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错能改了冤案,明辨毫厘官风存
——品越剧《胭脂》吴南岱的人物形象与塑造

2022-11-22

黄河之声 2022年5期
关键词:疑点恩师胭脂

韩 烨

剧作者在创作越剧《胭脂》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特点,顺应合理逻辑,在情节展开中刻画人物。他并没有把吴南岱的性格特征直接摆给观众,而是由表及里,层层揭开,为今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个知过能改,别具一格的人物范例,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如“包拯”这样的传统清官;细致而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年少成名,立志为民,才高气盛,知错能改的少年知府形象,真实可感,充满温度。他的心理矛盾演变也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让观者情绪随之发生转变。

一、吴南岱人物形象分析

(一)立官清正,年少扬名

《胭脂》共十一场,吴南岱的真正出场是在第五场“对质”中。前四场线性叙述,还原事件,以知县张宏潦草审案,将书生鄂秋隼屈打成招而告终,吴南岱就是在这时登场亮相的。吴南岱精明强干,反复查审卷宗后,敏锐察觉此案判词含混不清,他年少扬名,立志饬整吏治,便下定决心重审此案,昭雪无辜。他的唱词中提到“昭雪覆盆树清名”,“昭雪覆盆”最终目的是“树清名”,说明吴南岱内心还是不可免俗的在意身外之名,也为后面吴南岱审案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作了铺垫。

吴南岱秉性正直,面对向来不屑为伍的张宏一流,他敢于直面抨击,言语讽刺污吏草菅人命的行径;接手“胭脂”案,初次审问案情,他深思远虑,发现了新的疑点,为免打草惊蛇,谨慎选择后堂暗审和乔装暗访的方式,这些都体现了吴南岱心思之沉稳和办案时的严谨周密,他的年少扬名,绝非浪得虚名。

(二)志得意满,自视才高

吴南岱博学多才,年纪轻轻便坐得知府之位,这也滋生了他性格中志得意满,自视才高的一面。他在乔装暗访时,因年少为官,缺少经验,听信了毛大一面之词,主观臆测宿介为凶手,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在新的疑点出现时,不加取证,浅尝辄止。公堂之上,宿介刚承认自己冒名取证一事,便认为自己的判断得到证实,打断宿介即将出口的隐情,武断结案。宿介不惧权势,大骂公堂,直言吴南岱“糊涂昏官”。吴南岱年轻气盛,一向自诩清明,宿介的话正触他的逆鳞。他已不能客观地分析疑点,而是急切地想要证实自己的判断,对一旁鄂秋隼的为“凶”喊冤不予深思,严刑逼供,到这里,案件以宿介屈打成招而暂告一段落。

后来吴南岱看到施愚山批注在案卷上的三条疑点,自我怀疑的念头只升起一瞬就烟消云散,对恩师提出的三条疑点不经查证信口辩驳,这都源于他的盲目自信。吴南岱讥讽张宏的唱词中说道,“你查案不详假混真,草菅人命罪非轻。你将那一鳞半爪当全豹,单凭着浮光掠影断案情”。这四句词暗藏玄机,表面看来是吴南岱对张宏不经取证,草率办案的讽刺;而在知晓真情的观众耳中也是对吴南岱才高气傲,做出错误决断的嘲弄,一箭双雕。吴南岱性格中狂妄自大而显得愚蠢可笑的一面展露无遗。

(三)固执己见,幼稚短浅

吴南岱年少气盛,自尊心极强,但阅历短浅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此在恩师施愚山提议他对此案复查重审时,他内心其实是有一丝不服气的,他以此案结果已交刑部为借口拒绝恩师的提议,一意孤行地认为这是轻率从事。施愚山见况谆谆诱导,提出同往卞家仔细踏勘,谁知吴南岱不愿妥协,他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开始暴露。

复勘时,吴南岱表面答应恩师一起复勘,实则袖手旁观。在他的唱词中“越俎代庖”“捕风捉影”“年迈糊涂”,这几个词将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年少轻狂的一面彰显出来;加上张宏为报当日公堂被讽之仇,不停在旁煽风点火,言语相讥,极大地刺痛了吴南岱强烈的自尊心,他不能接受被自己看不起的人抓到错误,因此更加固执地认定自己的判断。赌气之下,他甚至说出翻案重审惹人笑谈,若真有错情愿罢官这样幼稚的话,殊不知在惹怒恩师施愚山的同时,也让观众对他感到失望。

