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湾区高职院校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分析与优化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2庞靖康
庞靖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为促进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保障学校正常就业工作秩序,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了相关的就业指导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国家、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遵循“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院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原则进行。学校历年领导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全校大会、就业攻坚专题会议等,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形势和动向,同时学校各二级学院响应迅速,全体老师群策群力,结合学院的自身特色,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有力地促进历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深职院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与企业“订单式”联合推动就业
学校与企业的“订单式”联合推动学生就业的想法源自企业里“订单式生产”的经营模式[1]。其具体做法为:学校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位需求,并结合自身的育人理念、育人计划,与企业共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人才就业协议方案,在师资、设备、场地、资金等全方位紧密合作,让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定向岗位就业,把学生培育成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双方为了保证“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计划顺利进行,特此制定了以下的操作细则:
1.校企双方签约协议——规范人才培养过程
2.敲定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关课程
3.选拔学生——尊重自愿,择优录取
4.联合培养——整合资源,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过程的反馈与监督——时刻监管人才培养的过程
6.建立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维护校企双方权益
7.质量测评——确保人才培养的成果
(二)实现就业指导“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深职院为了实现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特此在各二级学院中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就业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部署和指导,其中就业工作管理模式为“院领导、专业主任、班主任及辅导员”三级负责制,力求覆盖每一位毕业生。
在大三毕业生的开学之初,深职院各二级学院陆续召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上学院领导基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往届毕业季数据,分析了往年的就业情况,并结合当下就业背景,向全院老师讲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同时在就业指导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了院领导、专业主任、班主任、辅导员、其他教职工这五者之间的职责,确保就业的每项工作落实到位、到人,实现在就业领导小组的统一管理下,实行学院教职工全员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运行模式。
(三)打造就业品牌,邀请校友导师与企业一起举办“就业能力挑战赛”
以深职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建环学院”)为例,建环学院深入探索构建专业、校友、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式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以大二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为基础,通过举办就业能力挑战赛,全程引入校友导师和企业嘉宾的参与指导,在学生中获得良好反响。
1.以课促学,继续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讨改革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学生就业前的先导课程,旨在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提升做积极准备。建环学院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近年来,学工办任课教师分批次分别参加了北森生涯学院的BCC北森生涯教练培训和UCG高校生涯团体辅导师培训,增强教师自身对生涯规划及其教学的认知。
2.以师为范,校友指导团队调研强化学生就业认知
建环学院从2014年开始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探索校友导师制,聘请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多年、职场经验较为丰富且乐于指导师弟师妹的优秀校友担任课程导师,与授课教师共同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将课上教学和课后实践紧密结合,把学生提前推入就业市场[2]。
3.以赛带练,积极开展学生就业能力挑战赛系列活动
建环学院以就业能力挑战赛的开展为抓手,着力于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参考往届办赛经验,通过前期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写作,挑选同学进入初赛,通过复赛模拟面试的选拔,进入半决赛。比赛全程引入专业教师和校外评审,最终在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选手进入总决赛。决赛中选手们通过一分钟的短片展示、四分钟的个人陈述,展示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场的评委也从发展潜力、求职心态、专业能力、个性特征等各个角度,对选手提问,而选手们的精彩展示,让评委频频在现场发出实习邀请。
(四)借助网络和媒体平台,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
借助互联网平台,学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互联网助推机制,通过广东省就业创业平台、微信等线上渠道,全员开展线上就业帮扶工作,通过网络访谈、问卷调查等线上方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和需求;指导各学院老师实时在线为毕业生答疑解惑,提供就业信息上报、平台使用、就业协议申报等线上操作指导,同时提供报到证改派线上申请、就业材料零跑腿办理等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各级政府部门就业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补贴申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就业法律咨询等工作宣传,实现就业指导精细化,就业服务无纸化。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仍需革新
从2020年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职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学习方式设置为:网络课程占40%、职业在线测评占30%、线下生涯体验占30%。但在该门课程的设置当中存在部分漏洞[3],例如,一是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存在部分同学在网络上雇“枪手”代刷课程和代替考试,此举在网络课程学习中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导致作弊的同学利用课程漏洞投机取巧轻松得到高分,即使最后高分通过该门课程,但学生们对职业规划课的认知与应用依然无法入心入脑。
二是在线下生涯体验中,学校专门给每个班级设置了对应的时间地点进行游戏体验,共设置了三大模板,分别是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方法论,以闯关的形式来按顺序完成对应模板即可得分。但学校给每个班级线下只有两个小时来进行模拟探索,同时在游戏环节设计上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这两部分局限性较大,可供学生选择的选项不多,限制了学生的可能性因素,导致学生体验感不佳。在线下游戏环节中,有同学反映无法解答自身对于生涯探索的疑惑,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课程,走马观花,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剖析自身情况。
