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探索,与儿童共成长
——以大班幼儿向日葵种植的初探为例
2022-11-21朱晓慧
朱晓慧
(江苏省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种植活动是幼儿园中体现幼儿与泥土、空间、种植物、种植工具和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性活动。幼儿是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对自然的认识的,因此,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对大自然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亲近自然,确定种植目标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能捕捉孩子的视角;教师要有习惯倾听的耳朵,能聆听孩子的心声;教师要有跟随探寻的脚步,能追随孩子的成长。
在一次午间散步时,带着孩子们路过“亲亲菜园”,孩子们发现菜地里怎么种的都是蔬菜,蕊蕊问我:“老师,我们可以在地里种上一些漂亮的花吗?这样菜地里就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一定会很漂亮。”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想种什么花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来了。彤彤说:“我喜欢玫瑰花,因为她香香的,很漂亮。”浩浩说:“我喜欢桂花,到了秋天幼儿园就会因为桂花开了而变得特别好看。”轩轩说:“我喜欢白色的花,花瓣掉落的时候像下雪一样。”这时,我问蕊蕊:“那你最喜欢什么花呢?”蕊蕊说:“我最喜欢向日葵,妈妈告诉我向日葵可以结出瓜子,向日葵不仅好看还有果实呢!”“蕊蕊,你说的是真的吗?”旁边的小朋友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蕊蕊问道。
《纲要》中提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此时,教师应当要支持孩子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遇到这一情形,作为教师的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告诉孩子,你们可以去探索,可以去实践,自己找到答案。
那么,究竟向日葵能不能结出瓜子呢?向日葵该怎么种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向日葵种植记,和孩子们一起在种植过程中寻求答案。
2.实践探索,收获耕种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经验的成长并非教师直接的灌输,而是以问题的解决为课程发展线索,在探究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发展的。作为孩子的支持者,教师应把握时机,适当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在确定好种植目标后,孩子们开始了向日葵的种植之旅。
2.1 关注向日葵的生长过程,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种植的第一步当然是种子啦,确定好种植目标后,孩子们便开始收集向日葵的种子。“老师,向日葵的种子是什么呀?”孩子们好奇的问着我。你们可以去阅读角翻一翻有没有关于向日葵的书籍,看看里面有没有答案。或者可以回家后去找一找,你家周围有没有种向日葵的,再或者问一问爸爸妈妈,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这不,关于向日葵的种子是什么?孩子们开始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调查小组当即实施起来。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上学时都拿着好多“瓜子”来了。“老师老师,妈妈说向日葵要用瓜子种的!”孩子们兴奋的告诉着我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带来了“种子”。这时,我发现种子多种多样,有的瓜子已经炒熟了,而有的瓜子还是生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种子”去到“亲亲菜园”。
终于可以播种了,孩子们拿着小铲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自己手中的几粒小瓜子种下去。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们又遇到问题了,对于种子间隔和深度都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不对!这个种子应该要深一点,不然很容易冒出来的。”“可是太深的话,会不会被土压死长不出来啊?”“你种得太挤啦!”“我们种子多,离得太远会很浪费的。”这该怎么办才好呢?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们可以找“亲亲菜园”里的伯伯来问一问。
园艺伯伯告诉孩子们,原来在种的过程中,埋种子的时候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考虑到向日葵的大小及其日照,我们需要留出了较大的间隔,为其提供较大的生长空间。同时我们可以在每个小坑里放入两颗种子,以提升它的发芽率。而且在园艺伯伯还告诉孩子们,炒熟的瓜子是不能发芽的,知道了种植的方法,孩子们兴致勃勃开始播种啦!不过种植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哦,我们还需要每日观察,记录向日葵的生长状态呢。
2.2 记录向日葵的发芽状态,促进幼儿持续探究。《指南》中指出:观察探索既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幼儿常用的基础性的探究方法。孩子们期待着向日葵的发芽,每天要来看它们,并将他们的观察记录在日记本上。孩子们的观察力很强也很细致,常常能看到成人所忽略的一些细节部分。在他们的日记中发现,他们会记录向日葵的发芽状态、天气的变化、生长的高度等等。在孩子们观察记录的同时,教师要真正成为他们探究过程中的引领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引领孩子们开启探究的方向,去验证探究的结果。支持孩子们的想法,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去探究。做孩子们探究实验的帮助者,在孩子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供帮助。
期待着、等待着,向日葵日复一日的生长着。终于在某天早晨,蕊蕊拉着我的手来到“亲亲菜园”,她兴奋的说:“老师,我们的向日葵好像发芽了,你快来看看是不是。”只见两颗小小的苗头顶着瓜子壳冒出了土地,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特别开心,赶紧跑回教室,等一有小朋友入园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新生的叶片很小很小,小到不仔细观察就会忽略,孩子们开始担心,向日葵能顺利长大吗?
