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里”“内”的词义演变及对名词的选择
2022-11-24林子珣
林子珣 李 洁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里”和“内”的词义演变
词义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其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的几个词义。分析研究词的本义及词义的演变过程能够反映出词在用法上的一些特点。因此,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分析方位词“里/内”就很有必要。
(一)“里”的词义演变
“里”本义是“表里”的“里”,《说文解字》中对“里”的解释是“衣内也,从衣里声”,指“衣服的内层”,和“表”相对。[1]最开始是作为名词出现于先秦时期。如例(1)。
(1)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丘明《左传》)
到西汉时期才开始有了方位词的功能。方位词的“里”主要集中出现于医药典籍中,一般与表身体部位的名词搭配。
(2)别者入季胁之间, 循胸里属胆。 (《灵枢经》)
例(2)中的“胸里”中的“里”主要指“里侧、内侧”,与名词结合,表方位。
到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非常典型的表示三维空间的方位词“里”,和“外”相对。
(3)而称伯夏教入殿里 ,与担贤言。 (蔡琶《对诏问灾异八事》)
(4)耿耿寤寐 ,心里大忧。(崔篆《易林》)
例(3)中的“殿里”和“殿外”相对。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就有抽象的方位义。
如例(4)中的 “心里”,“心”没有明确的界限,是一个抽象的空间。
到魏晋时期,随着方位词“里”使用频率的增加,它的方位功能已基本完善。在组合关系上也有了一定的扩展。[2]
(5)特忌风里,风则坏而不美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
(6)乐哉三十徐 , 悲哉五十里。(释宝志《谶诗》)
“风里”的“风”是一个抽象名词,这一组合表示抽象的空间范围。例(6)中的“五十里”表示时间范围。
到晚唐五代时期,方位词“里”的用法完全成熟,“里”大量用在口语、通俗文学和诗词中。与现代方位词“里”的用法基本相同。[3]
(7)那贵妃又背地里宠一个胡儿, 姓安名禄山。(《定山三怪》)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背地里”“醉里”都是方位词引申义的表现。从这一时期后,方位词“里”更多的就是表示抽象的空间或时间范围。
(二) “内”的词义演变
《说文解字》中对“内”的解释是“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内”表示“入、纳”,是个动词。[4]如:
(9)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用法的“入”指从外面到里面,所以词义就引申出方位意义“内部、里面”,和“外”相对。最早作为方位词出现在先秦时期。
(10)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诗经》)
(11)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尚书》)
(12)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金文尚书》)
“内”可放在其他名词的后面表某一物体的内部,如例(10)中的“庭内”。也可单独使用,如例(11)中的“内”。还可以和其他词语构成复合方位词“以内、之内”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如例(12)中的“四海之内”。
由于“内”本义是“自外而入”,表示的主体是人从外面进到里面。当“内”放在名词后表示某一物体内部时,这一物体应是具体存在的实物,表示的内部空间也是具有有限的空间范围。[5]如“屋内”。但随着方位词“内”使用频率的增加,也有了引申意义,表抽象的空间内部。这种空间虽然没有直观具体的形状但也是客观存在物的抽象空间,如“红尘、名利”都是客观存在的。
(13)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李白《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
(14)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黄滔《寄友人山居》)
到了隋唐时期,“内”作为动词的用法才消失,仅保留其作为方位词的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内”表示的空间范围都还是实体空间范围。
总之,方位词“里”的用法在西汉时期出现,处所功能是在此之后不断完善的。一直到晚唐五代时期,其发展才最终成熟。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引申意义。即可表具体的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隐喻的空间意义,词义较为灵活。方位词“内”是由动词引申而来的,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其处所功能就已经完善了,一直延续到现在。主要是用来表示具体的空间意义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抽象意义,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范围。[6]
