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2022-11-22林瑛
林 瑛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高校(包括职业院校)范围内展开了关于网瘾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中断学业的学生中有80%是因为网络成瘾,可见高校生(包括职业院校)的网瘾远比想象中严重。分析原因,网络环境、学生心理等多层次原因各占一定比例,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本文从网瘾学生的心理成因作为切入点,以期使实际问题得到由内而外的改善。
一、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瘾现状
网瘾全称网络成瘾,最初指没有致瘾物质作用的冲动上网行为、失控上网行为,有网瘾的人多因过度使用网络而体现出个体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情况,在职业院校中的占比较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前一年年末,我国网民规模已超9亿,青少年网民的规模就占据其中的1/3,而这1/3的网民在全中国青少年当中已超79%的占比,可见青少年上网的人次之多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地步。王立智[1]等人就西北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了网瘾比例的走访调查,得出结果表明网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年级、专业、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理科学生的网瘾比例明显高于文科学生,男生网瘾比例要比女生大,低年级学生的网瘾情况要重于高年级学生,且由于相关数据与此前研究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瘾现状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瘾心理成因分析必须从多个角度展开,否则单一的问题溯源不能支持学校、教师干预网瘾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网瘾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危害
网络成瘾之所以能称作“瘾”,可见其对人的危害程度是十分大的。很多学生对于网络的迷恋表现得就如酗酒、赌博一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其上网的时间已经侵占了其个人的学习生活时间,所造成的危害也蔓延到其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网瘾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比较偏向技术,而技术类的专业内容往往单一、枯燥,对比内容丰富的上网冲浪,学生更倾向选择后者来放松精神。长此以往,学生会成瘾,进而放松甚至放弃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学生成绩下降甚至辍学的情况。
其次,网瘾还会加剧学生紧张的人际关系。因为网络上有许多社交平台,上网者可在不动身的情况下与远在世界各地的网友交流,且网络社交形式多样,学生完全可以塑造出另一个身份与网友沟通,从而减少现实身份社交的局限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感到不适应,进而形成一种闭塞、逃避现实社交的情形,使其人际关系陷入紧张的境地。
最后,网瘾会增加学生的精神压力。虽然上网在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放松精神、舒缓压力的方式而出现的,但一旦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沉浸在虚拟世界和自己虚拟的社会角色当中,就会逐渐脱离现实生活,而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开展活动的,所以当各方面事务向学生袭来,学生就会倍感压力。很多学生为了逃避压力甚至做出逃课、夜不归宿的行为,不仅荒废了学业,也浪费了大好的教育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颇深。
二、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
(一)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分析
网络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抵挡网络的便捷性以及丰富性所散发的魅力。但是,单方面从网络的优势切入分析仍略显片面,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去阐释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加合理。
首先网络是虚拟的,属于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几乎没有时间、空间的界限,有时候虚拟情境设计得到位,甚至能让人混淆现实与网络差别,它的优势在于几乎可以满足上网者的任何信息需求,大大超过了现实世界能带给人的体验,所以其能带给学生以吸引并不让人意外[2]。
其次,网络除了提供信息交互功能,还能使应用者在短时间内满足自己多样的体验需求,例如社交软件能实现学生的社交需求,由于网友可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彼此倾诉、交流,所以相比现实的社交,学生往往在网上更能表达和表现自我,这对于现实考试失利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是较大的诱惑。而游戏软件、平台能够帮助玩家建立新ID,令玩家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自身成就、控制欲的满足,这也是网络之所以对学生产生吸引的原因之一。
最后,职业学校学生之所以成为网瘾青年,其本身对于情绪的表达与控制能力的不足也是主要的因素。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且中考、高考的失利让他们变得十分敏感,加之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水平不高,其生活的环境也缺少让其表达情绪的环境,学生很容易将网络当成一个发泄口,进而陷入网瘾当中。
(二)导致学生网瘾的五大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网瘾心理的形成,可分为五个问题角度来谈。
学生会沉溺在缤纷的虚拟世界,主要是因为其所处的年龄段,本能地会向外界寻求刺激,可将这一心理问题归结为一种猎奇的心理,他们因对学校外的世界、网络世界产生好奇,而不断沉溺于网络构建的多元世界。
当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本身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倾诉对象,容易产生孤独感,而网络可以为这些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提供多样的社交平台,给他们以充分的宣泄空间,学生对于网络的归属和依赖造成了其网瘾的产生。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在学习竞争中曾有过失利的经验,导致他们大多比较敏感,加之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年纪,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本能地反感,而网络中的人与人相处更加平等,当他们在现实中受挫,就倾向逃避到网络当中,通过转换自身的角色,获得一丝的放松与安慰,但这同样也会导致其网瘾问题的产生。
职业院校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要早,但情感发育仍未成熟,常有的体现就是内心脆弱,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如失恋、缺少关注等情感问题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出现情绪低落或极端、冲动的行为,这时网络中的一切美好正如一味“止痛剂”,将学生带入其中不可自拔。
