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解读

2022-11-23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裘德哈代男权

穆 瑛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000

《无名的裘德》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自小就喜欢学习,爱好思考,经过多年的刻苦自修,却仍然被拒于大学门外。裘德不仅聪慧,而且英俊帅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对于世俗僵化的宗教,他历来持藐视态度。裘德壮志未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特别是在淑离开裘德之后,裘德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30即含恨而终。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他在基督寺门口久久伫立,却没有办法进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基督寺院门。主人公袭德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后半叶英国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新一代青年劳动者渴望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内心挣扎与苦楚。

《无名的裘德》中女性淑与阿拉贝娜都拥有双性同体的特征,哈代在创作的时候从男性的方面开始,通过认真观察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女性情况,将女性真实的情况展示出来。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对作品笔下的淑与阿拉贝拉两位女性形象的矛盾性进行分析研究,从作品创作背景中分析形成矛盾性的原因,以期对《无名的裘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更深刻的认知。

一、女性身体中的男性特征

父权制思维影响着传统的社会氛围,当时的社会规范已经成为男性以及女性社会性别特征的一种标准。男性就应该表现出阳刚、坚毅、勇敢的形象,然而在塑造女性社会性别特点的时候,当时的社会氛围要求其温柔、贤惠、矜持。由此可见,男女两性关系在社会中有密切的关联,还有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权决定了女性就是从属于男性,更像是男性的一种附属物品,或者是维护男性的性别[1]。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英美文学作品里,社会中的男女社会性别特征被表现的比较明显,因此我们经常在男女两性文学中看到一种英雄救美的故事。然而在托马斯·哈代著作的《无名的裘德》书中,主人公从开始就和男性有同样的社会位置,甚至托马斯·哈代在描写主人公童年事情的时候,对女主人公身上的特征做了模糊处理。我们举个例子,托马斯·哈代著作的作品里,女主人公在童年时期被人们称为是野丫头,甚至是她喜欢男孩子做的一切。童年时期溜冰玩耍则被认为是男孩子的活动,所以女主人公也会选择加入。甚至在有些时候和男孩子一起玩耍嬉戏时,会被认为这些男孩子不尊重女主人公,但是在女主人公的身上,又能发现在社会性别特征中规定男性性别特征的迹象,被看成是力量。在刻画女主人公的时候,托马斯·哈代给予女主人公一个完美的女性生理特征,比如像书中描写的拥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拥有美丽的容颜,甚至具备着惊人的力量,在书中有这样写道,她可以轻松的将两个石膏画像搬来搬去,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不符合社会规定中的传统女性形象特征[2]。与此同时,托马斯·哈代还在小说中塑造了另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女性角色,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一个结实健壮、味道十足的雌雄动物、结实地像大理石一样。塑造男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将其刻画成单薄且虚弱的男性形象。

二、时代背景是导致女性意识矛盾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就已经走上工业革命阶段,同时这已达到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出《无名的裘德》这篇作品的。处于这个时期中,我们熟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重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传说,甚至提出雌雄主导自然界的思维,还有就是给构建男权社会提供重要的依据[3]。当时在英国,随处都将男权至上的观念显示出来,在这个时代的女性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管在社会的哪个方面,一样会遇到不平等的遭遇。由此可见,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都从属于男性,依附于男性,没有独立性以及自由。甚至长期以往的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女性已经默默接受这样不公平的待遇[4]。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描写的小说中,女主人就是生活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稳定进步的环境中。所有的价值观之间出现碰撞,导致当时英国的社会已经产生动荡。与此同时,人类的思想认识已经逐渐转变到民主化,甚至长期存在的男权社会制度的根基,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后来随着女性之间拥有独立的思维,女性已经拥有一部分的权利,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随之上升。书中主人公阅读的书籍,女性更加追求幸福、追求自由,但是还含有一定的反叛含义[5]。受这些书籍的影响,书中主人公的人生观念、追求已经出现很大的改变,看待爱情以及婚姻有更多的想法。但是书中主人公是时代的新女性,就是在不断追求者男女之间的平等地位,然而并不能摆脱男权社会的制度约束。所以,在《无名的裘德》作品中,体现着当时社会环境的躁动,还有群众内心的紧张。虽然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初步的觉醒,然而其生活还是充满着迷茫以及无限的矛盾,在面对社会男权制度压力的时候仍然没有反抗的力量。