二、“里”和“内”对名词的选择
方位词“里”和“内”都可以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后面,构成方位短语“X+里/内”的结构。从词义演变过程来看,“里”和“内”这两个方位词有差异也存在着共性,导致它们对于名词的选择有不同,也有共同之处。
(一)方位词“里”对名词的选择
1.虚化时空类名词
这类名词表示的时空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如“整日”“心底”“云端”“遍地”等,不能明确表示时间范围或空间范围,可以放在方位词“里”的前面。此时的“里”是可以省略的。它的词义不再表示实体处所范围。
(15)林丽穿完衣裳,老向四下里张望,像是在找什么,又见她露出慌乱的样子来。(刘流《烈火金钢》)
(16)这里实在是个很暧昧的地方,四下都看不见人,光线又非常暗。(古龙《陆小凤传奇》)
(17)在饭桌上看见巧玉食不下咽的样子,她从心底里厌烦出来。(张爱玲《小团圆》)
(18)乃亭迅速地在心底盘算着她毫无头绪的话。(于晴《红苹果之恋》)
(19)单说胡日鬼的儿子胡臭,那时正处在狗嫌人不爱的年岁儿,整日里上天入地地疯淘。(葛林《快乐人生》)
(20)这个逆子达启,整日游手好闲,淫恶成性,在宫里傲慢不训,胡作非为,现在不把他除掉,他日必然背负国恩,败坏门户。(李文澄《努尔哈赤》)
“四下里”“心底里”属于虚化的空间范围的词,例(15)中的“四下里”等同于例(16)中的“四下”,《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四下里”解释就是四处或处处。[7]例(17)中的“心底里”等同于例(18)中的“心底”,指内心深处。“整日里”属于虚化的时空范围的词。例(19)中“整日里”就等同于例(20)中的“整日”,无法说出具体时间指哪一段时间。因此可以说,这里的“里”没有明确的意义,相当于词尾,起到表音效果。可省略。这种情况也是“里”的等同义现象。[7]
2.状态类名词
这类名词是表示状态的,如“快乐”“喜悦”“宁静”“混乱”等。这类词是表示可以是描述处所环境的状态也可以是描述人的状态,像“混乱”是描述处所环境的状态,“快乐”“喜悦”是描述人的状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V+在+X里”句式中,动词一般是“沉”“落”“陶醉”“沉浸”等词,“在+V里”做补语成分。
(21)祖父心情是烦扰的而也是宁静的。他把他自己沉在一种庄严的喜悦里。(萧红《莲花池》)
(22)他勉强支持到席终人散的时候。这所公馆又落在宁静里。(巴金《秋》)
(23)那时他们正陶醉在新婚的快乐里 ,内心的幸福使他们把贫穷的日子过得充满诗意。(冯骥才《老夫老妻》)
例(21)的“沉在一种庄严的喜悦里”,表示沉浸在喜悦的环境里,强调环境的状态色彩。例(22)中的“这所公馆落在宁静里”,表示现在公馆的性状色彩。例(23)“陶醉在新婚的快乐里”,说明他们现在所处的氛围,是快乐的一种状态。
3.气象类名词
气象就是指天空中出现的风、云、雨、雪、霜、雷、闪电等一切物理现象。
(24)亿万群众欢呼跃进的激流之中,风里、雨里 、冰里、雪里……把人人理想的人民大会堂,用土、用石,用钢,用铜,用玻璃,用锦缎……以神眩目夺的速度,扎扎实实,坚坚固固地摆在我们面前。(冰心《人民大会堂》)
(25)他也就向薇龙一笑,白牙齿在太阳里亮了一亮。(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风”“雨”“冰”“雪”“太阳”都是属于表示自然气象的词。其中,“风里”“雨里”“冰里”“雪里”,并不是真的在说风雨交加、冰天雪地的天气,而是当前的社会环境恶劣。
4.行政区划类名词
这类名词通常兼有表行政机构和表处所的双重属性。[8]和方位词“里”组合后也是表示行政区划。
(26)总之一句话,工商界的暂时困难,市里早给解决了,徐义德的困难当然也解决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7)可是县里、乡里也拨不出多少钱来,如何能盖得起新房子?(《人民日报》 2017-08-27)
例(26)(27)中的“市里”“县里”“乡里”表示行政机构。例(26)中的“市里”只能是指一个具体的行政机构,市行政单位帮助解决困难。例(27)的“县里”“乡里”就是指“县行政机构”“乡行政机构”。
(二)方位词“内”对名词的选择
1.党派、组织类名词
这类名词有很强的政治性,像“党”“民主党”“共产党”“派”等。
(28)国外长大的孩子总比国内的早熟,何况,二十二、三岁也是完全的大人了。(琼瑶《雁儿在林梢》)
(29)其中,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史1978―2008》)
(30)竹下政权诞生后,羽田作为竹下派秘书长专心于派内事务。(《人民日报》1994-06)
(31)他说,中国代表团高度重视在联合国体制内制定国际空间法的工作。(《国际空间法》)
并且,这类名词和方位词“内”组合后具有很强的排他性。[9]像“派内事物”就很把其他类型的事物排除在外。“体制”是指国家机关所设置的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体制内”就把体制外部的工作划分开来。
2.区域范围类名词
这一类名词有一定空间,加上“内”后,更加强调空间范围。例如:
(32)这句话在夜空里格外清响,方圆十里内所有英文名叫Susan的都会为之一振。(韩寒《三重门》)
(33)全年铁路内发生伤亡事故2530起。(《当代报刊》 1994-04)
(34)这就是为什么霰弹要在一定距离内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韩寒《三重门》)
(35)旧金山市内有一趟公共汽丰纵穿唐人街,乘客百分之八十是华人,我可以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偶尔一两句和司机的对话,大致判断出他们是新移民还是唐人街老街坊,他们的职业或经济状况。(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十里内” “铁路内”“距离内”都是表示一定的空间范围。例(35)中的“市内”与例(26)中的“市里”语义上明显不同,例(26)中的“市里”有指代义,指市政府,而例(35)中的“市内”是指城市内部,只是限定空间范围。
(三)方位词“里”内”共同选择的名词
方位词“里”“内”部分情况下,可以和同一名词搭配,表示内部范围,甚至互换后,语义上差别不大。
1.封闭空间类名词
封闭空间类名词,有“房屋”“抽屉”“教室”“车”等。这些所表现的空间范围都是封闭性的空间,如“房屋”都是有顶的,是和外界分隔开来的空间。这类名词同时满足方位词“里”和“内”对名词组合的要求。
(36)“你到底要不要进来?”她在屋内喊道。(凌子《纪铃》)
(37)车内探出一个人头“你没看到现在是红灯吗?(于晴《红苹果之恋》)
(38) 正要坐下,又觉得那聘书实在红得可恨,便抓过来和《中国历史教科书》一同塞入抽屉里 。(鲁迅《仿徨》)
(39)这个男列车员的上岗证装在上衣口袋内,看不见号码。(《人民日报》1995-08-12)
“屋里”“车内”“抽屉里”“口袋内”都是表具体的封闭空间,是指“屋”“车”“抽屉”“口袋”的封闭空间内部。
2.界限空间类名词
这类名词可以表示空间范围,如“操场”“森林”“公园”等。同时,也可以表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就是要求处所名词和外界空间都有明显界限,能够加以区别里面和外面的区别。[10]
(40)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把他从家里叫到院子里。(路遥《平凡的世界》)
(41)宋朝廷种种“与民同乐”的政治活动,文娱活动,连同在元宵前临时搭起来的露天大剧场“棘盆”的演出,也都在这宫廷广场内举行。(徐兴业《金瓯缺》)
(42)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莫言《会唱歌的墙》)
“院子”“广场”“校园”和外界有着一定的界限。加上方位词“里”或“内”后,会让人了解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 “校园”就有很明显的一道墙隔开。“院子”“广场”虽然可能没有具体的“墙”隔开,但在人们的认知中,一定是可以划分清楚这些区域的界限的。
3.人体器官类名词
人体部位属于器官名词。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类,“五脏六腑、体”“五官”和“心”“骨”。[11]“五脏六腑、体”类器官名词和方位词“里”和“内”组合表达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指这个名词本身的空间,如“身体里”和“身体内”意思是一样的。
(43)因为水分不能及时排走,淤积在身体里,日积月累,整个人就变得臃肿起来。(南丘阳《从头到脚要美丽》)
(44)原地跑减肥是通过运动,将身体内的沉积脂肪燃烧掉了。(赵奕然《懒人减肥法》)
五官类的器官名词和方位词“里”组合时,有两层意思。除了表示名词本身的空间外,还表示隐喻意义的空间范围。当它和方位词“内”组合时,就只表示名词本身的空间意义。从方位词“内”的词义演变来看,它一般是不表示隐喻的空间意义。
(45)他嘴上带着笑,但笑意并未传到眼里。(于晴《红苹果之恋》)
(46)在眼科,维生素C能保持眼内的高浓度。(褚柏显《维生素大战》)
例(45)中的“眼里”是词义的隐喻,“笑意传到眼里”也是一种抽象空间意义的表达。例(46)中的“眼内”则是指“眼球里面”,表达的是具体空间意义。“心”和“骨子”这两个器官名词本身有实在的空间,但随着这两个名词在发展过程中意义的引申,就产生了其他的含义。
(47)但是安德烈知道“这个他没有来得及多想的情感活在他的心里”。(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48)从骨子里反对强权暴政,宁死也不肯屈膝给日本人做事的李云经,对自己将来的命运曾作过一番分析。(窦应泰《李嘉诚家族传》)
(49)“一个本该做扁桃体剥离术+腺阳体刮除术的患儿竟被开胸误做了心内修补术;而另一个该做心内修补术的患儿竟被摘除了扁桃体。”(《人民日报》 1994-07)
“心里”并不是指心的内部空间,而是人的思维空间。“骨子里”和“心里”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心内”才是指心的内部空间。
三、结语
方位词“里”是由与“表”相对的“里”演变而来,而方位词“内”是由“进入”义的动词“内”演变而来。方位词“里”常选择的名词有虚化时空类名词、状态类名词、气象类名词和行政区划类名词。方位词“内”常选择的名词有组织类名词、长度类名词。还有部分名词同时满足这两个方位词的选择要求,封闭空间类名词、界限空间类名词和人体器官类名词。但在具体词语搭配中,到底是用“里”还是用“内”要结合名词的特点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