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探究

2022-11-23郝俊雯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达西内特傲慢与偏见

郝俊雯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山西 大同037000)

《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生动地描绘了世纪交替时处于相对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镇的世态风貌,塑造了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具有自我意识、反叛精神、思想独立、追求纯洁爱情的青年女性形象。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具有突出的特点,包含了反讽、幽默、人物对话与独白等综合性艺术表现手法,即使年代相隔久远,读者依然能体会到具有时代特点的英美文学语言创作风格。

18 世纪末之前的英美文学创作受社会变革影响,倾向于宏大悲壮的叙事风格,与现实社会各阶层生活联系不大,由于难以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所以此类型的创作风格日渐消沉。直到19世纪初期,简·奥斯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真实客观地记录了英国乡村风土人情等风貌,快节奏的写作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展现出动荡时期不同人物的荒诞喜剧和悲剧,使英美文学走出发展的低迷状态。[1]

《傲慢与偏见》以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她和家中姐妹的爱情婚姻经历,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恋观念。虽然是美满的爱情结局,但故事情节曲折坎坷,伊丽莎白与达西也是在傲慢、偏见与误会的接触过程中深入了解对方,最后相知相爱。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以反讽对比、幽默反差式的叙事语言将现实主义思想和自身的切实感悟融入作品内,由于贴近英国社会现实,使读者在感到亲切的同时,进入到无限的遐想和深思中,影响了后续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英美文学的深入研究,文学界对简·奥斯丁有着极高的评价,这与她作品叙事的语言创作风格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从作品分析入手,进一步解读英美文学创作的语言特点。

一、反讽式语言

反讽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在世界文学中被广泛应用,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文学巨匠都善于运用反讽语言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反讽的表现手法,可以深刻揭示事物中的荒谬现象,通过人物语言的错位,使人物的客观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成巨大反差,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进一步透过表面的语言表达现象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相,以曲折婉转的方式将作者的主题思想以间接形式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获得意想不到、非比寻常的审美体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反讽式语言就已经应用在了戏剧创作中,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法庭抗礼的叙事描写,就以反讽式的语言刻画了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的形象,揭露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立,营造悲喜交加氛围的同时,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随后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普遍运用反讽式的创作语言,揭示社会生活各阶层的问题与矛盾。[2]

《傲慢与偏见》开篇就运用了反讽式语言,将班内特家族中女儿们或优雅天真或粗俗质朴的单身女孩形象和母亲滑稽、势力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更鲜明,也侧面向读者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设定,自然地介绍了部分主要人物,突出了作者对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但凡是一位富有的单身汉,肯定要娶一个老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3]这是作品中许多女性角色的内心思想写照,看似平凡普通的叙述,实则包含了作者极为强烈的讽刺意味,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引出故事的叙述主体,并暗指了人物性格中的傲慢与偏见因素,以叙事语言交代了后续的小说情节走向。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道:“那位刚搬来富有的单身汉,被那些消息灵通的母亲看作是自己的金龟婿。”[4]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所处的乡村人文环境,以及当时社会女子普遍的婚恋观和思想观念,塑造了智商水平不高、功利短视且指望着女儿获得有钱婚姻的母亲形象和不读书、不学习、不独立、徒有美貌的年轻单身女子形象。三句话,两次反讽,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下层女性的普遍婚恋观念和选择对象的标准,即性格、德行、教养等都不在主要考虑的范围内,以经济价值为主导,以恋爱婚姻作交易,预示着伊丽莎白面对传统世俗观念的种种挑战,为主要人物的觉醒和突破束缚埋下伏笔。[5]

