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培养及训练研究
2022-11-23张潇潇
张潇潇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音乐伴奏者必备的音乐素养,拥有技巧性与实用性两大特性。这需要训练者提高对伴奏者伴奏能力训练的重视,突出即兴伴奏能力所独有的价值与作用,使伴奏者能够更好、更全面、更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伴奏的过程中。目前在能力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即兴伴奏能力的基本内涵,更好地明确问题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内涵及基础
“即兴”包含“马上”“立即”的含义,即兴伴奏则指伴奏者在没有充分准备与构思的前提下所演奏的“旋律”。通常来讲,即兴伴奏可以是乐队,也可以是个人。但在实质上,即兴伴奏能力是对特殊技能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伴奏者在掌握特定音乐基础、伴奏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实践而形成的音乐素养。相较于其他伴奏形式,钢琴即兴伴奏拥有快捷、广泛、实用性强等特征,需要伴奏者将作曲理论、演奏技巧及和声理论综合起来,并在没有前提准备的状况下,根据当前的旋律条件来进行伴奏。所以,在某种层面上,钢琴即兴伴奏可被理解为,伴奏者将其乐曲所烘托出来的旋律、意境及情感,进行二次创作。钢琴演奏基础是即兴伴奏的必要条件与前提基础,只有伴奏者能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能力,才能切实提升钢琴伴奏的水平和质量,才能切实地将钢琴演奏所传达出来的意境、情感及思想进行再创作和再呈现。在即兴伴奏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和声基础、伴奏音型、旋律是影响钢琴伴奏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和声基础要求伴奏者拥有较强的和声思维,在头脑中形成抽象感知和声结构的思维,从而让伴奏作品拥有出彩的华段与细腻的情感。而伴奏音型则指伴奏者通过对乐曲曲风、曲式、情感的细腻分析,来决定“音型”的过程。其中涉及抒情性歌曲、舞蹈性歌曲及进行曲等。至于旋律分析主要指伴奏者通过对乐曲体裁、曲式、风格的细致分析,明确调式调性、和声运用的设计是否与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相一致,从而确定最终的伴奏方案。此外,综合应用能力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能力,指伴奏者结合实际状况对乐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精准把握、分析的特殊能力,是需要伴奏者在长期实践与学习锻炼中所形成的特殊能力。除旋律分析、伴奏音型、和声基础及弹奏技巧外,钢琴伴奏能力培养还涉及实践经验、协作关系、编配技巧等内容,需要训练者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内容
(一)理论学习
钢琴即兴伴奏活动是集表演与创作为一体的高智能、综合性的艺术行为,需要充足的理论指导与较为扎实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训练与培养中,训练者需要做好理论传授方面的工作。将美学、音乐史、复调理论、和声理论、乐理理论充分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即兴伴奏中,明确伴奏机理和方向,更好地分析乐曲的风格、表现内容及创作背景,提高钢琴伴奏的整体质量。
(二)技术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所应用到的技巧主要包括曲目选择、视奏、触键方法、钢琴基本功等。训练者要想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伴奏技巧,必须从踏板、音阶、琶音、和弦、双音等方面出发。训练视奏,需要从深化键盘位置的角度出发,提升训练水平。而在培养与训练标准上,训练者必须将伴奏训练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阶段。其中初级目标是指法;中级目标是副三和弦、重属和弦及相关肢体的训练。至于高级则以表达曲目内涵和意境为主。
(三)听觉训练与乐感培养
听觉训练在伴奏能力培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其方法是引导学习者从欣赏者的层面出发,对其他伴奏者进行考核或评价。或者通过反复聆听自己的钢琴伴奏,明确伴奏的不足和优势。而乐感是钢琴伴奏呈现情感、思想及意境的基本因素。通过提升学习者的乐感,可以切实提高其即兴伴奏的基本能力和水平,创作出优美的氛围与曲调。其方法是曲目练习、基础练习、伴奏评价等。
三、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训练的问题
(一)学习观念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钢琴学习者对即兴伴奏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普遍认为钢琴伴奏只拥有陪衬和衬托作用,所涉及的音乐理论、音乐技巧、音乐情感较少。进而忽视钢琴伴奏的实践性与技巧性,导致钢琴伴奏难以深入到学习者的音乐学习与演奏中,影响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质量。钢琴伴奏认知偏差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认为音乐伴奏难登“大雅之堂”。其次,认为社会发展对即兴伴奏的需求较低。这种认识观念的存在,将严重制约了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成效”与“质量”。
(二)缺乏培养标准与理念
培养理念是影响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关键和重点。由于训练者或教育者却缺乏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导致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普遍受传统训练思维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增长。而结合钢琴即兴伴奏的研究发现,现有的钢琴即兴伴奏训练与培养的要求和目的,通常是以学习者即兴伴奏的弹奏、编配、自弹自唱及配合程度来展开的。在宏观层面上,很多训练者都没有为即兴伴奏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此外,达成钢琴伴奏标准的渠道较为模糊,无法帮助学习者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
(三)训练模式与安排不合理
