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11-23杨宝康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佤族研讨会共同体

杨宝康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佤文化研究院,云南 临沧 677000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2021年10月18日至20日,由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会、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际佤文化研究院、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行政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普洱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佤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等各民族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杨宝康主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繁荣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近19万各族人民,向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各民族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接着介绍了县情: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文化灿烂,是世界佤乡、心灵家园;自然生态宜居,是大美之地、养生天堂;沿边优势突出,是秘境边关、开放前沿。他指出,开展“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和调研访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进一步鼓励边疆各族人民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歌。他期望参会的专家学者深度交流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一如既往的关心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并预祝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国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吉星、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肖江、云南行政学院教授余昊东、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松禄、普洱学院教授罗承松、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员赵明生等7位专家分别作主旨发言。

陈国庆做了题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大佤山文化圈’”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大佤山文化圈”,形成世界佤族文化中心,其政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构建“大佤山文化圈”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佤族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历史脉络及现状,而且有利于阿佤山地区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一是要以佤族文化精英为主体,各级政府支持推动“大佤山文化圈”的构建;二是要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关注“大佤山文化圈”的佤族文化研究,夯实佤族文化中心的地位。并建议以“大佤山文化圈”的构建为契机,建立“大佤山文化圈”全域跨境文化旅游示范区,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真正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共享发展理念。

李吉星做了题为“戮力践行‘国之大者’”的主旨发言。他强调,“国之大者”事关方向方位、事关关键要害、事关行稳致远。具体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坚持的、维护的,就是“国之大者”。“美丽家园、民族团结、神圣国土”就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的“国之大者”。对于边疆地区,对于边疆各族群众来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就是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国之大者”的具体体现。

肖江做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回信: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行动”的主旨发言。他指出,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回信精神制度化、常态化,教育引导边疆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上来,永远拥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戴习近平总书记,确保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沧源佤族自治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唱响新时代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歌。

余昊东做了题为“‘五大工程’助推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做实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佤族地区要充分认识边民富、边疆稳的重大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中力量推进理论武装工程、政策暖心工程、文化润泽工程、经济活跃工程、边疆治理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佤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

杨松禄做了题为“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与互动”的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边疆治理,无论是古代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还是近代为应对边疆危机进行的救亡活动,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实施的一系列治边方略,其结果就是促使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实体”成为一个“自觉的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把民族和国家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高度统一,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揭示了边疆治理的本质内涵。就这样,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体现出过程同构、目标同向、路径同依、绩效共进的特征。所谓过程同构,就是边疆治理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其中,中国古代的治边实践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体基础、中国近代为应对边疆危机的救亡活动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实施的有效边疆治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谓目标同向,就是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都指向国家认同;所谓路径同依,就是实现有效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都是认同整合;而绩效同进,就是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提升边疆治理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有效的边疆治理必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罗承松做了题为“‘宾弄赛嗨’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宾弄赛嗨”是孟连民间普遍沿袭的各民族间互帮互助传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普洱市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聚力发挥“宾弄赛嗨”感念党恩、团结互助、整合资源等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赵明生做了题为“从‘班老回归’看佤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旨发言,从中分析和探索出佤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和形成的根源,即:从族源关系看,佤族与国内许多民族同宗同源;从政治关系看,佤族隶属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民族政权;从民族关系看,佤族与国内许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地缘关系看,佤族与国内许多民族犬牙交错分布。他认为,从“班老回归”看佤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强佤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自觉,以及巩固好和发展好佤族聚居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

参会专家学者和各民族代表在会议期间还深入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作了调研访谈,对班洪部分老支书进行采访,瞻仰班洪抗英遗址碑,参观班洪抗英纪念馆,聆听班洪饭店“四大嫂”故事。大家一致的感受是,走进世界佤乡美丽的县城、乡镇和村寨,醒目的标语,飘扬的国旗,抗英的遗迹,处处彰显着阿佤人民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领袖的爱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秘境沧源,既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生动实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样板。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杨宝康对学术研讨会的特点作了总结。他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特点之一是主题鲜明。“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以“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于金秋10月在沧源佤族自治县举办,实效而且实地,特别具有响应的重要意义;特点之二是经世致用。主旨发言的7位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有益于推动佤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的调研访谈也有利于世人对佤族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特点之三是开放性和民主性。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除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外,还有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及各民族代表,彰显了会议的开放性。学术研讨会通过主旨发言、调研访谈和会后交流等多种方式,活跃了学术气氛,增进了学术民主。

临沧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李祥生在闭幕式作讲话。他指出,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主题特别鲜明、内容特别重要、意义特别重大。本次学术研讨会紧扣“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就社会普遍关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涵盖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社会与文化等多个维度,是一次成果丰硕的学术研讨会。他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一是深刻领会“新定位”,牢牢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要使命;二是深刻领会“新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三是深刻领会“新内涵”,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四是深刻领会“新特征”,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五是深刻领会“新要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六是深刻领会“新保障”,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他最后期望,专家学者们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准研究方向、找准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合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密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秘境沧源和热情好客的佤族人民给专家学者和各民族代表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必将成为专家学者和各民族代表美好而珍贵的记忆。

猜你喜欢

佤族研讨会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第一届 “旅游发展: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互促”研讨会在京召开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江苏诗歌与百年新诗”研讨会
京剧《辛追》剧本研讨会
中国“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大型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