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论文写作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及其防范
2022-11-22杨珠
杨 珠
(泉州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福建 泉州 362000)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首次对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进行了界定,主要指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1]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及国内外媒体不断报道,学术不端问题受到大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学者针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相关论文发文量随年份增长呈增多趋势。[3]从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主体来说,当前学界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高校教师、研究生、医生等,[4-6]对其他主体如中学教师等关注度不够。从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学科来说,生物医学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灾区。[7]经检索发现,教育学中的中等教育研究也是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当前关于中学教师学术不端的文献很多,但多数为短篇的新闻评论或新闻报道,相关学术类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而且文献质量整体不高,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界关于中学教师科研理论研究偏重于教育教学领域,对中学教师科研过程中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学教师论文写作学术不端行为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建议,可为防范中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提升教师学术道德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学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必要性
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并撰写论文,有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分析其中较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8],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9],再次明确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性;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使“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10]。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纷纷制定相关教育科研政策,促进中学教师在解决实践问题、提炼特色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鼓励将其转化为理论成果如论文等。论文是体现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优质的论文是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论文写作能力不仅是新时代中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凭借传统的经验教学难以完成这一目标。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灌输式授业解惑的教书匠的职业角色,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实践情境进行探究,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通过考据、思辨、论证等科研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知更加深入,从而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通过科研的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反思和改进,并撰写论文。撰写论文需要系统梳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等,可以锻炼教师的逻辑思维及洞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主动探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本质,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将其升华为论文等,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二、中学教师论文写作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诱因
(一)外在因素
1.科研诚信环境的有待净化
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教师扎根教学一线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和造就专家型和学者型中学教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存在一些浮躁风气,这种风气也同样蔓延到教育界:中学教师的学术研究氛围过度物质化和名利化,存在一定程度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部分教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采取各类学术不端手段而最终名利双收,对其他教师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这种环境中,有些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中学教师难免出现从众心理,在发表论文中走上了非诚信的道路,如通过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手段发表论文。一些教师通过发表学术不端论文而获得各类奖项、职称、职务、薪酬和社会声望等,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科研诚信环境进一步恶化。科研诚信环境的失衡,对真正认真研究以及教学的中学教师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对其科研积极性的打击是巨大的。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科研环境,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2.利益链的诱惑
教育教学科研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撰写学术论文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些中学教师并未具备牢固的学术研究基础和长期的学术积累,撰写一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已属于较难完成的任务,而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中学教师的工作考核、课题结项、评先评优、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等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论文需求。在各种利益链的诱惑下,一些中学教师放弃了通过耗费心力认真撰写论文这种选择,而是急功近利地利用各类学术不端手段予以完成,将非正规获得的论文作为自己谋求名利的手段。而学术不端论文多数不易被发现,因此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教师想方设法地通过某些捷径发表论文。即使学术不端论文被发现,相应的处置多数也较为轻微,与前期获得的利益相比,损失远小于获利,故而一些教师甘愿抛弃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去冒险。
3.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不当
一段时期以来,教育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不当为学术不端论文的孳生提供了土壤。在中学教师评价体系中,对论文的评定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不注重论文质量的考核,导致一些不遵守学术规范的教师产生“量产”学术不端论文的投机取巧心理。教师的一些考核、课题、奖项、“帽子”等均需要发表论文,有时论文甚至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基于发表论文硬性指标的重压,一些教师处于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的状态,甚至为了发表论文而“制造”各类学术不端论文。一些课堂教学水平一般的中学教师,由于炮制了大量的学术不端论文而契合了某些评价标准,从而获得了各种奖励、职称、“帽子”等,实现了名利双收。这种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仅用于评价中学教师个人,甚至也用于评价学校。例如,学校的一些级别、奖项、排名评比中,论文也占有重要的权重。
