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研究
——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11-25郑春玲
李 映 郑春玲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责任。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更是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有效展开的重要举措,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如鸟之两翼,互相配合,在协同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时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道德法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外组织的校内外实践,还应包括在思政课堂内组织的实践活动,称之为课内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学情不同,因此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创新探索“三全育人”体系的背景下,应不断提高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在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中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好等,因时因势调整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深化课内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实效性。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探讨高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断涌现,笔者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18年相关文献共有284篇,2019年共761篇,2020相关文献共333篇。笔者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内实践教学”为关键字进行文献搜索,发现相关内容较少,近3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共10篇。笔者以期刊文献为主要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学者们都认为课内实践教学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区别在于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例如赵越分析了课内实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目标定位,从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实践主体阐述了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必须从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高对教学的重视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学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做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的努力[1]。梁帅从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功能、基本原则、保障条件等方面展开了分析与探讨[2]。还有学者探讨了如何在一门思政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中运用微电影等载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通过研究发现,当下学界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系列改进改革的措施,但是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调查开展实证研究的较少。同时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选取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提供案例支撑。
三、思政课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指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内完成实践项目任务的过程,要求学生能自主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知识,教师主要采用问题导入、任务驱动等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小组交流、情境假设、自由辩论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进而达成教学目的。开展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由于受师资、财力、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和实践上具有局限性,具体开展过程中组织难度较大,未能实现全覆盖,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而课内实践由于学生人数集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外实践教学存在的以上不足。
(二)强化体验式教学
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问题、辩题进行讨论与思考,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共鸣,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实现情感升华;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明确思考问题应遵循的途辙,从而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拓宽教学渠道
通过开展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不同主题的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呈现案例、故事等,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课内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认知社会,研读社会,并开动大脑对相关教学素材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通过多样化的课内实践教学,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目前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状况,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等方法,通过问卷星网站开展网上调查研究。为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科学性,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在每个学院随机抽取200~300位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459份。调查设计的问卷涵盖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目前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认识和感悟、对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二)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现状诊断分析
1.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有待加强。调查对思政课的态度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学生对课程认同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有效课堂建设的成效。通过调查分析得知,78.48%的学生认同思政课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14.87%的学生希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学一些知识,4.59%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类课程,但是仍有2.06%的学生厌恶这些学科。
为进一步了解部分学生对课程认同感缺失的原因,开展了“关于希望思政课课堂教学应主要采用的方法”问题调查,调查显示,选择互动教学的学生占35.3%,其次是视频教学的占29.4%,实践教学的占25.29%,理论教学的学生仅占7.59%。
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方式接受度低,对教师口头讲授的教学形式存在接受疲劳,对理论教学形式的认可度最低,不足8%。在涉及实践形式的问题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应主要以互动和视频的形式开展,基于此,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所授知识点和具体的课内实践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通过呈现具有鲜明特征的新知识材料,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达成全过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2.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融合度不深。为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教师在课堂内采取了哪些课内实践教学手段,对学生参加过思政课的哪些课内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60.52%的教师授课会运用视频观摩类的课内实践教学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51.47%的思政课课堂开展过讨论式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个别教师采用辩论、课堂朗诵、演讲等教学方法,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此可知,教师在思政课课堂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如有的教师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的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部分思政教师课内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融合比较有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进一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体现学科差异,开展定制化教学,深入思考如何与学生所学专业深度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教学模式。
3.学生的学习期望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为更好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效,了解学生对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学习期望,设置了“关于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增加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你最希望增加什么样的实践活动?”这一问题。数据显示,55.65%的学生选择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经典视频片段,27.76%的学生选择一些如辩论、讨论、演讲、朗诵等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形式,14.32%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课间10分钟,开展好书推荐、时政新闻宣讲等活动。
在对“你认为课内实践活动还存在哪些不足?”问题的回答中,36.94%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内实践活动开展得较少,28.79%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机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不足之处体现为在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入,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还有待创新。
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到思政课堂中,这对教师组织课内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在明确本次课教学目标、确立素材呈现载体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学情和兴趣需要,综合考量课程课内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效果保证、效益拓展等方面问题,有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对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度,让课堂活跃起来,打造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和不足,如:教师辅导难以全部到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领悟能力不一样,部分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模式适应能力较弱等等,与“三全育人”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五、改进和加强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立足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从课程整体设计、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加强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1.制定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相关教学材料,完善课内实践教学制度。如制定课内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学实施具体方案等教学指导材料,每个开课学期,拟定思政课相关课程课内实践教学学生学习手册,力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具体实施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呈现丰富教学案例,采用生动的演绎方式,创新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好课内实践教学活动,拓展课内实践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通过自身实践和感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升华情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要求。
3.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的目的,重在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担当。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考核标准,不能只考查学生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应考核学生课后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因此,课内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合理,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4]
(二)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
1.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关键,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制定思政课教师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其落实落地,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必须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用现实来活化理论,恰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2.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开展社会考察调研,深入社会实践,拓展思政课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典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问题的探析示范带领作用,推广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优秀教学成果,设置突出贡献奖,激励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发扬“三牛”精神,不断努力奋进。
3.制度保障是实现实践教学由虚变实、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迫切需要[5]。坚持“三集三提”备课机制,全面深化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按照“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总体部署,探索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双指导”教师制,思政课教师担任学院兼职辅导员,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交流融合,共建实践教学项目,努力打造思政课协同育人教学团队。
(三)探索思政课课内实践立体化教学模式
1.以实践教学为实践育人载体,聚合集体智慧编制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建设学生喜爱的实践学习项目,如“知行杯”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开展 “走近马克思”“重温五四精神”“知长征徒步行”等廉洁教育宣传系列活动。采用体会交流法,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发挥典型示范引带作用。教师通过运用情景模拟和案例评析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剖析,并做出判断,提升锻炼思维能力。
2.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平台。如笔者所在学校充分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信息化实践基地——思政讲堂,并以此为平台,设立三大模块。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块:聘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等系列活动;“形势与政策”模块:邀请党政领导干部担任主讲人,对国内外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分析,帮助广大师生认识当前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态势;“中国梦践行者”模块:邀请先进模范、校内外优秀教师代表、优秀毕业生等开展专题讲座,彰显榜样的力量。
3.在“三全育人”思政大环境下,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学习风格、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从课内实践教学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开展差异化改革,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团学活动相结合,同时,联系学生所在的学工部门,开展实践项目订制化教学,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衔接起来。
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筹备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学习中心,通过VR体验式学习中心建设解决校外思政实践活动无法实现学生全覆盖的难题,使用VR技术建构信息化的教学场域,为课内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仿真教学情境,营造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习空间,有助于开展思政课课程实践和校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系列活动。
六、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应紧紧围绕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在“三全育人”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守正创新,从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6],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工作永葆活力。同时,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不是单纯依靠一个部门或是思政课教师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学校多机构、多资源的共同保障与协同配合,凝聚合力,提升实效性,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