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声乐学习中艺术创作的实践探析

2022-11-22

山西青年 2022年17期
关键词:歌唱者练习者声带

易 帆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艺术素养提升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艺术专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艺术学研究也日趋活跃。由于艺术类各专业特色各异,有的偏重于艺术技巧的练习,有的侧重于艺术研究素养的提升;有的强调基础,有的注重应用;有的偏爱纯艺术,有的倾心于实用艺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1]

一、艺术创作与声乐的定义

艺术创作是作品产生的中心环节,作品将艺术变得具体化、实体化。纵观中外艺术史,占主流的艺术创作观念大都围绕或紧密关涉艺术家这个创造主体。从实际出发,呈现出个人创造行为与群体整合要求、文化产业机构的商业制作及营销活动相交融的新特征,其特征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认知,构成深厚的历史传统。[1]

声乐是一门特殊而实用的艺术。在声乐演唱中,声音是靠声带振动发出的,歌唱者必不可缺的条件就是气息,想要拥有好的气息,就要学会正确呼吸。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史,许多声乐理论都强调“歌唱家必须先调理气”。

二、声乐学习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在声乐学习中,歌唱就是艺术创作的很好体现。正确的发声并不是一个歌唱者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巩固发声位置和对每一首声乐曲的思考进行二度创作。一位歌唱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平时的发声练习通过作品来表达其艺术特征,包括节奏、节拍、速度、换气等。这就运用到了艺术学原理中艺术创作的范畴。一位合格优秀的歌唱者就得具备艺术创作的理念,且将之巧妙运用到自己的声乐学习上。

三、在声乐学习中运用艺术创作“虚静说”

“虚静”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中颇具特色的范畴。刘勰在《文心雕龙· 神思》中明确指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渝无藏,澡雪精神”。在此基础上,画家才能“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音乐家才能“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文学家才能“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显然,其思想渊源可上溯至“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等哲学命题的先秦老庄学派。故笔者对“虚静说”的定义: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不能心浮气躁,要心平气和,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内心杂念,心如止水般使自己进入到一个虚空、安静的状态。[1]

(一)“呼气”与“吸气”

气息是声乐学习和歌唱的基本条件,而在这“呼气”与“吸气”之间就运用了艺术创作中的“虚静说”。那如何做到在声乐歌唱中做到“虚静说”?首先我们要明白正确的气息支撑位置是在腰腹横膈膜之处,所以为了更方便找到气息的深位置,歌唱家往往都会在歌唱之前先深呼吸从而达到放松自己身心,让自己更快进入平静状态。切记不可心浮气躁,不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导致心态不平稳,这就跟“虚静说”背道而驰!再者,当我们整个身心平静之后,练习者慢慢去感受气息在身体里的流动方向与位置。结合以上的内容,笔者学习到辅助寻找气息的两种方式:1.抬重物法。歌唱者可以尝试着边抬钢琴边歌唱的办法,当人用力抬重物时,腰腹间横膈膜处就会主动向外扩,而这就是储存气息的位置。2.倚靠法。当歌唱者平静且放松地倚靠在凳子上进行正常呼吸时,会明显发现此刻的呼吸位置发生了改变,胸腔处起伏不大,反而是腰腹间开始有规律性地收缩与外扩。以上就是笔者通过理论与实践了解到的辅助寻找气息位置的方法。为了达到声乐演唱的更高水平,我们就得更好地运用“呼气”与“吸气”的练习,从而进一步巩固气息的稳定性。

呼气练习:首先,“叹息”练习。人在叹息的时候,身体都会处于“虚静说”的一种放松状态。采用“叹息”训练方法,实际上是歌唱者可以更有效地放松膈肌,从而为演唱提供了条件。操作方法如下:深吸一口气稍作停顿,再次感受从腰腹间位置通过身体“管道”将气息缓慢送出,这样的呼气方式可以保证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平稳。其次,哈欠式呼气。具体操作方法:同上完成正确的深吸气操作后,稍稍停顿;软腭上抬、牙关打开后感受气息平静缓慢地从腰腹横膈膜处经过咽壁再通过软腭处集中于在眉心处。最后,前方呼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呼吸在生活中的体验,达到“吸气的同时呼气”,达到呼吸的循环意识,确保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更加连贯、流畅。[2]