第五,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学业、各种课余生活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而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可成为其情绪交流、宣泄的渠道,进而让学生感到欲罢不能。
三、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代币管制法和厌恶干预法
要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瘾心理进行干预,从心理学角度有几种常见的干预手段比较适宜。一是代币管制法。这是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一般根据操作条件的作用原理激发个体的自发行动,使其能够配合外部的控制管理,进而令正当行为逐渐取代此前的不良(瘾性)行为。代币管制法多用于对长期精神发育迟缓、孤独症患者的干预,应用于网瘾的控制也是针对那些瘾性较大的学生而言,主要通过奖励一定的币券来强化目标行为,并借此矫正被干预者的问题(成瘾)行为。代币管制的优势在于其不断强化目标行为能循序渐进为被干预者带去习惯的改观,同时这一方法也具有一定灵活性,即便被干预者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出现喜欢、追求物品的转移变化,其在干预中对追求化物的动机都不会降低。具体的干预中,教师针对学生上网时间缩短,制定币券方法机制,如每周完成上网减半可发放奖励卡片一张,集齐几张卡片可换取学生喜欢的物品一份(预算控制的基础上),以此带给被干预者以愉悦感、自信感,并借此戒掉网瘾[3]。二是厌恶干预法。这是一种通过将被干预者上瘾物品与不愉快刺激联系起来的干预方式,作用机制在于让被干预者一接触所上瘾物品就会产生厌恶心理,进而逐渐戒掉“瘾”。实际实践中,教师可以让有网瘾的学生在自己手上系上橡皮圈,一旦学生按捺不住上网冲动就可拉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进而帮助受干预者转移注意力。
(二)自我警示与团队疏导
玛丽· 麦克默伦在《成瘾心理学》中分析,判断成瘾后个体沉迷的程度要取决于成瘾者所处的环境、情形和其所能做出应对的能力,如果个体发现自己已然陷入某一事物中,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般会自主想办法摆脱这一困境。这一思路应用到网瘾学生的心理干预当中也叫做自我警示法,可通过让被干预者形成对网瘾危害的反应机制来自我控制其网瘾行为。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列出上网成瘾对其学习生活的干扰与危害,并令其思考戒除网瘾的好处,让其将观点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起到时刻警醒的作用。这种干预方式一般建立在被干预者良好的自控力之上,对于网瘾不深的学生可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
除了方法、手段上的干预,教师还可以为学校的网瘾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进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具体的实践中,各学校可根据现有师资选拔人员组成学生网瘾心理干预的课题研究小组,以团队协作之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面向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帮助个体认识自我发展中的问题困境,使其明确自身网瘾的形成与戒除方法,进而在教师的建议下融入集体,通过改善与他人的相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逐渐削弱对网络的依赖[4]。过程中教师可将学校的网瘾学生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形成相互支持鼓励的团体关系,确保网瘾学生戒除网瘾过程中的安全感、自信心都能够得到保障。
(三)增加校园人文活动,疏散学生成瘾心理
除了对已形成网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学生产生网瘾的防范工作也十分重要。基于以上对网瘾心理形成的分析,可知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外部刺激的向往和宣泄情感的需求是学生逐渐依赖网络的重要原因,对此,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在校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视,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来帮助学生疏导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具体的实践中,学校方面可以多开展文体活动,如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多体会真实社会的有益社交,避免对虚拟的社交、虚拟的交流对象和身份过于沉迷。另外职业院校学生存在对就业、学业压力的焦虑情况,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关爱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帮助、提供一些发展建议,以让他们更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减少学生向网络虚拟世界宣泄情绪的情况。当然学校也应当联系学生家里,通过向其家长反映情况,增进家校共育模式的渗透,让家长对学生依恋网络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沟通与疏导。
(四)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中介网瘾心理
众多关于网瘾心理形成的调查中,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同也会对其网瘾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越是对学校缺乏归属感的学生越容易出现网瘾,相反对于学校有强烈归属感的学生更倾向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社团的活动当中,建立真实的社交。基于这一调查结果,有关院校应对自身作为影响学生网瘾形成的“中介”作用加以重视,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角度增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观幸福感,进而加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使学生在网络中的情感寄托与宣泄转移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毕竟学校是职业院校学生当下的主要活动场所,如果能够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在校园的软硬配套设施上满足学生的心理成长发育需求,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会加强,自然会减少对外界(网络)的寄托。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活动室的建设,为更多的社团活动的建立提供空间,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网站的建设,丰富网站服务板块,在校园范围内设立学生喜爱的论坛,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
综上所述,网瘾对学生的荼毒,并非单纯地限制学生上网就可以解决,需要学校方面与教师从网瘾学生的心理变化角度着手,厘清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网瘾的内在、外在原因,提出更加全面的干预对策,使学生的网瘾问题得到遏制或转移。像本文针对的职业院校学生网瘾情况,学校教师要多理解学生,少一些直接的批评,从转移学生的焦虑心理、疏导学生的抑郁心理等切入,通过网络道德宣传工作的开展、丰富课外活动的组织和人文关怀的给予纾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网瘾得到有效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