(四)知过能改,回归本心

第十场“寻思”是整出戏中最勾人心魄的一折,人物的转变就在此展开,吴南岱心理的矛盾冲突在这一场中达到顶峰,内心抗衡也层层递进,淋漓尽致地展露在观众眼前。

复勘之后吴南岱回到府邸再次反复查阅卷宗,恩师施愚山循循善诱的话语,张宏冷嘲热讽的挖苦之言,狂生宿介辱骂公堂之词不断在脑海中交织,他时静时躁,内心斗争愈发激烈。恰逢刑部批文下达,面对批文中对自己明断此案的褒奖和即将升迁的喜讯,原本顽固偏执的判断重新占据内心,关于案件的疑虑在此刻全部烟消云散,他坚信刑部明辨是非,便到大堂批斩宿介。当他转身看见堂匾上“慎思守志”四字时,回想起高中之日许下的“高官厚禄非所望,志在水火拯黎民”为官初心,恩师对此案提出的三条疑点又上心头,掀起他内心阵阵波澜:若维持原判奈何疑点未清;欲翻案重审难免遭人谈笑,难逃玩忽职守的罪责。

纠结犹疑之下,他善良正直的本性逐渐屹立,考虑到此案误判的后果是草菅人命,违背了他立官为民的诉求,甚至与张宏沦为一流,他猛然惊醒,找来当事人后堂暗审。一路追查之下,吴南岱惊觉此案元凶另有其人,本性中正义正直的一面在内心的权衡斗争中到此呈现压倒性的胜利,他顾不上许多,火速上报刑部,抱着丢掉乌纱的决心开堂重审。

第十一场“请罪”是戏剧最末一场,宏观上来讲,符合中国传统戏剧审美的“大团圆”结局。这一场吴南岱的装扮不同于之前意气风发,盛气凌人的形象,他是抱着弃官的决心开堂重审,因此衣冠不整,披发掩面而上。亮相后水袖遮面的动作显露了人物羞于对人却强撑颜面上堂的挣扎内心,在人看来竟平添了几分可爱之意。证人上堂,无辜昭雪,毛大伏法,大快人心,观众们看得酣畅淋漓。紧接着施愚山到场,吴南岱万分羞愧,脱帽跪迎,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尊敬师长,铭记本心的少年。施愚山不计前嫌,“失之毫厘差千里”“尚须明辨毫厘间”这两句是他对吴南岱今后的忠言,也是全剧的点睛之笔,简洁明了地道出本剧的主旨。戏剧以宿介与吴南岱的冰释前嫌为结局圆满落幕,留给观众无尽回想。

吴南岱不求高官厚禄,志在拯救黎民的本心并未丢失。只是人非圣贤,年少成名,阅历短浅,这才滋生了他自负才高的性格,一叶障目,犯下错误。可贵的是他能在纠结之中慎思守志,回归本心,避免因错就错,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吴南岱形象的舞台塑造

吴南岱一角有着丰富的内心戏,对于演员来说,塑造吴南岱一角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舞台上将人物的内心外化,展现在观众眼前。在荧幕里或许可以将人物所思所想用旁白的方式直接诉诸观众,但在戏曲舞台上,就要运用唱腔和身段的结合了。在塑造吴南岱这个人物时,尹派传人将程式化的戏曲身段和话剧的表演方式相结合,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同时又极大地发挥了尹派小腔的特色,将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曲折迂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变幻的板式,起伏的声腔

在唱腔上,以着重体现人物内心的《慎思》(裘巧芳演唱版)一段为例:前六句采用了越剧主腔之一的“弦下腔”,即由越胡“1-5”定弦的腔系,十字句极具尹派特点。以慢板进入,体现人物慢慢进入回忆,旋律呈波形,时起时伏:“想此案乃是我得意之举”一句落在了“2”上,“曾为此博得了清正官声”一句落在“1”上,“按理断并无有差错毫分”一句落在“6”,并且“分”字短促,与下一句开头的“老”字同占一拍时值,表现转折之意,“老恩师却指出一例疑证”最后落在了“5”上,这四句呈“三上一下”结构形式,是越剧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架构,旋律走势严密贴合了自然的说话语气。