吸气练习:第一,利用“嗅觉模式”进行吸气练习,这种吸气练习可以增加气息储存量,将更多的气息储存在腰腹的深位置。该吸气过程中口腔不可发出声音或者其他多余的夸张动作。练习方法跟“闻花”动作非常相似,实际操作如:练习者想象此时鼻尖正下方有一朵鲜花,练习者细嗅花的芬芳从而感受横膈膜位置的扩张,再加大吸入量,让气息自然地往腰腹处引导。这种锻炼方法的运用,可以保证练习者吸气过程的连续性,促使腰腹持续处于扩张状态。该吸气训练方式可以实现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演唱者声音强劲、呼吸顺畅、醇厚细腻。第二,狗喘气式吸气。它需要练习者模仿狗平时喘气的行为动作。实际操作如下:深吸一口气稍作停顿,再快速进行反复喘气,切记喘气的时候要保证气息的平稳,时时刻刻保证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如果练习者依然无法做到这种吸气状态,建议练习者可以尝试快跑一公里后再进行吸气训练。这样运动后再进行吸气练习的优点:1.全身心可以得到放松。2.气息可以更好储存于腰腹之间。3.更好的感受喘气时气息的状态。该练习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歌唱速度的换气效率,而且有助于声乐的积极与统一。在声乐中,模仿练习狗喘气,需要练习者达到收缩和放松之间的快速过渡,进一步提高呼吸开关的灵活性。

(二)“紧张”与“放松”

一提到“紧张”与“放松”,大家顾名思义想到最多的是身体上的反应。其实并不止如此,在声乐中也存在着“紧张”与“放松”。因为在声乐学习中,歌唱者要做到“声音放松”和“气息紧张”。但是初学者往往会将这两点颠倒,导致“声音紧张”“气息放松”。这样发出的声音没有质感、不够悦耳。因此,笔者结合“虚静说”就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虚静说”运用在声乐学习中,不能心浮气躁,要心如止水般使自己快速进入到一个虚空、安静的状态。故这就要求歌唱者发声要绝对的放松。如何做到声音的放松?首先要注意喉头的位置。就像正常说话一般,不要刻意降低喉头,不然咽喉发出的声音会很紧很费力,出来的音响效果也不会很好听。其次要注意舌头的位置。舌头在演唱时最佳的位置就是自然下垂,舌尖轻轻抵着下排门牙的位置,不要刻意的抬高或卷起来。然后下颚要学会放松。下颚自然张开,不添加任何外力或者主动给力。最后,要注意嘴型的位置。嘴型在演唱时,也是尤为重要。必须是上下张开,不可左右张开,而且是呈现出“0”形的张开,这样的演唱方式有助于歌词中的韵母音归位,反馈给听众的音响效果会变得更加浑厚、有立体感。实际操作方法:练习者可以用两只手的食指去触碰太阳穴下方的牙关处,口腔在打开的情况下牙关处会有一个凹陷,保持该凹陷来歌唱,发出来的声音具有立体和明亮。但是,往往初学者很难在歌唱过程中做到“声音放松”,随之而来的就会“声音紧张”。

