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2022-11-24瞿雨薇
瞿雨薇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多数学生思维方式逐渐从直观向抽象转变,在此阶段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策略,“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过程,就是‘应用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新知的过程,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与实践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本文将从兴趣激发、合作探究、动态调整、联系生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开展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一、诱发兴趣,引导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是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会变得越来越强,更愿意尝试自主发现与探索相关知识,因此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诱发他们的兴趣,数学课堂才能变得充满趣味、探究味,学生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更积极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的概念时,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游戏分成两次,一次是全部用红球抽奖,一次是既有红球又有蓝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感受抽奖的乐趣,期间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盒子里全部都是红球,每抽一次一定能够抽到红球,但不可能抽到蓝球,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总结归纳出“一定”“不可能”的概念。学生可以用这些概念描述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这种方式不但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表象上认识可能性,而且能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可能性。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学生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让学生深度沉浸在情境氛围中掌握知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实现学生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二、注重过程,合作探究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往往掌握得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实践操作以及亲身经历,将数学抽象问题具化成数学模型,从而在实践中进行理解、归纳和应用,最终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思维和情感。所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
例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征时,笔者事先准备好学习单、剪刀、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模型等各种材料,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剪一剪等方式,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的特点;同时在考虑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笔者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此过程中,有的同学是“横着剪”,有的同学“竖着剪”,有的同学在笔者没有提醒对角线的情况下“斜着剪”,然后尝试进行边与边、角与角的重合,还有的同学直接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测量,以此探索规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进行验证,都是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动的思维碰撞获得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与思维能力,也能实现差异共享,观点的交锋、思想上的碰撞,实现了真正的深度教学。[2]
三、动态调适,弹性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具有开放性,而反馈交流也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进行动态调适,毕竟不同的学生会带来不同的课堂特点,也常常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表现或回答,此时教师也应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及时进行现场反馈,合理利用教学生成资源,与学生弹性互动,让学生及时获得知识与经验的修正,[3]让综合实践活动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在交流环节利用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结合推导三角形公式的经验,自主尝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有些同学是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进行拼接,通过找出梯形与所拼出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再利用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出图形面积的一半,再对比两者的高与底的关系,导出梯形面积;还有同学是直接将梯形一分为二变成二个三角形,再利用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推导出公式,这是学生中最常见的两种思路。然而在某次课上,有个别同学想到将梯形拦腰截断,从中间分割成两部分,此方案是可行的,学生可以通过此方案认识到中位线,还能推导出书本之外的公式,即面积=中位线×高,虽然这已是初中的知识,但是小学阶段学生也可以理解,但由于学生的方法涉及到中位线问题,再加上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就没有深入讲解而一笔带过,没有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分析。事后思考,其实笔者这样做却打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笔者当时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就会更热衷于自主研究,对实践探索更有兴趣,也会增加成就感,增强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生活,发展思维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教会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还注重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内容的科学本质,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利用折线统计图绘制体温变化一课时,笔者在介绍了如何绘制之后,由学生自行绘制,在交流环节笔者发现有同学对纵轴刻度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折线统计图位置偏上,起伏也很小,当然这种画法是没有错误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的体温不可能在0℃到30℃之间,所以笔者告诉学生可以将0℃到30℃的数据省略,根据人体温度的实际情况,从36℃开始绘制,放大差异,这样绘出的图才更便于比较,避免视觉误差。这一实践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态度。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开放性等特点,将其引入到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上,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精神,还能真正让所有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更好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