是,不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条件的,同时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我国的部分学者认为,非财务信息主要是指各种不能用货币量化,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非财务信息是相对于财务信息而言的,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且不在财务报表里列示的信息都称为非财务信息。

二、对非财务信息进行印象管理的影响

(一)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评价

1、对可靠性的影响。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因此,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

在印象管理中,有一种自利性归因的操作手段。当企业业绩变好时,管理层倾向于将原因归于优秀的管理层决策和战略部署,而在企业业绩变坏时,则将企业业绩不好的原因解释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对管理层的错误决策闭口不谈。这种片面的归因方式,不论是管理层有意为之还是习惯使然,都会使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层的治理能力甚至职责道德做出错误评价,从而影响决策。例如,在獐子岛信息披露的案例中,管理层就曾将2016年顺利扭亏为盈的原因归于管理层的正确部署及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却刻意忽略了欧盟对中国部分贝类解禁的外因;在2017年产生巨额亏损时,管理层着重强调了这是源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这种刻意的归因方式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2、对可比性的影响。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印象管理对可比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层对信息的选择性披露和择时披露。“市场择时假说”认为,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将信息在何时披露来操纵投资者的情绪和决策。例如,在需要减持股票时,抛出大量利好消息,而在需要增持时却释放利空消息,从而影响投资人决策。同样的,选择性披露也会使得管理层在企业的不同时期并不会披露相同性质的信息。这样的披露策略就使得可比性要求的企业在不同时期可比失去了意义,使得信息使用者在企业的不同时期对企业的状况、管理层的治理效率等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决策质量。

3、对可理解性的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可理解性的要求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而印象管理影响可理解性的方式,是通过操纵企业年报的可读性。当一个企业通过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无效的信息堆砌来完成企业年报时,这样的年报可读性是极差的。同时,信息使用者由于成本效益的影响,很难花费人力物力去深入了解信息背后的真正内涵。因此,使用这种手段会使得信息的可理解性下降。

(二)从社会角度评价

1、损害公众利益。目前,对于印象管理,学界的态度比较模糊。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司的印象管理是对信息使用者的欺骗,是刻意的加工信息。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企业的印象管理行为是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企业目前使用印象管理来加工信息的初衷并不友好。而非财务信息的影响又是潜移默化的,信息使用者对其的出现并不敏感,因此当使用加工过的信息进行决策的时候,就很难保证决策的质量,可能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2、监管难度增加。现阶段对于企业在年报中披露非财务信息是以鼓励为主,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披露,但是相应的披露方式并没有规定,因此企业在进行披露时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使用了印象管理,就很容易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而在本就无相应规定的情况下,再加上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是隐性的,对于其是否合规合法的判断就比较困难。

三、使用印象管理的动因

(一)企业年报的特点。观察近十几年的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与审计报告拥有固定的格式、行文方式不同,财务报告近些年的行文方式愈渐灵活,行文内容与行文方式高度结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同时描述性文字所占篇幅较大,企业年报变成了“管理层想让公众看到的年报”。而与之相对的,财务报表及附注等拥有固定格式和具体要求的内容则被放到了后面。企业年报的特点决定了运用印象管理进行非财务信息的修饰与加工成为可能,加之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企业年报的文字描述性语言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因此使用财报的描述性信息影响报表使用者及其决策,相比其他的方式来讲更有其合理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从而使得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愿意使用印象管理粉饰报表。

(二)描述性文字可以规避被审计风险。现代企业审计的作用在于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通常,审计报告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所给予的意见,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者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利益相关者会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但是企业年报中描述性的非财务信息却常常处于被审计范围之外。这是因为,中国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只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获取合理保证,但是对于其他信息并没有专门的责任关注。正是由于这样的规定,使得管理层使用印象管理的手段粉饰年报更安全。

(三)外部报表使用者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受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获取公司信息过程中成本效益的不对等等原因影响,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无法准确获取公司经营成果、所面临的风险等信息,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按对公司的期望值进行决策。因此,提升甚至改变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印象就变得愈加重要。

四、印象管理实施手段

(一)操纵信息叙述方式。该手段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操纵语态和修辞的方式操控企业的信息披露。企业管理层会使用语言技巧来混淆信息使用者对于公司业绩和现状的判断,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当企业业绩向好时,公司管理层可以选择使用夸张的程度副词来使信息使用者产生积极的判断;相反的,对于企业的利空消息,管理层则倾向于使用消极的程度副词,转移信息使用者的注意力,以此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二是操纵年报的可读性。可读性是指作品适合阅读的程度,一般的衡量标准包括句子的简单程度与词汇抽象和艰奥难懂的程度。而企业年报的可读性指的是财务报告中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晦涩程度,其表述越通俗易懂,句型越简洁,年报的可读性就越强。企业操纵报表可读性的方式是,在企业业绩向好时,企业管理层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报表展示的信息加以描述,以便报表使用者更准确地捕捉对企业的利好信息;而一旦企业的业绩下滑或者遭遇重大风险时,管理层则会选择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加大报表使用者的理解成本与理解难度,达到掩盖公司风险的目的。

(二)自利性归因。该手段是指,当企业业绩变好时,管理层往往向内归因,倾向于将原因归于优秀的管理层决策和战略部署,在企业业绩变坏时,管理层则向外归因,将企业业绩不好的原因解释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例如政治环境、产业变化等,而对管理层的错误决策闭口不谈。这种印象管理的手段非常常见,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整体经济环境处于大幅波动中时,更容易对企业的外部归因产生认可,从而忽视管理层战略决策、公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叙述篇幅上也倾向于在内外部归因时下重墨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样刻意的归因方式,违背了财务报告的客观性,易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从而影响其决策。

(三)信息的选择性披露。对于非财务信息来说,管理层对其的披露有着绝对的自由裁量能力。这种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披露何种信息,对于企业状况的利好消息,管理层倾向于积极释放这类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反应;而对于企业来说不好的消息,管理层则可以选择隐瞒这方面信息。二是披露的时间,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将信息在何时披露来操纵投资者的情绪和决策,也可以选择在企业的不同时期,不披露相同性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选择性披露都会加剧管理层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决策效果和质量。

五、几点建议

(一)针对公司层面

1、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治理结构。合理的治理结构和优良的治理水平,是企业保持活力和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治理层应尽快完善公司的治理水平与治理结构,包括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完善监事制度、引导多层级管理、引导投资者参与外部治理,完善专职董监事制度,规范专职董监事的履职程序,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规范管理层不当的印象管理行为。只有从上开始规范,才可以引导公司披露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具有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等作用。由于内部控制治理的特殊性,其完善必然是由上至下的。因此,治理层应树立内部控制重要的理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管理层的信息加工形成制约。

(二)针对监管部门

1、完善监管制度与语言使用规范。现如今,愈来愈多管理层使用印象管理粉饰企业年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和质量的规定不够完善。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对于财务报告描述性语言的行文规范几乎没有,而想要完全依靠管理层自觉来维护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显然不现实。因此,为了保障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管理层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自由裁量能力得到限制,应尽快建立健全与此相关的会计制度与披露规范来提升披露质量与内涵。

2、完善奖惩制度。从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的现象来看,上市公司之所以频繁采用财务造假来欺骗投资者和治理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惩罚力度确实偏低,而舞弊后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庞大的,在成本原则的指导下,当违法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时候,管理层使用财务造假的方式谋取利益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了。

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是一样,只有加大不负责任的披露行为的违法成本,对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印象管理行为重拳出击,再加上事前的控制,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有效减少管理层利用信息的行为。

猜你喜欢

归因年报管理层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重要数据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