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

2022-11-23王玉莲赫荣欣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汉语言评点

孙 倩,王玉莲,赫荣欣

(1.白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白城137000;2.白城市第二中学,吉林 白城137000)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将中小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并尊重中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小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能力的教学方法。要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就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难点在于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水平不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做到“先学后教”,要将自己的备课方式改变成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利用参考资料备课的方式。教师在备课中要自己先读懂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才能引导学生利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深入解读文本,而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比较忙,且受每周的课时限制,对于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式虽然尝试运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对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不是很了解,进而影响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实际情况,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其在大学期间就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更好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古代文学评点

批注式阅读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作品的评点,在古时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读书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式。古人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思想情感及作者观点进行分析、点评。例如,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的《礼记注》就把批注附在原文中相应的句子后面,目的是便于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圈点,到了宋代这种圈点批注的方式就被广泛运用。南宋时期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点评第一书”。他在文本的夹行中加入自己的小批,为了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他又在关键的词句上进行批注,其点评风格对后世的批注式阅读方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古人在文学评点上达到了鼎盛时期。很多古典名著都有相应的评点本,例如,金圣叹的评点本《水浒》和《西厢记》,毛纶的评点本《三国演义》,脂砚斋的评点本《红楼梦》,毛宗岗父子评点本《三国演义》以及张竹坡的评点本《金瓶梅》等,这些评点本形式多样,长短自如,对明清时期以后的读者产生较为深刻的文化影响,同时,也为今天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

到了现代,很多人也都在使用这种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例如,鲁迅先生曾提出过: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脑到;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抗战时期,他仍然坚持使用这种批注式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悲剧的诞生》时,他所做的批注就长达2.4万字。

(二)对话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人们在感悟中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人们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对话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沟通联系的过程,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使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对话与交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例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际上可以是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和作者之间、学生和编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编者之间的多向对话与交流,从这个角度讲,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一种多元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学生是批注的主体,在文本阅读之后,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因为在阅读中学生会对文本中的内容产生或多或少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讨与交流中解决问题。杜威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多元对话与交流,加深了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并对文本内容有独特的感悟。因此,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等多元对话过程。

(三)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善于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够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深刻启示,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表达出自己的体验,认真欣赏品味文学作品中具有表现力的语言。[3]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能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著作,能够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进行圈点勾画,力争读懂,能够梳理整本著作中的大纲小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对全书内容做出提要,关注著作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以及作品的价值取向,并通过阅读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更深层次地了解所阅读著作的学术思想以及相应的学术价值,学生在反复阅读及思考的基础上探究阅读文本的语言特点及论述逻辑,[4]这就对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目标是相符合的。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既要通过批注式的阅读方法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批注来表达自己对文本阅读的心得。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体阅读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思想上得到升华。根据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把自己对文本分析与理解后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感悟,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考和体验。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在阅读中的批注是学生个体对于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及看法,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为即将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作好充分的知识积累,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在大学阶段,对师范院校的学生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为其步入工作岗位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实践中指导大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可由教师拟定阅读的文本,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文本,由教师讲解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熟练掌握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如果遇到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如果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产生困惑,鼓励学生在文本上进行批注,也可以与老师或同学在课上或者课后讨论。在批注阅读与合作探究中,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这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形成学习动力。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每位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其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认可,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其阅读能力。

(二)激励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呈现出教学目标固定化、教学模式标准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真实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使之在大学阶段就充分体会和掌握自主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与时俱进地进行阅读教学的变革。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标注其对文本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及知识背景,在阅读文本的批注中写出心得体会及独特观点,并通过与同学分享、沟通和交流获得思想启迪。

(三)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专业性较强,对语文教师文学批评的能力以及教学技能要求很高。从2017 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改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范围、阅读水平都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师范院校本科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从而提升师范院校学生成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鼓励教师参与批注式阅读教学

鼓励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参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包括古代文学教师、现代文学教师、当代文学教师、古代汉语教师、现代汉语教师、教法教师等。教法教师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的作品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训练,其他学科的教师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学语文教材以外的文学作品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训练。每科教师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到两次的训练,这样,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参与批注式阅读训练五到十次,再加上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与练习,让师范生在就读期间完整地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为将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训练扫清障碍。

(二)鼓励大学生大胆批注

刚开始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学生的批注很可能停留在对阅读文本的表层理解上,因为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不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作批注。所以各科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所阅读文本的任何角度都可以大胆地进行批注,使学生意识到批注的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可以畅所欲言,写出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及感受,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一起对文本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可以围绕文本中精彩部分以及受到感触的字、词、句、段、篇等多个角度进行批注,以及对带有疑问或持有反对意见的观点,都可以用批注的方式大胆地写出来,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对文本有更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三)鼓励大学生大胆质疑

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写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培养的要求。“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表达,都需要用探究的目光去审视。”[5]例如,文本在内容上有没有漏洞、作者的遣词造句是不是准确,在这种阅读方式基础上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在阅读中保持一种大胆质疑的精神,并且在阅读文本时可以以疑激思、以疑増趣,引导学生准确找到文本中的重点及难点,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要心中存疑,只有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才能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让大学生知道,在阅读中大胆质疑是对文本进行探索及创新的过程,以此来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大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

鼓励大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标注真实的感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本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由学生主动经过思考总结出来的,而是由语文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导致很多中学生习惯不去思考,直接记下老师教授的内容。所以,应该在大学阶段尽量调动大学生的内在情感,重视大学生的自身感受,引导大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探索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本主旨,与文本及作者产生共鸣,在触动到自己的文本处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悟,捕捉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五)鼓励大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各科教师应该多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批注式阅读不仅是大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感受,也是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之后应该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合作过程中获取相关的反馈信息,在与老师、同学的思想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此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大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共同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知识技能,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通过对别人批注中的重点、亮点、感悟反复推敲琢磨,进而完善自己对文本的批注,对文本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总之,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必要的,这会为其顺利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打下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汉语言评点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