声音紧张:顾名思义,紧张的声音实际上是喉咙、声带这两部分紧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系统学习和非系统学习的学生差别之处。非专业学者在歌唱开始时,声带很紧且没有气流的流通性,大部分的声音都是挤压出来的。这样发出的声音会让人感受到不舒服,歌唱者也很吃力很痛苦;受到过专业系统声乐学习的学生声音有立体感、有框架,不但学生自己唱起来轻松,而且聆听者也感到愉悦舒服。我们可以发现造成声音“紧张”的一些因素:1.在声音训练中,许多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导致声带越唱越紧,加上后期过度的错误训练,对声带造成的伤害越来越严重。2.渴望达到心理上的渴望,许多人开始学习声乐渴望达到一个高的水准,尤其是在练习高音时,完全不顾基本的声乐练习,盲目追求练习高音,导致最后高音不但没有唱好,而且低音也没有巩固到位。因此,只有从基本开始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3.歌唱时的心理作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强烈的暗示,歌曲太难,音调又太高,容易破音。事实上,我们应该是唱歌要有自信,不断尝试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对声音产生恐惧。正如我们常说:“学习艺术,要锻炼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当我们追求艺术勇于挑战自我时,那么恭喜你已经成功了一半。[3]

四、在声乐学习中运用艺术创作“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表现。这种观念早就在古希腊文艺思想中就露出端倪,只不过19世纪以来才广泛为浪漫派艺术家、理论家所倡导。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失,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简而言之,当艺术家在遇到一个喜欢的事物,前提是该物在任何人都没见过的情况下,为了再现出让他人一起感同身受,这个时候艺术家就会用创作来呈现作品。在声乐学习中,也不难看出“表现说”的运用。

当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嗓音、个性等综合条件后,可以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准确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声音类型和风格特点,并以此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声音。经过不断练习,逐渐得到完善与提高,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歌唱水准。同一首声乐作品,如果十个演唱者演唱,那么就会演绎出十种不同的作品效果,这就是声乐演唱中不得不提的二度创作了。一首声乐作品中作曲家会给出一个大的情感框架,但是歌唱者要对作品里面的一些细节之处做出额外的创作判断,再经过自己不断演唱打磨后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让每一位观众通过自身的演唱能更好地身临其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艺术价值和音乐形态。歌唱者对作品的处理要求完美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说,通过对作品的强弱、速度、力度等变化,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作品的背后含义和作曲家所创作时的艺术情感。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应该结合自己声乐的创作理念来探索和塑造作品中表达的声音,让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元素、更独特的艺术性。

五、在声乐学习中运用艺术创作“模仿”说

古希腊“模仿说”是西方最古老的艺术创作观念,认为文艺都是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过程,最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初学者基本也是通过模仿导师来寻找正确的歌唱状态。

在未接触系统声乐训练时,我们演唱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例如,在KTV我们唱流行歌曲,声音通常是自然的,但是一到高音域就会发现音色变得狭窄而刺耳。然而,如果长期的演唱,会明显发现自己声带会肿疼、沙哑。在进入专业院校接触到科学系统的声乐训练时,声乐导师会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一套适合该生的声音训练方式。一开始,学生在学习新的声乐演唱方法会出现排斥现象。因为长时间的自然歌唱,声带早已适应了原来的歌唱方式,突然转换成另一种歌唱方法,歌唱者难免会不适应。经过长时间模仿导师的声乐演唱,学生会明显感觉到声带已经可以慢慢适应这种训练方式,并逐渐掌握新的声乐要领,发出的声音逐渐变得透彻明亮、轻松且不沙哑。混声既有了真声的透亮与力度,又有了假声的柔和细腻,达到了一种全新的歌唱状态。

总的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的核心,声乐学习与艺术创作之间更是密不可分,声乐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艺术史及艺术学原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总是处于不断创造与更新之中,声乐学习也在加速发展。声乐学习是体现艺术创造所产生价值的一种传播媒介,从艺术创作角度下看待声乐学习的发展[4],促使着声乐学习不断进步直至走向成熟。关于声乐学习,尽管网上记载了许多的文献资料,但都不如自己亲自走进声乐世界,真真正正成为一名声乐者去认识它来的实际。笔者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观众可以感受到声乐的魅力,进而理解艺术创作的深层意义。

猜你喜欢

歌唱者练习者声带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