4.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纵容
即使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及追求学生升学率的影响,多数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学校过于强调教师在学生成绩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其他专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对教师学术失范行为的漠视。从利益获得角度来说,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不仅属于个人科研产出,也属于学校的科研产出。学校作为既得利益获得者,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校方是不愿自动放弃已获利益的。从惩处手段来说,多数学校认为如若自己单位内出现公开通报的学术不端事件,将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即使发现一些教师发表了学术不端论文,多数学校难免从单位立场出发,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教师发表学术不端论文的行为。在面对需要处置学术不端者时,由于违规者与处罚者属同事关系,一般情况处罚程度较为轻微,违规成本过低,并未真正达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5.学术不端行为防范监督体系的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学术不端论文有所涉猎,但只是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面对具体的案例,其可操作性总体偏弱。高校教师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学术不端论文的高发地。在防范监督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论文发表方面,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落实具体规范问题,如《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11]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相较于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防范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治理缺乏全面、细化、可执行的规则和程序政策支持,有时存在无规可循的窘境。在处理中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时,由于多数学校并没有自己的处理办法,无据可依时只能参考高校或其他团体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内在因素
1.科研能力的不足
中学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是产生学术不端论文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研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不断探索和累积,需要耗费中学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中学教师平时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事务较为繁重,导致他们用于科研和撰写学术论文的时间十分有限。由于缺乏精力和时间,且多数中学教师并未受过专业的科研和撰写规范论文的训练,导致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远弱于教学能力。同时,一些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并不强,仅安于教学经验累积的现状,不具备良好的理论功底和科研写作能力。然而,当前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中,论文又是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科研能力不足的中学教师选择铤而走险,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法发表论文,以满足既定要求和任务。而在中学教师教研能力培养上,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学能力的重视远高于科研能力,加剧了教师对教学与科研重视程度的差距,进一步弱化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科研素养的缺乏
在师范教育阶段,一些高校较少设置甚至并未开设科研规范课程,对师范生的科研伦理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不少师范生对科研的认知十分有限。[12-13]而在从事教师职业阶段,中学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而缺乏对科研伦理教育的重视。参加校外的教研培训时,培训内容也对应于工作的重点——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教师均未得到完整和规范的科研伦理教育与培训,其科学素养的水平自然不高。中学教师多数是通过同事或朋友间口耳相传以及阅读各类文献而获得一些科研伦理的知识。因此,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时,即使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缺乏科学素养的中学教师也可能不自知。
3.学术道德的低下
受学术领域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以及利益链的诱惑,一些中学教师为了获取个人名利,不惜置自己的学术道德于不顾,投机取巧,通过各种所谓的“捷径”发表各类学术不端论文。在论文的撰写中,抄袭、剽窃他人观点,伪造或篡改数据,捏造事实,伪造学术履历,没有参加创作却在他人论文中不当署名,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等。在论文投稿与发表过程中,一稿多投、论文重复发表,甚至雇佣枪手代写论文,通过中介或其他非正规手段发表论文。一些教师虽然知悉某些行为属于学术不端,但在功利心的驱使下,降低了自己的学术道德门槛,频频制造各类学术不端论文,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一些教师将自身的学术不端行为归咎于外部环境,认为自己教学和教务工作繁忙,没空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并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不端论文只是从众行为,学术不端的根源并不在自身环节。
三、防范中学教师论文写作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改善外部环境
1.完善与落实相关政策
在中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文凭、分数、升学、论文、课题、奖项、“帽子”等指标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指标却不断走向极端:唯文凭、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课题、唯奖项、唯“帽子”等。“唯”的不良作用逐渐显现甚至成为教育评价导向的绊脚石。国家政策层面,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14]教育行政管理层面,相关部门在职称政策、科研政策、各类评比、各级课题等方面应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摒除唯论文的要求,促进中学教师学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改善评价体系中僵化的论文数量硬性指标,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促进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公平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完善现有的学术规范政策,加强中学教师的学术伦理教育,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撰写学术论文时有章可循,促进科研的规范化。同时,应重视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与惩处,颁布相关的监督惩处规定,以供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惩处学术不端事件参考。学校管理层面,学校作为科研诚信建设第一责任主体,应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理清判别依据、行为识别、调查流程、惩罚措施等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惩处制度,使其既具有宏观上的指导性,又具备微观上的可操作性,确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落到实处。
2.营造教学与科研的互促氛围
