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

2022-11-22张文婷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乐段乐句表演者

张文婷

引 言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作力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重视文化建设迫在眉睫。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重视中国古诗词文化。中国古诗词歌曲实现了我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歌曲的完美融合,也是时代潮流下,走进大众视野传播先进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由刘青作曲,邓垚、白栋梁配钢琴伴奏的《越人歌》就是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绝佳代表。

一、《越人歌》的创作背景

“越歌”,顾名思义,是我国古代越人所唱的民歌;越人,指我国古代越国地区的人民,即现代所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在古代被称为百越地区。所谓“越歌”,即是对百越地区民歌的一个总称。越歌根植于古代百越地区的文化,源于百越地区的日常生活,但又高于其日常生活。《越人歌》便是越歌中最具典型的作品之一。《越人歌》创作于公元前529年前后,楚国公子子皙举行游舟庆祝自己受封大典,当时场面宏大,热闹非凡,隔江对岸邻国的越人们也纷纷向子皙致敬,正当子皙在游湖泛舟欣赏美景之时,听到船头摇桨的越人女子委婉动听的歌声飘荡过来,但是子皙听不懂越语,随即让随从翻译为楚语。即我们今天所流传的《越人歌》全文:“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表达了越国船女对子皙真挚深沉的爱恋之情,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我国古代歌曲翻译史上也开了先河。它融合了楚国和越国两国的文化,是二者文化融合的结晶,又承接着《诗词》和《楚辞》,与楚国其他民间歌曲共同被称为楚辞创作的源头。

二、《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越人歌》的音乐特征

首先,越人歌的曲式结构属于单二部结构,整个乐曲分为前奏、主旋律、间奏和尾声四个部分,以我国传统五宫调中的G宫调为主要调式,整体呈现中等的速度徐徐道来。前奏由8个小节组成,A、A1、B1乐段均由4个部分组成,B乐段由2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各有2个小节。尾声不同于前奏的8个小节,其由5个小节组成。前奏部分以琶音为主,仿佛潺潺流水般,缓缓流出,流到了人们的心间,音乐平和委婉,加入了倚音,古典韵味十足。主旋律部分为乐段及乐段的反复,A和A1两个乐段前4小节的旋律相同,以下行5度起音,但是结尾分别以c、d乐句和e、f乐句结尾,前一乐段表达了与楚国王子同舟的喜悦,后一乐段表达了越女的激动之情,其中e和f乐句结尾于G宫调,起伏的旋律恰好与越女忐忑纠结的心情相对应;B和B1乐段长短各不相同,B乐段有4小节分别为g、h乐句,以8度下行开始,其旋律从反向将整首曲子推向了高潮。与A、A1乐段的相对平静和缓不同的是,B、B1乐段旋律更加广阔,节奏跳跃幅度相对较大,力度也较前者增强了许多。B1共8小节,以g、i乐句开始,i和j乐句结束,此乐段中旋律大多与B乐段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最终趋于平缓,与越女最后爱慕楚国公子而对方不知晓的无奈之情相对应;间奏引用了前奏后半部分旋律,及A乐段的第二部分;尾声以b2乐句结尾。

(二)《越人歌》的歌词特征

《越人歌》采用单向叙事的方式,以越女口吻叙述了一段超越阶级的、颇具浪漫色彩的爱恋故事。语言精练,但用词讲究,意境幽远,寥寥数语道尽爱慕之情却又似道不尽爱慕之情,词尽而意远。初时,不知《越人歌》,却已知那句永恒的经典“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千百年来,有多少相思与爱慕,试图通过此句来表达?不得不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诗词伊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从正面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直接叙述了越女与楚国公子一同泛舟湖面的喜悦之情;“今夕”和“今日”两个词旋律一致,但却存在递进关系,从侧面表达了越女激动之情。紧接着,“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客观陈述了越女与楚国公子之间身份的悬殊、阶级的差异,表达了越女内心的纠结、忐忑,既开心楚国公子对于自身身份的不嫌弃,又惆怅于二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最后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结尾,表达了越女对于楚国公子的爱,自然且深沉,内心渴望楚国公子回应,对方却不知晓的无奈。此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越女渴望爱情的内心情感溢于言表。整首词语言看似平白无奇,实则字字珠玑,回味无穷。

(三)《越人歌》的风格特征

《越人歌》属于古体诗,最初创作之时,也是由当时的人们吟唱传诵,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客观条件,音乐传诵的方式只能是人们口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并无音乐谱例等资料流传下来,大多的音乐素材也均已消失。当前我国乐坛上流行的《越人歌》,以由刘青作曲,邓垚、白栋梁配钢琴伴奏。整首歌虽不受限于完整的格律,但是其韵律仿佛浑然天成。“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中“流”和“舟”同属“侯”字韵,由求辙。“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耻”、“子”、“知”属“齐”字韵一七辙,多次出现的“兮”、“枝”也属于一七辙。整首诗曲调婉转悠扬,节奏灵动自然,韵律和谐优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最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独有的意境美。

