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2021-05-11林莺
科教新报 2021年12期
林莺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在去年两会上提的“关于加快推进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应。教育部稱,在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道路,使得自身在提升实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去师范化”的现象。
(3月17日 《浙江教育报》)
师范院校不能少了“师范味”。首先,这是师范院校本身的职责所决定的。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教师教育将由办学模式改革向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普通师范院校是面向基础教育、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机构。这一职责决定了师范院校必须坚守“师范味”。其次,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等师范学校应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为己任。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师范院校的重任,是其办学的指导思想。
师范院校少了“师范味”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此,政府和教育部应当正视现实,尽快构建新型师范院校评估体系,凸显和侧重教师培养质量,把立德树人、教学能力、教育实践等作为教师培养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真正彰显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