其中,班内特太太作为作者笔下的丑角形象代表,是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典型式人物代表了当时社会乡村家庭主妇的群体形象,即喜欢八卦、唠叨、容易歇斯底里,虽然智商不高、见识不多、粗俗,但却懂得趋利避害,她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将五个女儿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嫁给有钱的单身汉。因此,她四处走动,打探消息,虽然看上去很可笑甚至愚蠢,但其实都是在当时不合理的财产继承制度下的无奈选择,她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作者用大量笔墨细致地刻画了班内特太太的形象,尤其集中在参加舞会时的细节描写,班内特太太希望大女儿在舞会上快速结识单身权贵,当她看到伊丽莎白和达西互动交谈时又会陷入无限的遐想,而她自己却在舞会上展示出粗鄙、浅薄,甚至有点野蛮和癫狂的状态。不仅如此,她听说附近来了一位单身贵族,试图说服班内特与她同行拜访,班内特对她这种行为很嫌弃,让她带着女儿或者自己去,说不定彬格莱还被她迷住。由于被黄金单身汉就在身边这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她认为这是赞美的话,完全没听出嘲讽以及轻蔑的意味,欣然接受的同时喜不自胜。运用反讽的手法使读者看到贪财、低情商的班内特太太对女儿的宠爱、护短以及具有反叛精神的另一面,表现出小人物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使读者忍俊不禁。除了班内特太太,还有一位人物——凯瑟琳·德布夫人在作者描写过程中同样被运用了大量反讽表现手法,作为傲慢至极且粗鲁无礼的代表,在她的干涉下不仅没有使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产生隔阂,反而使达西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内心对伊丽莎白的感情,消除了种种顾虑,催化了二人的感情发展。作者借伊丽莎白调侃“凯瑟琳夫人真实帮了大忙”,这句话也运用了反讽手法,突出了人物滑稽可笑的一面,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反派角色的脸谱化和同质化,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类人的不屑。

二、幽默式语言

幽默式语言不仅能激发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虽然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幽默式语言的运用起源难以考证,但并不妨碍广大读者在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发现幽默的语言,足见其传播之广泛。幽默式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幽默式语言的创作特点成功地将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抽象隐晦内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群像和世情百态,使作品批判现实的力度更大,提升了作品的整体价值。反派配角是英美文学幽默式语言风格的重要载体,作者在描写刻画反派角色的过程中并非要单纯地制造笑点,而是以反派角色的非纯粹性制造笑料,体现出英美文学特有的价值与文化特性。在传统的戏剧创作中,反派角色是脸谱化的,带有为了“恶”而“恶”的纯粹特点,而随着莎士比亚戏剧反派角色的非纯粹性与幽默式语言相融合,不仅更好地体现了英式幽默特点,还让反派角色的行为动机更合理,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保证叙事逻辑的合理性。

《傲慢与偏见》中运用幽默式的语言刻画和塑造反派人物。柯林斯一直觊觎班内特先生的财产和伊丽莎白的美色,他阿谀奉承权贵,作为乡下十里八村唯一的牧师,自大古板且资质平庸,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以“我一进到这屋子就挑中你作为后半生的伴侣”这样的语言,突出其自命不凡的傲慢自负态度,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后,反而还以为这是伊丽莎白矜持的表现和对他的“鼓励”“调戏”。伊丽莎白直接了当的无情拒绝,虽然深深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又马上和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结婚,这种轻浮的行为表现,使读者认识到其行为的荒诞和“现实”,将柯林斯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人物性格特点全面地展现出来,同时反映出他作为反派角色的“非纯粹性”,即在与夏洛特结婚后产生了“一种不知名的失落之感”。

凯瑟琳·德布夫人一心想诋毁、抹黑伊丽莎白在达西心中的正面形象,挑拨二人的感情,但由于自身的愚蠢行为却丑态百出,使达西在一系列事件后真正地认识、理解了伊丽莎白。这样有私心、道德有缺陷的反派人物形象在幽默式语言创作风格的凸显下,其思想中的不纯粹被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其性格特点及行为动机也被深刻揭示出来。[6]