三、《越人歌》的演唱研究

一是从演唱技巧上来分析,《越人歌》属于中国传统古诗词,其在演唱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音乐演唱技巧,还应当格外注意传统古诗词本身所表达的独特韵味,否则整首演唱作品就会显得空洞、直白,毫无美感。演唱《越人歌》时,首先应该注意声音的处理,“耻”、“子”、“知”、“兮”、“枝”均属于一七辙,最终都归音在元音“i”上,嘴部的发力点在唇齿之间,发声时位置要靠前。演唱可以借鉴我国古代传统的戏曲演唱,戏曲的行腔圆润、连贯,正是演唱《越人歌》时所需要的。另外,演唱时要格外注意乐感,要处理好细节,要注意谱子中出现的各种记号。例如,“今夕何夕兮”中的“夕”字,要注意两点,一是“夕”承接“今”的调,演唱时要唱出微微下滑的感觉;二是“夕”字由“d”和“g”两个音组成,此上方有连音记号,旨在提醒演唱者注意两个音符之间的过渡,演唱时要自然,不可过度强调“d”音,也不可完全忽略“g”音。演唱“兮”时,要注意“兮”本身作为语气助词所应起到的加强语气的作用,需要将气息集中于发声的管腔,最终喷薄而出,吐字力量要弱些,最终结尾收回。演唱“流”字时,要特别注意顺畅感。演唱“舟”字时,要防止音调下滑,要注意其延续性。演唱“蒙羞披好兮,不訾诟耻”时,要和整首歌的位置保持一致,要维持高音位置,但是要注意的是“耻”虽是闭口音,但音高较低,要始终保持鼻子吸气的状态,防止发声的位置掉落口腔。演唱“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中,要特别注意“烦”字的演唱,不能过于平铺直叙,为了与其所表达的情感相映衬,首先应在此处加重音,此处应作下行音处理,与传统的普通话中的“平阳音”大不相同。此外,演唱时,还应加入一个前倚音,这个音节需要向上带甩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体现越女的情感表达需求。“知”,属于“齿音”,演唱“知”字时,可以借鉴戏曲中甩腔的唱法,“知”字要集中在鼻腔和头腔,集中于唇齿之间,重音在前半段,不可以吞字,像甩出的水袖,也像画出的圆弧,甩出之后慢慢收拢,加入一些颤音,营造古典诗词余音袅袅之感,这也正是古典诗词音乐的韵味和魅力所在。

二是从演唱情感上来分析,演以传情,歌以言表。一首歌曲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便是演唱者是否领悟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没有技巧,空有情感的演唱,像胡乱修建的房屋,杂乱而无序,谈不上成功。而没有情感,空有技巧的演唱,又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看似华丽,但往往徒有其表,难以动人。演唱《越人歌》时,需要结合故事的产生背景、事件的发展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把握整首歌情感上的起伏变化,才能准确传情。首句气息要平稳,声音要柔和。要演唱出越女作为女子的娇羞与初见楚国公子时的兴奋,注意此过程中,多处需要加颤音和前倚音。“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气息要由最初的平稳推动向上,声音要由最初的激动逐步回落,表达出楚国公子不介意自身身份卑微的喜悦与心中爱慕公子却不敢表达的忐忑纠结。如同首句中的注意事项一样,多处需要加颤音和前倚音。此种情况下音腔的处理要婉转、圆润。“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演唱时要反复通过气息的推动来表达越女对楚国公子深沉的爱慕之情,通过最后“君不知”中,气息的逐渐平稳来表达越女心中对于这段感情楚国公子不知的无奈之情,但无奈中,又有一丝希望。同样,“兮”、“枝”、“君”、“不”、“有”等也加入了颤音和前倚音,要特别注意此类处音腔的处理。

三是从舞台表演上来分析,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都需要表演者来演绎,必要的肢体动作、语气语调都是舞台表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有助于表演者更好地诠释整首乐曲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越人歌》的演唱,笔者在此认为,应借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所提出的“四功五法”,尤其是后者——“五法”,即“手、眼、身、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声段”;“步”指“台步”;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动作更为克制。演唱时,表演者多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即越女视角来表演。前奏响起,表演者应身体微侧,面向观众,脑袋里浮现出,风和日丽,越女泛舟江上,眺望远方,此时其的心情是放松的、惬意的,表演者也应做出欣赏美景的表情。A乐段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描述的是越女内心的一段独白,此时表演者可完全面向观众,向观众娓娓道来今日的开心事——与楚国公子一同泛舟江上,表演者的表情应当是满怀欣喜的、激动人心的。“蒙羞披好兮,不訾诟耻”则由最初的欣喜转变为忐忑忧虑,此时演唱者的表情也应由喜转忧,眼角应向下,目光充满纠结。“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此时演唱者虽然整个身体依然需要面向观众,但是可增加手势,双手可微微握紧,以变现内心的不安。演唱“山里有木兮木有枝,心悦之兮君不知”时,演唱者双肩应完全打开,双手自然下垂,保持整个身体的舒展,眼神应坚定,聚焦在前方。既体现对楚国公子坚定不移的爱恋之情,又体现出对于楚国公子不知其情感的无奈与内心对于这段感情的希冀。整个演唱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眼神的变化与语速的把握,眼神由自在到欣喜到纠结到失望到无奈,又最终回归到希望上。语速也应是缓慢平和。

中国古诗词意境高深,中国古诗词歌曲为“曲高和寡”,看似高冷的中国古诗词注入了温度和活力,展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可谓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改革和创新,未来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走进中国古诗词歌曲,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探索!■

猜你喜欢

乐段乐句表演者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手称扑克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