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广西风格古筝作品艺术分析及舞台实践

2022-11-22杨旻谕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乐段演奏者古筝

杨旻谕

当代古筝演奏手法的进步与作品创作手法的提升,促使古筝在演奏的表达上愈发多样化,掀起了古筝作品新创作浪潮。广西音乐风格以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我国地域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以音乐体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及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在广西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作曲家们将广西音乐风格作为古筝作品创作的根基进行探索,结合当代作曲创作手法展现广西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特点。

一、《桂舞筝韵》与《无穷动》中的广西元素分析

(一)《桂舞筝韵》中的广西风格曲调

《桂舞筝韵》是由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石峰所创作的古筝独奏作品,其创作灵感源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花——桂花。全曲分为六个乐段,并分别起名为“桂花醒”、“桂花美”、“桂花俏”、“桂花醉”、“桂花絮”、“桂花舞”以体现每个乐段的中心思想。

《桂舞筝韵》主调为G羽六声调式加变宫,为广西壮族山歌调式。调式与核心素材源自于德保地区流行的北路山歌曲调。运用北路山歌中常见的羽调式色彩作为旋律素材,在作品第二乐段“桂花美”中,作为作品的主题旋律,作者在第一小节进入时就采用了羽六声调式的特征音阶“6 7 1”以展现乐曲的调性色彩,并将这个特征音阶作展开并贯穿全曲。

“桂花絮”开头以D角为骨干音进行发展,整个乐段以等分型十六分音符为主要结构,表现桂花花瓣一片一片随风凋落的画面。将D角作为主持续音,旋律声部在D角音上作三度叠制、上下行级进等手法进行发展。

在乐段最后部分以变宫音作为收尾,使“桂花絮”乐段的调式呈开放性,并具有启下的功能,在“桂花舞”中的开头以“6 7 1”做解决并进入“桂花舞”的主旋律部分。北路山歌作品多为双声部合唱,因此有许多特征音程如大二度、纯四度、纯五度在《桂舞筝韵》中也有所体现。

在以上谱例中可以看出,乐曲严格遵循北路山歌的特征羽调式创作,在曲调基础上体现传统壮族风情加以新时代审美和当代古筝创作手法,与传统北路山歌在情感上的直抒胸臆,旋律直白了当不同,《桂舞筝韵》以丰富的古筝演奏技巧展现出桂花从初绽到凋落满地的景象,抒发时光流动之美,不失为一首经典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古筝作品。

(二)《无穷动》中的广西特色调性音程

由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教师覃峰达所创作的古筝五重奏《无穷动》取材于明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与倭寇抗争的故事,以一声部作为领奏声部,另外四个声部作合奏声部以体现瓦氏夫人率领着“狼骑兵”奋勇杀敌的形象。

《无穷动》每个声部的定弦各有两组传统五声调式音阶,两组五声调式之间又构成三全音关系,表明三全音为《无穷动》的核心音程之一。五个声部的调式定弦之间相互构成小二度音程关系,在合奏中以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体现。由此可见《无穷动》将传统曲调和现代调性思维融会贯通并相辅相成。筝I声部低音区和高音区为D宫调式,并向上构成增四度在中音区转至♭E徵五声调式;筝II声部的低、高音区为E徵五声调式与向上构成增四度的♭E宫五声调式。二者在调式上为五度关系,但在定弦音阶上的则为二度关系。

二、《桂舞筝韵》与《无穷动》的技法运用研究

(一)《桂舞筝韵》摇指技法在情感表达中的运用

《桂舞筝韵》全曲运用了大量的摇指技法来表达线状旋律。在古筝摇指技法中较为常见的种类“单摇”、“双摇”、“扫摇”都在全曲中得以体现,并根据乐曲的情感进行运用。“桂花美”、“桂花俏”中的“单摇”和“双摇”部分,旋律悠扬,属于抒情的摇指。作者以“单摇”、“双摇”表达中长线条的旋律,营造乐段的抒情氛围。“桂花俏”的摇指部分中,前段为“单摇”描写主题旋律做情感铺垫,后段为“双摇”再次重复旋律,演奏力度比“单摇”部分更强,加强两段摇指的层次感。这一部分的旋律强调乐曲的调性色彩,旋律围绕特征音阶“6 7 1”展开,突出调式特征的同时与“桂花俏”前部分轻快地点状旋律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更体现“桂花俏”中作者在赏桂花的时候由轻松愉悦的心情到多愁善感的情感变化。