当吴南岱听到宿介大骂公堂要去批斩时,“怒冲冲速升大堂去批斩”一句在“过门”部分由“弦下腔”转入“尺调腔”,由“慢板”转为“嚣板”,将人物此刻怒火中烧之情在听觉上诉诸观众;下一句“见堂匾却教我举步难行”,过门又接入了“慢板”,并且回到了原来的“弦下腔”,明显让观众感觉到人物突然冷静的转变;“想那年金榜高中谒恩师”一直到“此言我深深铭肺腑”,这几句都在“慢板”中进行,让人物的回忆有娓娓道来之感,慢慢想到为官初心;下面“慎思守志挂后厅”一句后的过门在拉慢“挂后厅”三字后转快,再次体现了人物在座右铭的警示下内心发生的转变;紧接着“老恩师提出疑点共有三,那银钗至今尚未查分明”两句中前快后慢,“查分明”三字放慢,在节奏变化中形成对比,体现人物对案情疑点的犹豫;而后从过门开始到“到那时公正廉明全是假”一句都转为“快板”,“慎思守志是骗人”一句再次放慢,并从“是骗人”三字开始到最后“左难右难难煞我”一句采取了戏曲中常见的“紧拉慢唱”方式,尤其是“难”字作了多次重复,最后“难煞我啊”旋律上行,并且以不具终止感的“6”音结尾,巧妙切合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节奏,体现了吴南岱此时的手足无措,举棋不定,将人物内心的挣扎纠结展现得酣畅淋漓。

(二)程式化动作与话剧式风格相结合

在表演方面,改革发展后的越剧在戏曲程式化身段的基础上又向话剧学习,形成了真切动人的独特表演风格。作为主角,吴南岱定位在官生,因此,演员在出场时会刻意将亮相的每个动作节奏放慢,以此体现人物的沉稳。越剧演员魏春芳在她的文章中说道:“在出场、整冠、撩袍、转身、抬腿的时候配上凌厉的眼神,眼睛的焦点应该略微向上,这样一个志得意满骄傲自负的少年知府就出现了”。

除了在宏观节奏上奠定人物主要性格基调,在外化人物内心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十场“寻思”中,为了表现吴南岱对此案束手无策,迟迟不能定夺的挣扎,先是运用台步的变换,而后又用到了戏曲的“帽翅功”,先是双翅同时上下摆动,然后变成双翅盘旋摇动,情绪渐进,层次分明,完美展现了人物内心进退两难的纠结境地。

三、茅威涛角色塑造艺术评析

茅威涛在1993年出版发行的越剧电影版《胭脂》中饰演吴南岱一角,凭借她扎实的唱做功底,将一个年少气盛,意得志满的少年知府形象跃然于荧幕之上。她的表演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既在前人饰演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又给后人对吴南岱的塑造提供了示范性的作用,很多演员在饰演吴南岱时都是从茅威涛的表演和唱腔上进行模仿和学习的。

茅威涛扮相俊美,身上有浓厚的书卷气,在气质上来说,与博学多才的吴南岱形象非常贴合,且唱功扎实,在兼具尹派韵味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她在塑造吴南岱时,非常注重眼神的传达。为了突出吴南岱犯错、改错前后的对比,她将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眼神表现到了极致。常态下,吴南岱的眼神都看在水平线之上,就是在俯首时,头的角度也不是完全低下,而是用眼神向下看,个别唱腔念白句又加上了小甩腔,全面表现出了人物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魏春芳的表演就借鉴了她的这一点。在审案时,她的眼神凌厉,仿佛能洞悉一切;面对张宏时,吴南岱的眼神透漏着不屑和嘲讽;沾沾自喜时,眼神里的得意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茅威涛的吴南岱不仅是用身段和唱腔这些外在的技术堆积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有用心体味,将自身融入角色,可以说,茅威涛把吴南岱演“活”了!

越剧《胭脂》不失为一出耐人寻味的好戏,既有艺术美的观赏性,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给政法人员办案时“失之毫厘差千里,尚需明辨毫厘间”的警示,也教导观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哲理。笔者衷心地希望对越剧《胭脂》中吴南岱人物形象与舞台塑造的分析,能够给越剧《胭脂》的研究增色添彩,提供支持与借鉴的价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疑点恩师胭脂
怀念恩师魏廷格先生
现场的疑点
春游凤山胭脂垴
年少曾恨先生严,如今方知恩师情
酷相思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胭脂剑
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