教学活动是中学实施教育的基础,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部分中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成绩,并未认识到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一是相关教育部门应响应时代对新一代中学教师的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要为中学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深造的机会与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各类教师培训或讲座中,培养目标以及计划设置应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伦理的教育。通过普及并实时更新科研的知识与技能、学术规范,对相关知识以代表性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提升教师的科研专业素养以及科研伦理认知。二是学校将教学科目相同或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引导学术带头人组建相应的研究小组,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使同一问题在不同人的学识、观点、视角中得到更全面的阐释。同时,鼓励研究小组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技能观摩和学术研讨等活动。三是教研小组在教研活动中,应明确研究目标,运用合理的研究方法,遵循教育教学科研的步骤,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和综合等,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讨活动中的思考、借鉴和心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达到科研、教学的共赢。
3.加强期刊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期刊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如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15-17]尽管随着期刊相关政策的颁布以及落实,我国期刊不断得以规范化,总体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个别期刊仍不顾国家政策以及学术道德,一号多刊,出卖刊号、版面,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不端论文。对此,一是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期刊的质量检查,严厉打击期刊各类违规行为,同时完善对违法违规和低质量期刊的退出机制建设。二是主管与主办单位作为期刊办刊政策和资源最重要的来源,对期刊健康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同时应加强对期刊的指导、管理与监督作用。三是各期刊编辑部应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质量、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引导把关作用。根据期刊的定位,围绕国家或地区重大关键问题、社会热点,加强选题策划,优化栏目设置。严格执行“三审三校”责任制度,把好稿件质量关,切实提高用稿质量。同时,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突出、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编辑队伍。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1. 提高学术道德水平
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在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时所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和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中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自觉学习并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底线。学术道德主要是由学术共同体间的道德舆论与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认知决定的。中学教师的学术道德水平既受科研诚信环境、教师评价制度、监督体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学术规范认知与道德认同程度的影响。在改善外部学术环境的同时,中学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水平。中学教师除了应了解科研的学术规范外,还需了解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有哪些,坚决杜绝一稿多投、一文多发、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中学教师需要明确在教育科研中自身负有的学术责任,意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对教育科研应有一颗敬畏之心,努力提高学术道德自我修养。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应秉承科学研究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恪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明确自身的学术责任,对教育科研有所追求,从长远考量当前的学术行为对自身未来的影响。
2.提高科研素养
教育部历年的教育统计数据表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学教师数量在逐年增多,拥有专科学历的中学教师数量在逐年减少。同时,随着中学教师进修深造机会的增多,教师队伍科学素养总体在提高。但是教育统计数据也表明,当前中学教师队伍以本科学历为主。[18]由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职前受过的专业系统的科研训练较少,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虽受过科研训练但多数也并非是教育教学科研的训练,因此多数中学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教师不仅应培养自己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能力,还应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教师应主动通过国家或学校提供的各类学习交流与深造的平台与机会,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科研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学习如何更好地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讨论、综合和总结等,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专业文献,借鉴前人的学术成果,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其中,提升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能力是预防学术不端论文产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学教师可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勤动脑、动笔,将一些感受、反思、想法进行提炼并上升为理论。由于写作过程需要理清思路并进行大量文献的阅读,日积月累,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得以提高,其学术素养和科研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3.注重教育反思
邵光华等通过调查表明,多数中学教师认为反思有益于教学,工作中应经常进行反思,但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19]中学教师必须提升对教育反思的认识,真正认识到积极的教育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师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研究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式,积极寻求适当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快速成长。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需要进行反思的内容,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观摩教学录像、吸取同事互评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邵光华等的调查同时表明,中学教师认为效果较好的反思方式是同事互评。[19]在与同事或专家的教学交流活动中,他人对自己的教学想法或行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使教师既能发现自己平时忽略的教学问题,又能拓宽教师教育反思的深度和广度。由于每个教师个体能力和偏好不同,不同个体提升教育反思的方式可能有所偏差,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适合自己的教育反思方式。此外,中学教师还应尝试将教育教学反思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发表出来,为同行提供参考与供鉴。
结 论
与其他前期受过专门科研训练的科研主体相比,多数中学教师由于前期未受过专门的科研训练而是直接从事教育科研,有其特殊性。中学教师发表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在个人的因素。政府、学校应改善外部环境,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注重教学反思,并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政府、学校和教师应多方联动,提升环境与教师内外联动效应,多角度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