向日葵的生长需要时间,孩子们的观察仍在持续。一周之内,越来越多的小苗破土而出,生长最快的小苗已经有四瓣叶片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向日葵的长势越来越形态各异,这一变化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在孩子们的观察日记中发现了一些变化,大宝说:“为什么有的高,有的矮呢?”小宝表示“怎么样让它们长得更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再次需求帮助。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重视并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尊重儿童的想法,为儿童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在向日葵生长的这一过程中,我为孩子们的强烈责任感而感动。有始有终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向日葵的生长见证了孩子的性格不断完善,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指南》中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时,他们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在他们的细心之下,还发现了孩子们对于生命的尊重,他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对话自然,爱护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向日葵生长中,感悟生命的伟大和敬畏生命的真谛。
2.3 收获向日葵的丰硕果实,验证幼儿最初猜想。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向日葵在一天天的长大,在某天清晨一场雨过后,它终于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观察成熟后的向日葵。“它的花瓣是亮黄色!”“它有好多葵花籽!”他们惊呼着自己的发现,仿佛第一次观察时的兴奋与激动……“哇,原来花瓣掉落,瓜子变黑就可以收获啦!”原来向日葵真的可以结出瓜子来。为了收集向日葵的果实,我们将成熟的向日葵剪下带到教室,孩子们便开始剥出向日葵籽来。“老师老师,为什么我的向日葵里的籽都是假的,里面没有肉。”蕊蕊伤心的问道。“那你们剥开的瓜子都是一样的吗?”于是我询问了其他几位在剥向日葵籽的孩子。琪琪说:“老师,我发现黑黑的里面才有果肉,黄黄的里面没有。”轩轩这时问道:“老师,这个葵花籽可以吃吗?”这一问,问出了大家的心声。孩子们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当然!但你们首先得分出黑黑的瓜子才行哦!”孩子们拿着向日葵开始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剥着,有的在剥有的在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果实筛选好后,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炒锅和工具,孩子们翻翻炒炒,终于一盆香喷喷的瓜子出炉啦!
陈鹤琴先生提出:“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从商量种什么花到收集向日葵的种子,再到他们亲自播种,孩子们对向日葵的种植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从种下向日葵的那一刻起,他们一天天的观察着记录着,期待着向日葵的发芽,为向日葵的长高发愁,为向日葵的驱虫烦恼,在孩子们一次次探索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教师对于孩子的发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尊重孩子的想法,激励孩子去关注去观察去发现向日葵生长的秘密。
3.感受成长,记录探究价值
向日葵的种植不是我的心血来潮,是基于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所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孩子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产物。他们因为好奇而产生探索欲,这是开启思考的绝佳时机,也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契机。因此,我们与孩子们共同见证了向日葵的成长历程。向日葵的种植过程能够带给幼儿深度观察机会,仔细研究向日葵成长、成熟的过程能够使得幼儿们更好地感悟生命之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推动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从一颗小种子,到一朵小花朵,再到收获葵花子,我们踏上了自然赋予一粒种子的奇妙旅程,探索生长的奥秘,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特性、享受大自然你带来的神奇体验,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煮过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小芽要通过自己坚韧的毅力破土而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温度、等必要条件,为今后的“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纲要》中也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或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积极地引导。”在本次向日葵种植之旅中,孩子们在各领域水平中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语言领域方面中,孩子们愿意向别人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在集体面前勇敢说出来。当遇到难题时,会查阅图书,从班级阅读角里的绘本故事内容中翻找答案。从绘本《“一粒种子的旅程”系列——向日葵》一书中孩子们看到了种子在泥土里发芽的过程,发现了花朵绽放后花朵的方向会向着太阳转动,给予了孩子们更真切的感受。在数学领域方面,随着向日葵的日渐长高,孩子们了解了测量与记录的知识,从记录的结果中比较向日葵的高矮。在科学领域方面,随着向日葵的不断生长,也会出现小虫,他们究竟是什么虫呢?为什么要伤害向日葵?等等一系列的科学小知识也在其中得到了解答。在艺术领域中,则尤为突出,在向日葵开花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拿着画本去写生,想要记录下最美的瞬间。在向日葵结出果实后,孩子们又将葵花籽进行了拼贴再装饰,一幅幅好看的种子粘贴画呈现在教室的各处。看着这些孩子们日积月累创造的作品,我便情不自禁的为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而感到惊叹!正如《指南》中说到:“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相依相伴,密不可分。”帮助幼儿从小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一株向日葵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背后隐藏着孩子们的许多心血。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从被照料的人变成了照料事物的人,无形之中仿佛背负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在其中逐渐领悟了成长的渐进性。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灌,铸就了蓬勃朝气的人格,他们幼小的肩膀第一次承担了责任的重量;而这样一种角色变换也能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成人在照顾他们时的辛苦和不易,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他们的移情能力。在向日葵的种植过程中,我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孩子们对生命的感知力。他们用最纯粹的心灵与向日葵对话,将向日葵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这是人类在幼儿阶段散发的灵性之光。生命脆弱,他们随意一折,便能让一株向日葵停止生长;但生命也是强大的,风吹雨淋都是对生命心性的磨练。正如明亮的向日葵,永远呈现出积极昂扬的生命状态,我想这与孩子们当下的状态应该是类似的。当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时,不妄自菲薄,而是学会积淀和超越;当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生物时,学会站在它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一种悲悯的情怀看问题,这都是生命的奥义。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们喜欢在大自然中探索,而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紧密又不可分割,在向日葵种植记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能做孩子想法实施的支持者,孩子思考问题的引导者,也能做孩子学习中的参与者。把真的大自然交给孩子手中,放手让孩子走出局限的室内,投入大自然的知识海洋,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双手去探究,那儿有极其神奇的科学等待着他们去发掘,更有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宝贵的道德学识等待他们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