“桂花醉”中的摇指属于爆发的摇指。该乐段表现作者开始沉醉在桂花漫天香气,思绪越飞越远。“桂花醉”的摇指更突出爆发力,演奏力度上强起强收,并配合左手大颤与扫弦,将张力、爆发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前面轻松、抒情的正向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桂花舞”运用了“单摇”与“扫摇”,属于抒情的摇指。作为《桂舞筝韵》最后一个乐段,经过“桂花俏”、“桂花醉”的铺垫后,作者的情感在“桂花舞”得到了宣泄。“桂花舞”的技法成分由单一的摇指构成,强调线状旋律,一开始为单摇到小范围扫摇再到大范围扫摇,按照摇指的幅度与张力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摇”,此处为长线条的旋律,再次强调主题特征“6 7 1”。第二部分运用小范围的“扫摇”来表达短线条旋律,此处的左手刮奏范围随之也变小。第三部分的摇指为大范围的“扫摇”,为全曲演奏力度最强的部分。因此演奏者可以在此处尽力最大范围进行扫摇,以体现乐曲的情感达到最高潮。

(二)《无穷动》拟声技法创新与运用

《无穷动》作为一首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在演奏技法上也运用了近年来现代古筝作品新兴的创新技法,如卡片摩擦发声与柱音、琴弓拉奏或敲击。并将这些技法赋予拟声的功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战争场景。在引子中,作者采用卡片或硬币在古筝琴码左侧端来回急促刮奏的声音模仿战马嘶吼的声音,五个声部依次进入演奏,描绘浩荡的军队即将出发。

D段为乐曲中短暂的过渡段,作者采用卡农手法让五个声部先后弹奏同样的片段来丰富音响效果。D段最后一小节中,作者采用了柱音技法:筝I、II、Ⅲ声部用左手小指抵住琴码,将音色改变,同时右手刮奏由慢渐快,从琴码右侧附近渐渐靠近岳山处,使发音有速度、音色上的变化。柱音的音色闷哑,加上演奏区域的大幅移动变化,模仿马蹄奔驰速度的变化。即描写骑兵们跨过一小段溪流,骑兵们纷纷放慢骑行的速度。同时也丰富了乐曲的表达画面素材。

H段为《无穷动》最精彩的部分,筝I声部演奏主旋律打底,筝II、Ⅲ、VI、V声部在此段即兴演奏运用琴弓拉奏、敲击,以摩擦声模仿刀剑碰撞的声音;或用琴弓杆敲击琴盒处,丰富此段的音色。作者以这些拟声手法生动塑造两军交手时混乱、刺激的场面。

三、《桂舞筝韵》与《无穷动》的演奏实践研究

(一)《桂舞筝韵》的意象诠释

《桂舞筝韵》作为一首情感浓厚、富有意象的古筝独奏曲,在演奏表达方面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在音色、呼吸以及摇指的张力、强弱处理上。

第一点为音色与气息如何结合运用:“桂花醒”与“桂花美”乐段中笔者理解为桂花刚刚绽放并盛开的样子,桂花的样貌柔美与迎着秋风盛开遗世独立的气节,在音色、呼吸的处理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在“桂花醒”(1-9小节),描写桂花绽放的瞬间,这里的音色可以处理为短促有力,但不需要在演奏力度上过于强,并配上轻且短促的呼吸使得乐句轻巧灵活;“桂花美”描述绽开后的桂花清新脱俗样貌,因此在“桂花美”中的触弦缓慢并注意音色的圆润度,演奏者将气息变得缓慢、深入,体现稳定的美感。

