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及提升策略

2022-11-2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何 亮 姬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一、引言

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指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当下教育界热议的焦点。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课程思政”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掀起了学习研究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高潮,教师作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所在”,备受关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2020 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从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五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指导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指南,也凸显出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大学英语作为中国高校受众最广泛的主干通识课程之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发挥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作用,全面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效果,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课程属性决定了教师是关键。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本学科“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个体在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可以界定为:教师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

思政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本课程育人实践所必须具备的思政意识、思政知识、思政态度和价值观。它既是大学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属性,同时是大学英语教师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本质规定。

思政教学能力,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能力,即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设计、操作组织以及研究能力[1]。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意挖掘、有机融入、有效反应,将直接决定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是思政教学能力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而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是思政素养的综合反映和外在体现。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既要立足于思政素养的提升,也要立足于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推动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意识淡薄

意识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课程思政意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感知能力以及参与其中的动机和意愿,包括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对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认识。“思政意识”的有无、强弱不仅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同,也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深度与广度。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英语教师仍然抱有“课程思政”与己无关的态度,缺乏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动机,大多数时候是被动接受学校及上级要求,主要通过学校文件传达等方式进行;一些英语教师即便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限于政治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因而“课程思政”的效果欠佳。

(二)课程思政解构能力不足

思政元素是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内含本课程基本的育人价值。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质决定了课程本身拥有大量的思政元素,既有显性的、表象的,也有隐性的、潜在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将蕴涵于具体教学内容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加以一定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课程思政。事实上,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就是解构教学课程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解构课程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加以显性化。但是大学英语教师囿于自身思政素养的不足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单一,大学英语教学至今仍是以语言学习和“单向”输入西方文化为主,对本课程内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解析不够。

(三)课程思政融合能力低下

大学英语教师不是专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只能以语言为载体,灵活巧妙地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课程的隐性价值引领作用。但现实是,大学英语教师仍以语言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就语言讲语言,忽视语言背后的东西,即便是加入了一些有关思政元素,但因为不能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可能生搬硬套,造成“两张皮”现象,非但没有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究其原因,大学英语教师忽视语言的“以文化人”功能,对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考量,加入思政内容的随机性很强,教学方式简单生硬,不能很好地运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去教育学生,无法凸显在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而错失育人良机。

(四)课程思政拓展能力不足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进行拓展和延伸。但在“课程思政”的相关探索中,仍然存在为“思政”而思政、“思政”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仍然是散碎的、不成系统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政解读很难跳出自身专业背景,在具体实践中也缺乏思考和创新运用。此外,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新教育技术,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能力难以拓展的桎梏。

四、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师,将以此为奋斗目标和学习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大力提升自己的思政修养和思政教学能力。

(一)牢筑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是基石

一是要强化思政意识。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义,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摒弃掉原有的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各行其是的平行线意识,树立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意识,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素质。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视野才能形成高站位、大格局,才能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位。

二是要转换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并没有接受过“课程思政”教学的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处于缺位状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也没有任何模式可模仿。大学英语教师要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其指导下自觉地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扭转传统“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培养”的旧观念,摒弃过度强调大学英语“工具性”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在不断学习中重新解读和领悟大学英语的育人价值,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

三是要提升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疑是教师思政素养的重要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将高尚的德行内化到日常的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有“大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又要有“小德”,做治学严谨、严以律己、作风正派的名师榜样。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3],通过言传身教来做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积极主动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自我提升,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完善。

四是要密切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的基本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生为本”教育观最直接的反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大学英语教师要抱有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的态度,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培养、思想发展需求,引领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向上、向好地发展。反过来,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也会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减低职业倦怠感,帮助促进其发展。这种良性的双向流动,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搭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有力地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优化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是关键

一是要夯实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专业知识是一切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在专业环境中得以展开,英语教师要运用自己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将所要融合的思政内容用英语规范地表达出来,才能为顺利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提供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从宽广、精深、新颖三个维度来重新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丰富知识储备,即:培养广阔的学术视野,了解英语相关学科知识的发展和改变;练就高深的专业知识,甚至是英语学科的专家和带头人;涵养敏锐的学术感知,对国际国内的最新学术动态了如指掌。显然,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重构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密不可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将成为教师夯实专业知识的巨大推动力。

二是要精心谋划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现行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每一单元的主题范围非常清楚,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完全可以以本单元主题为单位,设定本单元具体的思政教育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要精心规划并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元素,既可以与宏观主题相呼应,引申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内容;也可以从微观的语言层面进行解析,在讲解语言点时筛选、梳理、提炼、组织与“思政”有关的元素。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热衷点,在课程中挖掘、提炼出相应的思政元素。要寻找恰当时机把这些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所蕴含的隐形育人功能,真正将“课程思政”内涵贯穿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三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育人目标。巴班斯基认为,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4]。因此,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鲜活的生活叙事,通过平等对话的理性话语、感性话语相融合的方式,使我们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新一代的受教育者中入脑入心。”[5]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课堂讲授、问答、讨论、演讲、案例分析、情景交流、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借助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训练,自然渗透所要融入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培养他们描述现象、分析问题、陈述理由、表达思想等能力。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下,使教学双方达到同频共振,在交流碰撞中实现价值牵引,提升认知,真正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向正确、健康的道德方向发展,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四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融合课堂内外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成为一种必要,特别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下教学新模态,这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6][7]。大学英语教师要自觉运用新媒体,既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已有的思政资源,如WExpress、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来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又可以利用互联网积极捕捉与课程相关的动态思政要点,如时政热点问题、人文社会故事等,开发和拓展思政内容,以提高思政教育的便利性与时效性。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具有“思政”味的文化环境,如组织学生制作有关中国古典文化或文学作品的英语短剧或小品。开展历史、科技、经济等主题演讲和辩论比赛,还可以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来传播中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要通过课堂内外的有效融合,达到思政教育和英语学习的无缝对接,进而完成思想政治的浸润式教育。

(三)健全高校“课程思政”机制是保障

从教师层面而言,在思想上强化了“课程思政”的意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这仅为教师个人“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内因。与此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与思政教育相协调、与英语教学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这个关键外因不可忽视。

一是要完善管理制度。高校要按照自身特点做好顶层规划与具体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如名师讲堂、主题会议等;组织有关“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优秀“课程思政”观摩课、建立资源库等;创建跨学科联盟,形成思政课、专业课和大学英语等通识课程知识互补效应,开阔教师视野,全方位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二是要改善激励机制。要激发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能动作用,高校必须要在教师关注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和“评优评先”三方面做出改善,如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作为评审条件和指标,给予相应的奖励倾斜,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全面提升其物质满足感和精神成就感。

三是要健全评价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推进必然要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考评体系,而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反哺“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有利于其改进和调整。应该以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作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注重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析,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式,进一步设定标准健全的评价体系。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搭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在健全高校“课程思政”机制为保障下,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牢筑思政素养、优化思政教学能力,才能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最终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