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2022-11-22刘慧玲
刘慧玲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技术出现在人们视野,这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泛、交流互动方便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不仅完善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之处,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高校大学生作为新媒体运用者的主要人群,他们的“三观”认知、学习方式等也会随着新媒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再加上如今处于新媒体的高峰时期,如何运用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基于此,心理健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到各个地区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拓展他们的“三观”认知,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拓展自身的眼界和视野。
其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所实施的边界和表达形式,也延伸了学生的精神空间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由、和谐、平等的环境中与他人交流和沟通[1]。同时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品质,利于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
最后,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调适制度机制。新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例如传播速度、范围都比传统媒体要多得多,它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将信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分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区别,从而调适自我,提高自我。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也对此作出了相关改变,但情况并不乐观,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学生在接触网络信息资源时,可能会缺乏认同感,又或者存在选择恐惧等情况[2]。虽然多元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认知,但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如沉迷于网络世界,不关注人际交往,慢慢地性格也就会越来越孤僻,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另外,部分教师并未突出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极有可能会偏离正道。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知道,新媒体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以至于学生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也就代表了心理健康教学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未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导致自身所积累的信息素养不能较好地投入教学,也难以支撑自身完成教学工作。造成这一问题的其中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定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的缘故,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不多,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才会出现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情况。
(二)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辩证思维能力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也是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各自媒体信息的方式。但是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习惯性按照教材内容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本没有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同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造成影响,进而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分辨有效信息和价值。
(三)缺乏和家长的有效沟通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减少负面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但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家长和教师之间缺少黏性,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大多数教师根本不会主动跟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不会将学生的在校表现等告知家长,以至于家长不知道如何配合教师的工作,自然也不能实现家校合作的目的[1]。
(四)新媒体技术涉及较少
当前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还没有深入研究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不能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也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一定的阻碍[3]。所以,教师必须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研究新媒体技术,了解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式,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高校根本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也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不能了解其含义和价值,而且还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最多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记忆和学习,但过不了多久便会忘记,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和学生的不关注,使得心理健康教师不会主动运用多媒体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导致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不相符,缺乏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改变教学氛围低沉等情况,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毕竟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时,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正确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再以多媒体技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这样也能及时预防学生的心理出现危机事件[2]。例如QQ群、微信群等,通过这些方式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理论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教师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学当作一个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平台,将其划分为各个模块,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案例,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整教学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心理健康。
(二)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
为了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高校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组织专业学习小组,同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们能够跟其他高校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习相关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加强教学质量和效率。当然,教师自身也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多加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旁敲侧击地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测评学生的心理健康,若是有问题也能及时解决[3]。
新媒体教学平台有利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但是部分高校并未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以也没有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导致学生不能借助网络平台来咨询、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
教师自身必须充分了解新媒体教学平台的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以此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不能将眼界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上,应当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水准。
(三)加强监管,营造健康的环境
高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学校领导应当与行政管理部门一起展开高校范围内的净网行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阳光、充满乐趣的新媒体平台上学习,同时突出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查缺补漏,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校便是学生的管理主体,因此必须要落实网络环境监管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只有让学生身处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才不会被低俗、极端、消沉的思想所影响,进而才能确保学生的内心和心理是健康的[4]。对此,高校需要严格配合公安、网信等机构平台,建立校园安全网络防火墙,通过多媒体技术筛查学生的信息资源和渠道,及时删选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负面信息资源。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舆论导向,让辅导员、团委等教师、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将正确的思想理念根植到学生群体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认知和思想道德理念,不仅能够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打下基础,也能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
(四)提高指导培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新媒体好比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自然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虽然也会从源头进行梳理,但是网络环境依旧错综复杂,并不是信息技术手段和人为监控能够完全涵盖的,必定会有遗漏的地方。针对这一情况,唯有加强学生的抵御能力,让他们对于新媒体环境有一定的辩证思维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也符合当前时代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5]。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00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十分活跃,容易冲动,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人际交往水平也较为薄弱,高校需要在此基础上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度体系,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作为一个专题去研究和分析,并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其内容包含新媒体下的信息筛选、如何辨别、找出主题、意义价值等,借助这样的方式来找出背后隐藏的信息,了解其最终目的,若是有负面因素的出现,教师也可以及时引导,同时告诫学生不可产生好奇心深入了解,应当举报、切断,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人际交往时,需要保护自身的身心安全,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也不要和陌生人过多交往,对于网络朋友的要求、态度等要跟家长、教师进行相应的交流和沟通,必须要在组织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接受,确保自身的心理情况处于健康的状态,避免因为新媒体的一些负面信息而对自身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高校管理机构要跟心理教育机构共同合作,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引导他们肯定组织的存在,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寻找组织,才会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树立健康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6]。
(五)组织实践培训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带领他们参与当地的社团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增长经验,同时锻炼其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项目或者进行科研实践,使学生们与团队一起完成任务,扩大朋友圈,收获更多有效的信息资源,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交往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组建了心理健康辅导团队,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家庭、交际等等,以疏解、鼓励为主,结合线上线下两个方式,让给学生能够真正打开心扉,真诚地面对心理健康辅导,与教师一起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走向更好的人生。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高校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丰富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使其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