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智慧康养小镇建设探讨

2022-11-25□文/闫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康养黑龙江省小镇

□文/闫 佳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随着特色小镇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康养小镇作为新时代一种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智慧康养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分析法,通过政策红利、资金来源、建设载体、技术条件等方面论证黑龙江省建设智慧康养小镇的可行性,并提出完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设计智慧养老新型服务模式、坚持多元投入主体、建立PPP基金等建议。

2016年,我国掀起一阵“特色小镇”培育热潮,特色小镇的建设担负着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责任,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建设以增强疾病预防和康体疗养意识为目标的康养特色小镇,是推进康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201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推动“互联网+健康”“互联网+养老”发展,完善养老供应链。由此,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成为了实现康养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不仅可以加速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辅助等先进技术在养老服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让老人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而且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及运营凝聚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志愿者等多方主体力量,可以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的优化和升级。

在康养小镇发展初期,其开发模式基本依据当地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定,例如主打长寿文化的龙泉浙南健康小镇、聚焦东方食养特色的江苏大泗镇中药养生小镇、以原生态宜养环境为吸引点的保定白石山温泉康养小镇、以度假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浙江平水养生小镇等。然而,特色小镇发展到现在历经了5年之久,全国康养小镇的开发类型却仍然大多以农林资源或文化资源为主要驱动力,同质化现象严重。康养小镇过于千篇一律,统一的风格甚至统一的特色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这样照搬照抄的发展模式使得小镇的发展丧失了特点,定位不明确。

从国外的康养小镇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近十年,学者对于康养小镇的研究偏重于经济增长、城镇建设等,关注重点是如何通过突出城市建设中的特色优势来吸引资本、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推动经济不景气地区的发展。国外成熟的区域经济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和较早开展的城镇化实践都为其康养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对于经济和文化背景都不同的中国来说借鉴意义不大。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于康养小镇的热点研讨发表成果较多,与我国康养小镇的繁荣发展进程相吻合。研究多集中于描述性归纳总结、康养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康养小镇的发展瓶颈及其破解路径研究、康养小镇的发展新趋势等,并且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

面对康养小镇发展困境,想要真正打造出一个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满足新时代健康需求的康养小镇,创新设计才是明智之举。随着“互联网+”这种新经济形态兴起,智慧理念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为康养小镇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新灵感。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不仅可以将“智慧”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来助力康养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打破我国目前的养老困局,推动养老服务的优化升级。

一、黑龙江省智慧康养小镇建设可行性论证

(一)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由于特色小镇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意义,2015年9月,国家领导人对于最早建设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取得的显著成功给予了较高评价,倡导国内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借鉴。黑龙江省也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依托省内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建起了具有各种各样风格特色的小镇。至2017年,黑龙江省共有11个小镇入围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包括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镇、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等,它们都为当前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基础条件。此外,伴随“互联网+”行动积极开展,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正引领传统经济优化升级实现再发展,这将为黑龙江省康养小镇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自党中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省内的健康老龄化落实问题。2017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提到加速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辅助等技术在养老服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致力于让老年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由此,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要求应运而生。因此,智慧康养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经济效益标准的,而且具有社会可行性。

(二)资金来源保障有力。在一个全新的地区建设和规划一个最小的康养小镇,启动资金至少需要3亿元以上。但本文提到的智慧康养小镇建设项目仅指在原有的康养小镇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搭建智能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如此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资金就不会非常庞大,给予建设主体的压力将大幅减少。

在康养小镇创设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与在市区建设一家“虚拟养老院”类似,都是依托智能信息技术来将分散的养老资源实现精准、高效和集中供给。2007年苏州沧浪区以不足200万元的政府投资(含初期开发成本)正式建设了“虚拟养老院”,2009年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在初建期间仅用257.14万元就完成了设备的购置、软件的开发以及建设信息平台的前期工作,可见政府的资金投资压力较低。不同的是,智慧康养小镇总体的建设框架包括智能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和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两部分,相比于“虚拟养老院”单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多了购置智能信息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因此政府前期的投资必然高于一个“虚拟养老院”的建设投资,但根据黑龙江省近年来的财政公共预算情况,仍会在政府可以安排的资金投入范围内。据黑龙江省财政厅官网《关于黑龙江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21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安排29.2亿元,其中包括支持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康养小镇作为康养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发展领域,具备赢得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条件。