(二)学校的创业课程体系存在不足
1.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清晰
在目前学校课程设计中对创业教育的科普较少,虽然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企业孵化创意园,但始终得不到大部分学生们的关注,在校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感觉遥不可及。学校对于创业教育更多的理解是解决就业的另一个途径,对于创业教育的目标简单定义为如何“开公司”“如何做生意”“如何在创业比赛中获奖”,没有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业精神,远离了原本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创业课程的体系存在漏洞
首先,学校创业课程的教学老师绝大部分是二级学院内部的专业课老师或专职辅导员,教学老师缺乏专业性,教学师资薄弱。其次,由于创业课程的特殊性,主讲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学院内部的专业课老师和专职辅导员这两者本身缺乏创业经历,在创业实践上并没有相关经验。同时,由于资源的不足,创业课程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较少有机会与当地企业进行融合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没渠道进行实践验证,教师就无法得到准确的教学反馈,最终难以保证课堂教学成果。
(三)专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劣势
1.专职辅导员对于指导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欠缺
目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专业性不够,辅导员在毕业季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全院学生的就业台账数据、转发各种招聘需求、组织好学院的招聘会、对就业的政策进行解读等大众服务工作,但在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岗位选择、未来晋升途径、就业心理疏导等缺乏专业的指导。二是缺乏与企业交流的机会,辅导员在毕业季会花费大量精力组织学院的招聘会,根据企业的报名信息来筛选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优质企业,但鲜有机会与企业代表进行深度交流,主要原因是平时工作中辅导员事务繁杂且缺乏交流平台。
2.专职辅导员对于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引导缺乏力度
近几年的毕业生均属于“00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处于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种实时资讯都不断地冲击着他们,使得“00后”容易产生“高期望”“慢就业”“怕就业”等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没有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此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辅导员没有做好学生就业引导教育工作,使得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择业观。
3.学院就业工作队伍人员流动大
在深职院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充当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但由于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因素,造成辅导员队伍变化较大,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就业队伍。频繁变动的辅导员队伍导致了辅导员对于毕业班学生和专业老师的熟悉程度不够,就业指导工作业务不熟悉,无法娴熟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得就业工作存在一定漏洞。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长期处于新老交替,使得业内人员偏年轻化,容易出现实践经验不足,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三、逐步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一)建立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只在高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就需要进行就业宣传教育,尽快建立起贯穿大学三年的全程化、跟踪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就业课程体系[4]。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当因人施教。
例如,在面对大一的学生时应当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清楚地认知自我、认知专业,可以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往届师兄师姐的分享会来实现此目的;对处于大二的学生来说,他们此时已经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基础,但是可能不了解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于应届生的招聘要求。这个时候应当鼓励大二学生多去了解市场上企业对于应届生的综合要求是怎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毕业生,同时在大二这一学年中在就业指导导师的引导下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规划的进度来安排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大三的毕业季同学,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并侧重于讲授学生在找工作和面试工作时的技巧性知识,组织好学生完善简历和进行模拟面试等关键步骤。
(二)加强就业指导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笔者与不同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交流中得知,存在部分辅导员是应届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自身面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障碍。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穿插大学生三年时光,部分刚入职辅导员就接手处理毕业班级的就业工作,此时无法为大学生们提供有效可行的求职就业方法。想要提高专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必须先稳定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队伍越稳定,辅导员前辈们才能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实现对新入职辅导员的“传、帮、带”,学校才能实施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持续化、专业化的就业专项培训,长此以往,辅导员队伍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力才能逐步提升,辅导员们才能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不断靠拢。
(三)铸造持续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开发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机制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工作量庞大的工作,该机制可以反馈出社会、政府、企业、学校、老师、学生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目前大学生们面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显得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5]。在目前大数据时代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就业信息跟踪反馈机制,不仅可以直观反映出社会就业现状的矛盾点,还可以积极地调动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主动自觉在就业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改进高校的育人计划和社会的稳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