除了刻画反派人物之外,刻画主要人物达西时也运用幽默语言,在他失去财产继承权后平淡地说:“哦,是吗,很好”,[7]在得知伊丽莎白不喜欢自己时极其悲伤地说:“我真想立刻、马上从这个世界消失,希望不要等到明天”。[8]这种充满反差幽默的对比,将达西平静冷酷外表下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形象更饱满立体。

三、对话和独白

小说中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人物思想意识和内心活动的外在表达,读者可以从对话中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独白不同于对话,是人物内心深处未表现出的深层的、真实的所感所想,是人物“立得住”的重要推手。

《傲慢与偏见》通过对话与不同人物的独白丰富了人物各自的性格,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体会得更直观,特别是通过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可以进一步了解二人的内心世界,并形成更大的想象空间。达西在安排好相关婚礼事务后,伊丽莎白想要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先用特殊称呼“先生”来吸引达西的注意,而不是直接称呼他的名字或用更亲切的话语,礼貌性的对话方式表现出伊丽莎白对达西态度的转变,侧面突出伊丽莎白更全面地了解到在傲慢表象下的真正的达西,体现出伊丽莎白逐渐放下偏见,表现出她原本的礼貌和谦逊的性格及教养,在与达西分别时,伊丽莎白用“我很感动”“非常感谢”“十分感激”来表现她对达西明显的情感变化。不仅是伊丽莎白,达西在第一次与伊丽莎白对话时,就以“你虽然很可爱,但不够美丽”的简单直接的语言评价她,体现了达西性格上的傲慢,生动表达了人物的鲜明特点。除了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形式也值得细细品读,小说中的许多对话都以排比的形式展现,增加了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的气势,特别是在伊丽莎白误会达西时,用了一段排比对话表现了她心中的气愤与不满,使男主人公深刻地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进一步理解她对姐妹的同情,在对话的铺垫和递进中使情节氛围达到最高点,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二人爱情的反差式幽默底色。在紧凑的对话之外,作者用了简洁且更紧凑的内心独白,特别是表现伊丽莎白在一步步深入了解达西后,陷入了内心的挣扎之中,在丰富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使故事情节更跌宕曲折。[9]

四、语言风格差异性

《傲慢与偏见》中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人物都存在突出的语言风格的差异性。

一是班内特夫妇之间的对话就存在不同性别人物之间的特定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班内特夫人在小说中与丈夫的对话,一般都是以“my dear”称呼对方,以表达一种亲昵、热情的情感,在女性语言风格的衬托下,班内特先生的语言色彩则相对冷静、沉着、理性,这也就使得在小说多处情节中班内特先生对太太的许多行为不理睬或直接冷淡地说“no”。

二是不只异性之间的语言风格存在差异,同性之间的语言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小说中男性对话多表现为充满对抗与竞争意识且态度强硬的语言风格,宾格力与简跳舞时,对达西说“Come,Darcy”“I must have you dance”“You had much better dance”(快来,达西我必须让你跳舞你最好过来)等虽然是善意的,但语气强硬,这就突出了同性之间命令式的语言风格特点。

三是戏剧化语言的运用。作者善于通过前后对比和转折来推进故事情节,突出人物特点。班内特太太终于成功地将大女儿和二女儿嫁入豪门,作者用“Happy for all her maternal feelings was the day on which Mrs. Bennet got rid of her two most deserving daughters”(两个最爱的女儿嫁入了豪门的那天,是班内特夫人最荣耀、快乐的一天)这样的描述,突出了她苦心经营多年终于可以如释重负后的喜悦,同时,表达了作者隐晦的讽刺之义,使读者从叙事语言中感受到戏剧化的色彩,运用反讽写作手法、差异性的语言风格使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并成功刻画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物群像。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作为英美文学中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广大读者的认可,这与其语言风格与叙事特点是分不开的。简·奥斯丁以深刻全面的洞察力观察处于特定社会发展时期的英国乡村,以反讽和幽默的语言形式,刻画了各类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体现出不同人物语言风格的差异性,突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达西内特傲慢与偏见
一分钱也没少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拉登之死揭秘者与政府和解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