(三)建设载体选择多样。在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上,黑龙江省建有11个特色小镇,它们风格各异、特色不同。其中,具有健康疗养、养生保健、生态旅游功能并且可以添加智慧化特色的小镇有4个,分别是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镇、牡丹江市绥芬河市阜宁镇、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这些小镇有的是生态产业园,有的是民族风情园,有的是天然避暑胜地,有的是矿泉疗养胜地,但共同特点是宜居宜养,能够拓展康养服务项目,吸引有养生、养老等健康需求的群体居住,这些特色小镇为省内智慧康养小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建设载体。因此,智慧康养小镇建设可经由建设主体对以上特色康养小镇调研和评估后,再选择建设载体进行智慧化改造。

(四)技术条件坚实支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不断加速智慧康养小镇蓬勃发展的背后推力,其中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成果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四川省攀枝花市智慧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智慧社区的探索和完善为本土特色小镇开发智慧化康养功能提供了参考,引发了如何将互联网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的思考。首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康养小镇内老年人的餐饮、娱乐、医疗、保健、学习、购物等产业实体与智能住宅和家居连接到一起,将康养小镇这个生态圈里的各个产业、行业等孤立的要素联结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有机整体,构建一个养老小镇生态环境系统。其次,大数据技术成为了康养小镇与外部空间产生交流与协作的技术支撑,是小镇养老服务实现向外延伸的重要方式渠道。最后,云计算技术可以在通过大数据形成的线上观测和控制的智能化小镇基础上,以最优的方式实现养老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黑龙江省智慧康养小镇建设对策建议

(一)完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设计智慧养老新型服务模式。智慧康养小镇是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精缩升级版,要在黑龙江省打造智慧康养特色小镇,首先需要对本土原有的康养小镇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智能升级,添加智慧化特色,提升智慧化水平。基于互联网、无线传感、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进行以康养为核心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住宅建设,为康养小镇的入住老人配备健康检测与管理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在整个小镇领域内覆盖适老化智能基础设施,打造智能社区、智能小镇。同时,将小镇里每一位住户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监测设备全面接入网络,以智能终端设备为信息媒介将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学、娱等各方面需求联结起来,接入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万物互联、数据共享。

此外,创新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以智能基础设施为中介、以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为操作平台,以提供线上或线下养老服务为手段,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样、精准、高效的养老服务,帮助老人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满足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需求,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品质,贯彻落实健康养老。

(二)坚持多元投入主体,突出产学研一体化。智慧康养小镇的重要创新在于多元化的投入主体,不同投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能够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合力让多种产业充分融合。这里的投入主体包括建设时期的“投资”主体,以及运营时期的“投智”主体和“投益”主体。

“投资”主体是指开发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如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库、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主体可以根据项目自身的资金情况选择让企业以合作、联营、合资、参股、独资等方式参与到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中。“投智”主体是指智库,尤其是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他们可以凭借优越的知识库和人才资源优势为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或相关运营服务。“投益”主体是指省内医科类大学的人才资源,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建成后的运营期间,学校可以设置学分激励或职称激励等相关政策规定,鼓励医学人才入驻线上医疗服务平台,甚至在小镇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线下医疗服务,以此进一步缓解小镇匮乏且不便获取的医疗资源,还能兼顾小镇医养服务的公益性。

(三)建立PPP基金,吸引社会优质资本。康养小镇的日常运营中涉及养老服务的提供,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服务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这种服务一般由政府主导、政府出资。因此,当前全国康养小镇的融资模式主要为政府投资。虽然本文提及的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与一般的康养小镇建设不同,其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包含智能信息基础设施的购置、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初期开发两方面,该建设项目的启动资金不会特别庞大,如有财政预算安排支出政策的支持,仍处于省级政府可以承受的投资范围内,但若政府依旧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或者需要预备充足的准备金作为该建设项目的应急保障措施,则可以“智慧康养”为特色引导,吸引省内金融机构或优质企业的资本,采取PPP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PPP基金将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资本与社会民间资本结合起来,拓展资金渠道,保证项目启动资金充足,助力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发。待基金到期时,再以转让、股权回购、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退出。

三、结论

从政策红利、资金来源、建设载体、技术条件四个方面的论证结果来看,在黑龙江省内建设智慧康养小镇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拥有国家和省级政策的坚定支持;其次,黑龙江省公共财政对省级重点专项中“数字经济”项目的大力支持可为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发挥现实的资金带动作用;再次,省内已经建成的康养小镇为智慧化特色的加持提供了基础载体;最后,互联网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为了推动黑龙江省智慧康养小镇的建设,需在技术方面完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设计智慧养老新型服务模式;在主体方面坚持多元投入,突出产学研一体化;在资金方面吸引社会优质资本,建立PPP基金。

猜你喜欢

康养黑龙江省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