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11-21盛思芹

读与写 2022年27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节奏

盛思芹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成子湖路校区 江苏 宿迁 223700)

音乐教育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艺术类的教育,无论是声乐练习还是音乐欣赏,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节奏感、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声势律动教学法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之下,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而音乐学科作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也逐渐被教育学者们所关注。通过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多方位的感官,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体验。

声势律动是当前音乐教学中一种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手段,其中包含了拍手、跺脚、拍腿等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不同人体不同的部位以及姿势动作来发出声音,以此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节奏,体会音乐的内在情感,加强自身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声势律动就是通过将声音通过身体动作的方式进行表现,使音乐节奏感更加的突出。在改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教学弊端的同时,提升教学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音乐节奏。将声势律动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使学生素质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2.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 适度性原则。将声势律动教学方式加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有充分的感知,但是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适度性的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而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度性原则就是指不能在只看见教学方式的积极面而盲目使用。由于中学生活跃性较强,比较好动,部分教师在利用声势律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将教学方式贯穿至整个教学活动中,导致一个环节结束后仍旧会有许多学生沉浸在音乐律动中,从而导致课堂纪律不佳,进而影响了接下其他环节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开展声势律动教学前应当要明确声势律动的意义和目的,避免该方式为教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适度、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趣味的氛围下有序地开展。

2.2 指向性原则。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不仅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风格和内在情感,更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为了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提高声势律动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对所传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个清晰的认知,根据教材中的教学重点,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以及促进教学环节进行的律动环节,使教学活动的指向性更加的明确。尽量设计简单易学的律动动作,让学生能够跟跳,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创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2.3 典型性原则。身体的律动是教师在声势律动课堂中最常采用的方法,除开身体的律动外,教师还可以将舞蹈加入到音乐课堂中。但是教师在加入舞蹈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舞蹈都是用于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在筛选舞蹈的时候,更多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舞蹈动作较为简单的舞蹈,例如在学习少数民族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加入孔雀舞、扇子舞等舞蹈的简易版本,让教学内容更加的充实。在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舞蹈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

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是表达演唱者、创作者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将声势律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3.1 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会再觉得音乐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反复的视唱练耳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将运用正确的曲调熟练地唱出歌曲作为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对歌曲节奏的掌握教学只是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独特魅力所在。《新目标》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引导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交流、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符合其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而声势律动教学的出现,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有趣,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好地释放自己,提升对音乐课堂的喜爱之情。

例如,《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四四拍的节奏,曲速稍快,曲调欢快而跳跃。歌曲中以“太阳”、“鸟儿”、“花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歌词既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为了有效发挥声势律动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歌曲新授的环节,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歌曲。教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以《青春舞曲》作为背景音乐,将视听结合。学生在对歌曲进行了欣赏后,教师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来充分感知音乐的节拍,然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让学生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发出声音,最后在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据歌词段落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表演,提升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控。通过本次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律动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青春舞曲》的欢快和跳跃,使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充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3.2 运用声势律动,强化学生音乐情感。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性比较强,对外界的事物通常都较为敏感,再加上初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来帮助学生抒发情感,学生在欣赏乐曲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反应,教师则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使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教师要加大音乐情感教学部分,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受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教师将舞蹈和音乐二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表现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让学生走进音乐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以《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为例。《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映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念和向往,歌曲中通过对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在学习这首歌曲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的空间。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融入舞蹈,教师选择一些贴合音乐情感的简单的舞蹈动作,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些舞蹈动作与歌曲间的联系及舞蹈动作所想表达的含义,使学生能够透过舞蹈动作了解到歌曲中青年的情感,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跟随音乐一起舞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使学生能够沉浸在音乐中。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是了解音乐内在情感最好的方式,学生可以从内心出发感受音乐,逐渐形成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节奏感。

3.3 运用声势律动,了解音乐技能。声势是音乐专业名词,分为身体打击乐和嗓音打击乐,身体打击乐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打击乐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不同的声响,而嗓音打击乐则是用自己的人声模仿各种打击乐器或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声势律动的教学形式,都是利用自身发出具有节奏感的声音。因此,声势律动对于针对学生的节奏感的训练也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节奏感的教学有明确的认知,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离不开对节奏的把控,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的节奏形式来掌握乐曲间的变化和差异。同时,让学生掌握律动的规律,加强律动效果的表现,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技巧。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身体打击乐、嗓音打击乐的活动方式加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音乐节奏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节奏的变化规律。

例如,以《游击队歌》教学为例。本歌曲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学生虽然能够快速学会演唱歌曲,但是对歌曲的结构形式,弱起节拍的演唱还是不太了解,引起,为了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把控,教师就要采用声势律动的环节,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在进行声势节奏练习时,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练习其中一节奏型,然后交替进行,各种节奏熟练后,可以将拍手、跺脚、拍腿同时进行声势节奏练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声势节奏基础上进行再创编。

3.4 运用声势律动,提高鉴赏能力。音乐鉴赏的本意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是一种需要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因为音乐所带来的感受自行营造不同的意境。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听、唱结合的方式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了解音乐的歌词和旋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流于表面,学生仅仅只是会唱歌,而不会表达歌曲,不会欣赏歌曲。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进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声势律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走入音乐里营造相对应的意境。同时,声势律动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有更加全面的认知,通过律动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例如,以《牧歌》教学为例。《牧歌》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全曲为D大调四四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教师在第三部分的探究学习环节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与学唱环节学生已经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唱。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组织并邀请学生完整地表演《牧歌》,在学生演唱的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舞蹈视频内容,并邀请学生上来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牧歌》描绘了几个意境或形象呢?”教师引导学生将歌曲和律动结合起来思考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形象,巩固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3.5 运用声势律动,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不应当将教学视角只着眼于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水平上,而应当促进学生创造力以及创新思想的不断发展。而声势律动教学方式的出现,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要通过音乐即兴表演,音乐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就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进行表现,通过创编不同的律动形式,以及通过律动来创编不一样的节奏形式,来加强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利用学生活泼、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多创造,并引导他们分析其他人的动作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间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使创造能力被进一步激发,能够跟随音乐创编出更好的律动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采用声势律动替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走进音乐里,深化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得到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节奏
和谐律动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轻快漫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