三、《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一)主人公反抗以及妥协父权制

《无名的裘德》中淑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位拥有丰富知识的女性,作品中描述的女主人公拥有自身独特的性格,在女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旧时代的新女性精神,并且不断追求个性、自由、幸福,想从自身行为习惯上超越传统道德观念的限制,将女性独立想法展示出来[6]。书籍中的女主人公有自己的看法以及思维,特别是对待爱情、婚姻,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著作的时候,都是描写其心灵方面的契合、感情方面的藉慰情感共鸣。所以小说中描写,女主人公虽然已经和她人订婚,然而在遇到裘德的时候依然产生的情感,淑和费劳孙结婚之后,依然对裘德有爱慕之情,没有决定离开费劳孙,婚后和裘德居住在一起。然而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社会则被看成是不正常的一种行为方式,或者是违背了社会道德标准的结合,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艰难行走,导致他们的孩子有可怕的结局。基于这样的环境中,淑的生活被蒙上一片阴影,在精神方面遭受打击,生活的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女主人公最后失败了,还是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新女性拥有的特点,觉得婚姻是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或者她认为契约式的婚姻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她奋力向父权社会斗争,还是选择和裘德居住,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逼迫她向社会低头认错。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第一,在婚姻方面可以显示出来,女主人公选择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去和裘德非法居住。然而在发生重大事件之后,女主人公的心理以及精神都受到伤害,已经不能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其结局还是选择回到没有爱情的婚姻中。第二,淑女主人公向父权制妥协,因为父权社会对她的摧残以及行为限制,已经失去独特的个性以及自我特征,因此必须从表面上屈服,利用自己的女性气质获取男性的肯定。第三,在性意识的压抑方面体现出来,女主人公是作者小说中缺少性欲的一名女性,但是在生活中,和三维异性一起生活,并没有亲密的行为。但是从小说中还是可以看出,淑是一位情感丰富并且拥有独特见解的新时代女性,然而在面对性体验的时候,选择拒绝,或者在事后内疚,有时觉得自己不正常,这样复杂的性心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二)男女关系主导权变异方面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无名的裘德》小说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还是在传统社会的基础上,改变两性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的设定。比如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性格懦弱、没有主见,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社会对男性性格的要求。然而男主人公的性格也成为最后酿成人生悲惨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导致爱情和事业都失败,并且主见走向灭亡[7]。然而,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时候,主要将其放在两性关系中的主要位置上,使得男主人公裘德的性格有明显的区别,这有助于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凸显出来。在裘德和淑相爱之后,女主人公已经逐渐成为裘德的精神支柱,影响着裘德的观念。在小说中,裘德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牧师,在爱上淑之后,受到其身上反宗教观念的影响,不断动摇着当牧师的想法。然而站在女主人公淑的立场来讲,淑坚毅、果断、坚强的性格,成为裘德的精神支柱。在女主人公淑的帮助下,男主人公裘德的精神状态逐渐改变,改变当时英雄救美的主流文学方向。在小说中还有另一个女性形象就是阿拉贝拉,对其塑造形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的女性态度。作者在设定小说中两性关系的时候,选择将女性放在主导的位置上,所以男女关系应该如何发展,都是由女性做主要决定。站在作者塑造小说两性关系的位置,体现了在作者心理,渴望男女平等的想法。然而在小说的结局,两个主人公还是没有美好的结局。虽然作者将小说主人公的性格进行模糊处理,但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时候,并没有将男女的性别特点结合起来,而是选择赋以女性角色的男性特征。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时候,将重点放在强调女性角色淑和阿拉贝拉身上特有的男性性格特征[8]。因此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时,一旦抛弃女性身体的外表因素,淑和阿拉贝拉表现出的性别特征,其实就是一个男性。通过这些描述,将哈代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想法展示出来,这主要是受当时社会男女性别的限制,塑造人物的时候,将这样的局限性现实表现出来。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从本质看,女性和男性没有区别,导致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描述,成为在男权社会中,对男性特点的肯定。其实哈代的思维观念是从根源方面,或者是传统的两性模式中,将哈代对女性力量壮大的恐惧现实出来,所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美好的结局。

四、结语

总而言之,英美文学文章中,哈代著作的《无名的裘德》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充满着和矛盾性,可以从矛盾中显示出作者思维中的时代局限。在作者的思维观念中,在一方面不断呼吁男女地位保持平等,同时要实现女性特有的权利、自由,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不断增加女性的力量,展示出作者内心的恐惧。

猜你喜欢

裘德哈代男权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Myth and Mechas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成长主题研究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托马斯·哈代:精神分析小说家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