首先是培养模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训练者通常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然而在学习者规模日渐增加的背景下,个别辅导与一对一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与增强。其次是训练安排。很多训练者普遍将即兴课程安排在音乐理论及基础教学之后。究其原因在于钢琴即兴伴奏需要伴奏者拥有较强的乐理基础。譬如曲式、和声、弹奏技巧等。但这样安排使得学习者在掌握和声知识及开始正式伴奏时,难以明确伴奏的方向,无法通过钢琴伴奏,表达出独有的意境和情感。这样学习者便缺乏必要的实践巩固,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四)训练内容的局限性较大
钢琴即兴伴奏所使用的教材,是伴奏能力培养、训练的关键和基础,是影响即兴伴奏效果的根本。然而我国音乐专业在教材制定与教学内容选择上,一直存在缺乏统一教材的问题,各自为营、各自为政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内容的层面上,各教育者所采用的教材主要以自编教材与国内的出版教材为主。部分教育者的自编教材由于在实践安排与理论结合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导致教材难以适应实际的弹奏能力培养与训练过程,极大的影响到学习者伴奏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很多即兴伴奏教材陈旧,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导致学习者在即兴伴奏知识学习及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影响训练质量和效果。
四、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及训练策略
(一)转变传统伴奏观念
针对钢琴学习者在即兴伴奏认知上所存在偏差问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深入理解钢琴即兴伴奏在钢琴训练与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即兴伴奏能力。首先,在钢琴教育者的层面,钢琴即兴伴奏教育者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传统的培养观念,以社会需求为主导,评估即兴伴奏对音乐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在学习者的层面,学习者需要转变对即兴伴奏刻板的认知,注重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体会即兴伴奏在现代音乐艺术发展中所体现的价值,从而转变固有的偏差观念,提升自身参与钢琴即兴伴奏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强化培养理念与标准
钢琴即兴伴奏教育者需要明确训练目标与培养目标,确定训练与培养的基本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首先以人为本。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作为能力训练与培养的根本。其次,树立文化观。注重“发展”与“科学”的融合,使培养过程成为人文适应与理性构建的综合,成为精神生活与工具价值得以协调的体系。再次,回归生活。在能力训练与培养过程中,训练者需要将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作为能力培养的主体,注重经验与理智、情感与知识的统一。最后,发展与创新培养理念。在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丰富学习者的情感体验、陶冶学习者的情操,激发学习者对音乐的热爱。而在培养与训练标准的层面上,钢琴演奏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确定训练与培养标准。首先是正确利用正三与副三和弦形成“和声”。其次可以科学选择“契合钢琴乐曲”的伴奏织体。
(三)优化训练模式与安排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与训练安排是有效提升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抓手,需要培养者注重对培养及训练过程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提高训练、培养的实效性。在实际训练与培养中,需要教育者采用小班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训练条件,分别制定授课计划。通常来讲,小班授课与集体授课都应以一周两课时为主。在训练安排上,则需要教育者根据训练时间、训练进度、训练内容、训练范围、训练任务及训练目的等要求,突破传统的培养、训练窠臼,提升即兴伴奏训练的地位。同时,根据学习者现有的理论水平、演奏技巧,及时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技巧,使学生可以根据钢琴乐曲,编配合适的钢琴伴奏。
(四)强化训练与培养内容
钢琴即兴伴奏拥有较高的实践性、自由性及多变性特征,使学习者能力训练与提升的难度不断增加。根据学习者的钢琴基础掌握程度,实施“分级施教”,制定相应的教材体系。譬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习者,应将钢琴演奏能力与和声编配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针对钢琴基础较为扎实的学习者,则需要从和弦、伴奏音型、旋律等多个角度出发,增强学习者的即兴伴奏能力。在教学内容编写与制定上,可将教材编写为“低”“中”“高”三个程度,以此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曲目选择上,则需要突出曲目的“时代性”“通俗性”,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兴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提升钢琴伴奏能力。
五、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提升音乐演奏者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对音乐人才培养也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因此,在综合探究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训练与培养内容的前提下,教育者应结合学习者的基本特征,通过优化培养内容、培养方法、转变传统观念、设置培养标准的方式,不断提升能力训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