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11-23祯,韩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管理

袁 祯,韩 旭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000

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形成了“教育系统构建”“优质资源发掘”及“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发展方向,并使其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抓手和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转型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引和方向,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成为各类教育工作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媒介和框架,进而使其呈现出阶段化、层次化、精细化的发展特征[1]。

一、教育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一)信息化

信息化最早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梅棹忠夫在《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化是行为合理化、计算机化、通讯现代化的综合,是传统模式、体系或组织、管理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产物。我国学者在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中,逐渐深化了对信息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将其界定为:“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推动知识共享,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时至今日,有关信息化概念界定的观点及学说众说纷纭,但所有的概念都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推动社会各领域的升级和进步。因此本文将信息化理解为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经济、教育等社会领域及产业的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及技术进步的发展模态。

(二)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不仅涉及教育设备设施的管理,还涉及教育计划、教育活动的管理。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引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教育组织和教育机构进行协调、监督、指导及规划,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管理教学秩序、增进办学效益,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条件。在特征上,教育管理包括艺术性、创新性、人本性、综合性、目的性及二重性等特征,能够充分对信息、空间、时间、人、财、物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得到合理的运作。相较于“非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又拥有教育性、延时性及复杂性等特性。其中教育性体现在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等层面上;延时性体现在评价、空间及时间上的延续,并需要在社会、家庭、学校中发挥应用的教育功能;复杂性则体现在“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及“因材而异”等层面上。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教育管理目标,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率。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多媒体、网络通信、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并协调各类教育工作,以此达到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在概念衍生与思想建构上,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够将各类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地融合起来,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教育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使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更契合现代教育理念、思想及体系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管理理论、协同理论、教育理论有机地融合起来,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中,进而有效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建问题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解问题

高校要想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就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需要明确信息化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及意义,进而树立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但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却存在明显的认知问题,即将教育管理信息化理解为教育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与应用,忽视科学化、现代化等思想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由此导致高校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的建设和完善受到影响。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

由于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延时性及教育性等特征,导致教育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内容、管理系统、业务部门较为繁杂。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相应的管理系统与数据中心,以此确保各业务部门都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水平[2]。在信息化建设中,因存在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故而无法切实地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和质量。而构建一个绿色低能、张弛有度、安全可靠、流程简化的数据中心及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一个统一、明确、清晰的科学规划,以此梳理各业务部门的管理流程,实现部门数据与信息的有效流通。

(三)缺乏切实有效的共享机制

高校现行的管理系统主要以独立存在的方式运行,系统间、部门间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与传输,致使海量的数据信息无法得到“有效整合”与“科学管理”。而在整体设计与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各系统与模块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致使数据格式难以兼容,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受到限制,进而形成数据孤岛问题。而缺乏共享机制,将导致教育管理者难以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导致数据信息的共享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四)存在轻服务重管理的问题

在高校办学体量日益庞大的背景下,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与管理强度急剧增加,致使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倾向于各类业务的完成及各种压力的缓解。然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宗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目标。如果忽视对学生和教师的服务,将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仅仅局限在管理人员上,难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成因

(一)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教育管理者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没有从根本上明确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其难以从信息化内涵、本质及价值的层面上,正确梳理和厘清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难以将其有效地融合起来。而在国家战略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层面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拥有难以替代的价值,能够使现代教育向着更加健康、更加多元的方向快速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拥有“大局意识”,需要在明确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价值及意义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先进性及科学性。而缺乏顶层设计便会导致系统规划体系构建水平低下,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致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影响和制约。此外,由于高校缺乏较为科学的顶层设计,导致领导层的组织功能与决策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彰显,弱化了信息化建设的权威性与重要性,使教育管理者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从而阻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信息化制度的不完善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提升信息共享能力、交流效率的关键,能够确保各部门形成科学的共享机制和交流体系。然而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系统或部门的信息制度难以切合高校整体的建设要求,导致各系统在数据处理、传输与分析中出现明显的差异。然而在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我国部分高校还缺乏全面、合理、规范、科学的方法,难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约束与引导,进而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地功能和作用[3]。

(四)管理者缺乏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切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现代教育的发展实效,确保学生的诉求得以满足。而“轻服务、重管理”的思想,使管理者缺乏“人本理念”,忽视了教育管理在学生及教师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使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出现方向性问题。而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人本理念、服务意识,可使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各项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工作、行政业务呈现出信息化、流程化及便携化的特点。

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强化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理念培养与信息化重视程度

首先,利用管理文化、规章制度、教师培训、研讨会、座谈会及信息化建设活动等方式,提高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通过教育实践,明确教育信息化在人才培养、学校办学及社会服务中的功能,切实把握教育管理的本质和内涵,使教育管理者真正地理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及实施标准。其次,加强理念培养。高校应将“共享理念”和“人本理念”充分地融入到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使教育管理者能够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理念。

(二)积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首先制定“战略规划”。构建以“适当分权”“集中为主”的投资机制,确保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拥有较高的资金分配能力。要从用户参与、治理结构的评估体系出发,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其次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应在明确国家战略方针,统筹规划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体系,激活各部门、人员在信息化岗位设置中的积极性,使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不同的管理模块及单元中[4]。最后,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架构,完善系统规划体系。一个清晰的发展架构,能够确保数据维护、使用、管理及采集等环节的流畅运行和无缝衔接,可以切实减少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的问题。

(三)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首先在技术层面,应制定“标准”“统一”的信息数据编码机制,保障信息处理的一致性、规范性。其次在系统管理上,应制定出基于各教学事务、行政事务的配套机制与制度,要规范和约束教育信息的应用过程,保障数据系统得到规范、透明及公正的目的。最后,高校还应构建针对各类办理流程与服务事项的配套制度,要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监督能力,以此使数据信息得到持续、有效、规范的发展。此外,要优化制度制定、执行及评价机制,使制度制定更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四)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协同化发展”

首先,加强宏观领导。高校领导层应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建设项目”与“战略规范”能够控制在国家规范、道德界限及社会机制的范畴中。其次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管理。要明确不同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要确保部门人员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全员性与协同性。最后,加强共享平台和系统的建设。提高部门间的数据沟通、信息交流质量,彻底规避系统混乱、孤岛及各自为政等问题的出现。

五、结语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抓手和媒介,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和重点。在实际的建设中,高校应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分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切实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效率,推动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