第二点为摇指的张力以及强弱处理:“桂花俏”的后半段与“桂花舞”均使用了古筝常见的“长摇”手法。如何平衡左右手音响关系,也是演奏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桂花俏”(49-56小节)中的长摇部分,为一开始的单音摇指与双音摇指,并配合左手琶音。摇指刚开始可稍微轻柔一些,力度处理均匀,靠近右岳山演奏,左手琶音比摇指声音弱三分之一作为铺垫;即将到双音摇指部分的时候左右手同时做渐强,此时整体力度要比上一段落更强一些,弹奏区域向中间靠近并做渐强,左手的琶音力度更弱突出摇指旋律,最后以强收作为结束。“桂花舞”乐段(87-121小节)为篇幅更长的摇指,左手以自由刮奏为主。长篇幅的摇指不仅考验演奏者对于强弱处理的思考更考验演奏者的臂力,因此笔者认为这段弹奏张力处理可巧妙一些。如“桂花舞”(87-97小节)部分摇指力度以中强开始,(97-106小节)部分乐句由弱渐强,这两段的左手的刮奏的力度与幅度大小处理自由,没有规律,但摇指的强弱力度可根据左手刮奏的幅度进行配合,刮奏幅度小摇指力度弱,刮奏幅度大摇指力度强。(113-121)小节的摇指、扫摇力度更强,并且双手交互刮奏,以体现秋风阵阵袭来,桂花花瓣漫天飞舞的自然景象。

(二)《无穷动》合奏中的视觉、听觉配合

《无穷动》作为一部创作手法极具现代风格的古筝五重奏作品,通过实践后笔者认为演奏时的配合是这首作品的重中之重。合奏表演的配合又分为听觉配合和视觉配合。

从听觉配合上来说,演奏者们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持续地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奏,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细节:第一点是听谱面演奏,作者多次运用卡农技法,让五个声部依次进入演奏,要求演奏者们聆听其他声部之间的演奏,确保自己进板、谱面演奏的准确性。第二点是听发音变化,《无穷动》中还常见和声对位的技法,营造出几个声部之间二度音程、三全音程相互碰撞的音响效果,意图以极不协和的和声音响、多变的音色与演奏力度变化描写狼骑兵们骑马奔驰的场景。因此演奏者们需要相互聆听来统一音色以及力度强弱。

视觉配合指肢体交流以及眼神交会,可以理解为合奏时用于配合的视觉信号。器乐合奏需注意声部之间气息与肢体的配合,以通过肢体动作相互传递信号,来提示演奏的状态。例如《无穷动》中的卡农片段,五个声部依次进入,演奏者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其他演奏者们的肢体动作(呼吸、抬手动作)或者眼神示意来依次进入演奏、相互配合。

视觉、听觉配合在《无穷动》的演奏相互融合,在作品中很多段落都可以体现,例如C乐段中,五个声部依次演奏C乐段的主题乐句,主题乐句分为快速指序部分和摇指刮奏部分。当筝I声部演奏快速指序时,另外四个声部通过听觉知道C乐段开始,筝I声部在演奏摇指刮奏部分时配合气息与肢体动作,发出自己主题乐句即将结束的信号,筝II声部接收到信号之后进入主题乐句,余下声部以此类推。

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知道演奏者们的注意力不仅要在自身的演奏上,更要注意合作者们的发音和肢体动作,并将自己融进集体之中。使《无穷动》的古筝五重奏具有高度默契,提高舞台表演的效果。

结 语

根据上述研究与实践,可以发现《桂舞筝韵》与《无穷动》,无论是在曲调、定弦、和声、音乐语言和演奏技法上都富有新意。在实践演奏中,可以发现两首作品在定弦上都打破了常规的古筝作品定弦规律,使它们在民族曲调的韵味中仍能体现出现代气息。《桂舞筝韵》强调自然景象与心灵呼应的意蕴之美,因此在演奏中,可以着重在思考音乐的情感表达上,使作品富有情感张力。《无穷动》则运用不协和音程、短促有力的节奏与创新的演奏技法描绘一幅幅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在多次排练与舞台表演后,我认为《无穷动》在舞台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演奏者们之间的配合以及音乐表现力,塑造具有画面感的音乐氛围。

《桂舞筝韵》和《无穷动》的创作、表达手法都有相似之处:它们吸收了广西民间歌谣的特色曲调、和声,讲述广西传统人文,弘扬广西新时代风貌。作曲家们以新时代作曲理念融入广西风格之中,跳脱出常见的古筝创作手法,以全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手法、演奏技法突破性地进行创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桂舞筝韵》与《无穷动》的问世不仅仅是在当代古筝作品上的创新,也一定程度上推动广西风格器乐作品的创作发展。■

猜你喜欢

乐段演奏者古筝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