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基于实践育人视角

2022-11-24董雯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外贸

许 敏 董雯雯 陈 红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无论是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还是教育部和有关部委的相关文件,都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高校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深入探索实践育人路径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1]“实践育人”首次出现在2004年党和国家颁布的正式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此文件强调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系统增强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明确要求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实践育人[2]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并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念,渗透于教育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高校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形式。[3]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贸易方式也发生巨变,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及社会急需大量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突显国际贸易的实践性与时代性的教改,“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合同的商定与履行、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以实践育人的视角总结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探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和实践育人理念的契合点,使理论与实践对接,创新课程改革途径,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需解决的“教学痛点”

(一)如何提高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师授课内容主要还停留在知识概念的讲解、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介绍层面,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偏多。教学方式仍然是采用简单的多媒体教学。[4]教师硬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和吸收能力,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动手的习惯,就只是被动地等教师给标准答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会逐渐减退。如何提高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主”的实质性转变,是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如何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践,[5]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提前做准备。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基本上流于形式,部分院校实验室仅有一套陈旧过时的模拟训练软件,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演变成了简单的外贸单据填制,使得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不是很清楚,实操中也没有兴趣,实操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缺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往往导致大部分外贸企业不愿意接受大量的毕业实习生。这也是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表现之一。

(三)如何提高学生国贸业务的沟通交流能力

随着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对外贸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外贸人才具有深厚的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和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外贸业务人才必须具备扎实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在外贸业务过程中有效沟通交流。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基本上都是教师占据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教授教学内容,学生们在座位上记笔记和被动的听课,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石沉大海的尴尬情况,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学生为了打发时间会在课堂上做别的事情,特别是出现了“低头族”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往往以双语教学为主,但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一,整体水平普遍较差,迫使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还要加入一些不必要的英语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6]。如何解决学生“低头族”问题,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沟通交流能力,将是这门课程面临的一个挑战。

(四)如何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业务中,每个订单的完成通常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一笔外贸业务的流程一般比较长,涉及的业务环节比国内贸易复杂很多,在技术和学业上各人有各人的专长,团队的分工和协作能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完成率。在工作中我们常说“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优秀的团队”,我们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或者效果不佳。这是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亟待解决的教学痛点,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瞄准的重点。

(五)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作为从事外贸职业的人员还需要具备对不同国家环境和法律的适应能力、处理与贸易交易方的公关能力、为企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和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担当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以需求为导向,在职业环境熏陶下,培养学生了解外贸环境和贸易发展、职业背景、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特点,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外贸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国际贸易业务实际工作与高校专业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如何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为企业业务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有待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一)为提高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讲授、网络练习、过程控制

当今国际贸易在迅猛地发展,在实务教学环节中,要关注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发展动向,结合教材及时补充最新信息和知识,如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等,学生对新的信息会更感兴趣。教师还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入翻转课堂、智慧教室、头脑风暴、案例指导、项目学习等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在明确学生学习要完成的课程任务和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疑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进行探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对于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同时,适当加大网络自主学习学时。通过教学平台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如学习通、中国慕课等,上传课件或资料和相关连接,作为课程知识内容的拓展和补充,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外贸场景,提高其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7]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达任务,并且可以设置像玩游戏一样的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主题、进行交流,让学生主动、有兴趣地去解决问题。但教师要能做好过程的控制,做好后台设置,让学生可以及时高效的同步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好网络资源,比如说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eBay等外贸操作平台及福步外贸论坛、世贸论坛、外贸训练营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市场机会,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尝试开展创业活动。这种“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为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要加大实践性配套案例的引入,在每一章节选出精准的案例,引导学生能够高效、规范地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现实进出口贸易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最少要有18学时的实践环节,这一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是在实验室采用一些外贸软件,如南京世格开发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系统软件,该软件有机地结合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外贸函电等相关专业知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随时对学生的疑问做现场解答。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实践训练。组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当地的外贸单位,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整个外贸市场,与社会接轨。在假期,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港口、海关、税务部门等实地参观,从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以上的实践和训练,达到了理论联系现实的效果。

(三)为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沟通交流能力——双语教学、小组汇报、集体讨论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的外贸业务流程,还必须学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商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商务谈判等。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其今后从事外贸业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国际贸易实务具有一定的涉外性,学生需要具备相对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双语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方式。每章节的实训作业可以由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和汇报。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把课程分出几大任务,学生在课后分小组完成后再现场用英文PPT展示的内容。任务完成以后大家再课堂集体讨论。但学生领到任务后,就会在课外花时间讨论,每个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英语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汇报和集体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为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团队协作能力——体验式教学、小组任务、集体完成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做外贸的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拟外贸交易,学生可以分组扮演出口商与进口商的角色,通过商务谈判等一系列环节来确定最终交易条件,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制定适合学生完成的小课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合所学知识来提交集体小论文,让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为提高学生国际贸易业务中的职业素养——专题讲座、思政教育、职业技能鉴定

外贸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和心理素质。教师应不断引导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结合学院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经常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要求,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贸易社团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获取相应的从业证书,如: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检员等证书,保证了学生毕业时具有从事某项职业工作的上岗资格和基本的专业技能,学生也能对所鉴定职业的知识、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利于全面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进入就业岗位之后仍然能够坚守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来开展工作,避免出现违规的情况。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其他学校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借鉴,这样有利于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六)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的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的举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是出现较多的高频词。[8]国际贸易学科竞赛,既是激励措施,提高课程难度和挑战性,又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国际贸易业务的交流能力,同时更好地检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贸易大赛,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参加各类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这类竞赛是基于真实企业和产品来模拟国际贸易商品交易会,需要学生自行联系外贸企业和选定产品。通过竞赛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宣传以及有价值的参展方案,同时在大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知名度。高校在获取企业支持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有经验的企业高管和资深外贸从业者为企业导师。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学生。借助竞赛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的多方联动共同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同时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积极组建团队,加强团队沟通;并在国贸大赛中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增加了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真正实现“干中学”,带着问题去学习,获得社会与企业实践的经验和证明,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在总结教学痛点的基础上,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为抓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参加国贸技能竞赛,学生竞赛成绩优异,提升了综合素质,而且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也提升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了高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

四、总结语

实践育人的实质是建立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实践并向实践拓展的重要的新型育人方式。作为育人的重要形式,高校实践育人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当今社会对于实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于国贸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在实践育人的视角下,以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

点、学科的发展和培养目标。做到“课、训、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外贸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